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寂照世間 »

維摩詰居士說。幻士為幻人說法,其說法者無說無示,其聞法者無聞無得。
當體此意,而深入佛法

也就是以夢喻幻喻..,而從夢幻泡影的世間中覺醒

我沒有開示,我無說無示,您沒有聽到,您無聞無得
一切法空的如來座
畢竟空法無所得法的妙菩提座

照見五蘊皆空,故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度一切苦厄。
如夢見生死,覺悟即解脫
以慧而解脫,安樂而自在
即是慧解脫

般若波羅蜜,就是慧解脫
一切法空,故無煩惱痛苦,是名解脫
一切法空,故無生死涅槃,是名解脫
新老怪
文章: 503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信堅園地

此時小河流的心中,隱隱約約地想起了自己 在變成河流之前,似乎也是由微風帶著自己,飛到內陸某座高山的半山腰,然後變成雨水 降落到地面後,才變成今日的河流。

Finally the little stream gathered her courage and rushed into the open arms of the breeze, which carried her to the next stage of her life.
於是小河流 終於鼓起勇氣,讓自己變成了水蒸氣,投入了微風的懷抱中。
微風溫柔地、輕鬆地攜帶著它上升前進, 而在抵達許多里外的山巔時, 讓它輕柔地降下。
奔向它生命旅程中的下一個階段。
新老怪
文章: 503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信堅園地

靈修的主要目的,是活在當下,由定開慧。念經書、懂道理、生活經驗、世間知識等等,只是助緣。開悟是生命的轉換、靈性的覺醒,從有限的生命 邁進到無限的生命,從迷妄的生命 進入到覺悟的一真法界。

一個真正的現代見性聖者,如霍金斯或托勒,他們會從一般經書 或古哲的言論桎梏裡跳出來,從一個嶄新的角度,以現代的科技語言,不同的譬喻,以自己的語言文字,將自己所證悟的實相,加以深入淺出的闡說。同時所說,不離真如本性 與其智慧德能,讓人耳目一新,恍然大悟。同時,也將他們的高階層能量,灌注於他們的言論著作中。讀者若能 “隨文入觀”,沉浸於作者的高靈性磁場裡,則可受他們加持,如入芝蘭之室,如水漲船高,與他共遊一真法界。如能達到此境界,則開悟當離此不遠。

“隨文入觀”是一種相當高的見性者境界。讀見性聖人的著作,提起觀照的功夫,照住當下。不但能完全理解它言外的深意,同時也能契入境界,“消歸自性”,得到法喜無量。讀到什麼地方,那個境界就現前。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每參訪一個善知識,他就提生到該善知識的境界。他參訪吉祥雲比丘是初住菩薩,參訪海雲比丘他是二住菩薩,他節節高昇;所以他參訪到最後普賢菩薩,他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
新老怪
文章: 503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信堅園地
如何從心智的牢籠裡解脫 出來?


第一步“觀察思考者”,傾聽你心智的聲音。特別注意 任何一再重複的思想模式,多少年來一直在你腦袋裡重彈的老調子。
當你傾聽那個聲音時,不要判斷或譴責 你聽到的內容 (Do not judge or condemn what you hear). 傾聽它、觀察它。你很快就體會到:聲音在那裡,而我是在這裡。
這個對“我是”(I am)的體會,這個對你自己存在的感知,它源自心智之外。當你傾聽這個思想時,你會感受到一種有意識的存在 – 你在思想之後 或之下的更深層次的真我。當一個思想止息的時候,你經驗到一個心智流的中斷—一個“無心”的間隙。

這個間隙 一開始很短,或許只有幾秒鐘,可是它會逐漸延長。當這個間隙 發生的時候,你便感覺到一種內在的寧靜和和平。這是你感覺與存在 合為一體的 自然狀態的開始。如果加以練習的話,寧靜和和平感就會加深,隨著你越來越深入到 這個無心的境界(realm of no-mind),就會意識到純意識的狀態。
在那個狀態中 感覺自己的存在,充滿了無比的強烈和喜悅。在這種內在的聯繫狀態之下,你是全然的臨在。它同時也提升了我們能量場的 振動頻率,它賦予身體生命。除了“觀察思考者”的方式之外,你還可以通過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來創造一個心智流的間隙。你只要深刻地意識到 當下這一刻就可以了。

當你不再 將你等同於你的思維、你的痛苦,你就能夠接受、享受、熱忱的在每一刻 做好你需要做的事情,而沒有負面情緒。當你停止製造問題,停止無意識的重複過去,你就會在當下一刻,真正的創造。當你能夠清楚的看到,所有的問題和痛苦 都是你自己製造的時候,也就是你痛苦 終結的那一刻。

初步的解脫,就是瞭解到 你不是那個思考者。在你開始觀察 那個思考者的那一刻,就是始覺,啟動了意識的更高層次。然後你就會瞭解:有一個智性的廣大領域 是超越思想的。你同時也瞭解到,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如美麗、真愛、創造力、喜悅、內在平安,都是超越心智而生的。這時,你就開始覺醒了。
新老怪
文章: 503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信堅園地


汲取當下的力量
活在當下,當你看一棵樹時,你能看透樹的外相薄紗,到樹的本性 (內在靈性),與樹融為一體。此時,你會覺得樹的顏色 看起來更明亮,更有活力。心智只能看到樹的外形。
以一個心智的觀察者存在(the witnessing presence). 觀察你的思想和情緒,以及你在各種情況下的反應。不要判斷 或分析你所觀察。觀察你的思想、感受情緒、觀察反應。然後,你就會感覺到 在心智內容背後,那個寧靜的、觀測的臨在本身。觀察心靈,就可打開了 永恆的維度。

放下心理時間(Psychological Time)
開悟的人總是以當下 做為他們注意力的主要焦點,擺脫了心理時間 (“psychological time”),即過去的識別和對未來的持續強迫性投射。“時間是一種幻相”,當下的時刻 就是你所擁有的一切。當下是唯一可以發生真正變化,以及過去 可以溶解決的地方。
所有的負面情感,都是由心理時間的累積,和對當下的否認 所造成的。不安、焦慮、緊張、壓力、憂愁—所有恐懼的形式 都由太多的未來,和不足的當下所造成。內疚、懊悔、憎恨、怨怒、哀傷、悲苦、和各種形式的不寬恕,都是由於過去太多,而當下不足所造成。
你的生命 就在當下。你的生命情狀 是心智的。你的生命是真實的。
當下是“通向生命的狹窄大門”,把你的生命 歸約至此時此刻。你在此時此刻(當下) 有問題嗎?
當你滿腦子問題的時候,你就容不下 任何新的事物進來,也容不下任何解決方案。所以你要隨時騰出空間、挪出位置,你才能找到 生命情境底層的生命。
充分地運用你的感知。活在當下。環顧四週。
只看,不要詮釋。看見光、看見造型、顏色、和紋理。覺察一事一物 那一份寧靜的存在。
覺察那容許萬有 皆是的空間。傾聽四週的聲音,不做批判。
傾聽聲音之下的寧靜。觸摸一些東西- 感受並承認它的存在。
觀察呼吸的節奏; 感受空氣流入和流出,感受身體內的生命能量。
容許一切存在,容許萬物的“如是”。深入當下。

所有的問題 都是心智的幻相
把注意力 專注在當下,當你全神貫注在當下時。活在當下,沒有問題,只有情境(situation) — 不是當下處理掉,就是放下它,把它接納為當下“如是(isness)”的一部分,靜觀其變,或是等到你能夠處理的時候。
“問題”是你心理上 (mentally) 沉緬於一個情境 (situation)。你被生命的情境 壓得喘不過氣來,因而喪失了生命感(sense of life) 和存在感(Being)。或者是你的心智 頂著數百件 未來將要或也許非做不可的事的重擔,而不是把注意力 擺在當下你能做的一件事上。當你創造問題時,你就會產生痛苦。無論發生什麼,我都不再為自己創造更多的痛苦,這是一個既簡單 卻又激進的決擇。除非你汲取當下的力量,否則你就無法作如此的決擇。
在生死攸關的緊急狀態,心智思維中止,你變得完全存活在於當下,並且被無限更強大的東西 接掌局面。這是一個普通人 在千鈞一發之際,能夠做出令人難以置信的 勇敢事蹟的原因。萬一真的發生了一個情境 (situation),需要你當下處理,你的行動 來自於當下的覺知,你的行動 必然是清楚果決,效率十足。這不是來自過去的思維狀態的反應,而是針對情境的直覺反應 (intuitive response)。

時間的結束 (The ending of time)
被時間所侷限的意識模式 深深地嵌植在人類的心智裡。我們要打破主宰了人類生命億萬年之久的心智模式 (mind patterns),它創造出難以想像及的痛苦。

存在的喜悅 (The Joy of Being)
當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 都存在當下,讓生活充滿活力,當你無時無刻 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喜樂時,你才能說你從時間裡解脫了。
新老怪
文章: 503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信堅園地

《智證傳》是北宋釋慧洪所作。
「智證」一詞,出自《佛說十地經卷第一》:「為暫見者,便得決定,諸佛法性,暫聞言音,便隨智證 (隨文入觀)。纔生淨信,永斷煩惱。」
「傳」相當於佛經論說 (如大乘起信論),是慧洪仿同儒家經書 有經有傳的體例,將佛菩薩垂示,與歷代祖師法語,視為千古永恆的經典,在每一條開頭加以引用,然後由他「傳曰」疏解開通,或闡明奧義;
或更引述經史公案、禪師語錄作旁證,令學人易得門徑,方便悟入。
●慧洪書中 所引經論,與諸祖機鋒語句,皆是由般若智 得證道果的精髓,慧洪心殷情切,拈提演繹,能近取譬,冀以融悟通貫,正是期許禪門行者 透過文字般若 證入實相。
慧洪書中所引經論,與諸祖機鋒語句,皆是由般若智得證道果的精髓。
●其實,紫柏大師所指、慧洪禪師所憂之事,豈止是僅僅宋元明 那個時代有?
仔細留心 各地論壇,口水戲論除外,本不足道也,而那些熱衷於鬥機鋒轉語的,不正頭出頭沒,忙著剽竊,忙得不亦樂乎嗎?
不也是人人據為己有,把古代宗師所悟,得當成自己所悟得的嗎?
嗚呼,宗門之衰象,種種症狀,古今無異!

:mrgreen:嗚呼 新老怪
新老怪
文章: 503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信堅園地


譬如有人問你:“什麼是月亮?”
1你回答說:“是太陽系中繞地球運行的一顆衛星,它本身不發光,由反射太陽的光線而發光”,這就是表詮,
從正面的方式去描述一個事物。
2如果你不這樣回答,而是說:“水中的月影不是月亮,由於眼睛受擠壓後 看到的第二月也不是月亮。”
這就是遮詮,用否定的方式 將不是的事物一一否定,從而讓別人領悟 到真實的事物。
3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別人問你什麼是月亮,你什麼也不說,直接指著空中的一輪圓月說: “喏,這就是!”這就是直指的方式。
但佛法的根本,不是世間法,所有的言語表達 都不能說清楚。
世尊說法無數,但很少直接正面描述涅槃是什麼、佛性是什麼,而更多是採用一種遮詮的方式,
如非生非不生,非滅非不滅,非生滅非不生滅,希望通過此遮詮,讓學人領解所要表達的根本法義。
●無論遮詮,還是表詮,都是教門所攝,而宗門採用的 是直指的辦法。
新老怪
文章: 503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月藏
教宗同異——智證之一 (2011-12-12 20:40:21)轉載▼

1《涅槃經》曰:“譬如有人,以雜毒藥用涂大鼓,於眾人中擊之發聲,雖無心欲聞,聞之皆死,唯除一人不橫死者。是大乘典《大涅槃經》亦復如是,在在處處,諸行眾中,有聞聲者,所有貪慾、嗔恚、愚痴悉皆滅盡。其中雖有無心思念,是大涅槃因緣力故,能滅煩惱,諸結自滅。犯四重禁及五無間,聞是經已,亦作無上菩提因緣,漸斷煩惱。除不橫死一闡提也。”

又曰:“何等名為秘密之藏?猶如∴(伊)字,三點若並,則不成伊,從亦不成;如摩醯首羅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點。若別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脫之法亦非涅槃,涅槃之身亦非涅槃,摩訶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異,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為眾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



2傳曰:
岩頭奯禪師嘗曰:“《涅槃經》此三段義,略似宗門。”
夫言似,則非宗門旨要明矣。然宗門旨要,雖即文字語言不可見,離文字語言,亦安能見哉?
臨濟曰:“大凡舉唱,須一句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有玄有要,此涂毒鼓聲也。
臨濟歿二百年,尚有聞而死者。夫分賓主,如並存照用,如別立君臣,
如從慈明曰:一句分賓主,照用一時行。若會個中意,日午打三更。
同安曰:賓主穆時全是妄,君臣合處正中邪。還鄉曲調如何唱?明月堂前枯樹花。
如前語句,皆非一代時教之所管攝。摩醯首羅面上豎亞一目,非常目也。


3
a 所謂教者,佛陀之教法也。中土四宗,三論、唯識、華嚴、天台,皆屬教,以文言句義 闡述佛法教理。
所謂宗者,禪、淨、密、律是也,以行持為主。
但這裡說教與宗之異同,主要是指的禪宗一脈與言教之同異。
雖然教不違宗,宗不違教,《楞伽》雲宗通與說通,但宗與教 在表現形式上 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譬如本帖
所舉《涅槃經》中,為了說明此經功德 無量無邊,世尊說涂毒鼓喻,凡聞鼓聲者,皆喪命。
此《涅槃經》也如是,凡後世之人 聞說此經,貪嗔痴三毒滅盡。以此表此經功德力量。
為了說明 涅槃與般若智慧、涅槃法身 及解脫自在的關係,世尊說譬如伊字三點,又如摩醯首羅面上之目。
為了讓別人明白 什麼是涅槃,世尊說般若智慧、法身、解脫自在 三者和合即是涅槃,
三者中 任何一個單獨 都不是涅槃,離開這三者 也沒有涅槃,
此三者缺一不可,各有其所表,即是涅槃。
通過般若智慧,證涅槃法身,得大解脫大自在,這就是涅槃,正如伊字三點,也如摩醯首羅面上三目。
無論種種妙喻,種種論證推理,總是為了說明 其觀點的,就是教。
凡是教說,總是有明確的論點,有論據,有論證的過程,有種種比喻 以說明其論點。

b 但禪宗的表達方式,則不是這樣的。
它的一切言語施為、揚眉瞬目、棒喝交馳,無非心之妙用;種種作略、種種情狀,所表達的無非是這個。
它沒有明顯的論點,也沒有論據和論證過程,而是直接展示給你看。
按宗門的標準來看,世尊四十九年言說,說的都是第二句,都是對第一句的闡述和解釋。
所以岩頭禪師說,《涅槃經》這幾段話很像禪,很相似,但“似”畢竟不是“是”,畢竟有能詮,有所詮,有論點,有論據。
而臨濟、同安等禪門宗師所說,則無能說所說,是直接指示,不可分別論點論據。
若能知此,則能不顢頇宗教,不泥實於言語文字,不執指 而大略可窺所指之月。

:mrgreen:種種作略、種種情狀,所表達的無非是這個。
新老怪
文章: 503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月藏
道長:是眼見?是心見?——智證之二

1《破色心論》曰:“於有色處,眼則見色,余無色處不見色者,此義不然。
何以故?以彼夢中 於無色處則見有色,於有色處 不見色故。”


2傳曰:
於有色處者,寤時也,而夢時不見;夢中無色處也,而反見色,顛倒也。
齊劉瑱之妹,鄱陽王妃也。王為明帝誅,妃追傷成疾,醫所不能治。
瑱善畫婦人,陳郡殷茜善寫人面,瑱畫王寵姬,而使茜畫王,共臨鏡以示妃,妃見之唾罵曰:“是固宜蚤死!”於是恩情即歇而疾除,蓋因愛心歇,則顛倒想滅也。


3我們總是習慣地認為,是眼見色,色若不存,或眼根壞失,則不能見色。
所以《破色心論》說,如人睡眠做夢,並沒有色,眼根也無作用,為什麼夢中 能見色物呢?
眼根其實只能照了外境,如燈光照亮事物一樣。
至於能不能見色,分別其是什麼色物,完全是心的功用。
心若不在,完全可以面對此物 視若無睹。
鄱陽王妃,愛想心歇,其對鄱陽王的顛倒想見也滅。
俗語常說:“疑心生暗鬼。”有此疑心,則必然有鬼相發生;心若不生,則此相想亦滅。
常人都知道,當做夢、回憶、念想等不對境時,所生之相,不過是心理的作用;
只是不知道,當對境時所生之種種事物相,其實也是心的作用。
不過是依物賦形,並無實法。
其實,是什麼見 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所見色相 與心之間的關係。
新老怪
文章: 503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月藏

道長: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智證之六
1三祖大師曰:“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2傳曰:
南嶽思大禪師,既獲宿智通,尋復障起,四肢緩弱,不能行步,自念曰:.
“病從業生,業從心起,心源無起,外境何狀?病業與身,都如雲影。”
如是觀已,顛倒想滅,輕安如故。

3 有人問一僧:“璨大師說,毫釐有差,天地懸隔。這句話該如何理解才對?”
僧曰:“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法眼大師聽後,對那僧說:“你這樣回答,又怎麼可能領會?”
僧問:“那該怎麼回答?”
法眼大師說:“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其僧豁然大悟!

為什麼答處總是一樣,而一個是一個非?這真是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須知法眼大師 只是平平常常地 說明一個事實,不差不喜,差之也不厭舍,
而那僧 不欲有差,唯恐被天地懸隔去了。
南嶽思大師,是智者大師的老師,天台宗的創始人。
不是有病不痛,身子不爽 那是肯定的!
只是他智慧之人,身痛只止於身痛,不會因身痛 導致心痛,而起種種煩惱妄想。
若於此病痛 起種種妄想,則是世尊所謂之:“如箭入身,前箭猶淺 後箭深。”
只是一箭,卻射中身,也射中了心。
身中之箭易除,心中之箭難消。
常人以此病痛為實,越想越恐懼;智者知此痛 因緣而起,因心而顯,故知其為虛。
同是一病痛,卻一虛一實,不亦差之毫釐,卻成天地之懸隔嗎?
若能顛倒想滅,即使身患癌症,也能輕安如故。
世與出世,其間的差距 比紙還薄!

:mrgreen:只是一箭,卻射中身,也射中了心。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