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280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怪道1412 寫: 週一 6月 05, 2023 10:25 pm.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72
善現!若佛無上正等菩提,有少自性或復他性為自性者,我本修行菩薩行時,不應通達諸佛無上正等菩提,皆以無性為自性已,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以佛無上正等菩提無自他性,但以無性為自性故。我本修行菩薩行時,通達無上正等菩提,皆以無性為自性已,能用一念相應妙慧,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如實覺知苦、集、滅、道聖諦都無所有,成就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等無邊功德。(CBETA 2023.Q1, T06, no. 220, p. 919b17-27)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72
佛言:
善現!若諸欲惡不善法等,有少自性或復他性為自性者,我本修行菩薩行時,不應通達一切欲惡不善法等,皆以無性為自性已,能入初靜慮具足住,能入第二、第三、第四靜慮具足住,以諸欲惡不善法等無自他性,但以無性為自性故。
我本修行菩薩行時,通達欲惡不善法等,皆以無性為自性已,能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具足住;尋伺寂靜,內等淨,心一趣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入第二靜慮具足住;離喜住捨,正念正知,身受樂聖說應捨,入第三靜慮具足住;斷樂斷苦,先喜憂沒,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第四靜慮具足住。(CBETA 2023.Q1, T06, no. 220, p. 919a26-b10)
無性為自性。心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知如真。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怪道1412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文章 怪道1412 »

「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

若見無為入正位者,不能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如是見無為法入正位者,終不復能生於佛法;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又如植種於空,終不得生!糞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無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於我見如須彌山,猶能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是故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正位

(術語)小乘之涅槃也。維摩經問疾品曰:「雖觀諸法不生,而不入正位」,「肇曰:正位取證之位也。」同慧遠疏曰:「聲聞見證無為涅槃為入正位。」



////
我見是佛種,乃至一切煩惱是佛種,必有是處,佛種是真如,無有是處?!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280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善哉!!善哉!!!

一真如心(究竟涅槃),若不入法性之海,則一切止息,無有慧用……
是故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大佛頂首楞嚴經 第八不動地
佛子!菩薩成就此忍,即時得入第八不動地,為深行菩薩難可知無差別,離一切相、一切想、一切執著,無量無邊,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離諸諠諍,寂滅現前譬如比丘,具足神通,得心自在,次第乃至入滅盡定,一切動心、憶想分別悉皆止息。
佛子!諸佛世尊與此菩薩如是等無量起智門,令其能起無量無邊差別智業。
佛子!若諸佛不與此菩薩起智門者,彼時即入究竟涅槃,棄捨一切利眾生業。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怪道1412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文章 怪道1412 »

妙吉祥如意
專區版主
Re: 從須深盜法經探源,辨正世尊親傳原始佛教,即是大乘佛法(P156)
文章 週四 6月 08, 2023 1:10 pm

怪道1412 寫: ↑
現觀有六現。謂現前。觀。謂觀察。即真理常現在前。妙智恒能觀察。不令間斷。任運相應……
四智諦現觀。謂正體(根本)後得二智緣真俗。真俗。二諦也。
五邊現觀。謂智諦觀後。觀諸緣安立世出世智。
六究竟現觀。謂盡無生等究竟位智。

古釋。
前❶思現觀。資糧加行。所有智慧。但能伏。未能斷也。(煩惱障)
初地已上。❷信❸戒❹智諦。及❺邊現觀。當地。即斷。後地即伏。❻究竟一觀。非伏非斷。...見道修道證道


此斷有二。一共相斷。二自相斷。

若斷惑證理之時。作空行相。及無我行相。即名共相。為空無我。該通四諦故。名共相斷。

若斷惑證理之時。作真如寂滅行相。不通諸諦。唯在滅諦。名自相斷。

又有三種斷。

一自性斷。如燈破闇。智慧起時。煩惱闇障自性應斷。
二不生斷。謂得初地法空之時。能令三塗惡道苦果。永更不生。人中無根。二形。北州無想天等種子。不生後果。名不生斷也。
三緣縛斷者。但斷心中之惑。於外塵境不起貪嗔。於境雖緣而不染著。名緣縛斷也。

於三斷之中。自性。不生。此二任運能斷。皆由緣縛一斷。能令三界因果不生。

又古釋。智障(即所知障,障所知,玄奘法師新譯)。有其三門。
一是智障。所謂分別有無之心。
二是體障。謂觀非有非無之解。立己能者。故曰體障。
三是治想。謂妄識中合如正慧。


依此地有其三。

初。一(是智障)四地乃至七地斷除。
四五六地。斷除分別取有之心。謂解法慢身淨慢等。...不見一法存無見
入七地時。斷除分別取無之心。...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

八地已上。斷除體障。前第七地。雖除分別有無之心。猶見己心以為能觀。如為所觀。其所觀如不即心。能。觀之心不即如。心。如別故。心外求法。故有功用。法外立心。故有體障。從第七地入八地時。破捨此障。觀察如外由來無心。心外無如。如外無心。心不異如。心外無如。如不異心。故能如心。泯同法界。廣大不動。以不異故。自外推求故捨功用。不復如外建立神智。故滅體障。體障滅故。名無障想。

第三治想。至佛方滅。故入八地。雖無障想。而有治想。行八地已上。無生忍體。轉轉寂滅。令彼治想。運運自亡。至佛乃窮。故知萬境雖空。須得無心契合。不可口雖說空。行在有中。境智相應。能。所冥合。方能解縛。隨順無生耳。

↑↑↑↑↑↑↑↑↑↑↑↑↑↑
慧解脫入菩薩乘可以走這條路?!

八解脫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回心大阿羅漢)之路
↓↓↓↓↓↓↓↓↓↓↓↓↓↓

大佛頂首楞嚴經

復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色界天)...或成就戒定慧者若於現法未得究竟智(意生天報身&通)

其間復有二種歧路。

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回心大阿羅漢。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迥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此等窮空,不盡空理(無色界天)

從不還天(色界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回心,鈍阿羅漢。

////

正信的佛教192 聖嚴法師著

小乘聖者不求成佛,但求入於涅槃,涅槃的境界,從本質上說,大小乘是一樣的,不過小乘入於涅槃之後便安住於涅槃了,不再度眾生了,大乘的涅槃是雖入涅槃而不即住於涅槃,並以生死也是涅槃的同一體性,所以稱為「生死即涅槃」,所以稱為「無住處涅槃」,這是大乘聖者的境界。

小乘涅槃,是由斷了我執──煩惱障而得,所以小乘的羅漢,若從解脫道的境界上說,相當於大乘的第七地或第八地菩薩。菩薩道的聖者,是由斷了法執──所知障及我執──煩惱障的各一分,而親證真如法性的一分,進入初地階位;從斷煩惱障的程度上說,羅漢同於七地或八地菩薩,從斷所知障的程度上說,羅漢僅相當於菩薩的第七信位。因為,斷煩惱障(我空)即解脫生死,斷所知障(法空)即不離生死,解脫生死即入涅槃,不離生死即度眾生,解脫是慧業,度生是福業,福慧雙修是菩薩業,福慧圓滿便是成佛。因此,若從度生的福業上說,羅漢僅同於初發心菩薩的第七個階位,距離初地菩薩尚有三十三個階位,在整個成佛之道的全程之中,初地菩薩已經走了三分之一(第一無數劫已滿),八地菩薩已經走了三分之二(第二無數劫已滿),十信菩薩尚在即將進入三大無數劫的預備階段哩!

因此,如果羅漢要想成佛,必須回小乘向大乘,從第七信位上慢慢修起來。但是羅漢入了涅槃之後,短時間內很難回小向大,所以修了小乘道,幾乎就跟佛道絕了緣,於是,有的大乘經論,竟將小乘與外道相提並論而大肆貶斥。其實,如照法華經的觀點,真的阿羅漢,必定能夠回小向大,法華會上的諸大比丘比丘尼,也多是從小乘入大乘的阿羅漢。

回小向大也有兩種人:一種是一向修的小乘道,如果再從羅漢位上回入大乘,便得從大乘的七信位上起修大乘法(天台四教儀);一種是曾經修過大乘法,後來退入小乘道的羅漢位後再進大乘道,那就要連帶他們先前修過的大乘位加起來算了,比如舍利弗在往昔生中,已曾修道第七住的大乘位,後來退入小乘,證到羅漢果後再來進入大乘一樣。大致說來,如果先曾修習大乘法,退失之後再入大乘法,一念回心向上,即可進入初住位,或曾經已有深厚的大乘基礎,退失之後再入大乘,一念回心,即可證入初地以上的菩薩聖位了。當然,羅漢回小向大,只是福業不夠大乘的聖位,他們的慧業──解脫功用,決不會也連帶著退入凡位的。

圖檔
佛是佛陀的簡稱,佛陀的果位是菩薩道的究竟位,所以也可將佛陀稱為究竟菩薩;佛陀的果位也是解脫道的究竟位,故又可將佛陀稱為究竟阿羅漢,阿羅漢有應受人天供養而作人天福田的意思,因此,應供也是佛陀的十大德號之一。佛陀是自覺覺他覺滿或無上正遍知覺的意思;菩薩是覺有情──自覺覺他或正遍知覺的意思;小乘的聲聞緣覺,也都有正覺或自覺的意思;人天凡夫便是未得正覺的癡呆漢了!現在且將五乘以其所得菩提(覺)的程度別列表如下:

另有一點,在中國傳說中有關羅漢的生活形態,必須加以澄清。中國的佛教徒們,由於發現中國的佛教史上,曾有寒山、拾得、豐幹、布袋和尚等的傀異奇特;南泉斬貓、歸宗斷蛇等的大用現前;或有弄船江上,或有吊影崖島,或有混跡市廛,或有張弓舞叉,或有學女人而戲拜,或有取肥肉而大嚼──禪宗的不存規則的超佛越祖的作風。因此而往往把懶惰肮髒不修邊幅不守律儀的出家人,稱為羅漢型,視為羅漢化現,中國的佛教繪畫及雕塑中,也就把羅漢的聖像,表現得儀態乖張,衣履不整,或者是暴牙裂嘴,面目可憎。(註十六)

事實上,我們從小乘經律中所見到的羅漢生活,乃是最重律儀的,只有六群比丘(僧中的搗蛋鬼),才會像中國傳說中的羅漢那樣。這種歪曲觀念如不糾正,實在是對羅漢的大侮辱。

相反地,中國人心目中的菩薩,倒是垂眉低目,瓔珞披戴,莊嚴萬狀的。其實呀!菩薩的報身固然是莊嚴的天人相,菩薩的化身為了隨類應化,也隨機攝化,往往化成各色各類的身分。所以,中國人說的羅漢型,實在說成化身的菩薩比較妥當。羅漢必是出家的僧尼,僧尼是佛法的住持者,也是佛法的表徵者,羅漢不可隨隨便便,否則即有礙佛教的聲譽;菩薩沒有固定的身分,目的是開化眾生,並不要求眾生知道他是菩薩,菩薩固可以示現福德莊嚴的天人相,如有必要,往往也化身為外道屠夫乃至魔王,縱然如此,也不致於損及佛法的聲譽。

可見,中國的佛徒們,該把這個歪曲的觀念,糾正過來了。

注一六:(一)康未京兆蝦子和上,印心潤山而混跡閩中,沿江岸拾蝦蜆以充食,暮臥白馬廟紙錢中。五代梁世有布袋和上在四明奉化,其袋中藏有盃木履魚飯、菜肉瓦石等物。以上均見佛祖統紀卷四十二(大正藏49冊390頁)。

    (二)宋真宗時,婺州沙門志蒙徐氏,衣錦衣,喜食豬頭,言人災祥無不驗,呼人為小舅,自號曰徐姐夫,坐化時遺言吾是定光佛。奉其真身,祈禱神應不歇,世目之豬頭和上──佛祖統紀卷四十四(大正藏49冊403頁)。

    (三)南北朝時有寶誌大士,跣足錦袍,以剪、尺、鏡、拂、柱杖、頭負之而行,兒童見者譁逐之,或微索酒,或屢日不食,嘗遇食鱠魚者,從求之,食吐水中皆成活魚。參閱佛祖統紀卷三六(大正藏49冊346頁)。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280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正信的佛教聖嚴法師著
小乘聖者不求成佛,但求入於涅槃,涅槃的境界,從本質上說,大小乘是一樣的。
回:
涅槃一切寂滅,悉皆止息,即是滅盡定,一法不染……
理論上講是大小乘所證涅槃是一樣的,但由於修佛是講個人功夫的驗證,故同是滅盡一切法的究竟涅槃(滅盡定),就因個人的功夫修持過程、習慣而產生差異了!!!
金剛經,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所差別。
某個層面做理解,就是講大小乘佛法修持滅盡定乃至涅槃(無為法)有所差別的甚深法理。
大方廣佛華嚴經亦說:第八不動地究竟涅槃是共法。大乘初地,乃至七地,所修(般若波羅密多)卻是與二乘為不共法。
主要就是講大小乘行者,在修證滅盡定之過程中,於實修功夫的根本差別。
《大般若波羅蜜經》:
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何故般若波羅蜜多不與諸法為義、非義?」
佛言:「善現!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於有為法及無為法俱無所作,非恩非怨、無益無損,是故般若波羅蜜多不與諸法為義、非義。」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世尊!豈不諸佛及佛弟子、一切賢聖,皆以無為為第一義?」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佛及弟子、一切賢聖,皆以無為為第一義,然無為法不與諸法為益、為損
善現!譬如虛空真如,不與諸法為益、為損,菩薩摩訶薩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不與諸法為益、為損。是故般若波羅蜜多不與諸法為義、非義。」
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豈不要學甚深無為般若波羅蜜多,乃能證得一切智智?」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菩薩摩訶薩要學甚深無為般若波羅蜜多,乃能證得一切智智,不以二法而為方便。」


不過小乘入於涅槃之後便安住於涅槃了,不再度眾生了。
大乘的涅槃是雖入涅槃而不即住於涅槃,並以生死也是涅槃的同一體性,所以稱為「生死即涅槃」,所以稱為「無住處涅槃」,這是大乘聖者的境界。

小乘涅槃,是由斷了我執──煩惱障而得,所以小乘的羅漢,若從解脫道的境界上說,相當於大乘的第七地或第八地菩薩。
菩薩道的聖者,是由斷了法執──所知障及我執──煩惱障的各一分,而親證真如法性的一分,進入初地階位;從斷煩惱障的程度上說,羅漢同於七地或八地菩薩。
從斷所知障的程度上說,羅漢僅相當於菩薩的第七信位。因為,斷煩惱障(我空)即解脫生死,斷所知障(法空)即不離生死。
解脫生死即入涅槃,不離生死即度眾生,解脫是慧業,度生是福業,福慧雙修是菩薩業,福慧圓滿便是成佛。
因此,若從度生的福業上說,羅漢僅同於初發心菩薩的第七個階位,距離初地菩薩尚有三十三個階位,在整個成佛之道的全程之中,初地菩薩已經走了三分之一(第一無數劫已滿),八地菩薩已經走了三分之二(第二無數劫已滿),十信菩薩尚在即將進入三大無數劫的預備階段哩!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怪道1412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文章 怪道1412 »

大佛頂首楞嚴經
阿難!是善男子,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名歡喜地。
異性人同,同性亦滅,名離垢地。
淨極明生,名發光地。
明極覺滿,名焰慧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名難勝地。
無為真如,性淨名露,名現前地。
盡真如際,名遠行地。
一真如心,名不動地。
發真如用,名善慧地。


八地已上。斷除體障。
前第七地。雖除分別有無之心。猶見己心以為能觀。如為所觀。其所觀如不即心。能。觀之心不即如。心。如別故。心外求法。故有功用。法外立心。故有體障。
從第七地入八地時。破捨此障。觀察外由來無外無外無不異外無不異。故能如心。泯同法界。廣大不動。以不異故。自外推求故捨功用。不復如外建立神智。故滅體障。體障滅故。名無障想。

////
大方廣佛華嚴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280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八地已上。斷除體障。
前第七地。雖除分別有無之心。猶見己心以為能觀。如為所觀。其所觀如不即心。能觀之心不即如。心如別故。心外求法。故有功用。法外立心。故有體障。

從第七地入八地時。破捨此障。觀察如外由來無心。心外無如。如外無心。心不異如。心外無如。如不異心。故能如心。泯同法界。廣大不動。以不異故。自外推求故捨功用。不復如外建立神智。故滅體障。體障滅故。名無障想。

大方廣佛華嚴經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善哉,善哉!!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文章 次草 »

從第七地入八地時。破捨此障。觀察如外由來無心。心外無如。如外無心。心不異如。心外無如。如不異心。故能如心。泯同法界。廣大不動。以不異故。自外推求故捨功用。不復如外建立神智。故滅體障。體障滅故。名無障想。
===
原來無障想叫做究竟偏空涅槃
癡哉~癡哉~
怪道1412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文章 怪道1412 »

佛告須深:

  「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另據宗鏡錄卷五十五所舉,滅盡定與無想定有四種不同:(一)證得者之異,即滅盡定為佛、羅漢所證出世間之定;無想定則為凡夫、外道所證世間之定。(二)祈願之異,即滅盡定者唯求出世功德;無想定者則求世間樂果。(三)感果與不感果之異,即滅盡定為無漏業,不感三界生死果報;無想定則為有漏業,能感無想天果報。(四)滅識之異,即滅盡定能滅除第六識,兼能滅第七識之染分;無想定僅滅除第六識分別之見,其他諸邪見尚未能斷盡。

法涌!當知,譬如有人盡其壽量習辛苦味;於蜜、石蜜上妙美味,不能尋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或於長夜由欲貪勝解諸欲熾火所燒然故;於內除滅一切色、聲、香、味、觸相妙遠離樂,不能尋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或於長夜由言說勝解,樂著世間綺言說故;於內寂靜聖默然樂,不能尋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或於長夜由見聞覺知表示勝解,樂著世間諸表示故;於永除斷一切表示薩迦耶滅究竟涅槃,不能尋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

////
慧解脫,俱解脫,滅盡定,須陀洹(初果),離於我見薩迦耶滅是最初共法?!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280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雜阿含須深經與中阿含成就戒經會通,辨正大小乘佛法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怪道1412 寫: 週六 6月 10, 2023 2:26 pm ////
慧解脫,俱解脫,滅盡定,須陀洹(初果),離於我見薩迦耶滅是最初共法?!
宗鏡錄卷五十五
所舉,滅盡定與無想定有四種不同:
(一)證得者之異,即滅盡定為佛、羅漢所證出世間之定;無想定則為凡夫、外道所證世間之定。
(二)祈願之異,即滅盡定者唯求出世功德;無想定者則求世間樂果。
(三)感果與不感果之異,即滅盡定為無漏業,不感三界生死果報;無想定則為有漏業,能感無想天果報。
(四)滅識之異,即滅盡定能滅除第六識,兼能滅第七識之染分;無想定僅滅除第六識分別之見,其他諸邪見尚未能斷盡。

解深密經
[0689c21]是故,法涌!由此道理,當知勝義超過一切尋思境相。復次,法涌!我說:『勝義絕諸諍論,尋思但行諍論境界。』是故,法涌!由此道理,當知勝義超過一切尋思境相。

[0690a08] 法涌!當知,譬如有人…
盡其壽量習辛苦味;於蜜、石蜜上妙美味,不能尋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
或於長夜由欲貪勝解諸欲熾火所燒然故;於內除滅一切色、聲、香、味、觸相妙遠離樂,不能尋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
或於長夜由言說勝解,樂著世間綺言說故;於內寂靜聖默然樂,不能尋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
或於長夜由見聞覺知表示勝解,樂著世間諸表示故;於永除斷一切表示薩迦耶滅究竟涅槃,不能尋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
法涌!當知,譬如有人於其長夜由有種種我所、攝受,諍論勝解,樂著世間諸諍論故;於北拘盧洲無我所、無攝受、離諍論,不能尋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
如是,法涌!諸尋思者,於超一切尋思所行勝義諦相,不能尋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
~~~~~~~~
薩迦耶滅究竟涅槃
註解:
薩迦耶滅就是講斷離一切法,證解阿賴耶識,心解脫,一切止息,證悟滅盡定。而究竟涅槃。
大乘菩薩佛法實修功夫
初地至七地行般若波羅密多(定慧等持),乃至證悟滅盡定,而進階第八不動地究竟涅槃。
二乘行者佛法實修功夫
以學離欲惡不善法,斷除一切煩惱一切止息,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阿羅漢果究竟涅槃。

故曰:
上品滅盡定(究竟涅槃),不染一法一切止息,是大乘不動地菩薩與小乘阿羅漢之共法。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