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無法深入佛法?無法一門深入?

貢巴
文章: 772
註冊時間: 週六 1月 01, 2022 7:53 am

Re: 為何無法深入佛法?無法一門深入?

文章 貢巴 »

.
漫步的犀牛
文章: 783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28, 2021 9:47 pm

Re: 為何無法深入佛法?無法一門深入?

文章 漫步的犀牛 »

隨筆。

每每看到這一句,就不免莞爾。
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
只要對 佛陀的教法,稍有認識者,就了解這句話的問題所在。

有一篇名偈,是這樣傳誦的 :
諸比丘!心者,是極光淨者,卻為客随煩惱所雜染,而無聞之異生,不能如實解,故我言無聞之異生不修心。AN1.49~52
若有弟子,智慧觀照,內外明澈,

當下認識本心,直證 : 心為極光淨者,只為客隨煩惱所染....。

若到達這樣程度 ...

算不算識自本心 ?

是否就此解脫了呢 ?!

====

修心、具智的弟子,應該就很明白了,不是嗎?!

平安圓滿
cyc320
文章: 2553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為何無法深入佛法?無法一門深入?

文章 cyc320 »

請參考看看
師示眾云。善知識。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淨名經云。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 莫心行諂曲。口但說直。口說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執著。迷人著法相。執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動。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無情。卻是障道因緣。
貢巴
文章: 772
註冊時間: 週六 1月 01, 2022 7:53 am

Re: 為何無法深入佛法?無法一門深入?

文章 貢巴 »

.
怪道1412

Re: 為何無法深入佛法?無法一門深入?

文章 怪道1412 »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三 11月 09, 2022 11:17 am 的一聲 ......

當下霎時,腦海中,一片清明、既無求、也無憂、念想不起、審量頓斷....

緊繃、粗重的身體,剎然有如解開枷鎖般的輕鬆...
仍在五蘊有為法區宇之中,補充一些細節,參考看看就好~
1.眼界.耳界等,一相,同水泡,或鍍膜般,仿如隔世,清晰而遙遠
2.眼界.耳界等,無相,只有一片光明與純然覺知
漫步的犀牛
文章: 783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28, 2021 9:47 pm

Re: 為何無法深入佛法?無法一門深入?

文章 漫步的犀牛 »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三 11月 09, 2022 11:17 am
啪的一聲 ......

當下霎時,腦海中,一片清明、既無求、也無憂、念想不起、審量頓斷....

緊繃、粗重的身體,剎然有如解開枷鎖般的輕鬆...
仍在五蘊有為法區宇之中,補充一些細節,參考看看就好~
1.眼界.耳界等,一相,同水泡,或鍍膜般,仿如隔世,清晰而遙遠
2.眼界.耳界等,無相,只有一片光明與純然覺知
學友,

上述,被監香師揍過一板,所產生的尋伺暫時中止的現象...

1. 這當然是有為法、有漏法貪嗔癡一點兒也沒有稍減。一般弟子,搞不好還會沾沾自喜。

2. 這種尋伺暫止的狀態,連真正的初禪夠不上,甚至...連論藏的近行定也都搆不上

3.增上心學的角度看,這種層次算是低的,只比散亂的凡夫,好上那麼一點點、一滴滴。

若以增上意學的角度看,這個層次,更還沒搭上邊。

至於補充的細節,可能只是禪修中的無數誤區之一而已,但與解脫沒有甚麼關係,在此就不深入探討了。

就到此了。

平安 如意
怪道1412

Re: 為何無法深入佛法?無法一門深入?

文章 怪道1412 »

上述,被監香師揍過一板,所產生的尋伺暫時中止的現象...
所有心識的作用乃至呼吸等生命現象,即便非因故中斷,作用時也是相似相續(離散,非連續,不斷之無)。生死之流,心念之流,呼吸之流,心息相依,一呼止,一吸起,其間之時,心念不起,一氣不來,嗚呼哀哉~~
怪道1412

Re: 為何無法深入佛法?無法一門深入?

文章 怪道1412 »

遠離「執息念」的無分別

這是外道定。生死輪迴不已,病根在什麼地方?因有分別心,剎那剎那的念念不息。那有什麼辦法呢?如生滅心不起,意念不起,就可以得涅槃了。外道不知妄念的因緣,不知離妄念分別的正道,以為只要沒有念就好了。所以執著息念,以息念法門而修行。不知這樣的修行,即使修到了無念,還是外道禪。外道中有二:一為無想天,是屬於四禪天的。外道以為,我們的妄念,依想而起,所以用滅想為方便。想是心所法,與一切心識相應,有心識就一定有想。外道修無想為方便,得定時,想沒有了,六識也不起了,是無心定之一。依唯識學,得無想定的,沒有六識,第七、第八識還是有的。外道如修成無想定,死後上升無想天,受五百劫無心的果報。修得了定,有些是會失掉的,可是得了無想定的,因為沒有(六識)心,所以不會退失,一定要受長期無心的果報。二、是非想非非想定,是屬於世間最高的禪定。有的外道以為:心念的生起時,一定有受與想相應。想,所以多起分別;受,所以有苦樂等情緒的不穩定,所以以止息受想為方便,將受與想止息下去,使它不起;受與想不起時,一切心心所都不起了。佛法名之為非想非非想定,是心識微細到似有似無的境地。無想定與非想非非想定,外道修得了,就以為是涅槃,無有分別。佛法認為這只是息念為先的定境,不是涅槃,當然也不是無分別智。我們知道,無分別智是要以分別力,修觀行而成就的,不是不分別就是了,更不是把念壓下而無心就是了。不作意,離尋伺,寂靜不動,一切心識不起的定境,不離虛妄分別所攝,離不了唯心所現。所以說到無分別智,不要誤會了,以為沒有分別就是了。

學佛的道友們,每為佛法的名詞所誤解。聽說空,以為空是什麼都沒有了。聽說無分別的,以為不作意,不尋伺,兀兀騰騰的什麼都不問,以為能達到最高的無分別;也有以為少分別,少煩惱,如以為離想受可以得涅槃。佛法所說現證法性的無分別智,是要修加行的。要親近善知識,聽聞大乘法,如理作意,勤修止觀。依唯識學,要理解唯心所現,修有得加行,無得加行,有得無得加行,無得有得加行,才能實現無分別智,體悟法性,真如。印度的大乘佛法,唯識與中觀,都是聞、思、修;要修習止觀,依止觀得定慧。佛法是以慧為先導,以戒為基礎,以定為方便,才能悟入。從前釋迦牟尼佛,出家修行,起初跟二人修學,所修的就是定──無所有定,非想非非想定。釋迦不滿意,才到菩提樹下,深觀緣起法,通達法性而成佛的。這就是佛法與外道的不同處。佛法的證悟,從觀慧而來,不是但依深定的。有的以觀慧為分別,而專從禪定去達無分別,可說是根本顛倒了! (印順法師,華雨集)

////
分別心,生滅心,生死輪迴,加行,無分別智,深觀緣起法,現證法性真如
逍遙
文章: 607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07, 2022 3:12 am

Re: 為何無法深入佛法?無法一門深入?

文章 逍遙 »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三 11月 09, 2022 12:46 pm 隨筆。

每每看到這一句,就不免莞爾。
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
只要對 佛陀的教法,稍有認識者,就了解這句話的問題所在。

有一篇名偈,是這樣傳誦的 :
諸比丘!心者,是極光淨者,卻為客随煩惱所雜染,而無聞之異生,不能如實解,故我言無聞之異生不修心。AN1.49~52
若有弟子,智慧觀照,內外明澈,

當下認識本心,直證 : 心為極光淨者,只為客隨煩惱所染....。

若到達這樣程度 ...

算不算識自本心 ?

是否就此解脫了呢 ?!

====

修心、具智的弟子,應該就很明白了,不是嗎?!

平安圓滿
犀牛兄的言說,常常讓人耳目一新
這篇就很新奇
無奈真的看不懂---可以稍作解釋嗎?
尤其是--無聞之異生--是啥意思?
漫步的犀牛
文章: 783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28, 2021 9:47 pm

Re: 為何無法深入佛法?無法一門深入?

文章 漫步的犀牛 »

逍遙學友,
諸比丘!心者,是極光淨者,卻為客随煩惱所雜染,而無聞之異生,不能如實解,故我言無聞之異生不修心。AN1.49~52
這篇經文,是出自增支部第一集,非常著名。

也是大乘佛教標舉 "心、真心、本體"的重要法源、大乘學人判教 (心性本淨、本來光明、本來明覺、真常...) 的重要依據之一。

甚至,也是許多禪宗法門的里程碑、禪修手段,比如 : 看黑、不會、重關、黑漆桶..等等。

白話句解為 :

====

諸比丘! 這樣的心 (指:修心念住時,心的狀態),是可以把心的狀態調整到極光、極淨的,

然而,心,卻是有時可以被客隨煩惱(五蓋)所雜染、遮蓋的,

因此,沒有受到良好教導的凡夫(無聞異生),

不能如實地體認這個現象,

因此,我才會說~ 沒有受到良好教導的凡夫,是無法修心念住 (增上心學) 的。

=====

通篇經文,旨在說明心念住、增上心學

釐清我們的心,透過心念住的修學,可以讓心變的光淨、適合進一步修學,

反之,則否。 就會有如一般無聞異生,不懂得修學心念住、修習增上心學了。

因此,

犀牛才會說 :
當下認識本心,直證 : 心為極光淨者,只為客隨煩惱所染....。

若到達這樣程度 ...

算不算識自本心 ?

是否就此解脫了呢 ?!
意思是 :

修學禪宗的弟子,當你透過種種手段 (話頭、公案、不會、看黑、破關...等等) 掀開五蓋雜染,

發現 ~ 通透、無邊無涯、是於客隨煩惱之外而閃耀卓然而獨立的....是本來清靜的、具足的、不假外求的、是非生非滅的 !

這樣的認知,算不算是識自本心呢 ?

其實,犀牛的文意,是想指出 :

在 佛陀的教導中,這只是心念住的練習、培育色界禪的體認而已。

學友們,應該正確認識 佛陀的教法,不要無聞地高推境界自嗨。

以上說明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