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正性離生
見道之別名。為法性、法相家之用語。又作聖性離生。謂入於見道得聖道涅槃之正性,一切煩惱皆斷盡無餘而遠離煩惱之生。據大毘婆沙論卷三載,正性,即涅槃、聖道等,其性正純而不邪曲;生,為煩惱之異名,或謂善根未熟,能令有情輪迴於生死苦海。今涅槃所證之理能脫離煩惱之生,或無漏聖道之智能超越善根之未熟,故稱正性離生。又雖通於見道、修道、無學道,然以見道為其始,意義特重,故為見道之別名。〔俱舍論卷二十三、部執異論、瑜伽論記卷十三上、成唯識論述記卷十末〕(參閱
怎麼淺白解說:「究竟涅槃、「涅槃」、「大涅槃」?
-
- 文章: 1018
- 註冊時間: 週一 11月 01, 2021 1:53 pm
Re: 怎麼淺白解說:「究竟涅槃、「涅槃」、「大涅槃」?
入於見道得聖道涅槃之正性,一切煩惱皆斷盡無餘而遠離煩惱之生。
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怎麼淺白解說:「究竟涅槃、「涅槃」、「大涅槃」?
【《大般若484經》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云何名為菩薩頂墮?」
善現答言:「若諸菩薩無方便善巧修行六波羅蜜多,無方便善巧住空、無相、無願等持,退墮聲聞或獨覺地,不得菩薩正決定位,不入菩薩正性離生,如是名為菩薩頂墮。」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何法名生?」
善現答言:「生謂菩薩隨順法愛。」
舍利子言:「何謂菩薩隨順法愛?」
善現答言:「若諸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安住色空起想起著,安住受、想、行、識空起想起著;安住色無相起想起著,安住受、想、行、識無相起想起著;安住色無願起想起著,安住受、想、行、識無願起想起著;安住色寂靜起想起著,安住受、想、行、識寂靜起想起著;安住色遠離起想起著,安住受、想、行、識遠離起想起著;安住色無常起想起著,安住受、想、行、識無常起想起著;安住色苦起想起著,安住受、想、行、識苦起想起著;安住色無我起想起著,安住受、想、行、識無我起想起著;安住色不淨起想起著,安住受、想、行、識不淨起想起著。舍利子!是為菩薩隨順法愛,即此法愛說名為生。
「復次,舍利子!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此色應斷,由此故色應斷;此受、想、行、識應斷,由此故受、想、行、識應斷。此苦應遍知,由此故苦應遍知;此集應永斷,由此故集應永斷;此滅應作證,由此故滅應作證;此道應修習,由此故道應修習。此是雜染,此是清淨;此應親近,此不應親近;此應行,此不應行;此是道,此非道;此應修,此不應修;此應學,此不應學。此是布施波羅蜜多,此非布施波羅蜜多;此是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此非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此是菩薩方便善巧,此非菩薩方便善巧;此是菩薩生,此是菩薩離生。』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安住此等種種法門起想起著,是為菩薩隨順法愛,即此法愛說名為生;如宿食生能為過患,除遣此故名為離生。」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云何菩薩摩訶薩名入菩薩正性離生?」
善現答言:「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見內空,不依內空而觀外空;不見外空,不依外空而觀內空,不依外空而觀內外空;不見內外空,不依內外空而觀外空,不依內外空而觀大空;不見大空,不依大空而觀內外空,不依大空而觀空空;不見空空,不依空空而觀大空,不依空空而觀勝義空;不見勝義空,不依勝義空而觀空空,不依勝義空而觀有為空;不見有為空,不依有為空而觀勝義空,不依有為空而觀無為空;不見無為空,不依無為空而觀有為空,不依無為空而觀畢竟空;不見畢竟空,不依畢竟空而觀無為空,不依畢竟空而觀無際空;不見無際空,不依無際空而觀畢竟空,不依無際空而觀無散空;不見無散空,不依無散空而觀無際空,不依無散空而觀本性空;不見本性空,不依本性空而觀無散空,不依本性空而觀相空;不見相空,不依相空而觀本性空,不依相空而觀一切法空;不見一切法空,不依一切法空而觀相空,不依一切法空而觀無性空;不見無性空,不依無性空而觀一切法空,不依無性空而觀無性自性空;不見無性自性空,不依無性自性空而觀無性空。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作如是觀,名入菩薩正性離生。】
安住色空起想起著,
安住色無相起想起著,
安住色無願起想起著,
安住色寂靜起想起著,
安住色遠離起想起著,
安住色無常起想起著,
安住色苦起想起著,
安住色無我起想起著,
安住色不淨起想起著,
是為菩薩隨順法愛,即此法愛說名為生。
於此色相關,而生起想法、執著,即隨順法愛。
即此法愛,說名為生。
而除遺法愛,名為離生。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云何名為菩薩頂墮?」
善現答言:「若諸菩薩無方便善巧修行六波羅蜜多,無方便善巧住空、無相、無願等持,退墮聲聞或獨覺地,不得菩薩正決定位,不入菩薩正性離生,如是名為菩薩頂墮。」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何法名生?」
善現答言:「生謂菩薩隨順法愛。」
舍利子言:「何謂菩薩隨順法愛?」
善現答言:「若諸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安住色空起想起著,安住受、想、行、識空起想起著;安住色無相起想起著,安住受、想、行、識無相起想起著;安住色無願起想起著,安住受、想、行、識無願起想起著;安住色寂靜起想起著,安住受、想、行、識寂靜起想起著;安住色遠離起想起著,安住受、想、行、識遠離起想起著;安住色無常起想起著,安住受、想、行、識無常起想起著;安住色苦起想起著,安住受、想、行、識苦起想起著;安住色無我起想起著,安住受、想、行、識無我起想起著;安住色不淨起想起著,安住受、想、行、識不淨起想起著。舍利子!是為菩薩隨順法愛,即此法愛說名為生。
「復次,舍利子!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此色應斷,由此故色應斷;此受、想、行、識應斷,由此故受、想、行、識應斷。此苦應遍知,由此故苦應遍知;此集應永斷,由此故集應永斷;此滅應作證,由此故滅應作證;此道應修習,由此故道應修習。此是雜染,此是清淨;此應親近,此不應親近;此應行,此不應行;此是道,此非道;此應修,此不應修;此應學,此不應學。此是布施波羅蜜多,此非布施波羅蜜多;此是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此非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此是菩薩方便善巧,此非菩薩方便善巧;此是菩薩生,此是菩薩離生。』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安住此等種種法門起想起著,是為菩薩隨順法愛,即此法愛說名為生;如宿食生能為過患,除遣此故名為離生。」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云何菩薩摩訶薩名入菩薩正性離生?」
善現答言:「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見內空,不依內空而觀外空;不見外空,不依外空而觀內空,不依外空而觀內外空;不見內外空,不依內外空而觀外空,不依內外空而觀大空;不見大空,不依大空而觀內外空,不依大空而觀空空;不見空空,不依空空而觀大空,不依空空而觀勝義空;不見勝義空,不依勝義空而觀空空,不依勝義空而觀有為空;不見有為空,不依有為空而觀勝義空,不依有為空而觀無為空;不見無為空,不依無為空而觀有為空,不依無為空而觀畢竟空;不見畢竟空,不依畢竟空而觀無為空,不依畢竟空而觀無際空;不見無際空,不依無際空而觀畢竟空,不依無際空而觀無散空;不見無散空,不依無散空而觀無際空,不依無散空而觀本性空;不見本性空,不依本性空而觀無散空,不依本性空而觀相空;不見相空,不依相空而觀本性空,不依相空而觀一切法空;不見一切法空,不依一切法空而觀相空,不依一切法空而觀無性空;不見無性空,不依無性空而觀一切法空,不依無性空而觀無性自性空;不見無性自性空,不依無性自性空而觀無性空。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作如是觀,名入菩薩正性離生。】
安住色空起想起著,
安住色無相起想起著,
安住色無願起想起著,
安住色寂靜起想起著,
安住色遠離起想起著,
安住色無常起想起著,
安住色苦起想起著,
安住色無我起想起著,
安住色不淨起想起著,
是為菩薩隨順法愛,即此法愛說名為生。
於此色相關,而生起想法、執著,即隨順法愛。
即此法愛,說名為生。
而除遺法愛,名為離生。
-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怎麼淺白解說:「究竟涅槃、「涅槃」、「大涅槃」?
滅盡定
大般涅槃經: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也只能說如果此[滅盡定]符合上面的說法,
那麼滅盡定就是涅槃,
在這裡佛入滅盡定。是大般涅槃,是無住涅槃。
這個無漏定,三果聖人能入此定,三乘無學果也入此定。
否則如唯識家說:
[修習此定、品別有三。
下品修者、現法必退,不能速疾還引現前。
中品修者、現不必退。設退,速疾還引現前。
上品修者、畢竟不退。]都能入此定。
大般涅槃經
於是如來即便說偈: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爾時,如來說此偈已,告諸比丘:「汝等當知,一切諸行,皆悉無常。我今雖是金剛之體,亦復不免無常所遷。生死之中極為可畏,汝等宜應勤行精進,速求離此生死火坑。此則是我最後教也。我般涅槃,其時已至。」時,諸比丘及餘天人,聞佛此誨,悲號涕泣,悶絕躃地。如來即便普告之言:「汝等不應生此悲惱,諸行性相,皆悉如是。」於是如來,即入初禪。出於初禪,入第二禪。出於二禪,入第三禪。出於三禪,入第四禪。出第四禪,入於空處。出於空處,入於識處。出於識處,入無所有處。出無所有處,入於非想非非想處。出於非想非非想處,入滅盡定。]
成唯識論七卷八頁云:
[滅盡定者:謂有無學、或有學聖、已伏或離無所有貪,上貪不定;由止息想作意為先,令不恆行恆行染污心心所滅;立滅盡名。令身安和,故亦名定。由偏厭受想,亦名滅彼定。修習此定、品別有三。下品修者、現法必退,不能速疾還引現前。中品修者、現不必退。設退,速疾還引現前。上品修者、畢竟不退。]
大般涅槃經: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也只能說如果此[滅盡定]符合上面的說法,
那麼滅盡定就是涅槃,
在這裡佛入滅盡定。是大般涅槃,是無住涅槃。
這個無漏定,三果聖人能入此定,三乘無學果也入此定。
否則如唯識家說:
[修習此定、品別有三。
下品修者、現法必退,不能速疾還引現前。
中品修者、現不必退。設退,速疾還引現前。
上品修者、畢竟不退。]都能入此定。
大般涅槃經
於是如來即便說偈: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爾時,如來說此偈已,告諸比丘:「汝等當知,一切諸行,皆悉無常。我今雖是金剛之體,亦復不免無常所遷。生死之中極為可畏,汝等宜應勤行精進,速求離此生死火坑。此則是我最後教也。我般涅槃,其時已至。」時,諸比丘及餘天人,聞佛此誨,悲號涕泣,悶絕躃地。如來即便普告之言:「汝等不應生此悲惱,諸行性相,皆悉如是。」於是如來,即入初禪。出於初禪,入第二禪。出於二禪,入第三禪。出於三禪,入第四禪。出第四禪,入於空處。出於空處,入於識處。出於識處,入無所有處。出無所有處,入於非想非非想處。出於非想非非想處,入滅盡定。]
成唯識論七卷八頁云:
[滅盡定者:謂有無學、或有學聖、已伏或離無所有貪,上貪不定;由止息想作意為先,令不恆行恆行染污心心所滅;立滅盡名。令身安和,故亦名定。由偏厭受想,亦名滅彼定。修習此定、品別有三。下品修者、現法必退,不能速疾還引現前。中品修者、現不必退。設退,速疾還引現前。上品修者、畢竟不退。]
-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怎麼淺白解說:「究竟涅槃、「涅槃」、「大涅槃」?
佛告外道須深:
[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
[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要解這句話就是先知法住,
也就是這句話就是法住。
給個提議聽一下大師唱歌,
歇即菩提,放輕鬆一下,有緣的話微妙法就出現,
就是您本來就有的東西出現啦。
永嘉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陰浮雲空去來。
三毒水泡虛出沒。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却阿鼻業。
[無生故無老死,不離生滅而老死滅。];
[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
要解這句話就是先知法住,
也就是這句話就是法住。
給個提議聽一下大師唱歌,
歇即菩提,放輕鬆一下,有緣的話微妙法就出現,
就是您本來就有的東西出現啦。
永嘉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陰浮雲空去來。
三毒水泡虛出沒。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却阿鼻業。
Re: 怎麼淺白解說:「究竟涅槃、「涅槃」、「大涅槃」?
空三昧
[獅子吼站阿含經簡註]
1.觀五陰無常、本空,而入的定境。空三昧與無相三昧、無願(無作)三昧合稱為三三昧,詳見《雜阿含經》卷三第80經。
2.觀五陰無常、本空,而入的定境。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三三昧之一。智度論五曰:「觀五蘊無我無我所,是名為空,知一切諸法實相。所謂畢竟空,是名空,是名空三昧。復次十八空,是名空三昧。」就因而言,則為三三昧。就果而言,則為三解脫。
[佛光阿含藏]
即由禪定觀一切諸法自性本空,虛妄不實。與無相三昧、無願(無所有)三昧合稱為三三昧。參閱雜阿含卷三第七十一經(大正‧卷三‧八○經)、增一阿含高幢品第二一四經(佛光二‧五八八)。
巴利本作 suññato samādhi(空三摩地)。
[阿含辭典(莊春江)]
以我、我所空為專注對象(所緣)所成就的定,另作「空心三昧」。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
三三昧之一。
////
印順法師:
前五蘊滅(有漏五蘊即五取蘊&無漏五蘊),後五蘊不再生起相續(我生已盡不受後有)。所以解脫所得的無餘涅槃,經中都說是不生、不住、不可得。..聲聞教中多用「無相」、「寂滅」等字樣,如稱涅槃為「無相界」等。但「終歸於空」與「終歸於滅」,歸結是相同的;空與無相,也沒有嚴格劃然的差別。如無相心三昧,一切有部學者也承認它就是空三摩地...空三昧即是無餘涅槃?!
[獅子吼站阿含經簡註]
1.觀五陰無常、本空,而入的定境。空三昧與無相三昧、無願(無作)三昧合稱為三三昧,詳見《雜阿含經》卷三第80經。
2.觀五陰無常、本空,而入的定境。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三三昧之一。智度論五曰:「觀五蘊無我無我所,是名為空,知一切諸法實相。所謂畢竟空,是名空,是名空三昧。復次十八空,是名空三昧。」就因而言,則為三三昧。就果而言,則為三解脫。
[佛光阿含藏]
即由禪定觀一切諸法自性本空,虛妄不實。與無相三昧、無願(無所有)三昧合稱為三三昧。參閱雜阿含卷三第七十一經(大正‧卷三‧八○經)、增一阿含高幢品第二一四經(佛光二‧五八八)。
巴利本作 suññato samādhi(空三摩地)。
[阿含辭典(莊春江)]
以我、我所空為專注對象(所緣)所成就的定,另作「空心三昧」。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
三三昧之一。
////
印順法師:
前五蘊滅(有漏五蘊即五取蘊&無漏五蘊),後五蘊不再生起相續(我生已盡不受後有)。所以解脫所得的無餘涅槃,經中都說是不生、不住、不可得。..聲聞教中多用「無相」、「寂滅」等字樣,如稱涅槃為「無相界」等。但「終歸於空」與「終歸於滅」,歸結是相同的;空與無相,也沒有嚴格劃然的差別。如無相心三昧,一切有部學者也承認它就是空三摩地...空三昧即是無餘涅槃?!
-
- 文章: 1018
- 註冊時間: 週一 11月 01, 2021 1:53 pm
Re: 怎麼淺白解說:「究竟涅槃、「涅槃」、「大涅槃」?
歇即菩提。
‘’歇‘’不就是‘止息’。
煩惱止息,不就是離無明了嗎?
所以不能離開無明滅而行滅的道理,所謂“此無故彼無”。
無明生滅之因緣止息了,真實的菩提自性現前(所謂無染無病之正覺心)。
不把眼翳治好,妄見的空中蚊是不會消失的,不把煩惱所知二障病除滅,如何能正見正性(正性即涅槃另一名相),所謂正性離生(此生表示生滅相續的無明心相)。
‘’歇‘’不就是‘止息’。
煩惱止息,不就是離無明了嗎?
所以不能離開無明滅而行滅的道理,所謂“此無故彼無”。
無明生滅之因緣止息了,真實的菩提自性現前(所謂無染無病之正覺心)。
不把眼翳治好,妄見的空中蚊是不會消失的,不把煩惱所知二障病除滅,如何能正見正性(正性即涅槃另一名相),所謂正性離生(此生表示生滅相續的無明心相)。
-
- 文章: 1018
- 註冊時間: 週一 11月 01, 2021 1:53 pm
Re: 怎麼淺白解說:「究竟涅槃、「涅槃」、「大涅槃」?
要注意現法涅槃論是外道論。
把不離無明滅而行滅,直接解成‘不用離無明,自然就行滅。意思說就無明現法上說其就是涅槃,或說生滅上即是不生不滅。
都很難不被歸類於外道見。
把不離無明滅而行滅,直接解成‘不用離無明,自然就行滅。意思說就無明現法上說其就是涅槃,或說生滅上即是不生不滅。
都很難不被歸類於外道見。
-
- 文章: 6281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怎麼淺白解說:「究竟涅槃、「涅槃」、「大涅槃」?
功夫實修有其過程,第八地不動地證究竟涅槃,就是不生,妳上面的論述,是第八地菩薩已經證究竟涅槃,再經佛指導,開始轉修佛慧了!!很快就進階第九善慧地……
諸佛勸導起滅定。
究竟涅槃,即是一真如心。已經心解脫而證得最純粹的真如空智。所以,才稱究竟涅槃(真如空,即是涅槃)。
第九地,發起真如大用,故曰,善慧地!!
大乘佛法,從初地證悟真如,一直到第八不動地,都是在修行(空性真如)之圓滿,而圓滿空性真如(一真如心),必須先完成心解脫(解離阿賴耶識),故心解脫,在第八不動地完成。
而空性真如從佛法實修實證來講,就是涅槃。從功夫理論講就是滅進定。究竟涅槃,就是說,在於空性真如,第八不動地已經達到究竟圓滿了,再來就是依止此一真如心,而修習佛慧(涅槃智)。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281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怎麼淺白解說:「究竟涅槃、「涅槃」、「大涅槃」?
修觀十二緣起法,主要就是進入(行支)異熟種子(異熟識即是法住智)。
要進入(行支)證悟法住智(異熟識),必須先證悟十二緣起之首支(第一無始無明)真如空性(根本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