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525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趙宇威

佛法修行是以「人」為中心,人以「心」為本,而心以「覺悟」為要。明白了這念心,知道萬法唯心,進而能夠「隨緣常不變,不變又常隨緣」,就能得自在解脫了。佛在人間成佛,在人間行菩薩道,故佛法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種種的順逆境緣 都是磨礪我們、考驗我們修行向上的增上 緣。俗話說:「人在公門好修行」。修行不在於環境的好壞,好的環境固然便於我們修行,但也很容易使我們懈怠、墮落;相對地,惡劣的環境 雖然不利於道業的精進,若能堅持、忍耐,對道業來說 便是砥礪我們 修行向上 不屈不饒的逆增上緣,又何嘗不是件好事!所以,好壞、美醜都在我們自己這一念心。

瞭解這個道理,才會知道這念心的作用 何其的廣大,進而才知道 如何提升自己的境界,如何進化自己的心靈,如何善於運用這念心,甚至如何 管理這念心能安住在「正定」之中如如不動。古德說:「堅定正念,任心 自在,狂心頓歇,歇即菩
新老怪
文章: 525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公案第一重,雖說釣出參禪真意。但是,自古同一招式 流於濫用,欲令後學生起疑情,委實力有未逮,故曰:(水淺不是泊舟處)……
於是趙州老婆心繼續造作第二重公案,考其旨趣,無非就是阻斷學人 之分別聰明,在同是一模一樣之兩個庵主舉動下,讓學僧陷入疑情:為何有肯定與不肯定之差別!?
初學禪者於此 百思不得其解,也就達到參禪面壁(抱守疑情)之目的了……

那麼,公案第二重二大禪師不約而同評語。
趙州:
能縱能奪,能殺能活。
無門:
殺人刀,活人劍。
此中隱藏禪門密意 也就呼之慾出了……
:mrgreen:自古同一招
cyc320
文章: 2551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cyc320 »

了改禪師道:婆子敗缺在甚麼處。
契斌禪師道:一對無孔鐵錘。
…(水淺不是泊舡處)
了改禪師道:趙州意又作麼生?
契斌禪師道:荊棘林中,重加陷阱。
…(能縱能奪,能殺能活)

個人解讀,一個明心見性者,高明及相應根機而恰如其分轉法輪......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294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了改禪師道:婆子敗闕在甚麼處。
契斌禪師道:一對無孔鐵錘
了改禪師道:趙州意又作麼生?
契斌禪師道:荊棘林中,重加陷阱。
~~~~~~~~~~

公案第一重,雖說釣出參禪真意。但是,自古同一招式流於濫用,欲令後學生起疑情,委實力有未逮,故曰:(水淺不是泊舟處)……
於是趙州老婆心繼續造作第二重公案,考其旨趣,無非就是阻斷學人之分別聰明,在同是一模一樣之兩個庵主舉動下,讓學僧陷入疑情:為何有肯定與不肯定之差別!?
初學禪者於此百思不得其解,也就達到參禪面壁(抱守疑情)之目的了……
所以,趙州為參禪者造設第二重公案(疑上加疑),契斌禪師即評曰:
荊棘林中,重加陷阱!!
了改禪師道:婆子敗闕在甚麼處。
契斌禪師道:一對無孔鐵錘
比喻疑情如鐵錘,嚼也嚼不爛,功夫到位,如熱鐵丸子梗在胸口,吞也吞不下,吐也吐不出!!
台山婆子又有何敗闕!?🙄🙄🙄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cyc320
文章: 2551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cyc320 »

參考看看
諸佛之導師 為息說涅槃

既知是息已 引入於佛慧
cyc320
文章: 2551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cyc320 »

參考看看
師復曰。諸善知識。汝等各各淨心。聽吾說法。若欲成就種智。須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閒恬靜。虛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於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淨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種。含藏長養。成熟其實。一相一行。亦復如是。

我今說法。猶如時雨。普潤大地。汝等佛性。譬諸種子。遇茲霑洽。悉得發生。承吾旨者。決獲菩提。依吾行者。定證妙果。聽吾偈曰。

心地含諸種 普雨悉皆萌
頓悟華情已 菩提果自成

總之,自性自度......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294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師復曰。諸善知識。汝等各各淨心。聽吾說法。
若欲成就種智。須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
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閒恬靜。虛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若於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淨土。此名一行三昧。
常常時,恒恒時,如來若出世,若不出世,諸法法性安立,法界安住。法流法行,法住法相,法爾如是~~
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種。含藏長養。成熟其實。一相一行。亦復如是。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新老怪
文章: 525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尺童

初禮廣恩,月溪老人便連轉數語,令淨澄禪師酬對。淨澄禪師通身汗下,不能應答。
於是月溪老人便令他參究趙州無字公案。參學既久,淨澄禪師恍然有所悟入。月溪老人遂予印可,並傳給他法衣和拂子。
  淨澄禪師得法後,即南遊行腳。一天,淨澄禪師乘船渡黃河,中途船翻,行旅等均落入江中。淨澄禪師好不容易抓住一根浮木,才得以活命。這次翻船事件,給淨澄禪師的觸動很大,他檢討自己所得未徹,腳跟尚不踏實,於是發誓道:“此行若不大悟而還者,有如河(又入河,跳河自殺)!”
  從此以後,淨澄禪師參究益切。不久他來到四川,隱居於飛雪山,孤身隻影,靜修者三年。他的禪定工夫非常好。一天做飯的時候,淨澄禪師不知不覺 進入定境。當他出定,揭開鍋蓋一看,鍋中的米飯已經長滿了白毛。他還曾經在定中,聽到百里之外的人在說話。
  由於淨澄禪師 長時間坐在地上打坐,雙腿受了寒濕,不能站立行走。多虧有人發現,把他背到後山一處乾燥的地方。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息,他的腳癱終於治好了。
  一天,淨澄禪師在樹上打坐,就在他剛進入湛寂狀態的時候,忽然聽到附近村莊 爆竹的聲音,終於豁然心空。從此以後,他一切時中洞然明妙。
  不久,淨澄禪師便前往參禮福雲谷禪師,請求印證。
  雲谷禪師見淨澄禪師平日神情孤迥迥的,便問:“你卻似個死人,我且問你,大死底人卻活時如何?”(大悟是什麼?)
  淨澄禪師道“眉毛眼上橫,鼻孔大頭垂。”(平等一味,眉毛是一橫,鼻子是一豎、鼻孔二合一。)
  雲谷禪師又問:“如何是無字意?”(無自 諧音。)
  淨澄禪師道:“風行草偃,水到渠成。”(沒我。)
  雲谷禪師進一步問:“大地平沉,虛空粉碎,汝向甚麼處 安身立命?”
  淨澄禪師道:“雲消山嶽露,日出海天青。”
(“消”去雲水、“小(三山)”是心“月(岳)”,日出則“青”無月,實際剩下“主”。整句指心主。)
  雲谷禪師確知 他已經徹旨,遂予印可。
淨澄禪師的山居詩數首——
  “寰中獨許五台高,無位真人伴寂寥。
  一任諸方風浩浩,常空兩眼視雲霄。”
   
  “甘貧林下思悠悠,竹榻高眠石枕頭。
  格外生涯隨分定,都緣胸次略無求。”

  “自住丹崖綠水傍,了無榮辱與閒忙。
  老僧不會還源旨,一任青山青又黃。”

  “深隱岩阿不記年,名韁利鎖莫能牽。
  七斤衫子重聊補,日炙風吹愈轉鮮。”

  “颯颯春風和鳥哀,清音直到耳邊來。
  爐燒柏子端然坐,對月殘經又展開。”

:mrgreen:眉毛眼上橫,鼻孔大頭垂
新老怪
文章: 525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尺童

光禪師曾聞僧舉嚴陽尊者 參趙州之公案,便向寂照禪師請益。
[嚴陽尊者參趙州公案:洪州新興嚴陽尊者,初參趙州和尚,問道:“一物不將來時如何?”
趙州和尚道:“放下著。”
嚴陽尊者道:“既是一物不將來,放下個甚麼?”
趙州和尚道:“放不下,擔取去。”嚴陽尊者終於言下大悟。]
(放下“一(疑)”執著,放不下就橫挑扁擔,平等一味。)
寂照禪師道:“無功用處,正好用功。莫認些子光影,有誤生平。”
(認光影指疑神疑鬼,生平則指平等一味。)
雪光禪師一聽,恍然有省。

:mrgreen:放下執著
新老怪
文章: 525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不還

在這裡,馬祖的機鋒 既如電光石火般迅捷,但又非常地平實。你不是要跟我玩什麼“離四句絕百非直指西來意”的高深文字概念的遊戲嗎?我給你來個“今天沒心情,去問智藏吧”、“智藏頭髮白,懷海頭發黑”,把你的眼睛從“高推聖境”上,一下子又拉回到 當下平實的生活中,逼著你甩開那些玄奇的文字概念,而就在生活的行住坐臥、穿衣吃飯、接人待物、喜怒哀樂中,體認你自己本自具有、不假修持的真心。機鋒迅猛 但卻絲毫不露痕跡,你以為他只說了一句 不關痛恙的平常話,這正是祖師們的大手筆處。

“離心意識,參”也犯有同樣的錯誤。我且問你,假如不識本心,“離心意識,參”,你參什麼?這時候的你,是有意識的呢?還是無意識的呢?有意識,即凡夫的妄想;無意識,即形同木石。你該何去何從?

在古時,禪客相逢,機鋒乍現,每一個交鋒 都要賓主互換。不能將賓奪主的 就不算大作家。比如在這個“藏頭白,海頭黑”的公案中,馬祖就用一句“我今天無心情,不想為你說,你去到西堂,問智藏和尚吧”這樣一句平常話,就讓本來是主動出擊的學僧,變成被動地 被自己牽著走的了,賓主在不經意間就被成功置換。為何非要如此?因為正是在此處,才能勘驗出一個學人 是否真能識得“主人公”。
這位貌似高深、專好談玄說妙的學僧識不得,結果只好團團轉。如若遇到的是一位明眼人,那就不一樣了,他也許會一喝,也許會踏翻禪床,也許會深深一拜道:“謝和尚答疑!”,也許只是會心地一笑。總之,明眼人 是絕不會上當的,不會讓對方的語言 牽著鼻子走。
如我在《叩夢》中所舉的那個關於淨瓶的公案,當老和尚問:“不許把淨瓶喚作淨瓶,你還叫它作什麼?”時,所有的學僧 都被語言概念的牛繩牽著走了,有回答水瓶的,有回答水罐的,只有那位外來的學僧,一腳就踢碎了淨瓶,此時天下太平!這才是作家手段。

:mrgreen: 不能將賓奪主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