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由 二楞子 »
通常,我們談到修行,便會用淨、染二法去區分,修行是淨法,習氣諸漏是染法,其實淨、染二法的內容都是空性,只是其有差別相,而這差別相是我們修行之所依,逐步趣向無漏,至於您所問的問題,在《辯中邊論》有相關的答覆如下:(頌曰)
補特伽羅法 實性俱非有
此無性有性 故別立二空
[0466b05] 論曰。補特伽羅及法實性俱非有故名無性空。此無性空非無自性。空以無性為自性故名無性自性空。於前所說能食空等。為顯空相別立二空。此為遮止補特伽羅法增益執空損減執。如其次第立後二空。如是已顯空性差別。此成立義云何應知。頌曰。
此若無雜染 一切應自脫
此若無清淨 功用應無果
[0466b13] 論曰。若諸法空未生對治無客雜染者。一切有情不由功用應自然解脫。若對治已生亦不清淨。則應求解脫勤勞無果既爾。頌曰。
非染非不染 非淨非不淨
心性本淨故 由客塵所染
[0466b18] 論曰。云何非染非不染。以心性本淨故。云何非淨非不淨。由客塵所染故。是名成立空差別義。此前空義總有二種。謂相安立。相復有二。謂無及有。空性有相。離有離無離異離一以為其。相。應知安立即異門等。
《略解》
一不管是補特伽羅、薩伽耶見、阿特曼其實都是遍計所執的表現,認為有ㄧ個主體的我存在,也就是我執,而依遍計所執所衍生出來的法,同樣的的也是沒有實性的,這二者稱無性空,無性空並非無自性,而是以無性為自性。
有的人以為中論說空,唯識說有,其實並不是如此的,而是在講有「二無我的空性」,也就是所謂的勝義有,為什麼要如此顯空相呢?避免修人增加對人法的執著或落入斷滅。
就像頌所說,如果沒有雜染,ㄧ切有情眾生不用經過修行,便可自然解脫了;如果沒有清淨,那麼,再怎麼修也不會有解脫的果。所以說,ㄧ切萬法皆空,但空性中仍有其差別,世俗將其安立為有相及無相,這種安立就稱異門,在究竟義上,有相及無相都有其空性,其真實為離有離無離異離一,也就是中論所說的八不中道。
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前人所說:「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諦」,我們在修行中,不要去否定世俗名相的安立,有、無只是異門,是修行的所依,但我們也不能執著於名相之上,因其有究竟的空性。
所以,說有是讓修人能直下承擔,承擔因果的緣起,此有故彼有;說無是令修人能放下執著,看清諸法實相,實無真實之苦,而能解脫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