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阿賴耶識 由四緣生
1境 2作意 3種子4染凈
阿羅漢入無餘涅盤後,阿賴耶識 永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用: 攝大乘論釋卷第二 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阿賴耶識種子唯能引生阿賴耶識。如稻穀等唯能引生稻穀等果。
_______________
成唯識論述記卷第七(本) 沙門基撰 論。緣謂作意根境等緣。 述曰。若小乘五識有三類。即以五.四.三緣而生。今大乘稍別。 眼識依肉眼具九緣生。謂空.明.根.境.作意五同小乘。若加根本第八。染.凈第七。分別俱六。 能生種子。九依而生。若天眼唯除明.空耳識依八除明。鼻.舌等三依七。復除空。以至境方取故。 第六依五緣生。根即第七也。境一切法也。作意。及根本第八。能生即種子五依生第七。八以四緣生。 一即第八.七識為俱有依。無根本依。即為俱有依故。二以隨所取為所緣三作意。四種子。故有四緣也 或說第八依四。第七依三。即以所依為所緣故。此據正義 然若取等無間緣。 即如次十.九.八.六.五.四緣而生。即所託處皆名為緣。故有此別。故論言等。
____________
七識不言從賴耶生 乃 因緣相作,不相舍離 並非單一阿賴耶能生
大方廣佛華嚴經有四因緣:一、謂眼根攝受色境,二、由無始取著習氣,三、由彼識自性本性,四、於色境作意。希望由此四種因緣力故,藏識轉變,識波浪生,譬如瀑流,相續不斷。善男子!如眼識起,一切根識,微塵毛孔俱時出生,亦復如是。譬如明鏡,頓現眾像,諸識亦爾,或時頓現。善男子!譬如猛風,吹大海水,波浪不停,由境界風,飄靜心海,起識波浪,相續不斷,因緣相作,不相舍離,不一不異,如水與波,由業生相,深起系縛。不能了知,色等自性五識身轉,彼阿賴耶終不自言:我生七識,七識不言從賴耶生,但由自心執取境相,分別而生
__________
《瑜伽師地論釋》卷1:「無餘依涅盤界中。諸心皆滅。名無心地」、
《成唯識論》卷10:「無二乘身、智……此位(無餘涅盤)唯有清凈真如」、
《成唯識論》卷3:「阿羅漢無識持種。爾時便入無餘涅盤。」、《成唯識論》卷3:「異熟識體……聲聞、獨覺入無餘依涅盤時舍。」、
《瑜伽師地論釋》卷1:「就真實義門。謂唯無餘依涅盤界中。諸心皆滅。名無心地。余位由無諸轉識故。假名無心。由第八識未滅盡故。名有心地」、
《瑜伽師地論》卷13:「第一義建立者。謂唯無餘依涅盤界中。是無心地。何以故。於此界中。阿賴耶識亦永滅故。
阿賴耶識從何生?何時永滅?
-
- 文章: 3171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HOW滅盡阿黎耶
無著菩薩認為生起正勤,方得滅盡阿黎耶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云何正勤?世尊告曰:於上解脫,欲樂為依;發勤精進,遠離障礙,圓滿對治。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四正勤
「一對已生之惡為除斷,而勤精進。二對未生之惡,更為使不生而勤精進。三對未生之善為生而勤精進。四對已生之善為使增長而勤精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攝大乘論卷上 無著菩薩造真諦三藏譯
如《增一阿含經》言:於世間喜樂阿[6]梨耶、愛阿黎耶、習阿黎耶、著阿黎耶,為滅阿黎耶,如來說正法,世間樂聽故,屬耳作意欲知,生起正勤,方得滅盡阿黎耶,乃至受行如來正法及似法。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云何正勤?世尊告曰:於上解脫,欲樂為依;發勤精進,遠離障礙,圓滿對治。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四正勤
「一對已生之惡為除斷,而勤精進。二對未生之惡,更為使不生而勤精進。三對未生之善為生而勤精進。四對已生之善為使增長而勤精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攝大乘論卷上 無著菩薩造真諦三藏譯
如《增一阿含經》言:於世間喜樂阿[6]梨耶、愛阿黎耶、習阿黎耶、著阿黎耶,為滅阿黎耶,如來說正法,世間樂聽故,屬耳作意欲知,生起正勤,方得滅盡阿黎耶,乃至受行如來正法及似法。
-
- 文章: 3136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阿賴耶識從何生?何時永滅?
依照解深密經的說法
阿賴耶識是一切種子心識的別名之一.後者又名阿陀那識和心
西藏摧魔洲尊者在淨洽明相一書中說 阿賴耶如瓶中之頑空.無思亦無明相顯現.如昏睡或失知覺境界.完全沈滯於於此境界者.即癡之自性.
善知識說 阿賴耶不是阿賴耶識.因為它是如昏睡或失知覺那樣的狀態.無了別功能.故不能稱之為識.
這種狀態就是無明
阿賴耶識恆而不審.不審就造成染淨不分.都執都藏
反正它就是憨憨的.來者不拒.
依照唯識的修行方式.就直接讓無漏無分別根本智現起.
就像心經開經說觀自在菩薩行.....
寂.照.
智光一照.千年暗室就....
阿賴耶識是一切種子心識的別名之一.後者又名阿陀那識和心
西藏摧魔洲尊者在淨洽明相一書中說 阿賴耶如瓶中之頑空.無思亦無明相顯現.如昏睡或失知覺境界.完全沈滯於於此境界者.即癡之自性.
善知識說 阿賴耶不是阿賴耶識.因為它是如昏睡或失知覺那樣的狀態.無了別功能.故不能稱之為識.
這種狀態就是無明
阿賴耶識恆而不審.不審就造成染淨不分.都執都藏
反正它就是憨憨的.來者不拒.
依照唯識的修行方式.就直接讓無漏無分別根本智現起.
就像心經開經說觀自在菩薩行.....
寂.照.
智光一照.千年暗室就....
-
- 文章: 3136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阿賴耶識從何生?何時永滅?
一識.八功能.
各隨其功能而稱名
在耳稱耳識.在眼識稱眼識...
各隨其功能而稱名
在耳稱耳識.在眼識稱眼識...
-
- 文章: 1
-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02, 2021 4:49 pm
Re: 阿賴耶識從何生?何時永滅?
阿賴耶識也稱藏識
轉藏識成大圓鏡智
即証無生法忍第八不動地菩薩
至此照見五蘊皆空阿賴耶識滅
但阿賴耶識是共業識
所以不滅,但証道的菩薩別業阿頼耶識算滅了
所以阿賴耶識也稱阿跎那執身識第八識
執身識別業識每個人有八識
阿頼耶識當共業識時就稱藏識
一般人都分不清阿賴耶識及第八識
記得我說的以後就不會搞混
轉藏識成大圓鏡智
即証無生法忍第八不動地菩薩
至此照見五蘊皆空阿賴耶識滅
但阿賴耶識是共業識
所以不滅,但証道的菩薩別業阿頼耶識算滅了
所以阿賴耶識也稱阿跎那執身識第八識
執身識別業識每個人有八識
阿頼耶識當共業識時就稱藏識
一般人都分不清阿賴耶識及第八識
記得我說的以後就不會搞混
-
- 文章: 3136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阿賴耶識從何生?何時永滅?
阿賴耶識其體乃一切種子心識
阿羅漢位捨.以一切我執煩惱種子作用已經永斷故
但僅捨其名.如唯識三十頌說
阿羅漢位捨.以一切我執煩惱種子作用已經永斷故
但僅捨其名.如唯識三十頌說
-
- 文章: 3171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Peng Meng Zi 貼
《密嚴經》
不空譯:
#有情之藏護, 無始妙俱生, 如涅槃虛空, 擇滅無為性, 遠離於三世, 清淨常圓滿。 如月有虧盈, 顯現諸國土, 循環體是一, 其性無增減。
地婆訶羅譯:
#一切眾生阿賴耶識,本來而有、圓滿清淨出過於世、同於涅槃。譬如明月現眾國土,世間之人見有虧盈,而月體性未嘗增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藏護【法相辭典】
瑜伽十三卷十八頁云:云何藏護?謂追戀過去,希慕未來,耽著現在。
二解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頁雲;復次一切愚夫異生,於其六處,#由執我故,名藏。#執我所故,名護。
------------------------------------------------------------------------------------------------
阿賴耶識【法相辭典】
•《 瑜伽七十六卷一頁》云: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
二解《攝論一卷三頁》云:此中最初、且說所知依、即阿賴耶識。世尊何處說阿賴耶識名阿賴耶識?謂薄伽梵、於阿毗達磨大乘經伽他中說: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即於此中、復說頌曰:由攝藏諸法一切種子識,故名阿賴耶。勝者我開示。如是且引阿笈摩證。復何緣故此識說名阿賴耶識?一切有生雜染品法、於此攝藏為果性故。又即此識、於彼攝藏為因性故。是故說名阿賴耶識。或諸有情、#攝藏此識為自我故。是故說名阿賴耶識。
三解《顯揚一卷一頁》云:阿賴耶識者:#謂先世所作增長業煩惱為緣,#無始時來戲論熏習為因,#所生一切種子異熟識、#為體。此識、能執受了別色根、根所依處、及戲論熏習。於一切時,一類生滅,不可了知。又能執持了別外器世界。與不苦不樂受等相應。一向無覆無記。與轉識等作所依因。與染淨轉識受等俱轉。能增長有染轉識等為業,及能損減清淨轉識等為業。
云何知有此識?如薄伽梵說:#無明所覆,#愛結所繫,#愚夫感得有識之身。此言顯有異熟阿賴耶識。又說:如五種子,此則名為有取之識。此言顯有一切種子阿賴耶識。又說: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四解《成唯識論二卷八頁》云:論曰:初能變識、大小乘教、名阿賴耶。此識具有能藏所藏執藏義故。謂於雜染、互為緣故。#有情執為自內我故。此即顯示初能變識所有自相。攝持因果為自相故。此識自相,分位雖多;#藏識過重,是故偏說。
(註解:初能變的第八阿賴耶識,大小乘聖教名阿賴耶。阿賴耶是梵語音譯,意譯為「藏識」,藏識之藏有三種義,即能藏、所藏、執藏。能藏、所藏,是指出阿賴與前七識的現行雜染等法,互相為緣而得名。如以阿賴耶識含藏雜染種子而論,則阿賴耶是能藏;如以雜染等法覆藏阿賴耶識而論,則阿賴耶識是所藏。執藏,是由第七識執著八識的見分以為自內之我而得名。以愛著我故,又名「我愛執藏」。以上所說,就是顯示初能變識所有的自體相狀,自體相狀是由於攝持因果而成的。能藏是因;所藏是果。自相為總,因果為別。以自相之總,含攝因果之別;以因果之別,依持自相之總。所以說是「攝持因果」。這第八識的自相,分位的名稱雖多,然而以阿賴耶執藏的過失最重,重於異熟等,所以偏說阿賴耶名。)
五解《成唯識論三卷九頁》云:此第八識,或名阿賴耶。攝藏一切雜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見愛等、執藏以為自內我故。#此名唯在異生有學。非無學位不退菩薩,#有雜染法執藏義故。
(註解:阿賴耶識之名,只在凡夫和聲聞、緣覺二乘有學位,不在無學位和不退菩薩,因為無學位和不退菩薩,都沒有執藏雜染法的意義)
六解《成唯識論三卷十二頁》云:由此本識、具諸種子,故能攝藏諸雜染法。依斯建立阿賴耶名。非如勝性、轉為大等。種子與果,體非一故。#能依所依,#俱生滅故。與雜染法互相攝藏,亦為有情執藏為我;故說此識名阿賴耶。
(註解:此識能夠攝持所含藏的雜染諸法,依此意而建立阿賴耶名。並不像數論外道所說的由冥諦而生覺,由覺而生我心、五唯、五大、十一根、而歸為神我所受用的二十五諦一樣。因為本識種子與現行果法,非一非異,能依的諸法與所依的識體,都是生滅非常,所以不同於數論外道所說。)
七解《五蘊論七頁》云:阿賴耶識者:#謂能攝藏一切種子,#又能攝藏我慢相故。又復緣身為境界故。即此亦名阿陀那識。#執持身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瑜伽十三卷十八頁云:#云何執持?#謂識蘊。
不空譯:
#有情之藏護, 無始妙俱生, 如涅槃虛空, 擇滅無為性, 遠離於三世, 清淨常圓滿。 如月有虧盈, 顯現諸國土, 循環體是一, 其性無增減。
地婆訶羅譯:
#一切眾生阿賴耶識,本來而有、圓滿清淨出過於世、同於涅槃。譬如明月現眾國土,世間之人見有虧盈,而月體性未嘗增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藏護【法相辭典】
瑜伽十三卷十八頁云:云何藏護?謂追戀過去,希慕未來,耽著現在。
二解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頁雲;復次一切愚夫異生,於其六處,#由執我故,名藏。#執我所故,名護。
------------------------------------------------------------------------------------------------
阿賴耶識【法相辭典】
•《 瑜伽七十六卷一頁》云: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
二解《攝論一卷三頁》云:此中最初、且說所知依、即阿賴耶識。世尊何處說阿賴耶識名阿賴耶識?謂薄伽梵、於阿毗達磨大乘經伽他中說: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即於此中、復說頌曰:由攝藏諸法一切種子識,故名阿賴耶。勝者我開示。如是且引阿笈摩證。復何緣故此識說名阿賴耶識?一切有生雜染品法、於此攝藏為果性故。又即此識、於彼攝藏為因性故。是故說名阿賴耶識。或諸有情、#攝藏此識為自我故。是故說名阿賴耶識。
三解《顯揚一卷一頁》云:阿賴耶識者:#謂先世所作增長業煩惱為緣,#無始時來戲論熏習為因,#所生一切種子異熟識、#為體。此識、能執受了別色根、根所依處、及戲論熏習。於一切時,一類生滅,不可了知。又能執持了別外器世界。與不苦不樂受等相應。一向無覆無記。與轉識等作所依因。與染淨轉識受等俱轉。能增長有染轉識等為業,及能損減清淨轉識等為業。
云何知有此識?如薄伽梵說:#無明所覆,#愛結所繫,#愚夫感得有識之身。此言顯有異熟阿賴耶識。又說:如五種子,此則名為有取之識。此言顯有一切種子阿賴耶識。又說: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四解《成唯識論二卷八頁》云:論曰:初能變識、大小乘教、名阿賴耶。此識具有能藏所藏執藏義故。謂於雜染、互為緣故。#有情執為自內我故。此即顯示初能變識所有自相。攝持因果為自相故。此識自相,分位雖多;#藏識過重,是故偏說。
(註解:初能變的第八阿賴耶識,大小乘聖教名阿賴耶。阿賴耶是梵語音譯,意譯為「藏識」,藏識之藏有三種義,即能藏、所藏、執藏。能藏、所藏,是指出阿賴與前七識的現行雜染等法,互相為緣而得名。如以阿賴耶識含藏雜染種子而論,則阿賴耶是能藏;如以雜染等法覆藏阿賴耶識而論,則阿賴耶識是所藏。執藏,是由第七識執著八識的見分以為自內之我而得名。以愛著我故,又名「我愛執藏」。以上所說,就是顯示初能變識所有的自體相狀,自體相狀是由於攝持因果而成的。能藏是因;所藏是果。自相為總,因果為別。以自相之總,含攝因果之別;以因果之別,依持自相之總。所以說是「攝持因果」。這第八識的自相,分位的名稱雖多,然而以阿賴耶執藏的過失最重,重於異熟等,所以偏說阿賴耶名。)
五解《成唯識論三卷九頁》云:此第八識,或名阿賴耶。攝藏一切雜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見愛等、執藏以為自內我故。#此名唯在異生有學。非無學位不退菩薩,#有雜染法執藏義故。
(註解:阿賴耶識之名,只在凡夫和聲聞、緣覺二乘有學位,不在無學位和不退菩薩,因為無學位和不退菩薩,都沒有執藏雜染法的意義)
六解《成唯識論三卷十二頁》云:由此本識、具諸種子,故能攝藏諸雜染法。依斯建立阿賴耶名。非如勝性、轉為大等。種子與果,體非一故。#能依所依,#俱生滅故。與雜染法互相攝藏,亦為有情執藏為我;故說此識名阿賴耶。
(註解:此識能夠攝持所含藏的雜染諸法,依此意而建立阿賴耶名。並不像數論外道所說的由冥諦而生覺,由覺而生我心、五唯、五大、十一根、而歸為神我所受用的二十五諦一樣。因為本識種子與現行果法,非一非異,能依的諸法與所依的識體,都是生滅非常,所以不同於數論外道所說。)
七解《五蘊論七頁》云:阿賴耶識者:#謂能攝藏一切種子,#又能攝藏我慢相故。又復緣身為境界故。即此亦名阿陀那識。#執持身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瑜伽十三卷十八頁云:#云何執持?#謂識蘊。
-
- 文章: 3171
-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