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典唯識學與玄奘法相宗,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servants
文章: 46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08, 2023 1:18 am

Re: 阿賴耶識辨正。從廣義與狹義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文章 servants »

智者大師阿,懂沒?
去看一下祖師論疏啦
不要自己瞎解佛經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294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阿賴耶識辨正。從廣義與狹義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0241b07] 言「正三毒」者,他方淨土如阿閦國,亦有女人無邪欲故,舉一準餘諸可例識,廣歷諸土分別不同,故注「云云」。「敦真」者,敦實得者故斥言非,上慢亦然,終無實得而不信者。「嗣」亦繼也。「身尚無量」者,小乘教中不說更有界外生處,有計變易在界內者,亦名生處;大乘教中既其變易生處多故,故云無量。此述逼意,言中但云「名增上慢」,意指羅漢。若實得者豈有不發大心者耶?乃以大乘密而斥之。若謂究竟應變易盡,若未盡者何以不信?「值遇餘佛」者,初文以有餘土佛名為餘佛。「羅漢受先世身」者,酬先業故名先世身。煩惱果故,故須必滅。若煩惱所惑能不滅者,有於因果不同之過,縱云邊際定力持令不滅,今問邊定為大為少?若其小者,小無變易之名,亦無永常之說。若言大者,大邊除名唯在等覺,豈得記之後即等覺耶?若大入小定顯大無定用。有引羅云等,此不應爾。但佛滅後諸阿羅漢隱顯不同,皆隨機緣,況本大菩薩。此是《大論》龍樹菩薩假施此問,欲準大教具委答之故也。故答文中云「不生三界」,況論還引《法華》證之。故知博地之言無教可準,餘國之義出自他人。故古人云:「學不師安,義不中難。」故此《法華》非茲不了。又若變易不出界者,而生五道之言,却入生死之說,驚入火宅之喻,非涅槃一日之文,便為虛構。「南岳」下三釋,並是南岳釋也。

呵呵呵~~講甚麼咚咚啦,這是哪一國的語言啊!?想學印度阿三念經嗎??原本大白話的經文,活生生被惡整成這副德性!!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294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阿賴耶識辨正。從廣義與狹義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妙法蓮華經 方便品
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
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

別瞎扯淡了,藍色經文,白話或是勞什子(文句)也好,秀來聽聽,經文(若不信此法),指的是甚麼法?????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servants
文章: 46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08, 2023 1:18 am

Re: 阿賴耶識辨正。從廣義與狹義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文章 servants »

文盲看不懂很正常啊
Viirya
文章: 3136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阿賴耶識辨正。從廣義與狹義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文章 Viirya »

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自謂.自以為是?
Viirya
文章: 3136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阿賴耶識辨正。從廣義與狹義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文章 Viirya »

人有解析能力
此解析能力是識還是智?

當沒有要解析的.他不作用
反之.則發
它是生滅還是不生滅?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阿賴耶識辨正。從廣義與狹義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文章 次草 »

servants 寫: 週六 4月 22, 2023 2:52 am 你才需要聰明阿
真的智商堪慮
外道癡深老楊立志要長癡的
智慧比不上別人
用癡來贏別人算是捷徑
符合他好吃懶做的心態
不用讀論
看到經文隨手一解
都是自認的勝解
人要癡到這種不動癡地的深度
才能有自由自在的感覺
你問他丟臉的事
無慚無愧是無法感覺丟臉的
一個不識字的大老粗
只為自己的發表高見欲
可以不顧一切
盡情的為自己的無知所見
一再保護而樂此不疲
他的真如都會背覺合塵了
人家還有啥話可以讓他聽進去
如果你是誇獎他的
那絕對聽的懂
如果是反駁他的
他絕對不認
心靈已幼稚到這種地步
着實可憐
佛陀教的離欲惡不善法
都被他鄙視了
還有救嗎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阿賴耶識辨正。從廣義與狹義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文章 次草 »

Viirya 寫: 週六 4月 22, 2023 6:25 am
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自謂.自以為是?
老楊連自謂都看不懂
更不用談法義他懂不懂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294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阿賴耶識辨正。從廣義與狹義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Viirya 寫: 週六 4月 22, 2023 6:25 am
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自謂.自以為是?
妙法蓮華經 方便品
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
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

解說
是諸比丘的自以為是,問題重點是,這些比丘自以為是的知見,認為證得究竟涅槃即是佛果,而此自以為是的錯誤知見,才是世尊呵責的重點。世尊豈會為了這些比丘未證阿羅漢而苛責他們,主要是講這些執持究竟涅槃是終極佛果的錯誤認知,非是世尊所欲教導的大乘佛法,所以才必須給予當場糾正錯誤!!!!!!
因此,經文隨著說,縱使你們已經實證阿羅漢果,也如阿羅漢入究竟涅槃了,但是,若不知此法(此法,即是上面世尊教導這些比丘的大乘法道的,阿羅漢證悟究竟涅槃,仍需繼續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果真正阿羅漢執持究竟涅槃為滿足,為極果,也是無有是處!!

以上經文原文,都是白話,我只是講的更白話,更清楚,可是為何一再重複講了多次,還是有聽沒有懂!??????

正好趁此談一下阿賴耶識的行相

其實,聽不懂真實佛法的道理很簡單,就是因為蠢跟班阿草們,以前學習此(究竟涅槃)之法義時,被某前人的錯誤知見洗腦了,從佛法講,就是阿賴耶識受熏習植入完全錯誤的資訊,此薰習的錯誤法種等流知見形成習氣,於是就一直讓這個阿賴耶識的持有者,變的冥頑不靈,(所以,古德呵責,一盲導眾盲),就是世尊再來現前做開示,對這些已經被定型的阿賴耶識魯小小們,也是被一盲導眾盲,心盲眼就盲,誰來都莫法度啊~~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294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阿賴耶識辨正。從廣義與狹義探討阿賴耶識行相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4月 22, 2023 3:25 am 呵呵呵~~
我這下子真服了,算你贏了,甘拜下風!!!
請問是哪位祖師啊,這麼厲害?????

[0241b07] 言「正三毒」者,他方淨土如阿閦國,亦有女人無邪欲故,舉一準餘諸可例識,廣歷諸土分別不同,故注「云云」。「敦真」者,敦實得者故斥言非,上慢亦然,終無實得而不信者。「嗣」亦繼也。「身尚無量」者,小乘教中不說更有界外生處,有計變易在界內者,亦名生處;大乘教中既其變易生處多故,故云無量。此述逼意,言中但云:「名增上慢」,意指羅漢。若實得者豈有不發大心者耶?乃以大乘密而斥之。若謂究竟應變易盡,若未盡者何以不信?「值遇餘佛」者,初文以有餘土佛名為餘佛。「羅漢受先世身」者,酬先業故名先世身。煩惱果故,故須必滅。若煩惱所惑能不滅者,有於因果不同之過,縱云邊際定力持令不滅,今問邊定為大為少?若其小者,小無變易之名,亦無永常之說。若言大者,大邊除名唯在等覺,豈得記之後即等覺耶?若大入小定顯大無定用。有引羅云等,此不應爾。但佛滅後諸阿羅漢隱顯不同,皆隨機緣,況本大菩薩。此是《大論》龍樹菩薩假施此問,欲準大教具委答之故也。故答文中云「不生三界」,況論還引《法華》證之。故知博地之言無教可準,餘國之義出自他人。故古人云:「學不師安,義不中難。」故此《法華》非茲不了。又若變易不出界者,而生五道之言,却入生死之說,驚入火宅之喻,非涅槃一日之文,便為虛構。「南岳」下三釋,並是南岳釋也。

註解
言中但云:「名增上慢」,意指羅漢。若實得者豈有不發大心者耶?乃以大乘密而斥之。
法華經中,增上慢,的意思是說:阿羅漢若是真正實得(究竟涅槃),就如大乘第八不動地菩薩所證究竟涅槃,已得(一真如心),豈有不發起大心耶,而繼續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是,世尊乃以大乘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佛果之密旨而斥責這些持小乘思想(以偏空究竟涅槃斷滅法為滿足)的比丘們!!
若謂究竟應變易盡,若未盡者何以不信?
若是講究竟涅槃,(究竟)兩字應該是如大乘不動地後身菩薩,已經徹底證悟一法不染的(一真如心)才是貨真價實的究竟涅槃,如果像小乘阿羅漢心有罣礙怖畏,而未能盡得一真如心(講小乘阿羅漢究竟涅槃是方便說),自然不會相信,證入貨真價實的大乘究竟涅槃,可以轉依(一真如心),而發起大心(大願)。

法華經曰:
諸佛之導師,為息說涅槃。
既知是息已,引入於佛慧。


這樣看懂了嗎???魯小小的草仔幼稚園小班生們,自己大外行,扭曲前人的論述,再推前人出來墊背,嚇死下種的可是魯小小的跟屁蟲幼稚園同班同學們!!!!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