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如何安住
-
- 文章: 678
- 註冊時間: 週五 2月 17, 2023 12:06 pm
Re: 如何安住
圓覺經: 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a
==========================================
什麼是作種種行?
有修、有得、有證,這都是種種行,把見性設定一個目標,往目標邁進,這就是種種行。
趙州問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州問:「還可趣向否?」泉云:「擬向即乖!」州問:「不擬爭知是道?」泉云:「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真達不擬之道,猶如太虛廓然洞豁,豈可強是非也!」
道不能當做一個目標趣向,以為一步一步向道的方向走就能見性,這都是不對的,在觀心時,有這種心態都要放下。
設定目標,很明顯的,就是「想見性」,就是「想要」,所以我說見性非關行上的功夫,試問,如果沒有目標的修行,您叫他修什麼?所以懂的這點,才發現原來有行就是有得,才起一念如何若何,都是有得的心態。
==========================================
什麼是作種種行?
有修、有得、有證,這都是種種行,把見性設定一個目標,往目標邁進,這就是種種行。
趙州問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州問:「還可趣向否?」泉云:「擬向即乖!」州問:「不擬爭知是道?」泉云:「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真達不擬之道,猶如太虛廓然洞豁,豈可強是非也!」
道不能當做一個目標趣向,以為一步一步向道的方向走就能見性,這都是不對的,在觀心時,有這種心態都要放下。
設定目標,很明顯的,就是「想見性」,就是「想要」,所以我說見性非關行上的功夫,試問,如果沒有目標的修行,您叫他修什麼?所以懂的這點,才發現原來有行就是有得,才起一念如何若何,都是有得的心態。
-
- 文章: 678
- 註冊時間: 週五 2月 17, 2023 12:06 pm
Re: 如何安住
法不從外求,因為自己的心就是法,如果以為法在外面,需要經過像學校一樣認真學習才能得到那就錯了,善知識只能告訴你心有什麼功德,但沒辦法為你指出你的心在那裏,也就是法不是原本沒有,然後經過修行創造出新的東西出來,不會因為觀修了而多出什麼東西來,法不會因為你經過苦修而得到,它不是一種得到的概念,它從來就沒有失去過,也許你會問,既然心就是法,我的心在那裏?
是啊,你的心在那裏?不知各位自己有沒有思考過心在那裏,如果你說現前這個能思考、能有感受的就是我的心,那麼它是嗎?
其實那個不是您的心啊,就像楞嚴經佛問阿難: 【阿難,汝今欲知,奢摩他路,願出生死,今復問汝。即時如來舉金色臂屈五輪指,語阿難言:汝今見不?阿難言見。佛言:汝何所見?阿難言:我見如來舉臂屈指,為光明拳,曜我心目。佛言:汝將誰見?阿難言:我與大眾同將眼見。佛告阿難:汝今答我,如來屈指,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見,以何為心,當我拳耀?阿難言:如來現今,徵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為心。
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阿難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名何等?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于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是啊,你的心在那裏?不知各位自己有沒有思考過心在那裏,如果你說現前這個能思考、能有感受的就是我的心,那麼它是嗎?
其實那個不是您的心啊,就像楞嚴經佛問阿難: 【阿難,汝今欲知,奢摩他路,願出生死,今復問汝。即時如來舉金色臂屈五輪指,語阿難言:汝今見不?阿難言見。佛言:汝何所見?阿難言:我見如來舉臂屈指,為光明拳,曜我心目。佛言:汝將誰見?阿難言:我與大眾同將眼見。佛告阿難:汝今答我,如來屈指,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見,以何為心,當我拳耀?阿難言:如來現今,徵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為心。
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阿難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名何等?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于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
- 文章: 678
- 註冊時間: 週五 2月 17, 2023 12:06 pm
Re: 如何安住
【依他作解 塞自悟門】-----憨山大師
【吾人積劫習染堅固,我愛根深難拔,今生幸托本具般若,內熏為因,外藉善知識引發為緣,自知本有,發心趣向志願,了脫生死,要把無量劫來,生死根株,一時頓拔,豈是細事。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擔荷,單刀直入者,誠難之難。古人道:「如一人與萬人敵」,非虛語也。
大約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實受用者少;費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蓋因不得直捷下手處,只在從前聞見知解言語上,以識情摶量,遏捺妄想,光影門頭做工夫。先將古人玄言妙語蘊在胸中,當作實法,把作自己知見,殊不知此中一點用不著,此正謂依他作解,塞自悟門。】
【吾人積劫習染堅固,我愛根深難拔,今生幸托本具般若,內熏為因,外藉善知識引發為緣,自知本有,發心趣向志願,了脫生死,要把無量劫來,生死根株,一時頓拔,豈是細事。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擔荷,單刀直入者,誠難之難。古人道:「如一人與萬人敵」,非虛語也。
大約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實受用者少;費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蓋因不得直捷下手處,只在從前聞見知解言語上,以識情摶量,遏捺妄想,光影門頭做工夫。先將古人玄言妙語蘊在胸中,當作實法,把作自己知見,殊不知此中一點用不著,此正謂依他作解,塞自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