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5034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月藏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智證之六十三

1
《百門義海》曰:“達無生者,為塵是心緣,心為塵因,因緣和合,幻相方生。由從緣生,必無自性。何以故?今塵不自緣,起待於心,心不自心,必待於緣。由相待故,則無定屬,以無定屬,緣生則名無生,非去緣生說無生也。”論曰:“因不自生,緣生故生。緣不自生,因生故色。今因緣生,方得名生。了生無性,方是無生。然生與無生,互成互奪。奪即無生,成即緣生。由即成即奪,是故生時無生。如是了者,名達無生也。”

2
傳曰:僧伽難提尊者至摩提國,見伽耶舍多尊者。時伽耶方為童子,既與剃落,聞風吹殿銅鈴聲,僧伽難提問曰:“鈴鳴耶?風鳴耶?”伽耶舍多曰:“非風非鈴,我心鳴耳。”曰:“心復誰乎?”伽耶舍多曰:“俱寂靜故。”於是僧伽難提尊者曰:“善哉!善哉!繼吾道者,非子而誰。”即付法,偈曰:“心地本無生,因地從緣起。緣種不相妨,華果亦復爾。”其後伽耶舍多至大月氐國見鳩摩羅多,付法作偈曰:“有種有心地,因緣能發萌。於緣不相礙,當生生不生。”

3
《百門義海》這段話解釋緣起無生,有三層意思:一、萬法是如何緣起的;二、因與緣,相依相成的特質;三、生與無生,互成互奪。
一、萬法如何緣起,有兩種解釋方法:
a一是解釋萬法是如何形成的,譬如陶罐,是如何經過泥、水、輪、人工等因緣和合 而形成了此陶罐;
b一是解釋為什麼此為陶罐、此為杯子、此為電腦等等,這些事物是如何被我們 認識為陶罐、杯子、電腦等諸法的,即諸法的理念 在我們的心中 是如何建立和成就的。
《百門義海》此處的解釋 屬後一種。為什麼在我們的心中 會建立諸法不同的體相 和概念呢?
是因與緣和合,而有此法的概念與印象生起。其中,心為因,外塵為緣。當我看到面前這個事物,心是因是能緣,這個事物是緣是所緣,於是我知道這是個杯子,於是有杯子法相成就。
譬如鏡子,有外物與鏡相對為緣,於是就有鏡中的影像產生。
世間諸法,即是心與塵相緣 而產生的影像。

心與塵,因與緣,是相依相待的,二者缺一不可。若離開能緣的心,這個事物不會自認為自己是杯子,它只是它;若離開所緣的外塵,如同鏡子無物可對時,心中也不會實有杯子一法產生,除了幻想。這樣說,似乎把心與物分成了兩端,如鏡子與其所對之物是二,但這其實只是說法的方便。實際上,心不自心,塵不自塵,因緣和合時才有心與塵的分別出現。若離和合相,並無獨立的自心存在,也無獨立的外塵可得。譬如人,離張三李四王二趙五等,並沒有一個獨立的人存在。
心亦如是,離開萬法,其實也無所謂心。
只是一緣起法,並無二物。
從緣起的角度看,可以說諸法無自性,是心緣外塵 而顯現似有,並無一新法生起,所以說無生,如鏡中花影,如空谷回聲。
但也是從緣起的角度來看,也可以說有法生,如鏡中有花影出現,畢竟不無緣起之事。
可以說生,也可以說無生,觀生時不見無生,觀無生時不見有生,生與無生,互成互奪。
看似互相否定,實際是互相依成,生不能離無生,無生也不能離生。
所以《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a不無緣起,可以說色生;
b也正因為是緣起的,並無自體,也可以說 色不生,即空。
凡夫說生處,其實正是聖賢說無生處,只是一處,並無二處。
西天伽耶舍多祖師這個公案,與六祖慧能“非風幡動,仁者心動”異曲同工,所說的都是一回事。
萬法唯心所造,離心無諸法,離開諸法,心也不存。

:mrgreen:
所以《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萬法唯心所造
庭前柏樹。色
庭前柏樹。心
庭前柏樹。空
新老怪
文章: 5034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元音老人講述
●● “複次,阿難,云何六入?本如來藏 妙真如性。”

六入爲什麽說是 如來藏妙真如性呢?這個道理不難懂。前面我們已經講過 五蘊,六入的破析方法 與五蘊的破析方法其實相差不多。根對境的時候,吸收了塵境,這就是入。
●塵境全是虛妄,它並不是實有。比如我們以前舉過的例子,
●白云生出的蒼狗相 其實是假的,但云是真的。可是白云 也未離開蒼狗相啊。所以這種相 本來就是真如佛性。
衆生由於著相之故,忘記了真如佛性;佛菩薩不著相之故,明瞭即相是性,明白什麽是如來藏 妙真如性,就會知道 這一切相 都是我們的本來面目。

:mrgreen:這一切相 都是我們的本來面目。
庭前柏樹
所以《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萬法唯心所造
庭前柏樹。色
庭前柏樹。心
庭前柏樹。空
新老怪
文章: 5034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元音老人講述
●● “阿難,譬如有人,以兩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勞故,頭中作聲。兼耳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
因於動靜二種妄塵,發聞居中,吸此塵像,名聽聞性。此聞離彼動靜二塵,畢竟無體。”


講到耳入,世尊就比喻:有個人用兩手指堵住耳朵,急急地把兩個耳朵塞牢。由於耳根感到勞頓的緣故,頭中就會嗡嗡作聲。嗡嗡響就是勞相。“兼耳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
耳根與勞相,兩樣都是菩提的瞪發勞相。
瞪是用眼睛看,現在講到耳朵爲什麽還要說是“瞪發勞相”呢?因爲這六根,本是一精明,分爲六和合。“眼、耳、鼻、舌、身、意”
都是八識的精明,在六根上起用。
佛在這裏用“瞪發勞相”同時代表“見、聞、嗅、嘗、覺、知”,所以下面所講都是用“瞪發勞相”。
●這就告訴我們 由於一念不覺,無明妄動之故,而出生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以及根身器界等 種種塵勞之相。
●所有這些身體與境界,都是菩提 無明不覺 而起的勞相,叫“菩提瞪發勞相”。
“因於動靜二種妄塵,發聞居中。”
眼睛視物 指的是明與暗,
那麽耳朵聽聲 指的就是動和靜,聲音就是震動嘛。
●我們在聽的時候,有聲音是動,沒有聲音是靜。我們的聽聞性 是依靠動靜,也就是依靠有聲無聲而起。
假如離開動靜,離開聲音的有無,聽聞性在什麽個地方呢?當然就沒有了。
●●這就證明 聽聞性是假的,都是我們的妄知、妄覺,不是真實的。
聽聞性如果是實有,那麽,離開動的時候,也應該有聲;離開靜的時候,也應該無聲。
可實際上離開動靜,離開這有聲、無聲,就連“聽聞”也沒有了。
由於這個動靜二相之故,“發聞居中”。前面講眼的時候說“粘湛發見”,現在講耳就說“粘湛發聞”。
意思是說無明的力量,牢牢地拖住我們這個妙湛不動的真心,粘在動靜二塵之中,而引發起來妄想。
在這動靜二種妄塵當中,就“發聞居中”,發起我們的妄聽來。
吸收這個塵相,把它當作聽聞性。
我們人呀,專門喜好分別,吸收這個塵相,執著這個塵相:哎呀!這個聲音好聽得不得了!那個聲音吵鬧得不得了!跟著動靜的塵相轉。合己心意就哈哈大笑,不合己意就憂愁苦惱,妄見就這樣起來了。
:mrgreen: 這個聽聞性 就是耳入,它“離彼動靜二塵,畢竟無體”。
寂照世間
文章: 4410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寂照世間 »

新老怪 寫: 週三 3月 15, 2023 10:19 am 元音老人講述
●● “複次,阿難,云何六入?本如來藏 妙真如性。”

六入爲什麽說是 如來藏妙真如性呢?這個道理不難懂。前面我們已經講過 五蘊,六入的破析方法 與五蘊的破析方法其實相差不多。根對境的時候,吸收了塵境,這就是入。
●塵境全是虛妄,它並不是實有。比如我們以前舉過的例子,
●白云生出的蒼狗相 其實是假的,但云是真的。可是白云 也未離開蒼狗相啊。所以這種相 本來就是真如佛性。
衆生由於著相之故,忘記了真如佛性;佛菩薩不著相之故,明瞭即相是性,明白什麽是如來藏 妙真如性,就會知道 這一切相 都是我們的本來面目。

:mrgreen:這一切相 都是我們的本來面目。
庭前柏樹
所以《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萬法唯心所造
庭前柏樹。色
庭前柏樹。心
庭前柏樹。空
●● “複次,阿難,云何六入?本如來藏 妙真如性。”
為什麼六入本真如?
為什麼六入即真如?

大般若經言。
1.真如非色受想行識,2.真如不離色受想行識
同理
1.真如非六入,2.真如不離六入
因2.真如不離六入,所以說六入本真如,六入即真如
六入爲什麽說是 如來藏妙真如性呢?這個道理不難懂。
六入為什麼說是真如?
這個道理真的不難懂嗎?還是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5034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這個道理真的不難懂嗎?
還是很難懂?
:mrgreen: 道理真的很難懂
庭前柏樹
真的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5034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元音老人講述
●● “何以故?若從靜來,動即隨滅,應非聞動;若從動來,靜即隨滅,應無覺靜。”

●跟前邊明暗的道理一樣,假如聽聞性是從動生出來的,那麽聲音靜止的時候,你不應該聞靜,不應該聽出“沒有聲音”。
假如是從靜生出的,就不應該聽到聲音,即使有聲音 也應該聽不到。
●真的很難懂可實際上不是這樣,當有聲音來了,我們會辨別出是什麽聲音,沒有聲音的時候,我們也能感到安靜。
喜歡清靜的人,當一點聲音都沒有的時候,他會覺得很舒服。
不好靜的人,就會覺得壓抑,要有點聲音,動動、跳跳才開心。
所以一切事物本身 是沒有好壞的,都是我們自己的分別心 在起作用。因此說,苦受、樂受都是從心生出來的。
是因爲心有取捨,才有苦、樂的感受。
符合你的心意,你就感覺到是樂受;不符合你的要求,你的感受就是苦受。
比如,現在的小青年們喜歡跳舞,在公園裏開著答錄機,跳得很起勁。年紀大的人看到,就會說:哎呀!不好,不好。
所以說,塵境本身 是沒有苦、樂之分的,有苦有樂的是你自己的心,是你的分別心 生起的呀!
●這苦、樂、喜、憂的感受,無一不是你分別心的作用。
● 耳入能聞動靜,叫做聽聞性。它既不從動生,也不從靜生。如果從動生的話,就不應該聞靜;假使從靜生的話,也不應該聞動。可事實並不是這樣,所以說,這不是由動靜而生的。
新老怪
文章: 5034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元音老人講述
●● “若從根生,必無動靜,如是聞體 本無自性。”
這個根 是不是從耳朵生出來的呢?耳朵本身既有沒有動,也沒有靜,它如果能生出東西,當然也是既沒有動、也有沒靜的。
沒有動靜的耳朵,生出來的東西卻有動靜,這是不可能的。既然沒動靜,就無能聽的自體。
●六根 都是四大假合來的,若無動靜,就連連耳朵這個自體 都不會有的。

●● 毗舍浮佛說:“假借四大以爲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我們本來沒有身體,借了點兒四大假作身體。既然沒有身,自然也就沒有心。
心是因境界才有的。
反過來說,境也無生因心有。境本來也沒有,是因心才有的境。
所以說境就是心,心就是境,心與境是一體,而不是兩個東西。
以前我們常說:你們不要分唯心、唯物,實際上心就是物,物就是心,它們本來是一體。
從耳根所生的,就沒有動靜。既然沒有動靜,又哪裡有 聽聞的自性 可得呢!
新老怪
文章: 5034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要講道理嗎?

六祖壇經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萬法是不是生滅的!
那一句是真實地啊
新老怪
文章: 5034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要講道理嗎?

自六祖壇經
何期自性,本不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萬法是不是動搖的!
那一句是真實地啊

六祖壇經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萬法是不是多餘的!
那一句是真實地啊
Viirya
文章: 2907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Viirya »

其實還有比公案更難懂的
->自己的心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