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多羅居士已經親證「無尋(覺)無伺(觀)」的第二禪定境界。對第二禪「無尋(覺)無伺(觀)」的現象,就是已經不再是以相信、不信這種信仰的問題了
==
涅槃經三十三曰:「善星比丘!是佛菩薩時子,出家之後受持讀誦分別解說十二部經。壞欲界結,獲得四禪。(中略)善星比丘雖復讀誦十二部經獲得四禪,乃至不解一偈一句一字之義,親近惡友,退失四禪。失四禪已,生惡邪見。作如是言:無佛無法,無有涅槃。(中略)善男子!汝若不信如是事者,善星比丘今者在尼連禪河,可共往問。爾時如來即與迦葉往善星所,善星比丘遙見如來,見已,即生惡邪之心。以惡心故,生身陷入墮阿鼻地獄。(中略)以其宣說無因無果,無有作業。爾乃記彼永斷善根,是一闡提廁下之人,地獄劫住。」
非不非,是不是
是則龍女頓成佛,非則善星生陷墜
修到四禪又如何
禪宗不論禪定解脫
祇貴子眼正,不貴子行履
凡有所得,皆是虛妄
要生正信
不走無所得修行
難上加難
有個小小知見
也不自己求證
何時知見才能清楚明了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 大開眼界
- 文章: 1675
-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你的身是四大所成
四大空無所有
你現是無身嗎
無饑渴,無痛,無病嗎
- 大開眼界
- 文章: 1675
-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大莊嚴論經》肉眼甚微劣。不能別真偽。
你看見別人在用六根, 這是你用你的肉眼看見的
佛說, 肉眼不能別真偽。所以你所看見的根本不是真的
佛有沒有在用六根?
這應該是佛自己說了算。佛告訴你:祂並沒有在用六根
《佛説阿闍世王經》
一切智者不以眼而視之。耳鼻舌身意亦爾。所以者何。以過諸界故。
佛並不使用眼耳鼻舌身意 來看東西, 聽聲音....
你一直胡扯佛陀也在用六根, 現在就請妳閉嘴
-
- 文章: 2551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個人解讀,言色法要瞭解是講法性,故色本空;言「真空妙有」要了達「猶如虛空性」,故是講空性恆常不變
// 個人解讀,言色法要瞭解是講法性,故色本空;言「真空妙有」要了達「猶如虛空性」,故是講空性恆常不變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你不學十善法,你了解自己的愚癡嗎?
你如同不學小學高年級數學的小學低年級生
因為你不學高年級數學,所以,你的數學程度永遠上不去國中數學
你永遠不懂國中數學
你不學天乘善法十善法,所以,你永遠不懂至心懺悔重罪滅相
你不是阿呆嗎?
-
- 文章: 3137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空的定義非常多元
切勿以引經套用的方式詮釋其他經文
空有指虛空
有指空無一物
有指無自性
有指捨離
....
切勿以引經套用的方式詮釋其他經文
空有指虛空
有指空無一物
有指無自性
有指捨離
....
Re: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雜阿含經》第574經
質多羅長者問尼犍若提子:「為信在前耶?為智在前耶?信之與智,何者為先?何者為勝?」
尼犍若提子答言:「信應在前,然後有智,信智相比,智則為勝。」
質多羅長者語尼犍若提子:「我已求得息有覺有觀,內ⓖ淨、一心,無覺無觀,三昧生喜樂,第二禪具足住⑥。我晝亦住此三昧,夜亦住此三昧,終夜常住此三昧,有如是智,何用信世尊為?」
一切定慧止觀法門,其觀慧雖不同,而其相應定力總不離四禪八定。(於十二表「禪定度」中已說)初禪之前,尚有粗住、細住、欲界定、未到定等欲界淺定。行人修大小乘各種法門,其相應定力若達粗住、細住、欲界定,則多能伏惑;相應定力達未到定以上則多能斷惑發無漏。有人達未到定、初禪,即發無漏;有人達二禪、三禪,才發無漏;乃至有人具足諸禪,方發無漏,並不一概(斷惑發無漏,功由觀慧,而相應定力須達足夠,如前已說)。(明倫)
////
尼犍若提子答言:「信應在前,然後有智,信智相比,智則為勝。」...此見(質多羅)&犀牛?!
阿羅漢之十智
以解脫道而言:立此十智,以攝成就阿羅漢一切之智(世俗智、法智、類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他心智、盡智、無生智)
質多羅長者問尼犍若提子:「為信在前耶?為智在前耶?信之與智,何者為先?何者為勝?」
尼犍若提子答言:「信應在前,然後有智,信智相比,智則為勝。」
質多羅長者語尼犍若提子:「我已求得息有覺有觀,內ⓖ淨、一心,無覺無觀,三昧生喜樂,第二禪具足住⑥。我晝亦住此三昧,夜亦住此三昧,終夜常住此三昧,有如是智,何用信世尊為?」
一切定慧止觀法門,其觀慧雖不同,而其相應定力總不離四禪八定。(於十二表「禪定度」中已說)初禪之前,尚有粗住、細住、欲界定、未到定等欲界淺定。行人修大小乘各種法門,其相應定力若達粗住、細住、欲界定,則多能伏惑;相應定力達未到定以上則多能斷惑發無漏。有人達未到定、初禪,即發無漏;有人達二禪、三禪,才發無漏;乃至有人具足諸禪,方發無漏,並不一概(斷惑發無漏,功由觀慧,而相應定力須達足夠,如前已說)。(明倫)
////
尼犍若提子答言:「信應在前,然後有智,信智相比,智則為勝。」...此見(質多羅)&犀牛?!
阿羅漢之十智
以解脫道而言:立此十智,以攝成就阿羅漢一切之智(世俗智、法智、類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他心智、盡智、無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