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曰:
雲麻三斤,不是情見識解,不是狗拿耗子;猶若老鼠過街,為什麼人人喊打?莫非“犯稼”?如此說來,第一機何在?又道一句“桶底的”!如是轉句,豈不是更加玄妙?!咂!粉面不是油頭,油頭下盡藏粉面!
五祖云:“賤賣擔板漢,貼秤麻三斤,千百年滯貨,無處著渾身。”大德!您以為是“陳貨賤價”,但求脫手麼?非也!洞山畢竟非土坑,任天崩地塌,狂風暴雨,卻有他的“麻三斤”在!信不?黃河水清,不是漫天山泉溢,也不是冰霜雨雪封;而是那賢聖臨濁世,有殺人的刀,也有活人的劍,任他積石如山,也將安祥寧靜!
(白雲禪師《碧岩錄探討》)
公案很難懂
-
- 文章: 5204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正果法師
參禪的入門方便
很多學佛的人,想通過參禪的方法 衝破凡聖關,了脫生死累,轉凡成聖,成為無掛無礙的見道人,證得自由自在的大解脫。
但是對於參禪怎樣用心、怎樣體會、怎樣實踐、怎樣參究、怎樣受用,如此等等,想在佛經祖語裡 去找現成的答案是很難的。
即使有所闡發,也大都是些否定的話。
真是承言者喪,逐句者迷,向上一著 沒有你插嘴處,問者給三十棒。
禪師們主張 不論禪定解脫,只須自見本性,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凡落言詮皆是錯誤,不疑語句是大危險。起心即乖,動念即錯。
說似一物即不中,說一佛字,滿面羞慚,念一句佛,漱口三日。
如人立在十字街頭,辨不出東南西北,不知道向哪裡走才是。
於是就行腳參方,求師問道,想在自己的本分上 討個分曉。
但從上各家接引學人的方便 卻不相同:
1有的說當體是,佛不要再參再學,自然解脫。
2有的說鼻直眉橫,本來是佛,只要時刻保任便是。
3有說萬事無心,只問自己是誰,自然相應。
4有說空心靜坐,久之必悟。
5有說不染一物,自然成佛。
6有說一念淨心,便是參禪。
7有說只管打坐,終為妙悟。
8有說要得妙悟,必須破關。
9有說參一句話頭,必得開悟。
10有說放下一切,穿衣吃飯,脫體現成。
如此等等,是則俱是,非則全非,弄得想參禪的人,不知所措,好像呆子似的找不到一個門路。
參禪的入門方便
很多學佛的人,想通過參禪的方法 衝破凡聖關,了脫生死累,轉凡成聖,成為無掛無礙的見道人,證得自由自在的大解脫。
但是對於參禪怎樣用心、怎樣體會、怎樣實踐、怎樣參究、怎樣受用,如此等等,想在佛經祖語裡 去找現成的答案是很難的。
即使有所闡發,也大都是些否定的話。
真是承言者喪,逐句者迷,向上一著 沒有你插嘴處,問者給三十棒。
禪師們主張 不論禪定解脫,只須自見本性,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凡落言詮皆是錯誤,不疑語句是大危險。起心即乖,動念即錯。
說似一物即不中,說一佛字,滿面羞慚,念一句佛,漱口三日。
如人立在十字街頭,辨不出東南西北,不知道向哪裡走才是。
於是就行腳參方,求師問道,想在自己的本分上 討個分曉。
但從上各家接引學人的方便 卻不相同:
1有的說當體是,佛不要再參再學,自然解脫。
2有的說鼻直眉橫,本來是佛,只要時刻保任便是。
3有說萬事無心,只問自己是誰,自然相應。
4有說空心靜坐,久之必悟。
5有說不染一物,自然成佛。
6有說一念淨心,便是參禪。
7有說只管打坐,終為妙悟。
8有說要得妙悟,必須破關。
9有說參一句話頭,必得開悟。
10有說放下一切,穿衣吃飯,脫體現成。
如此等等,是則俱是,非則全非,弄得想參禪的人,不知所措,好像呆子似的找不到一個門路。
-
- 文章: 5204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正果法師
如《維摩經》說:「從無住本,立一切法。」所謂「無相為體」,諸法實相,是一切法無相,在無相中不分別是佛是眾生,若起分別,即見相取相,不見法界平等相。真如佛性,本來無相。所謂「無住為本」,無住即實相異名,實相即性空異名。
《維摩經》文殊師利問顛倒想孰為本?維摩大士答曰:「無住為本」。所以六祖說:「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唸唸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唸唸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唸唸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
六祖最初教導惠明時,就是用 無心是道的方便。他教惠明屏息諸緣,勿生一念:「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遂於言下得悟。
說明無心是道,是令學人 大徹大悟的最好方便。
六祖自己,也是從體認無心 是道而悟入的。五祖給他說《金剛經》至「應所住而生其心」,他便言下契悟。
眾生的心,本無所住,因境來觸,遂生其心。不知境性是空,執世法是實,便在境上生心住心,正猶猿猴捉月,病眼看花,自生顛倒。一切萬法,皆從心生,若悟真性,即無所住。
無所住,即是智慧,無諸惱煩,譬如太空,無有掛礙。有所住心即是妄念,六塵競起,譬如浮雲往來不定。
《傳心法要》說:「你但離卻 有無諸法,心如日輪 常在虛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不是省力的事,到此之時,無棲泊處,即是行諸佛行,便是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此是你清淨法身,名為阿耨菩提。」
從達磨「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傳佛心印以來,參禪入門之道,可以說都是用的「無心是道」的方便。
如《維摩經》說:「從無住本,立一切法。」所謂「無相為體」,諸法實相,是一切法無相,在無相中不分別是佛是眾生,若起分別,即見相取相,不見法界平等相。真如佛性,本來無相。所謂「無住為本」,無住即實相異名,實相即性空異名。
《維摩經》文殊師利問顛倒想孰為本?維摩大士答曰:「無住為本」。所以六祖說:「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唸唸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唸唸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唸唸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
六祖最初教導惠明時,就是用 無心是道的方便。他教惠明屏息諸緣,勿生一念:「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遂於言下得悟。
說明無心是道,是令學人 大徹大悟的最好方便。
六祖自己,也是從體認無心 是道而悟入的。五祖給他說《金剛經》至「應所住而生其心」,他便言下契悟。
眾生的心,本無所住,因境來觸,遂生其心。不知境性是空,執世法是實,便在境上生心住心,正猶猿猴捉月,病眼看花,自生顛倒。一切萬法,皆從心生,若悟真性,即無所住。
無所住,即是智慧,無諸惱煩,譬如太空,無有掛礙。有所住心即是妄念,六塵競起,譬如浮雲往來不定。
《傳心法要》說:「你但離卻 有無諸法,心如日輪 常在虛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不是省力的事,到此之時,無棲泊處,即是行諸佛行,便是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此是你清淨法身,名為阿耨菩提。」
從達磨「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傳佛心印以來,參禪入門之道,可以說都是用的「無心是道」的方便。
-
- 文章: 5204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正果法師
溈仰宗的家風,審細密切,師資唱和,事理並行。體用語似爭而默契。
《人天眼目》說:「溈仰宗者,父慈子孝,上令下從;你欲吃飯,我便捧羹;你欲渡江,我便撐船;隔山見煙,便知是火;隔牆見角,便知是牛。」亦方圓默契之意。
《五家參詳要路門》說:「溈仰宗明作用。」
如普請摘茶的時候,溈山問仰山曰:「終日摘茶,只聞子聲,不見子形,請現本形相見。」仰山搖撼茶樹。
溈山說:「子只得其用,不得其體。」
仰山說:「未審和尚如何?」溈山良久不語。
仰山說:「和尚棒某甲吃,某甲棒教誰瘂吃?」
溈山曰:「放子三十棒。」
此即「明作用 論親疏為旨」的意趣。
又如《歸心錄》說:「溈仰家風,機用圓融,室中驗人,句能陷虎。」
又《五家宗旨纂要》說:「溈仰宗風,父子一家,師資唱和。語默不露,明暗交馳,體用雙彰,無舌人為宗,圓相明之。
溈仰宗的家風,審細密切,師資唱和,事理並行。體用語似爭而默契。
《人天眼目》說:「溈仰宗者,父慈子孝,上令下從;你欲吃飯,我便捧羹;你欲渡江,我便撐船;隔山見煙,便知是火;隔牆見角,便知是牛。」亦方圓默契之意。
《五家參詳要路門》說:「溈仰宗明作用。」
如普請摘茶的時候,溈山問仰山曰:「終日摘茶,只聞子聲,不見子形,請現本形相見。」仰山搖撼茶樹。
溈山說:「子只得其用,不得其體。」
仰山說:「未審和尚如何?」溈山良久不語。
仰山說:「和尚棒某甲吃,某甲棒教誰瘂吃?」
溈山曰:「放子三十棒。」
此即「明作用 論親疏為旨」的意趣。
又如《歸心錄》說:「溈仰家風,機用圓融,室中驗人,句能陷虎。」
又《五家宗旨纂要》說:「溈仰宗風,父子一家,師資唱和。語默不露,明暗交馳,體用雙彰,無舌人為宗,圓相明之。
-
- 文章: 5204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正果法師
雲門宗旨有三句、一字關及顧、鑑、咦三字旨。
師重視一切現成、「即事而真」的石頭希遷思想。
上堂,師每顧見僧即曰:「鑑」。僧欲酬之,則曰:「咦」。率以為常。故門弟子目之為「顧、鑑、咦」。
德山緣密禪師,刪去「顧字,但以鑑咦二字為頌,謂之抽顧頌。
禪學者認為,顧鑑咦三字是雲門宗旨,必須親切參究才能體會。
上堂說:「函蓋乾坤,目機殊兩,不涉世緣,作麼生承當?」眾無對。
自代曰:「一鏃破三關。」
後來他的法嗣德山緣密 把它析為「三句」,即函蓋乾坤句,截斷眾流句,隨波逐流句。
頌初句云:
「乾坤開萬象,地獄及天堂,物物皆真現,頭頭總不傷。」恰當地說明了一切現成的見解。
因函蓋乾坤,即本真本空,一色一味,凡有語句,無不包羅,不待躊躇,全該妙體。師語函蓋相合,立使學人悟旨。
截斷眾流、隨波逐流二句,則是說他接引學人的 教學方法。
雲門經常用截斷眾流的方法接引人,每用一語一字,驀地截斷葛藤,使問者轉機,無所用心,立悟世諦門中一法不立。
例如有僧問:「如何是佛?」
師曰:「乾矢橛。」
又有僧問:「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
師曰:「須彌山。」可謂奔流突止之概。
他還常用一字回答問者,
如僧問:「如何是雲門劍?」
師回答說:「祖。」
問:「如何是禪?」
回答說:「是。」
問:「如何是雲門一路?」
師答說:「親。」
問:「如何是正法眼?」
回答說:「普。」
問:「三身中那身說法?」
答曰:「要。」
當時禪學者稱為一字關。
《五家參詳要路門》評雲門為「擇言句」。
法演禪師評雲門下之事為「紅旗閃爍」。
都是說他言悟頓機的作用、宗旨、家風。
總起來說,此宗家風,孤危險峻,簡潔明快。
其接化學人,不用多語饒舌,於片言只句之間,超脫意言,不留情見。
以無伴為示,或一字或多語,隨機拈示明之。
雲門宗旨有三句、一字關及顧、鑑、咦三字旨。
師重視一切現成、「即事而真」的石頭希遷思想。
上堂,師每顧見僧即曰:「鑑」。僧欲酬之,則曰:「咦」。率以為常。故門弟子目之為「顧、鑑、咦」。
德山緣密禪師,刪去「顧字,但以鑑咦二字為頌,謂之抽顧頌。
禪學者認為,顧鑑咦三字是雲門宗旨,必須親切參究才能體會。
上堂說:「函蓋乾坤,目機殊兩,不涉世緣,作麼生承當?」眾無對。
自代曰:「一鏃破三關。」
後來他的法嗣德山緣密 把它析為「三句」,即函蓋乾坤句,截斷眾流句,隨波逐流句。
頌初句云:
「乾坤開萬象,地獄及天堂,物物皆真現,頭頭總不傷。」恰當地說明了一切現成的見解。
因函蓋乾坤,即本真本空,一色一味,凡有語句,無不包羅,不待躊躇,全該妙體。師語函蓋相合,立使學人悟旨。
截斷眾流、隨波逐流二句,則是說他接引學人的 教學方法。
雲門經常用截斷眾流的方法接引人,每用一語一字,驀地截斷葛藤,使問者轉機,無所用心,立悟世諦門中一法不立。
例如有僧問:「如何是佛?」
師曰:「乾矢橛。」
又有僧問:「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
師曰:「須彌山。」可謂奔流突止之概。
他還常用一字回答問者,
如僧問:「如何是雲門劍?」
師回答說:「祖。」
問:「如何是禪?」
回答說:「是。」
問:「如何是雲門一路?」
師答說:「親。」
問:「如何是正法眼?」
回答說:「普。」
問:「三身中那身說法?」
答曰:「要。」
當時禪學者稱為一字關。
《五家參詳要路門》評雲門為「擇言句」。
法演禪師評雲門下之事為「紅旗閃爍」。
都是說他言悟頓機的作用、宗旨、家風。
總起來說,此宗家風,孤危險峻,簡潔明快。
其接化學人,不用多語饒舌,於片言只句之間,超脫意言,不留情見。
以無伴為示,或一字或多語,隨機拈示明之。
-
- 文章: 5204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元音老人講述
上次有人問:前五識有浮塵根 和勝義根,不知其他幾識的 浮塵根在哪?
●浮塵根 就是以四大爲體,對取境生識僅起輔助作用的生理器官;
●勝義根 是實際起取境生識 作用的能力。所以前五識的浮塵根 我們都知道,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頭和身體;
●而第六識的浮塵根在大腦;
●第七識的浮塵根 在大腦到心臟之間的脈管裏面;
●第八識的浮塵根 是在心臟裏面。
這些在顯教裏面講得不是很清楚,在密教裏講得很詳細。
● 密宗中講:
在我們人體的中央,從腹部通過心臟到大腦之間有一條脈管。
這裏與道教講的不同,道教講的是任、督二脈,而這兒講的是中脈。
八識在心臟裏面,由五彩光環包裹著,這就是八識心王的王宮。
它像太陽一樣放射出光明,所以在我們打坐心淨的時候 就會看到光明,這個光 就是你自身發出的,而且是五彩光明,不是單一的顔色。
●第七識 就在心臟至大腦脈管的中間部位,在六識與八識之間 起著通信的作用。
●第六識就在大腦。中脈通過左右二脈 連到兩個眼睛上,所以,我們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眼睛我們就可以看到心光。
密宗裏有一些修法,就可以教我們如何觀脈管,如何看光,因爲密宗是要灌頂傳授的,這裏就不公開講了。
●唯心派也好,唯物派也好,他們所說的心,都是指的第六意識。
●而“由心生故 種種法生”和“三界唯心”這兩句話中 所說的心 與他們所說的心不同,不是哲學家們所說的第六意識這個主觀的心!
這兩句話中所說的心 是將主觀與客觀統一在一起的心,這就是我們說的一真法界,就是我們的真如佛性,也就是真心。
所以說,佛教的哲學思想 實在是比唯物派 與唯心派要高深得多!
上次有人問:前五識有浮塵根 和勝義根,不知其他幾識的 浮塵根在哪?
●浮塵根 就是以四大爲體,對取境生識僅起輔助作用的生理器官;
●勝義根 是實際起取境生識 作用的能力。所以前五識的浮塵根 我們都知道,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頭和身體;
●而第六識的浮塵根在大腦;
●第七識的浮塵根 在大腦到心臟之間的脈管裏面;
●第八識的浮塵根 是在心臟裏面。
這些在顯教裏面講得不是很清楚,在密教裏講得很詳細。
● 密宗中講:
在我們人體的中央,從腹部通過心臟到大腦之間有一條脈管。
這裏與道教講的不同,道教講的是任、督二脈,而這兒講的是中脈。
八識在心臟裏面,由五彩光環包裹著,這就是八識心王的王宮。
它像太陽一樣放射出光明,所以在我們打坐心淨的時候 就會看到光明,這個光 就是你自身發出的,而且是五彩光明,不是單一的顔色。
●第七識 就在心臟至大腦脈管的中間部位,在六識與八識之間 起著通信的作用。
●第六識就在大腦。中脈通過左右二脈 連到兩個眼睛上,所以,我們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眼睛我們就可以看到心光。
密宗裏有一些修法,就可以教我們如何觀脈管,如何看光,因爲密宗是要灌頂傳授的,這裏就不公開講了。
●唯心派也好,唯物派也好,他們所說的心,都是指的第六意識。
●而“由心生故 種種法生”和“三界唯心”這兩句話中 所說的心 與他們所說的心不同,不是哲學家們所說的第六意識這個主觀的心!
這兩句話中所說的心 是將主觀與客觀統一在一起的心,這就是我們說的一真法界,就是我們的真如佛性,也就是真心。
所以說,佛教的哲學思想 實在是比唯物派 與唯心派要高深得多!
-
- 文章: 5204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元音老人講述
●爲什麽呢?因爲三摩提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真如佛性,本身是無可言說的,無法用語言表達。
說出來的就不是了,都是在敲邊鼓,所以說:“言語道斷、心行路絕”,“說是一物即不中”。佛無法直說,但是佛一直在破除阿難的妄計。
妄想破盡之時,正是顯露真心三摩提的時候。
就像我在門裏,你在門外,門一開就看見人了。
所以開門之際 正是見人之時,並不是說等門開開之後,再慢慢的找人。
宗下叫做“皮膚脫落盡,唯餘一真實”。皮膚就是指我們的妄想執著,將這些妄想執著破除之時,正是真心顯現之時。
佛不斷的打破阿難的妄計、妄想,正是爲將三摩提,即我們的真心,顯現出來。
可惜阿難不能領會,還要請佛繼續開示。
●爲什麽呢?因爲三摩提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真如佛性,本身是無可言說的,無法用語言表達。
說出來的就不是了,都是在敲邊鼓,所以說:“言語道斷、心行路絕”,“說是一物即不中”。佛無法直說,但是佛一直在破除阿難的妄計。
妄想破盡之時,正是顯露真心三摩提的時候。
就像我在門裏,你在門外,門一開就看見人了。
所以開門之際 正是見人之時,並不是說等門開開之後,再慢慢的找人。
宗下叫做“皮膚脫落盡,唯餘一真實”。皮膚就是指我們的妄想執著,將這些妄想執著破除之時,正是真心顯現之時。
佛不斷的打破阿難的妄計、妄想,正是爲將三摩提,即我們的真心,顯現出來。
可惜阿難不能領會,還要請佛繼續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