從靈魂(中陰身)修到法身是怎麼情況?
在法身的領域是頓修還是漸次?
(中陰身)有沒有體相用?
在中陰身的領域業力是如何轉化?
從靈魂(中陰身)到法身
-
- 文章: 1348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從靈魂(中陰身)到法身
中陰身是不會變法身的
法身是無漏智慧的體
中陰身在等待輪迴,只是過度的結生識。
法身是無漏智慧的體
中陰身在等待輪迴,只是過度的結生識。
-
- 文章: 1348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從靈魂(中陰身)到法身
等您有無漏的解脫智慧就會有法身了
《增壹阿含經》所說的五分法身(無學聖者所具備的五種功德: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及覺他的層面。
《增壹阿含經》所說的五分法身(無學聖者所具備的五種功德: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及覺他的層面。
-
- 文章: 1348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從靈魂(中陰身)到法身
法身是智慧功德之體
《六祖壇經》
僧智通,壽州安豐人,初看《楞伽經》約千餘遍,而不會三身四智,禮師求解其義。師曰︰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
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聽吾偈曰︰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吾今為汝說,諦信永無迷。莫學馳求者,終日說菩提。
通再啟曰︰四智之義,可得聞乎?師曰︰既會三身,便明四智,何更問耶?若離三身,別談四智,此名有智無身也。即此有智,還成無智。
復偈曰︰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六祖壇經》
僧智通,壽州安豐人,初看《楞伽經》約千餘遍,而不會三身四智,禮師求解其義。師曰︰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
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聽吾偈曰︰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吾今為汝說,諦信永無迷。莫學馳求者,終日說菩提。
通再啟曰︰四智之義,可得聞乎?師曰︰既會三身,便明四智,何更問耶?若離三身,別談四智,此名有智無身也。即此有智,還成無智。
復偈曰︰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從靈魂(中陰身)到法身
大智度論十二卷
[0146a28] 復次,菩薩有二種身:一者結業生身,二者法身。是二種身中,檀波羅蜜滿,是名具足檀波羅蜜。
[0146b01] 問曰:
[0146b01] 云何名結業生身檀波羅蜜滿?
[0146b02] 答曰:
[0146b02] 未得法身,結使未盡,能以一切寶物、頭、目、髓、腦、國、財、妻、子,內、外所有,盡以布施,心不動轉。
........................
[0149b20] 問曰:
[0149b20] 此細身微細,初死時已去,若活時則不可求得,汝云何能見?又此細身,非五情能見能知,唯有神通聖人乃能得見。
[0149b23] 答曰:
[0149b23] 若爾者,與無無異。如人死時,捨此生陰,入中陰中。是時,今世身滅,受中陰身,此無前後,滅時即生。譬如蠟印印泥,泥中受印,印即時壞,成壞一時,亦無前後。是時,受中陰中有,捨此中陰,受生陰有。汝言細身,即此中陰,中陰身無出無入。譬如然燈,生滅相續,不常不斷。
[0149b29] 佛言:「一切色眾,若過去、未來、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皆悉無常。」汝神微細色者,亦應無常斷滅。
====
中陰身不可得
法身亦不可得
重點都是無明
學了六波羅密也是為了破無明
當下對名相了解多少
在世間中起心變化如何
有太多現在可以做的
想太多
會無濟於事
徒增困擾而已
要閱覽諸經論
也要有底子
不是虛心學習就會失去耐性
讀經論要與實際生活並用
沒有力行
絕無成果
讀經論是為了讓心思簡單
又有正知見
中陰身深不可測
如果不能覺知當下
探討太多也無用
各方說法也很多
遠水救不了近火
[0146a28] 復次,菩薩有二種身:一者結業生身,二者法身。是二種身中,檀波羅蜜滿,是名具足檀波羅蜜。
[0146b01] 問曰:
[0146b01] 云何名結業生身檀波羅蜜滿?
[0146b02] 答曰:
[0146b02] 未得法身,結使未盡,能以一切寶物、頭、目、髓、腦、國、財、妻、子,內、外所有,盡以布施,心不動轉。
........................
[0149b20] 問曰:
[0149b20] 此細身微細,初死時已去,若活時則不可求得,汝云何能見?又此細身,非五情能見能知,唯有神通聖人乃能得見。
[0149b23] 答曰:
[0149b23] 若爾者,與無無異。如人死時,捨此生陰,入中陰中。是時,今世身滅,受中陰身,此無前後,滅時即生。譬如蠟印印泥,泥中受印,印即時壞,成壞一時,亦無前後。是時,受中陰中有,捨此中陰,受生陰有。汝言細身,即此中陰,中陰身無出無入。譬如然燈,生滅相續,不常不斷。
[0149b29] 佛言:「一切色眾,若過去、未來、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皆悉無常。」汝神微細色者,亦應無常斷滅。
====
中陰身不可得
法身亦不可得
重點都是無明
學了六波羅密也是為了破無明
當下對名相了解多少
在世間中起心變化如何
有太多現在可以做的
想太多
會無濟於事
徒增困擾而已
要閱覽諸經論
也要有底子
不是虛心學習就會失去耐性
讀經論要與實際生活並用
沒有力行
絕無成果
讀經論是為了讓心思簡單
又有正知見
中陰身深不可測
如果不能覺知當下
探討太多也無用
各方說法也很多
遠水救不了近火
-
- 文章: 243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07, 2021 1:28 pm
Re: 從靈魂(中陰身)到法身
名相:法身
釋文: 梵語 dharma-kya,巴利語 dhamma-kya。指佛所說之正法、佛所得之無漏法,及佛之自性真如如來藏。二身之一,三身之一。又作法佛、理佛、法身佛、自性身、法性身、如如佛、實佛、第一身。據大乘大義章卷上、佛地經論卷七等載,小乘諸部對佛所說之教法及其所詮之菩提分法、佛所得之無漏功德法等,皆稱為法身。大乘則除此之外,別以佛之自性真如淨法界,稱為法身,謂法身即無漏無為、無生無滅。
大乘之中,亦有數種說法:(一)唯識家,分法身為總相、別相二種。總相法身為三身之總稱,即一大功德法身,以五法事理為體。別相法身則指三身中之自性身,以清淨法界之真如為體。(二)三論家,以真如實相不可得之真空為法身。(三)大乘起信論,全論之核心思想旨在闡論自性清淨、妄法無體之說,而於論究萬法時,以體大、相大、用大等三大來判釋眾生心,乃至宇宙法界等,例如論及法身說時,即以真如之用大來凸顯法身之意義。大乘起信論(大三二‧五七九中):「除滅無明,見本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議業種種之用,即與真如等遍一切處,又亦無有用相可得。何以故?謂諸佛如來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義諦,無有世諦境界,離於施作,但隨眾生見聞得益,故說為用。」此即立理智不二之法身,而謂諸佛如來即是法身智相身,以其不可思議之用大而隨應於眾生機緣各異之見聞,令皆得化導之益,故真如之用大乃用即無用而益用無邊之妙用。此種法身說蓋為華嚴、天台等一乘家立說之根柢。(四)天台家,持三身相即之佛身觀,故其所言法身,非僅指遍一切處之如來,而係謂法身即報、應身,報、應身即法身。(五)華嚴家,以十身具足之毘盧遮那法身佛為教主,主張十身(菩提身、願身、化身、力持身、意生身、相好身、威勢身、福德身、法身、智身)相即融攝於法、報、化三身。(六)真言家,以地、水、火、風、空、識六大為大日如來之法身,又稱法界身、六大法身。此六大法身具有本來色相,能以言語說法。此外,自性、受用、變化、等流四身皆稱為法身,加六大法身,則稱五種法身。〔無上依經卷上、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卷下、佛性論卷四、金剛般若論卷上、成唯識論卷十、注維摩經卷三、勝鬘經寶窟卷下末、清涼玄談卷三、辨惑指南卷三、法華玄論卷九、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七本、華嚴五教章卷三〕(參閱「自性身」2525、「佛身」2629、「象徵主義」5275)p3353
釋文: 梵語 dharma-kya,巴利語 dhamma-kya。指佛所說之正法、佛所得之無漏法,及佛之自性真如如來藏。二身之一,三身之一。又作法佛、理佛、法身佛、自性身、法性身、如如佛、實佛、第一身。據大乘大義章卷上、佛地經論卷七等載,小乘諸部對佛所說之教法及其所詮之菩提分法、佛所得之無漏功德法等,皆稱為法身。大乘則除此之外,別以佛之自性真如淨法界,稱為法身,謂法身即無漏無為、無生無滅。
大乘之中,亦有數種說法:(一)唯識家,分法身為總相、別相二種。總相法身為三身之總稱,即一大功德法身,以五法事理為體。別相法身則指三身中之自性身,以清淨法界之真如為體。(二)三論家,以真如實相不可得之真空為法身。(三)大乘起信論,全論之核心思想旨在闡論自性清淨、妄法無體之說,而於論究萬法時,以體大、相大、用大等三大來判釋眾生心,乃至宇宙法界等,例如論及法身說時,即以真如之用大來凸顯法身之意義。大乘起信論(大三二‧五七九中):「除滅無明,見本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議業種種之用,即與真如等遍一切處,又亦無有用相可得。何以故?謂諸佛如來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義諦,無有世諦境界,離於施作,但隨眾生見聞得益,故說為用。」此即立理智不二之法身,而謂諸佛如來即是法身智相身,以其不可思議之用大而隨應於眾生機緣各異之見聞,令皆得化導之益,故真如之用大乃用即無用而益用無邊之妙用。此種法身說蓋為華嚴、天台等一乘家立說之根柢。(四)天台家,持三身相即之佛身觀,故其所言法身,非僅指遍一切處之如來,而係謂法身即報、應身,報、應身即法身。(五)華嚴家,以十身具足之毘盧遮那法身佛為教主,主張十身(菩提身、願身、化身、力持身、意生身、相好身、威勢身、福德身、法身、智身)相即融攝於法、報、化三身。(六)真言家,以地、水、火、風、空、識六大為大日如來之法身,又稱法界身、六大法身。此六大法身具有本來色相,能以言語說法。此外,自性、受用、變化、等流四身皆稱為法身,加六大法身,則稱五種法身。〔無上依經卷上、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卷下、佛性論卷四、金剛般若論卷上、成唯識論卷十、注維摩經卷三、勝鬘經寶窟卷下末、清涼玄談卷三、辨惑指南卷三、法華玄論卷九、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七本、華嚴五教章卷三〕(參閱「自性身」2525、「佛身」2629、「象徵主義」5275)p3353
-
- 文章: 4
- 註冊時間: 週日 5月 15, 2022 8:05 am
Re: 從靈魂(中陰身)到法身
唉~都是舊台壇法友,也多是十幾二十年的老修行人了,怎麼還在複製貼上
真沒意識…….不好玩
真沒意識…….不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