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句話怎解?
-
- 文章: 1433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9:46 pm
Re: 楞嚴《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句話怎解?
有所非覺:覺性非所覺事物。
無所非明:離所覺亦無明覺。
無明又非覺湛明性:也不是指無所明瞭的情況是本來覺性。
即此物離此物,本來覺性常應事物起作用。
————————
http://www.siddham.org/yuan4/book10_01.html 元音老人《楞嚴要解》
無所非明:離所覺亦無明覺。
無明又非覺湛明性:也不是指無所明瞭的情況是本來覺性。
即此物離此物,本來覺性常應事物起作用。
————————
http://www.siddham.org/yuan4/book10_01.html 元音老人《楞嚴要解》
-
- 文章: 605
-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07, 2022 3:12 am
Re: 楞嚴《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句話怎解?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
你說的覺明,覺跟明--汝稱覺明
1.覺跟明是一件事嗎?性明,是不是就等於覺?---為復性明稱名為覺?
2,或是覺跟明是兩件事,明是明,覺是覺
而當你可以覺到"不明"的時候,這種覺,才是明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以上,是佛在問富樓那
你口中的覺明,到底是1還是2?
==========
你說的覺明,覺跟明--汝稱覺明
1.覺跟明是一件事嗎?性明,是不是就等於覺?---為復性明稱名為覺?
2,或是覺跟明是兩件事,明是明,覺是覺
而當你可以覺到"不明"的時候,這種覺,才是明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以上,是佛在問富樓那
你口中的覺明,到底是1還是2?
-
- 文章: 605
-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07, 2022 3:12 am
Re: 楞嚴《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句話怎解?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
其實這句很機車
我先直接說出佛對明跟覺的定義
這樣才有助於此段解釋
佛的定義是
1.覺跟明是分開的
覺(先),接著才是明(後)
覺--是本能的,是性,所以又稱"性覺",或是"本覺"--這就是"性"
明--是後來的,是已經可以分別,判斷出的--這就是"相"
舉例
當你看到一棵樹時
1.你先能看到,感到一個"東西"--這個看到感到的能力,就是--性覺
2.接著,你判斷出,認識出,原來這是一棵樹--這時候就是--明,我給他一個名稱,叫做明相
上面加了性,相兩字,性覺,明相,來幫忙分別,判斷兩者的不同
基於上面基礎,接下來是以上面基礎來翻譯
有所非覺--有所的意思是,等你已經判斷出,認出這是一棵樹時,這已經是後面的事了,這不是一開始的性覺
無所非明--無所的意思是,在你還沒看到一棵樹時(無所看),你連看都還沒看,你當然無法"明"分辨這是一棵樹
或是即便看了,卻仍是無所看,看了等於沒看,這些都不是在"明相"
==================
其實這句很機車
我先直接說出佛對明跟覺的定義
這樣才有助於此段解釋
佛的定義是
1.覺跟明是分開的
覺(先),接著才是明(後)
覺--是本能的,是性,所以又稱"性覺",或是"本覺"--這就是"性"
明--是後來的,是已經可以分別,判斷出的--這就是"相"
舉例
當你看到一棵樹時
1.你先能看到,感到一個"東西"--這個看到感到的能力,就是--性覺
2.接著,你判斷出,認識出,原來這是一棵樹--這時候就是--明,我給他一個名稱,叫做明相
上面加了性,相兩字,性覺,明相,來幫忙分別,判斷兩者的不同
基於上面基礎,接下來是以上面基礎來翻譯
有所非覺--有所的意思是,等你已經判斷出,認出這是一棵樹時,這已經是後面的事了,這不是一開始的性覺
無所非明--無所的意思是,在你還沒看到一棵樹時(無所看),你連看都還沒看,你當然無法"明"分辨這是一棵樹
或是即便看了,卻仍是無所看,看了等於沒看,這些都不是在"明相"
-
- 文章: 2553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楞嚴《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句話怎解?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非覺;「說似一物即不中」非明;便聞見為相應或眼見為實
-
- 文章: 605
-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07, 2022 3:12 am
Re: 楞嚴《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句話怎解?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
=========
再來解釋,上面的“所”是什麼意思
其實很接近能,所的所
我能看到,感到一棵樹---性能
看到後,辨認出這是樹,此時樹是我"所看"--有相
所以,“有所“的意思就是--有所看,就是有樹,相有,已經辨認出樹了
無所的意思,就是沒有所看,就是你沒有看到樹
因為根本沒樹給你看,或是你分心,有看沒有到
=========
再來解釋,上面的“所”是什麼意思
其實很接近能,所的所
我能看到,感到一棵樹---性能
看到後,辨認出這是樹,此時樹是我"所看"--有相
所以,“有所“的意思就是--有所看,就是有樹,相有,已經辨認出樹了
無所的意思,就是沒有所看,就是你沒有看到樹
因為根本沒樹給你看,或是你分心,有看沒有到
-
- 文章: 605
-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07, 2022 3:12 am
Re: 楞嚴《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句話怎解?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非覺;
「說似一物即不中」非明;便聞見為相應或眼見為實
==============
我的看法
在此處之經文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非覺
--
這裡說的不是心行處滅
心行處滅是已經升起,然後滅,或是根本不生
這邊的覺是--初生那一剎那的覺,是有生,不是滅
「說似一物即不中」非明
---這裡的明,指的是清楚明白的分辨出所相
是樹就是樹,吃飯就是吃飯,該是甚麼就是甚麼
而不是所謂--說似一物即不中
反而是要說一物,就中一物
絲毫不差,謂之明
「說似一物即不中」非明;便聞見為相應或眼見為實
==============
我的看法
在此處之經文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非覺
--
這裡說的不是心行處滅
心行處滅是已經升起,然後滅,或是根本不生
這邊的覺是--初生那一剎那的覺,是有生,不是滅
「說似一物即不中」非明
---這裡的明,指的是清楚明白的分辨出所相
是樹就是樹,吃飯就是吃飯,該是甚麼就是甚麼
而不是所謂--說似一物即不中
反而是要說一物,就中一物
絲毫不差,謂之明
-
- 文章: 6311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楞嚴《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句話怎解?
首楞嚴經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
注解:
世尊對富樓那說。正如汝所問言。為何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你不是常聽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嗎??
性覺妙明,即是真空妙有,法性真如。
本覺明妙,即是真如空理,般若妙智。
真如妙智流轉(三法印),
於凡夫位即文字般若(遍計所執相)。
於菩薩位稱觀照般若(依他起相)。
於諸佛位稱實相般若(圓成實相)
富樓那言。唯然世等。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注:富樓那回答,是的世尊,我常聽佛開示相關法義。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注:
佛說,你認為(明覺)是講自性本妙明,故稱為覺。或是覺性本是無有明(知性),必須於於覺上起(知),才是明覺之義!?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
注:
富樓那回答。若說(覺)是不明(無知)。則就沒有所謂的明(覺知)了。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注:
佛陀世尊順著富樓那的語意,繼續開導,說:
誠如你之言,若是(覺)無所謂的明(知),那麼就無所謂明覺(覺知)的道理。
有所非覺
註釋:
真覺能所一如,相用不二。若於真覺中,生一念明,即是於不二覺性另立(我所),則能所分立,我執並起,妄念妄相於無分別中起分辨。
故曰:有“所”非覺。
無所非明
注釋:
但是,我執法執未斷,認為事相之分辨,必然是有“能”、有“所”,若無“所”立,則無“明”辨矣!!
故又曰:無“所”非明。
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那麼,有所非覺,無所又非明,其間無能無所的無明(滅盡定,不染一法,無始無明,究竟涅槃),也不是真覺明性。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
注:
覺性本明,就因為一念妄起,而落於明覺(覺知心),故知,此明(覺知心)非是覺性湛然明妙,也因為此妄念所起之明(覺知心),而有分別我執,從此能所妄立,於是,佛性、不二法身,本無同異中熾然成異。
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虗空。虗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注:
首楞嚴經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瀑流。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解深密經
廣慧當知﹐於六趣生死度彼彼有情﹐墮彼彼有情眾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濕生﹐或在化生身分生起。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成熟﹐展轉相合﹐增上廣大……
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金剛經
若說世界實有。則為一合相。一合相不可說。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
注解:
世尊對富樓那說。正如汝所問言。為何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你不是常聽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嗎??
性覺妙明,即是真空妙有,法性真如。
本覺明妙,即是真如空理,般若妙智。
真如妙智流轉(三法印),
於凡夫位即文字般若(遍計所執相)。
於菩薩位稱觀照般若(依他起相)。
於諸佛位稱實相般若(圓成實相)
富樓那言。唯然世等。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注:富樓那回答,是的世尊,我常聽佛開示相關法義。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注:
佛說,你認為(明覺)是講自性本妙明,故稱為覺。或是覺性本是無有明(知性),必須於於覺上起(知),才是明覺之義!?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
注:
富樓那回答。若說(覺)是不明(無知)。則就沒有所謂的明(覺知)了。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注:
佛陀世尊順著富樓那的語意,繼續開導,說:
誠如你之言,若是(覺)無所謂的明(知),那麼就無所謂明覺(覺知)的道理。
有所非覺
註釋:
真覺能所一如,相用不二。若於真覺中,生一念明,即是於不二覺性另立(我所),則能所分立,我執並起,妄念妄相於無分別中起分辨。
故曰:有“所”非覺。
無所非明
注釋:
但是,我執法執未斷,認為事相之分辨,必然是有“能”、有“所”,若無“所”立,則無“明”辨矣!!
故又曰:無“所”非明。
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那麼,有所非覺,無所又非明,其間無能無所的無明(滅盡定,不染一法,無始無明,究竟涅槃),也不是真覺明性。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
注:
覺性本明,就因為一念妄起,而落於明覺(覺知心),故知,此明(覺知心)非是覺性湛然明妙,也因為此妄念所起之明(覺知心),而有分別我執,從此能所妄立,於是,佛性、不二法身,本無同異中熾然成異。
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虗空。虗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注:
首楞嚴經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瀑流。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解深密經
廣慧當知﹐於六趣生死度彼彼有情﹐墮彼彼有情眾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濕生﹐或在化生身分生起。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成熟﹐展轉相合﹐增上廣大……
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金剛經
若說世界實有。則為一合相。一合相不可說。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95
- 註冊時間: 週五 2月 17, 2023 12:06 pm
-
- 文章: 695
- 註冊時間: 週五 2月 17, 2023 12:06 pm
Re: 楞嚴《有所非覺、無所非明》這句話怎解?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
===========================
這句經文還是要看前後段比較清楚。
這段經文是佛在問富樓那,有關「明覺」的開示。
佛問,這個覺,是明加上去有覺,還是覺的本身就有明?
富樓那就說,是加上明才有覺。
那佛就開示,如果「有所」加上明,就不是真覺(非覺),如果「無所」加上明,這個明也不是真明。
===========================
這句經文還是要看前後段比較清楚。
這段經文是佛在問富樓那,有關「明覺」的開示。
佛問,這個覺,是明加上去有覺,還是覺的本身就有明?
富樓那就說,是加上明才有覺。
那佛就開示,如果「有所」加上明,就不是真覺(非覺),如果「無所」加上明,這個明也不是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