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貫《雜阿含須深經》,會通《中阿含三明經》

Viirya
文章: 3140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義貫《雜阿含須深經》,會通《中阿含三明經》

文章 Viirya »

智滅而智生
當做何解?
為何不是癡滅或識滅?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義貫《雜阿含須深經》,會通《中阿含三明經》

文章 周善為 »

抱歉!漏了一字,經文原係「無智滅而智生」。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義貫《雜阿含須深經》,會通《中阿含三明經》

文章 周善為 »

(四)

(續上)若能如是了知,始明「大乘、一乘道、真如法」。而非停滯於《六祖壇經》所說「見聞轉誦之小乘」、或「悟法解義之中乘」,不能更進一步的入於「依法修行之大乘」,乃至入於「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之最上乘」。

此中關鍵,即為實修大乘禪法觀行功夫。這是現代學人最弱的一環,有些學人錯以為大乘沒有禪法,於是跑去學習南傳禪定禪觀,這就更加誤入歧途了。

須知大乘禪法不離現法現觀,平日讀誦經文,便應隨讀隨止,隨止隨觀。否則,對於學人來說,大乘經文處處陷阱,愈讀愈加迷惘,何況為人說法?不出數句,輒便踏空滑倒。如是自救尚且不能,何況救他?

如我之前所論【大乘禪法三部曲】,一者受持讀誦,二者現法禪思,三者捨離心相。現法禪思者,即針對各自所持誦的關鍵經文,實修大乘禪法觀行功夫。也就是《雜阿含經》中常說的,執持關鍵經文,「獨一靜處,專精禪思」。捨離心相者,即《解深密經》所說「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之實證般若不二理體也。

吾人應知,會體之後,尚須及用,如是了證體用不二,始可名為歸家穩坐。若證理體,未能及用,即屬聲聞二乘聖者沉空滯寂、雖真未圓之偏空涅槃也。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義貫《雜阿含須深經》,會通《中阿含三明經》

文章 周善為 »

(五)

(續上)其實,《心經》便是極典型的觀行範例。經文一開始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亅,這「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亅,即是大乘不二禪法觀行。故接下來的經文,直到「無智亦無得亅,全部都是大乘禪觀所見,並極簡略且突兀的,以「無得、無所得亅作結。

所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亅,一一皆「不」者,令悟二邊其實不二。所言「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一切皆「無」者,令悟諸法當體皆空。

所以者何?「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者,「」中諸法如夢幻泡影般,不斷的生而又滅、滅而又生,不斷的變異轉換。以實者不變,變者非實故,應知有色無色不二。又如五蘊,緣色有受,緣受有想........,又如六根,緣眼有耳,緣耳有鼻........,如斯二邊,同為「」中諸法,如夢幻泡影般,不斷的變異轉換。如是雙離二邊,如是當體皆空。

由此逢魔殺魔,逢佛殺佛,於此「空中亅,一路「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亅的「無」下去,直到「無智亦無得亅。這樣,大乘禪觀實證才告一個段落,並以一個無所得,戛然而止。

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二十六》曰:「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及一切智智俱不可得故,無得而得,乃名真得。」

是故,以實修大乘不二禪觀,「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亅,始知實無所得,並且以此無所得為基礎,始得進入諸佛如來一真法界,《心經》乃曰:「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最後,為了強調「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亅即是實修大乘不二禪觀,《心經》乃曰:「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義貫《雜阿含須深經》,會通《中阿含三明經》

文章 周善為 »

(六)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一十二》

云何菩薩摩訶薩為與世間作洲渚故,發趣無上正等菩提?善現!譬如大小海河池中,高地可居周迴水斷說為洲渚。如是,善現!色乃至識前後際斷,廣說乃至一切相智前後際斷。由此前際後際斷故,一切法斷,此一切法前後際斷,即是寂滅微妙如實,謂空無所得道斷愛盡無餘,雜染永滅究竟涅槃。

善現!菩薩摩訶薩求證無上正等菩提,欲為有情宣說開示如是諸法前後際斷甚深寂滅微妙如實,是為菩薩摩訶薩為與世間作洲渚故,發趣無上正等菩提。

😀又如恆大德等舉證上開經文表示,文中所指「色乃至識前後際斷,廣說乃至一切相智前後際斷」之處,其實就是「真如、佛性、究竟涅槃、無上正等菩提」。

吾則告曰,此猶屬意識知解層面,未入觀行,依舊不是「真如、佛性、究竟涅槃、無上正等菩提」。

於是,恆大德等又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所說:「真如不是心意識,真如不離心意識」,以證「此一切法前後際斷」之處,即是真如。

吾便告曰,經云:「真如不在心意識,真如不離心意識」,此理必由證得,非由說得。若是說得,一切學人皆可說之而得之,則大乘佛教只同一場騙局,云何堪為世人作洲渚?若是證得,為什麼「真如不即心意識,真如不離心意識」?恆大德必可說出個所以然來。

於是,恆大德答曰:「真如無為故,真如不是心意識」,「依真如能生萬法故,真如不離心意識。」

吾便告之曰,大家都知道,真如不是心意識,大家也都知道,真如能生萬法。但是決定不能說,因此大家便都已證真如,所以這決定不是答案。

佛為何說「真如不即心意識,真如不離心意識」?答案是:令諸學人離開「即離」兩邊。這兩邊也就是恆大德所執著的:「真如無為故,真如不即心意識」,「依真如能生萬法故,真如不離心意識」。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義貫《雜阿含須深經》,會通《中阿含三明經》

文章 次草 »

佛說大乘入諸佛境界智光明莊嚴經卷第四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又,妙吉祥!菩薩不行色空、不行色不空,菩薩若如是行,是為菩薩勝行。
何以故?色即是空、色自性空,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故不行識空、不行識不空,菩薩若如是行,是為菩薩勝行。
何以故?謂心意識無所得故。妙吉祥!此中無少法可有,若知若斷、若修若證,悉無所有。由如是故,此說名盡。如是乃為畢竟盡相,若畢竟盡即無所盡,無盡亦無盡。
何以故?如所說盡故。若如所說盡,彼即無法可盡,若無法可盡即是無為,若無為即無生亦無滅,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常住,以法住故即是法界,如法界住故智無所轉亦非無轉,以智無轉非無轉故,如是法理若悟入者,即得無漏、無生、無滅,此名漏盡。
妙吉祥!是故當知,雖復世俗音聲文字總聚施設,是中無有少法若生、若滅。」
===
謂心意識無所得故。
若畢竟盡即無所盡,無盡亦無盡。
對離,斷,滅,無取等種種名相都不執著
才是與無生相應
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心意識與真如都是自心
入門是如何覺知心意識
說離心意識
當是假觀能力強
才能覺知自心妄念
知妄即離
這是實際行事
而不是在心意識離與即作文章
六祖說離假即心真
什麼是假才是決定義
取捨難度靠自覺
真假都不離當下自心一念
依文字敘述會有很多爭議
因為各人解讀不同
如果以禪宗公案討論
可以避免這些現象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義貫《雜阿含須深經》,會通《中阿含三明經》

文章 周善為 »

《大乘入楞伽經卷二》

「大慧!諸修行者入於三昧,以習力微起而不覺知,但作是念:『我滅諸識入於三昧』,實不滅識而入三昧,以彼不滅習氣種故。但不取諸境,名為識滅。」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義貫《雜阿含須深經》,會通《中阿含三明經》

文章 周善為 »

《入楞伽經卷七》

「大慧!如是藏識行相微細,唯除諸佛及住地菩薩,其餘一切二乘外道定慧之力皆不能知。唯有修行如實行者,以智慧力了諸地相善達句義,無邊佛所廣集善根,不妄分別自心所見,能知之耳。」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義貫《雜阿含須深經》,會通《中阿含三明經》

文章 次草 »

識本空
故無可滅
Viirya
文章: 3140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義貫《雜阿含須深經》,會通《中阿含三明經》

文章 Viirya »

識本空
卻有了別之能
並有使人入迷之虞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