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530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河南府嵩山俱空契斌禪師

[0296b17] 晉毫邑王氏子。從重興院無相薙染。永樂丙申。參凝然。求示心要。
然曰。你向達磨未西來時道一句看。師窘無以對。於是疑之。不知飲食之為何味者久之。
一日覩秦封槐。豁然契悟。上丈室擬呈似。
然遽曰。契斌參得禪也。
師便喝。
然曰。作麼。
師曰。和尚何得贓誣平人。自是愈加鍛鍊。日新日益。
一日然問趙州勘破婆子。婆子敗缺在甚麼處。
師曰。一對無孔鐵錘。
曰趙州意又作麼生。
師曰。荊棘林中。重加陷穽。
曰石頭道書亦不達。信亦不通。是何意旨。
師曰。千里同風。
曰青原垂足。又作麼生。
師曰。禍事禍事。
(拈花敗缺。垂足禍事。龍女獻珠。分文不值。丈夫氣宇如王。爭肯受人鈍置)
然為點首曰。洞上一宗在汝躬矣。
新老怪
文章: 530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法禅法师

道家就有「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的「坐忘」之言。
簡言之,就是讓身心 進入恍恍惚惚 或不識不知、渾然忘我的境界。
唐朝白居易的詩也雲:「身適忘四肢,心適忘是非;既適又忘適,不知吾是誰。」
這些都離不開「忘」字訣。問題是這些都只是一時片刻之計 並非長治久安之方。其實,佛弟子常常在修持的四禪八定功夫也可以得樂解憂,但還是有定有不定,有入定有出定,並非長久之計。而佛門中的小乘、中乘、大乘也都有異於外道的 殊勝解憂之方。或從根下手,或從境下手,或從念下手,或從法下手,這些法門還真的可以說多到不行,而且還各有其殊勝獨到之處,甚至,在解除憂悲苦惱方面,還真的有立竿見影之效,但仔細檢點起來,依然都是在方便法的範疇中,還是在無始無明 或根本無明的窠臼之下,都有所墮之處。
宗聖則不然。這宗門最上乘心印 是直叩一切法的本源處或根源處。
從法的根源處來看,一切相對法 都完全拘它不得,一切憂悲苦惱 也都無由建立。更妙的是道者雖在相對界的一切人、事、物、法中,然此心 已不被相對界的一切人、事、物、法所迷惑。
在他看來,說什麼法都是多餘的。一切法 都完全派不上用場。這世出世間當然有千千萬萬的問題,但從他來看都已經不成為問題了!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原來,我們都是被心意識 所架構出來的三千大千世界所迷惑了!在本源上哪有這些鬼東西呢?這宗聖不出則已,宗聖一出,千門萬派都完全派不上用場。
這些尋枝摘葉的功夫 與不二的體性 原來了不相干。
新老怪
文章: 530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著作者:趙宇威

歷代的祖師菩薩 皆明白地開示世人,坐臥都是道,舉手投足 無一不是佛法。如果不明白的話,而誤認外在境界的 五欲六塵為「實」有,而不停地追逐,那就是本末倒置的糊塗人。若能一念迴光,覺悟過來,知道一切法 皆是虛妄,無非是緣起空性,進而能放下 心中的分別、執著,不再心外 求法。回過頭來,能向「自性」中去求、去悟,那就能了脫生死,不入輪迴生死的苦惱。

由此可知,世間法與佛法 沒有差別,只在「會」與「不會」而已!會者,觸目皆是。所謂「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鬱黃花皆是法身」;禪家也說:「盡大地,乃沙門一隻眼」。然不會者,一大藏教擺在眼前,縱然能倒背如流,也是枉然,還是垃圾一堆,不堪使用。

須知,佛法是「體」,世法是「用」;用不離體,體不離用,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法必須落實在世法之中,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換句話說,行者修行,必須於一切日常生活、行住坐臥、語默動靜之中,能唸唸自在無礙、左右逢源,沒有煩惱,才能達到 修行的實質利益。所以說,佛法不能離開世法而獨立存在,故說:「佛法在世間 不壞世間法」。世法即是佛法,佛法即是世法;這種世出世間「不二」之法,謂 之佛法。

莊子說:「道在屎溺」。屙尿拉屎都是「道」。聽起來,似乎有點莫名其妙,有不知所云的感覺。高峰老人的《插秧偈》說:
「手執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原來退步是向前」。
佛法與世法沒有不同;古德說:吃飯、睡覺、穿衣、走路,都是佛法。高峰老人的這首偈 就是形容「道」是無所不在,插秧也是道。插秧意喻行者修行 要懂得方法,低頭就是「迴光返照」。當世人在一切作息動用之中,若能懂得迴光返照,時時能回頭反省,作自我的檢討,到那時,便能見到心中的「性」天。所謂水清見天,心清淨就是「性天」。

:mrgreen: 低頭就是「迴光返照」
新老怪
文章: 530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著作者:趙宇威


六祖惠能說:「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為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即名為彼岸。」凡夫世人,不了事實的真相,所以事事著相;著相,則心有罣礙,煩惱迭起,就像波浪一樣,一波接著一波,不能止息。所以,坐困愁城,不能跳脫生死煩惱的桎梏。如果能一念迴光,頓然覺悟眼前的境界相,無非是緣起生滅,剎那不住的假相,而不加以去分別、執著。這念心放下了,心中沒有了負擔、不再有得失的考量,就自在解脫了,就像流水一樣 能到處通流沒有障礙。能無拘無束,自在無礙,就出離了生死的業海,到達涅槃寂滅的彼岸。

一切的大乘經論,都教我們要離念、離相、無住。三十二品的《金剛經》,前半部要我們「離相」,所謂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金剛經》的後半部 要我們離「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知道了「身」是四大五蘊 假和之相,只不過是一具臭皮囊而已,並非真有一個「我」的存在;人死之後,身體隨之灰飛湮滅,不復存在,哪裡有我!能瞭解這個道理,就能離「我相」;離我相,即沒有了與我相對的「人相」存在。若無人相,也就沒有「眾生相」;無眾生相,即無所謂的「壽者相」,亦即無時間的相續相的存在。故知,無我,即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境智俱空,就出離了三界,不在六道中受生。
新老怪
文章: 530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葉曼先生

人生就是個戲場,我們也在演戲。我們千萬不要聽評書落淚,我們聽人家的東西自己傷心啊。真正好小說,真正好戲劇,是讓我們又笑又哭又感動,這才是真正好的。我們不要作傻瓜啊。所以說演戲的人啊,把我們看戲的人都當成傻瓜了。
所以知道了這個以後,“十方齊擊鼓,十方一齊聞”。
為什麼這麼多地方 同時打鼓,同時聽聞。這個就叫什麼呢,此則圓真實。
這個圓通 是不假的,不是虛幻的,是實實在在的。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我們這個眼睛,眼耳鼻舌身五官都在臉上,所以禪宗裡說 有個無位的真人從我們面門出入。
這個沒有位置。耳朵聽到一個什麼東西,彷彿眼睛已經看到了,彷彿嘴巴嘗到了,身體立刻有感覺。
耳朵聽到了或者我們眼睛看到了,好噁心,為什麼,又沒有吃。
所以元識一精明,這六處同時發生作用啊。
所以眼睛牆那邊什麼都看不見。他說這一個東西啊,我們在很熱鬧的場所,我們當然聽得見。
這個能聞的性 非常圓融都聽得見,但是我們自己不覺得。
我們假設分別,這麼響,我們跟著就跑了,真要地震,房子塌下來,我們誰也跑不掉。
新老怪
文章: 530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葉曼先生


我們都是過去吃了什麼好吃的東西,現在我們心裡在想。過去聽人家怎麼批評恭維我們,我們現在心生歡喜、心生慚愧或厭惡。這個心的意識 都是過去啊,過去我們所經過的 並不是現在啊,現在是五根起作用。我們現在意識紛飛,都是前塵使我們分別的影子,也就是皆是前塵分別影事。所以批評意識人,都是前塵分別影事,讓我們妄想,意念紛飛。一個攀一個,攀緣妄想,這個攀緣之快啊,
所以拿孫猴子代表心,白馬代表意,豬八戒代表欲,然後沙和尚代表理。
西遊記裡最不出色的 就是沙和尚,最熱鬧的豬八戒,唐僧最愛的就是豬八戒。
不要笑話唐僧啊,我們都一樣的。我們最不理會的就理智,都隨著豬八戒走,這個心要跟慾念打仗,永遠在打,心念說翻就翻了,跟唐僧鬧翻了多少次。
仗著唐僧有這個緊箍咒,就是我們的良知。一念疼啊,就不走了。
當我們慾念一動的時候,孫悟空就開始吵他了。
而這個主人唐僧啊,想想八戒挺可愛的,悟空老是搗亂。
最後心佔勝慾念的話 才能取到經,這麼多千萬里的地方才取到經,一個字都沒有的經。
真正達到大徹大悟的境界以後,現在我們都在做夢中佛事,觀鏡裡的空花,撈水裡的月亮。
太可笑了。不過當不這麼做的話,就是凡夫,假設得少為足的話就是二乘。
大乘佛法要多麼有緣多麼有智慧,才能接觸到大乘佛法。
新老怪
文章: 530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葉曼先生

陳上師說,禪宗非常容易狂妄,這個聰明 不是我們能想像的,甚至於幾個公案的話頭,自己就以為自己悟道了。我遇見過很多這樣的人,只有悲哀惋惜和可憐。
密宗容易上冒濫,心裡觀想,口裡唸咒,二百多種手印,只要把這三個做好的話,可能見到很多東西,就以為自己得道了,走岔路了。
淨土宗,我就老實唸佛就成佛了。就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是化境啊,化乘怎麼解?我們開車要去,得在鳳凰城停一下,歇歇腳打個尖的時候 可以不退轉,不必再回到洛杉磯。所以得與諸上善人具會一處。觀世音大勢至 不停的指導我們,我們不會想到其他的事情,因為你整天就談到這些事情。西方極樂是不停的進修。

真正能夠瞭解這個的話,我們自己的本性迷失了。嘴裡念,心裡是非煩惱都在,一輩子也去不了。眾生把自己能聞的本性 不瞭解的話,聽到一個方法就這麼做,以為這麼做就到家了,至心一處無事不辦。至心一處,好難好難啊。假如你們已經到了這個地步,觀世音,禪宗的方法我也不用,立刻定下來,還需要這些方法麼,不要把方法 當成目的。我自懷中解垢衣,何勞向外誇精進。所以我們這會兒只有二十天左右,現在是非常要緊的,五十種陰魔境界 並不是太要緊,我們能夠入流的話,假如流都還沒有入,五十種陰魔境界我們出大毛病。是善境界不作聖解,若作聖解即著群邪。
新老怪
文章: 530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葉曼先生

我們假設說你追著聲音去了,你就會淪落。假如你能返聞聞自性,我能聽的這個是誰啊,這些音聲跟我有什麼關係啊。假設你能真正知道返聞聞自性的話,你就可以獲得這個實在的常住的本性。我們所以說可以自己問自己,唸佛的是誰啊,胡思亂想的是誰啊。這就是一個話頭。而這一個話頭 就是禪宗要教給我們的。但是說參話頭 已經是禪宗的末日了,從前不是的,不必參話頭。我們現在打禪七,老師多半就讓你參話頭,拚命參,參來參去 也參不出什麼名堂。我們現在的人呢,這個頭腦越來越紛雜,不能夠集中,同時對於想要求道、悟道的心 也不是那麼切,所以只好讓我們參話頭。於是參來參去不了,最後不了之。

古時候大喝一聲,要不然一棒子給你打過來。所以我們說當頭棒喝,古時候的禪師怎麼教弟子,德山棒臨濟喝,這是很有名的。你問佛法是什麼?打你一棒子,要不大聲嚷嚷。把你這個第六意識 整個當時嚇斷,挨棒子一驚,就在一驚的地方,我們也常常一驚啊,為什麼沒有悟道啊,因為我們沒有想悟道。
假設我們白天也參 晚上也參,我們沒有想悟。悟的是什麼?當我們想要悟的時候 都是第六意識在起作用。就在這個意識起作用的時候,一個棒子打下來,大聲一吼,就在這個意識剛剛斷落的時候 原來就是這個。當頭棒喝 就是這個作用,就是把你所謂這個攀緣思想,我們不停的攀緣啊,有時候我們想想不知道想哪去了,跟開頭想的已經十萬八千里了。這時候把你這個攀緣想整個斬斷,一個棒子一聲大吼,剛才我想什麼了,原來是這麼回事。
於是這個時候,他現在是勸阿難,你把你能聞的這個東西是什麼,你返回來,不要追逐外頭的聲音。你把能聞的聞性返回來,換句話就是:我是誰啊,返回來問:能聽東西的是誰。
這是到了禪宗的地方了。這時候才知道:使我能聞的,我能聽的東西是真的、實在的、常住的。我們聽不見了,耳朵聾了,眼睛老花了近視了,不是我們不能見聞覺知了,是我們的工具壞了,我們見聞覺知這個性從來不壞的。
新老怪
文章: 530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著作者:趙宇威

佛法講「因緣」生法,一切現相都是「緣起緣滅」的現象,由於緣的聚散無常,所以說「緣起空性」,皆是著作者:趙宇威虛妄的假相。在佛法稱之為「空」、「假有」,或「非有」。既然一切法緣起空性,何來自他的分別,所以說自他「無性」!

「涅槃」與「生死」,也是因緣生法,兩者是「相因」而生的現相;換句話說,有生死才有涅槃,這種相對而有的現相,就是虛妄,並非真實存在,都是吾人一念無明,隨心妄動而有。這一念心起惑造業,造業受報,流轉在六道輪迴之中,故而有生死的煩惱。若遇緣殊勝的話,一念迴光,能斷惡修善,破惑證真,就能證菩提的法樂,得涅槃寂靜之果。所 以,生死與涅槃,沒有分別,只在「緣」的不同,故有「迷、悟」的差別。

有人問:「既然一切法 緣起空性,無我亦無他,沒有生死與涅槃的差別,這世間為什麼還需要佛菩薩的示現來教化眾生呢?」淨土宗的六祖,永明延壽祖師的開示:世間的一切相,雖然是緣起無性,「人空」、「法空」,畢竟空寂。但世人迷倒,如在醉夢之中,不瞭解事實的真相,以致起惑造業,不得自在。
佛究竟徹悟,明了諸法實相的道理,所以生死自在,遊戲人間,無憂無慮。佛菩薩悲愍世人 愚迷不覺,為了讓眾生 能從醉夢中覺省過來,所以才有慈悲攝化的事蹟,主要在幫助世人 能返迷歸覺,掃蕩一切情執的分別與妄想。若有了「遍計所執」,就感得生死的苦果。
新老怪
文章: 530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著作者:趙宇威

由於諸法沒有自體,無決定性,也就是沒有 不變的自性存在,所以才會 隨著因緣有所改變。以緣生無性,故諸法皆空;以無性故緣生,才能建立 萬法的種種現相。既然如此,緣生無性,生滅無常,由緣而生起的現相 即是虛妄非實;正因為萬法沒有自性,所以才會隨緣生一切的相,建立諸法,一切的眾生 才能轉凡成聖。

誠如《法華經》所說的「十如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緣果報、本末究竟」。因為萬法空無自性,最後皆歸於究竟平等的 清淨之體。所以佛法說,萬法無性,但從緣生。

能夠瞭解 諸法無自性,只是隨緣現相,生而無生,無生而生,我們就不應該分別、執著眼前的境界相。當隨緣遇境的時候,更應該以平常心 來對待一切的境緣。因為諸法空性,剎那不住,無常變化。眼前的境界相都是「業因果報」所感得的結果,人生是「酬業」而來,所以我們要欣然接受 這種善惡、順逆的種種境緣,不貪、不瞋,不取、不捨,一切皆能逆來 順受,隨緣消業。若能瞭解因緣生法,隨緣而作,作而無作,就入了「中 道實相」觀的正知正見,即能與佛同一法身。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