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281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知道你懷恨來鬧場的,從此以後,真的放棄你了,草仔大大!!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281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在佛教寶壇還是辦正事要緊~~

沒錯!!問題是初初修佛者要如何入門起手,要如何證悟(真見道)(相見道)。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心經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請參考虛雲和尚開悟明心前,看穿牆壁的實證經驗!!

虛雲落水身體受重傷七孔出血,打禪七卻可以不藥而自癒,是不是因為找到法寶,而肉身承受法寶的灌輸加持徵驗!?那麼,何謂修佛者入門引路之法寶~~~



瑜伽師地論
復次修觀行者。以阿賴耶識是一切戲論所攝諸行界故。略彼諸行。於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為一聚已由緣真如境智。修習多修習故而得轉依。轉依無間當言已斷阿賴耶識。由此斷故當言已斷一切雜染。當知轉依由相違故。能永對治阿賴耶識。又阿賴耶識體是無常。有取受性。轉依是常。無取受性。緣真如境聖道方能轉依故。

待那天機緣成熟,再將上面彌勒菩薩開示的
大乘佛法入門起手實修
的大大大大天大的密訣,詳細注解介紹分享給網友同道們知!!


彌勒菩薩,略彼諸行,於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趙州禪師,摘楊花,摘楊花~~雪竇禪師,大冶精金應無變色~~王敬初居士,金屑雖貴,落眼成翳~~成唯識論,此阿陀那識為一切法真實種子~~大乘佛教,終極佛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得一切種智~~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Viirya
文章: 3096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文章 Viirya »

沒錯!!問題是初初修佛者要如何入門起手,要如何證悟(真見道)(相見道)。
須勤修止觀
先證唯識實性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281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要如何入觀,觀甚麼!?如何證唯識實性!?

瑜伽師地論
復次修觀行者。以阿賴耶識是一切戲論所攝諸行界故。略彼諸行。於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為一聚已由緣真如境智。修習多修習故而得轉依。轉依無間當言已斷阿賴耶識。由此斷故當言已斷一切雜染。當知轉依由相違故。能永對治阿賴耶識。又阿賴耶識體是無常。有取受性。轉依是常。無取受性。緣真如境聖道方能轉依故。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Viirya
文章: 3096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文章 Viirya »

要如何入觀,觀甚麼!?如何證唯識實性!?
以勝解的真如之相為緣.
以四種靜慮(止).四尋思及四如實智(觀)觀所取境與能取識各自的本質
圓滿見道的前行.引發無漏無分別智無間地現行.體證唯識實性(真如)而見道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281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修觀行者。以阿賴耶識是一切戲論所攝諸行界故。略彼諸行。於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為一聚已…

以上論文在講甚麼,能不能請註解一下!!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文章 次草 »

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三 11月 23, 2022 9:13 pm 知道你懷恨來鬧場的,從此以後,真的放棄你了,草仔大大!!
這樣你就永遠沒機會成佛了
三事圓證是佛總說
也就是佛還沒能力一次說完成佛的修行內容
所以你說的上品般若波羅蜜多
不在三事之內
你到底有多少反骨種子
要拆佛陀的台
隨便兩句就想能唬爛世人
一句究竟涅槃不甘輸贏
連斷除一切有為言說都無法體會
入涅槃與入滅盡定意義不同
能戲論涅槃的智力等級
真是千古一奇
再怎麼瞎掰
還是不出井底
無法損究竟涅槃一毫
只是可憐你
你卻堅持百忍
聞說如來頓教門
恨不滅除令瓦碎
恨在你那兒
仔細好看
發表文章為了什麼
一直認為自己解讀的對
這麼嚴重的錯解
你何曾想過承認誤解
見縫就想插針
如何能能看到自己矛盾處
怪道1412

Re: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文章 怪道1412 »

勝解作意
[法相辭典(朱芾煌)]
瑜伽十一卷十五頁云:勝解作意者:謂修靜慮者、隨其所欲,於諸事相,增益作意。

二解 瑜伽三十三卷五頁云:即此作意、當言猶為聞思間雜。彼既如是如理尋思,了知諸欲、是其麤相;知初靜慮、是其靜相。從此已後,超過聞思,唯用修行、於所緣相,發起勝解;修奢摩他毘缽舍那。既修習已;如所尋思麤相靜相,數起勝解。如是名為勝解作意。

三解 此是出世間道所攝七作意中之勝解作意也。瑜伽三十四卷十七頁云:若觀行者、於諸諦中,如是數數正觀察故;由十六行,於四聖諦,證成道理,已得決定;復於諸諦盡所有性、如所有性,超過聞思間雜作意,一向發起修行勝解。此則名為勝解作意。如是作意、唯緣諦境,一向在定。於此修習多修習故;於苦集二諦境中,得無邊際智。由此智故;了知無常,發起無常無邊際勝解。如是了知苦等,發起苦無邊際勝解,空無我無邊際勝解,惡行無邊際勝解,往惡趣無邊際勝解,興衰無邊際勝解,及老病死愁悲憂苦一切擾惱無邊際勝解。此中無邊際者:謂生死流轉。如是諸法,無邊無際,乃至生死流轉、不絕常有。如是所說諸法,唯有生死無餘息滅,此可息滅。更無有餘息滅方便。即於如是諸有諸趣死生法中,以無願行、無所依行、深厭逆行、發起勝解,精勤修習勝解作意。又云:如是行者,乃至世第一法已前,名勝解作意。如彼卷七頁至二十頁廣釋。(聲聞地,無生智)

正念
(一)梵語 samyak-smrti,巴利語 sammāsati。指真正之念。八正道之一。又作諦意。即如實憶念諸法之性相而不忘失。可分為二:(一)世俗有漏正念,即與有漏作意相應之善念。(二)出世間無漏正念,即依無漏之正見能思惟諦境,而與無漏作意相應的明記不忘之念。有關正念之體性,據大毘婆沙論卷九十六載,念根、念力與正念,皆攝入念覺支。據俱舍論卷二十五載,念根、念力、念覺支與正念,皆以念為體。摩訶止觀卷七上則謂「念」為「忍」之義,並配於天台宗之四教,即三藏教之正念為伏忍,通教之正念為柔順忍,別教之正念為無生忍,圓教之正念為寂滅忍。〔雜阿含經卷二十八、中阿含卷七分別聖諦經、八正道經、轉法輪經〕(參閱「八正道」280)

據瑜伽師地論卷七十四載,不退轉地之菩薩依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等三性,得本性、自然、煩惱苦垢三種之無生忍:(一)本性無生忍,又作本來無生忍。謂觀遍計所執之體性均無,而忍知本性無生者。(二)自然無生忍,謂觀依他之諸法因緣生,忍知非自然而生者。(三)煩惱苦垢無生忍,又作惑苦無生忍。謂諸法實性之真如法性,係安住無為與一切雜染不相應,忍知本來寂靜者。此乃忍知三無性之理,故稱無生忍。又六十華嚴經卷二十五「十地品」謂,第七地之菩薩,三業清淨,修無相行,得無生法忍(強調普賢行願力,以願導行),照明諸法。另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菩薩行品列舉伏忍、信忍、順忍、無生忍、寂滅忍等五忍,前四忍分上、中、下三品,而寂滅忍僅分上、下二品,信忍之三品配初、二、三地,順忍之三品配以四、五、六地,無生忍之三品配以七、八、九地。

////
善能分別諸法相(盡所有性),於第一義而不動(如所有性)...正智.性相如如?!
怪道1412

Re: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文章 怪道1412 »

辨法相與唯識 印順法師

「法相與唯識」,是研究佛法者所常遇到的問題,對它必須有個認識。現在把我認識到的試述一點。

這問題,民國以前的學佛者,是沒有討論過的,民國以來,最先由歐陽漸居士提出了法相與唯識分宗的意見,即是要把法相與唯識,作分別的研究。問題提出後,即引起太虛大師的反對:主張法相唯識不可分,法相必歸宗於唯識。一主分,一主合,這是很有意義的討論。民國以來,在佛教思想上有較大貢獻的,要算歐陽氏的內學院和大師的佛學院,但在研究的主張上便有此不同,這到底是該分嗎?合嗎?

先說到兩家的同異:主張要分的,因為內學院在研究無著、世親的論典上,發現了它的差別,即是雖都談一切法,卻有兩種形式:一是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蘊、處、界來統攝一切法,一則以心、心所、色、不相應,無為來統攝一切法。因此方法的差異,他們覺得『集論』,『五蘊論』等是法相宗,『百法論』和『攝大乘論』等是唯識為宗,應將它分開來研究。所以他們說法相明平等義,唯識明特勝義等十種差別,(見『瑜伽師地論序』)以顯其異。

虛大師以為:法相、唯識都是無著、世親一系,法相紛繁,必歸到識以統攝之,否則如群龍無首。覺得分宗的思想,不啻把無著、世親的論典和思想割裂了。兩家之說都有道理,因為無著、世親的思想是須要貫通的,割裂了確是不大好。但在說明和研究的方便來說,如將無著系的論典,作法相與唯識的分別研究,確乎是有他相當的意思。

我覺得法相與唯識,這兩個名詞,不一定衝突,也不一定同一。從學派思想的發展中去看,「法相」,足以表示上座系阿毘曇論的特色。『俱舍論』已經略去,『阿毘曇心論』,『雜心論』等,都開頭就說:佛說一切諸法有二種相,一自相,二共相。所以阿毘曇論,特別是西北印學者的阿毘曇論,主旨在抉擇自相,共相,因相,果相等。說到一切法,即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來類攝,這是佛陀本教的說明法,古人造論即以此說明一切法相。依此一切法,進一步的說到染、淨、行、證,這是古代佛法的形式。後來,佛弟子又創色、心、心所、不相應行、無為的五類法,如『品類足論』即有此說。但此五法的次第,與『百法明門論』等先說心心所不同。為何如此?色、心、心所等五類,本非講說唯識,這是分析佛說蘊、界、處等內容而來。佛陀的蘊、界、處說,本是以有情為體,且從認識論的立場而分別的。現在色、心、心所等,即不以主觀的關係而區分,從客觀的諸法體類而分列為五類。然此仍依蘊、界、處來,所以先說到色法。無著、世親他們,雖接受東南印的大乘,傾向唯識,而本從西北印的學系出來。他們起初造論,大抵沿用蘊、處、界的舊方式,可說舊瓶裝新酒。但等到唯識的思想圓熟,才倒轉五法的次第,把心、心所安立在前,建立起以心為主的唯識大乘體系。所以,在無著論中,若以蘊、處、界攝法,都帶明共三乘的法相;以唯識說,即發揮大乘不共的思想,一是順古,一是創新。由此,把它分開研究,也確是有意思的。虛大師的說法,為什麼也有意思?即是起初西北印系的法相學,到後來走上唯識,所以也不妨說法相宗歸唯識。

現在,我從全體佛教的立場,想說明一點,即是:凡唯識必是法相的,法相卻不必是唯識。

http://yinshun-edu.org.tw/zh-hant/book/export/html/2980

////
凡唯識必是法相的,法相卻不必是唯識...南傳在法相深入頗值得借鏡?!
cyc320
文章: 2539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

文章 cyc320 »

修觀行者。以阿賴耶識是一切戲論所攝諸行界故。略彼諸行。於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為一聚已…

以上論文在講甚麼,能不能請註解一下!!

修觀行者(尋思 伺察)。以阿賴耶識是一切戲論所攝諸行界故(含藏識)。略彼諸行(無量捨)。於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為一聚已…(一己心......)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