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什麼?」先輩舉此三句要人參,總不肯說破,總是骨突漢誤人。
客曰:「請老人慈悲,為吾人吐氣。」
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非此我而誰?」
客曰:「世尊雲:」天上天下,惟我獨尊。此是頭一句。
老人雲:非此我而誰。此是末後句。斯理大定,萬古不移。
曰:「此乃時節因緣,非我敢妄說也。」
佛,心,物,是什麼?
佛,心,物,非是什麼?
佛,心,物,是非是什麼?
真的示金剛經三句
公案很難懂
-
- 文章: 5207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36.一切唯心造《甘露門》
在盂蘭盆節(鬼節)的時候,各寺院都要修行施餓鬼會
(其起源於釋迦牟尼在世之時,其弟子阿難得其傳授供養之法,誦陀羅尼經“若能施飲食予餓鬼,非但不落此道,且能得諸鬼神加持,延年益壽”,給餓鬼即有貪婪之心的人布施食物)。
這時,眾僧以獨特的韻律唱經之中 就有“施餓鬼——甘露門”。其開頭是:
若人欲了之,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如果人想要知道三世一切佛,就應觀法界之性,一切唯心造。
(如果要知佛心,就應將宇宙諸法的本性 只視作心造)。
“一切”是指所有的現象 和存在。
我們周圍所有的存在現像 都只不過是“心”的作用,是“心”產生出來的。
即所有的存在 只不過是由心反應出來的,除卻心以外,什麼都不存在。
曾有一個年輕武士 問白隱禪師是否有地獄。
白隱看了一眼,劈頭蓋臉給他一頓臭罵:“你看起來像是一個出色的武士,可年紀輕輕就問有沒有地獄,真不像話!”
最後還罵那武士 是不忠之臣,不孝之子,膽小鬼。
那年輕武士一開始因為對方是大名鼎鼎的高僧,還咬牙忍著,但最後終於忍耐不住,拔刀就要砍白隱。
白隱和尚巧妙躲閃,但最終被年輕武士追上,就在刀落之際,白隱厲聲喝到:“那就是地獄!”
聞聽此言,年輕武士 馬上清醒過來,連聲稱是。
剛才凶神惡煞的樣子 也恢復了平靜,甚至露出了笑容。
“我知道了,我確實知道了 地獄之所在。”
於是白隱也若無其事似地 微笑著說:“那還是極樂世界!”
地獄也好,極樂世界也好,都存在於心中,是心產生出來的。
有無、得失、善惡、美醜、愛憎,這一切相對而迥異的看法 都是心產生的結果。
正因為有了相對的世界,所以才有了爭鬥、有了煩惱、有了迷茫。
如果超然地認為 法界一切唯心造,自然而然,所有的對立就消失了,就能擁有一顆真如之心。
就應該說是知道了佛心。
《信心銘》裡有言道:“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確實如此,要理解“一切唯心造”很容易,但是要達觀,洞然明白“一切 唯心造”卻並不容易。
佛,心,物,是什麼?
在盂蘭盆節(鬼節)的時候,各寺院都要修行施餓鬼會
(其起源於釋迦牟尼在世之時,其弟子阿難得其傳授供養之法,誦陀羅尼經“若能施飲食予餓鬼,非但不落此道,且能得諸鬼神加持,延年益壽”,給餓鬼即有貪婪之心的人布施食物)。
這時,眾僧以獨特的韻律唱經之中 就有“施餓鬼——甘露門”。其開頭是:
若人欲了之,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如果人想要知道三世一切佛,就應觀法界之性,一切唯心造。
(如果要知佛心,就應將宇宙諸法的本性 只視作心造)。
“一切”是指所有的現象 和存在。
我們周圍所有的存在現像 都只不過是“心”的作用,是“心”產生出來的。
即所有的存在 只不過是由心反應出來的,除卻心以外,什麼都不存在。
曾有一個年輕武士 問白隱禪師是否有地獄。
白隱看了一眼,劈頭蓋臉給他一頓臭罵:“你看起來像是一個出色的武士,可年紀輕輕就問有沒有地獄,真不像話!”
最後還罵那武士 是不忠之臣,不孝之子,膽小鬼。
那年輕武士一開始因為對方是大名鼎鼎的高僧,還咬牙忍著,但最後終於忍耐不住,拔刀就要砍白隱。
白隱和尚巧妙躲閃,但最終被年輕武士追上,就在刀落之際,白隱厲聲喝到:“那就是地獄!”
聞聽此言,年輕武士 馬上清醒過來,連聲稱是。
剛才凶神惡煞的樣子 也恢復了平靜,甚至露出了笑容。
“我知道了,我確實知道了 地獄之所在。”
於是白隱也若無其事似地 微笑著說:“那還是極樂世界!”
地獄也好,極樂世界也好,都存在於心中,是心產生出來的。
有無、得失、善惡、美醜、愛憎,這一切相對而迥異的看法 都是心產生的結果。
正因為有了相對的世界,所以才有了爭鬥、有了煩惱、有了迷茫。
如果超然地認為 法界一切唯心造,自然而然,所有的對立就消失了,就能擁有一顆真如之心。
就應該說是知道了佛心。
《信心銘》裡有言道:“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確實如此,要理解“一切唯心造”很容易,但是要達觀,洞然明白“一切 唯心造”卻並不容易。
佛,心,物,是什麼?
-
- 文章: 5207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趙州有石橋,蓋李膺造也,至今天下名。
略彴者,即是獨木橋也。
其僧故意減他威光,問他道:久響趙州石橋,到來只見略彴。
趙州便道:汝只見略彴,且不見石橋。
據他問處,也只是平常說話相似,趙州用去釣他,這僧果然上鉤。
隨後便問:如何是石橋?
州雲:渡驢渡馬。
不妨言中自有出身處,趙州不似臨濟德山,行棒行喝,他只以言句殺活。
這公案好好看來,只是尋常鬥機鋒相似,雖然如是,也不妨難湊泊。
一日與首座看石橋,州乃問首座:是什麼人造?
座雲:李膺造。
州雲:造時向什麼下手?座無對,
州雲:尋常說石橋,問下手處也不知。
又一日州掃地次,僧問:和尚是善知識,為什麼有塵?
州雲:外來底。
又問:長安。
趙州偏用此機,他到平穩安穩處,為人更不傷鋒犯手,自然孤峻,用得此機甚妙 清淨伽藍,
為什麼有塵?
州雲:又有一點也。
又僧問:如何是道?
州雲:牆外底。
僧雲:不問這個道,問大道?
州雲:大道通
略彴者,即是獨木橋也。
其僧故意減他威光,問他道:久響趙州石橋,到來只見略彴。
趙州便道:汝只見略彴,且不見石橋。
據他問處,也只是平常說話相似,趙州用去釣他,這僧果然上鉤。
隨後便問:如何是石橋?
州雲:渡驢渡馬。
不妨言中自有出身處,趙州不似臨濟德山,行棒行喝,他只以言句殺活。
這公案好好看來,只是尋常鬥機鋒相似,雖然如是,也不妨難湊泊。
一日與首座看石橋,州乃問首座:是什麼人造?
座雲:李膺造。
州雲:造時向什麼下手?座無對,
州雲:尋常說石橋,問下手處也不知。
又一日州掃地次,僧問:和尚是善知識,為什麼有塵?
州雲:外來底。
又問:長安。
趙州偏用此機,他到平穩安穩處,為人更不傷鋒犯手,自然孤峻,用得此機甚妙 清淨伽藍,
為什麼有塵?
州雲:又有一點也。
又僧問:如何是道?
州雲:牆外底。
僧雲:不問這個道,問大道?
州雲:大道通
-
- 文章: 5207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湛愚
南泉雲:「王老師修行不得力,被鬼神覷。」
此南泉不濟處,即起念處,鬼神亦覷得著王老師否?何必更下一分飯。
湛愚人今日言此,乃為南泉說法,乃為今日若有同南泉一樣修行者,非為諸子說。
諸子若能與南泉一樣修行,不為鬼神覷,則脫離生死成佛去,有何難事?
但起念亦不為鬼神覷,更要知之。
客曰:「不起念鬼神覷不見,既已聞命矣。既已起念,而鬼神覷不見,則弟子所不能知也,請老人開示。」
餘振威一喝曰:
「念是此我麼?心意識三者總是虛妄,惟此我真實。
認得此我真實,看破心意識虛妄顛倒,不求安穩而自安穩。
今人總在心意識上盤旋,安能得腳跟著?
所以開口便錯,舉念即乖。
人能分別心意識 不是常住之我,則於此我有相應分。”
南泉雲:「王老師修行不得力,被鬼神覷。」
此南泉不濟處,即起念處,鬼神亦覷得著王老師否?何必更下一分飯。
湛愚人今日言此,乃為南泉說法,乃為今日若有同南泉一樣修行者,非為諸子說。
諸子若能與南泉一樣修行,不為鬼神覷,則脫離生死成佛去,有何難事?
但起念亦不為鬼神覷,更要知之。
客曰:「不起念鬼神覷不見,既已聞命矣。既已起念,而鬼神覷不見,則弟子所不能知也,請老人開示。」
餘振威一喝曰:
「念是此我麼?心意識三者總是虛妄,惟此我真實。
認得此我真實,看破心意識虛妄顛倒,不求安穩而自安穩。
今人總在心意識上盤旋,安能得腳跟著?
所以開口便錯,舉念即乖。
人能分別心意識 不是常住之我,則於此我有相應分。”
-
- 文章: 5207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湛愚
他日客又來曰:「諸方更大罵,罵老人說我字犯忌諱,如何以字多字少戲弄諸方?」
曰:
「犯忌諱,不知犯哪一個的忌諱?再思量不出。如果犯了至尊至貴的忌諱,應該有罪。
天下至尊至貴者莫如道。
世尊 便是頭一名犯忌諱之人,出世便曰:'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臨濟公 便是第二名犯忌諱之人,開口便曰:『只要知道 這說法的人 聽法的人,便與諸佛不別。』
其餘犯忌諱者甚多,惟曹洞不許人道者,乃是他建立此法,同開口即打一樣,把人逼到煞根沒走處,不怕他不悟。
無奈這夥夢漢,遂相傳有犯忌諱之說,真可哀憫。
若責我 以字多字少 戲弄諸方,則餘之過也。
他日客又來曰:「諸方更大罵,罵老人說我字犯忌諱,如何以字多字少戲弄諸方?」
曰:
「犯忌諱,不知犯哪一個的忌諱?再思量不出。如果犯了至尊至貴的忌諱,應該有罪。
天下至尊至貴者莫如道。
世尊 便是頭一名犯忌諱之人,出世便曰:'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臨濟公 便是第二名犯忌諱之人,開口便曰:『只要知道 這說法的人 聽法的人,便與諸佛不別。』
其餘犯忌諱者甚多,惟曹洞不許人道者,乃是他建立此法,同開口即打一樣,把人逼到煞根沒走處,不怕他不悟。
無奈這夥夢漢,遂相傳有犯忌諱之說,真可哀憫。
若責我 以字多字少 戲弄諸方,則餘之過也。
-
- 文章: 5207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湛愚
大珠問馬祖求佛法,祖曰:「我這裡一物也無,求什麼佛法?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作麼?」
珠曰:「阿哪個是慧海寶藏?」
祖曰:「即今問我者 是汝寶藏,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
大珠於言下自識本心,不由知覺。
觀此公案,大珠真獅子兒,一聞祖言,便悟此我乃大寶藏。
後上堂,人問如何是佛,
珠曰:「清談對面,非佛而誰?」
較初祖西來說法,還直截了當痛快,與馬祖一鼻孔出氣,
與大梅示寂時 聞鼯鼠聲,乃曰:「即此物,非他物,汝等諸人,善自護持。」
永明壽讚曰:「師初得道,即心是佛,最後示徒,物非他物,窮萬法源,徹千聖骨,真化不移,何妨出沒。」
觀馬祖、大珠、大梅之直指,真可謂犯忌諱矣。
諸方能如此犯忌諱,湛愚老人 必以瓣香而叩禮之。
若能以此我 兩字示人者,湛愚老人則終身左右而侍奉之。
大梅示寂時 聞鼯鼠聲,乃曰:「即此物,非他物,汝等諸人,善自護持。」
聞 鼯鼠聲
能,所
大珠問馬祖求佛法,祖曰:「我這裡一物也無,求什麼佛法?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作麼?」
珠曰:「阿哪個是慧海寶藏?」
祖曰:「即今問我者 是汝寶藏,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
大珠於言下自識本心,不由知覺。
觀此公案,大珠真獅子兒,一聞祖言,便悟此我乃大寶藏。
後上堂,人問如何是佛,
珠曰:「清談對面,非佛而誰?」
較初祖西來說法,還直截了當痛快,與馬祖一鼻孔出氣,
與大梅示寂時 聞鼯鼠聲,乃曰:「即此物,非他物,汝等諸人,善自護持。」
永明壽讚曰:「師初得道,即心是佛,最後示徒,物非他物,窮萬法源,徹千聖骨,真化不移,何妨出沒。」
觀馬祖、大珠、大梅之直指,真可謂犯忌諱矣。
諸方能如此犯忌諱,湛愚老人 必以瓣香而叩禮之。
若能以此我 兩字示人者,湛愚老人則終身左右而侍奉之。
大梅示寂時 聞鼯鼠聲,乃曰:「即此物,非他物,汝等諸人,善自護持。」
聞 鼯鼠聲
能,所
-
- 文章: 5207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日本臨濟禪宗公案
37.清流不間斷 碧樹不曾凋《禪林句集》
碧樹 就是指不落葉的松樹、山茶花樹那樣的常綠樹。
這一句是說溪流潺潺 永不間斷,像松樹那樣的常綠樹 從不凋零萬年青。
禪家喜歡用這句話,並不單單因為景緻之清涼。
佛教始於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 坐禪開悟的12月8日拂曉。
此後,以心傳心,猶如一器之物 傾入另一器,佛佛祖祖,滴滴相承,至今從未間斷。
“清流無間斷,碧樹不曾凋”即為此意。但僅僅表現這些,還不能說 已經參透其意。
從這句必須領悟延綿的命脈 得以承繼的無限感激。
妙心寺開山之祖花園法皇 感慨於繼承大燈國師之法,在“往年禦宸翰”(給關山國師的信)中如是說:
“往年在先師大燈國師之所,於此一段事得休歇。特別是傳持衣缽後,報恩謝德之思,興隆佛法之志,寤寐無忘。”
昔隨大燈國師修行 得以開悟,特別是授我世代相傳之法以後,我一直在考慮 如何報答先師大燈國師 及世代佛祖之恩,如何弘揚佛法,為此夜不能寐,寢食不安。
只有這樣的想法,才能說真正參透了此句。
太宰府的天滿宮 種植有許多古楠樹,其中一棵 有俳人荻原井泉水的俳句。
楠樹逾千年,嫩葉今又生。
千年的楠樹 今年又長出了嫩葉,從而樹得以存續,正是有了今年的嫩葉,樹木才活了一千年。
不只是“佛法”“楠樹”,我們的“生命”也存續了漫長的歲月。
《朝日新聞》上曾刊載了一篇題為“連接了三十三代 八十五億人的生命”的來稿。
為什么生命是寶貴的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以自己的方式 用數字來嘗試回答。
一個人要出生就要有父母二人、祖父母四人,再往上還有八人、十六人、以此類推三十三代,就有八十五億八千九百九十三萬四千五百九十二人。
也就是說 無論是誰,僅僅上溯三十三代 就受到遠遠多於 現在地球人口總數 龐大影響的就是現在活著的我們。
誰也不知道這其中 曾出現過多麼出類拔萃的人物,但是每個人的身體 在完成著傳承。
換一個說法就是,現在的年輕人中 將來會出現什麼樣 對人類做出貢獻的人不得而知。
自殺 則意味著自己親手抹消了上溯四十代 受到過一兆九百億人影響的生命。
現在活著的人們 是聯結過去和未來的橋樑,你是面向未來的起跑者之一。
雖然有很多煩惱痛苦,但是我們也要面向未來做出努力。(1995年1月9日)
這就是“清流不間斷,碧樹不曾凋”所要表達之意。
37.清流不間斷 碧樹不曾凋《禪林句集》
碧樹 就是指不落葉的松樹、山茶花樹那樣的常綠樹。
這一句是說溪流潺潺 永不間斷,像松樹那樣的常綠樹 從不凋零萬年青。
禪家喜歡用這句話,並不單單因為景緻之清涼。
佛教始於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 坐禪開悟的12月8日拂曉。
此後,以心傳心,猶如一器之物 傾入另一器,佛佛祖祖,滴滴相承,至今從未間斷。
“清流無間斷,碧樹不曾凋”即為此意。但僅僅表現這些,還不能說 已經參透其意。
從這句必須領悟延綿的命脈 得以承繼的無限感激。
妙心寺開山之祖花園法皇 感慨於繼承大燈國師之法,在“往年禦宸翰”(給關山國師的信)中如是說:
“往年在先師大燈國師之所,於此一段事得休歇。特別是傳持衣缽後,報恩謝德之思,興隆佛法之志,寤寐無忘。”
昔隨大燈國師修行 得以開悟,特別是授我世代相傳之法以後,我一直在考慮 如何報答先師大燈國師 及世代佛祖之恩,如何弘揚佛法,為此夜不能寐,寢食不安。
只有這樣的想法,才能說真正參透了此句。
太宰府的天滿宮 種植有許多古楠樹,其中一棵 有俳人荻原井泉水的俳句。
楠樹逾千年,嫩葉今又生。
千年的楠樹 今年又長出了嫩葉,從而樹得以存續,正是有了今年的嫩葉,樹木才活了一千年。
不只是“佛法”“楠樹”,我們的“生命”也存續了漫長的歲月。
《朝日新聞》上曾刊載了一篇題為“連接了三十三代 八十五億人的生命”的來稿。
為什么生命是寶貴的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以自己的方式 用數字來嘗試回答。
一個人要出生就要有父母二人、祖父母四人,再往上還有八人、十六人、以此類推三十三代,就有八十五億八千九百九十三萬四千五百九十二人。
也就是說 無論是誰,僅僅上溯三十三代 就受到遠遠多於 現在地球人口總數 龐大影響的就是現在活著的我們。
誰也不知道這其中 曾出現過多麼出類拔萃的人物,但是每個人的身體 在完成著傳承。
換一個說法就是,現在的年輕人中 將來會出現什麼樣 對人類做出貢獻的人不得而知。
自殺 則意味著自己親手抹消了上溯四十代 受到過一兆九百億人影響的生命。
現在活著的人們 是聯結過去和未來的橋樑,你是面向未來的起跑者之一。
雖然有很多煩惱痛苦,但是我們也要面向未來做出努力。(1995年1月9日)
這就是“清流不間斷,碧樹不曾凋”所要表達之意。
-
- 文章: 5207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日本臨濟禪宗公案
38.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詩選》
這是唐代詩人劉希夷(651-680?)題為《代悲白頭翁》詩的第四節:
古人無復洛城東, 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 應憐半死白頭翁。
昔日情人已不在洛陽城,今天年輕的戀人 凝望著隨風凋零的花。
嚴冬已過,春天來臨,花和往年一樣,依然美麗綻放,但是賞花的人 卻在不斷變化。
年輕美麗的人們啊,你們現在雖說還很年輕,但很快就會衰老,黑髮變白髮。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是天長地久 和人生短暫的對比,詠嘆人生的無常。
有生必有死。那是人的“命運”。對於人來說,沒有比死別更悲傷的事了。
不,不只是人。前幾天,《朝日新聞》的專欄“心”介紹了千葉縣佛母寺 住持安井玉峰的隨筆。
一天,一隻雄雉猛地撞到寺院牆上,身受重傷,瀕於死亡。
雌雉悲鳴,在雄雉周圍轉圈跑。雄雉拼命想抬起頭,但是已經精疲力竭。
我感到一陣心痛,蹲在雄雉旁邊。
雌雉雖然戒心很高,但此刻她已經完全不顧忌我,只是一個勁兒地轉圈跑,一會兒開始輕輕地 去啄他的嘴角,彷彿在說:
“你快起來呀!”然而沒有任何反應,雌雉又用嘴 去啄他的雞冠和臉上的絨毛,想把他拉起來。
但是眼睛 已經緊緊閉上。她趴到他的身上 拼命地叫,不停地去啄他的腦袋拽他。
這就是他們的愛情嗎?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已經看不清她的樣子。
……她彷彿終於理解了 事態的結果,依依不捨,一會兒離開,一會兒又靠近,來來回回無數次,終於飛走了。
我茫然若失,凝視著眼前的情景,正打算開始 處理雄雉的遺體時,她又飛回來了。
在離有三米遠的地方,一直盯著我。
這次她彷彿下定了決心,很堅決地走近他身邊,一次、兩次地啄他的嘴。
她不叫喚,也不回頭,飛走了,再也沒有回來。
……這對夫妻 經歷了今生的生離死別,結束了無常的短短一生……。
她捧出她的一顆赤誠之心,竭盡全力向他告別。
(1987年3月25日《朝日新聞》晚報)
露命難料夢一場,悲風吹到驚無常。
死亡不知道 什麼時候降臨,人啊人,要當心啊!
要當心啊!
38.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詩選》
這是唐代詩人劉希夷(651-680?)題為《代悲白頭翁》詩的第四節:
古人無復洛城東, 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 應憐半死白頭翁。
昔日情人已不在洛陽城,今天年輕的戀人 凝望著隨風凋零的花。
嚴冬已過,春天來臨,花和往年一樣,依然美麗綻放,但是賞花的人 卻在不斷變化。
年輕美麗的人們啊,你們現在雖說還很年輕,但很快就會衰老,黑髮變白髮。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是天長地久 和人生短暫的對比,詠嘆人生的無常。
有生必有死。那是人的“命運”。對於人來說,沒有比死別更悲傷的事了。
不,不只是人。前幾天,《朝日新聞》的專欄“心”介紹了千葉縣佛母寺 住持安井玉峰的隨筆。
一天,一隻雄雉猛地撞到寺院牆上,身受重傷,瀕於死亡。
雌雉悲鳴,在雄雉周圍轉圈跑。雄雉拼命想抬起頭,但是已經精疲力竭。
我感到一陣心痛,蹲在雄雉旁邊。
雌雉雖然戒心很高,但此刻她已經完全不顧忌我,只是一個勁兒地轉圈跑,一會兒開始輕輕地 去啄他的嘴角,彷彿在說:
“你快起來呀!”然而沒有任何反應,雌雉又用嘴 去啄他的雞冠和臉上的絨毛,想把他拉起來。
但是眼睛 已經緊緊閉上。她趴到他的身上 拼命地叫,不停地去啄他的腦袋拽他。
這就是他們的愛情嗎?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已經看不清她的樣子。
……她彷彿終於理解了 事態的結果,依依不捨,一會兒離開,一會兒又靠近,來來回回無數次,終於飛走了。
我茫然若失,凝視著眼前的情景,正打算開始 處理雄雉的遺體時,她又飛回來了。
在離有三米遠的地方,一直盯著我。
這次她彷彿下定了決心,很堅決地走近他身邊,一次、兩次地啄他的嘴。
她不叫喚,也不回頭,飛走了,再也沒有回來。
……這對夫妻 經歷了今生的生離死別,結束了無常的短短一生……。
她捧出她的一顆赤誠之心,竭盡全力向他告別。
(1987年3月25日《朝日新聞》晚報)
露命難料夢一場,悲風吹到驚無常。
死亡不知道 什麼時候降臨,人啊人,要當心啊!
要當心啊!
-
- 文章: 5207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近離甚處?
是個"法身"問頭,所以不能當做平常問,也不能當做平常答,只是看似平常而已。
一句下定宗旨,雪竇祖師底頌 已經很明確了,要答也不難,答他個:「問什麼」。
與圓悟祖師底不同,
據虎頭是雲門問「近離甚處?」,
收虎尾是僧無語。
門便打。頭尾一時把定,
雲門左右逢源恰好,凜凜威風四百州,主是主,賓是賓,一直被雲門把控著。
卻問不知何太險,是頌雲門「西禪近日有何言句?」
這僧展兩手,這裡不防峻險,如果雲門奈何不了這僧,就被騙過關了,
好在雲門有虛竿探影的招,也免招一場烏龍。
近離甚處?
雪竇祖師最後據款結案雲:放過一道。
放過一著 即這個問頭 也是住不的!
近離甚處?
近 離 甚處?
是個"法身"問頭,所以不能當做平常問,也不能當做平常答,只是看似平常而已。
一句下定宗旨,雪竇祖師底頌 已經很明確了,要答也不難,答他個:「問什麼」。
與圓悟祖師底不同,
據虎頭是雲門問「近離甚處?」,
收虎尾是僧無語。
門便打。頭尾一時把定,
雲門左右逢源恰好,凜凜威風四百州,主是主,賓是賓,一直被雲門把控著。
卻問不知何太險,是頌雲門「西禪近日有何言句?」
這僧展兩手,這裡不防峻險,如果雲門奈何不了這僧,就被騙過關了,
好在雲門有虛竿探影的招,也免招一場烏龍。
近離甚處?
雪竇祖師最後據款結案雲:放過一道。
放過一著 即這個問頭 也是住不的!
近離甚處?
近 離 甚處?
-
- 文章: 5207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湛愚
泥牛入海
龍山雲:「兩個泥牛斗入海,直至於今沒消息。」
乃龍山悟此我後,作相應此我的工夫,妙不可言。
今既悟此我,然此我 本來無我之名,亦無一物 可相似者。故六祖雲:「本來無一物。」
吾人應如是悟、如是住便是。
蓋是有生來因習氣深厚,不能一時即能應如是住,故要念念相應,應則一也。
既雲相矣,豈不是兩?要知無一物之此我為體,起一念 要相應此無物之我為用。
體不離用,用不離體。體中起念,念還歸體。
可憐生冷坐精研,一生一滅,一滅一生,生滅相鬥,皆屬虛妄,泥牛而已,不怕他不鬥入性海。
一入性海,則牛歸烏有,泥散為空,消息全無,寂滅而已。
此時此我,坐享無為。豈不樂哉,豈不樂哉。
相應工夫有三等:有自然相應而相應者,
上智也;有用微力相應而相應者,
中智也;有用力勉強相應而相應者,
下智也。及其成功則一也。
上智悟後,則超然於泥牛之外 而聽其鬥,而泥牛自然入於性海。
中智則混入泥牛之中,識盡力消而歸於性海。
下智則混入泥牛之中,或間斷,或分別,或精進,委曲周旋,漸漸而歸於性海。
古德說:工夫綿密精細,分別意識趨向是非處,乃為中下智人說法,彼上智者則過而不問也。
龍山於兩個泥牛斗入海上 有我見二字,此則超然於泥牛之外,而觀看泥牛相鬥。
如青山不動,坐視浮雲往來,不能不歸空 而泯跡也。
要求此道登法王座,不可不知。
泥牛入海
龍山雲:「兩個泥牛斗入海,直至於今沒消息。」
乃龍山悟此我後,作相應此我的工夫,妙不可言。
今既悟此我,然此我 本來無我之名,亦無一物 可相似者。故六祖雲:「本來無一物。」
吾人應如是悟、如是住便是。
蓋是有生來因習氣深厚,不能一時即能應如是住,故要念念相應,應則一也。
既雲相矣,豈不是兩?要知無一物之此我為體,起一念 要相應此無物之我為用。
體不離用,用不離體。體中起念,念還歸體。
可憐生冷坐精研,一生一滅,一滅一生,生滅相鬥,皆屬虛妄,泥牛而已,不怕他不鬥入性海。
一入性海,則牛歸烏有,泥散為空,消息全無,寂滅而已。
此時此我,坐享無為。豈不樂哉,豈不樂哉。
相應工夫有三等:有自然相應而相應者,
上智也;有用微力相應而相應者,
中智也;有用力勉強相應而相應者,
下智也。及其成功則一也。
上智悟後,則超然於泥牛之外 而聽其鬥,而泥牛自然入於性海。
中智則混入泥牛之中,識盡力消而歸於性海。
下智則混入泥牛之中,或間斷,或分別,或精進,委曲周旋,漸漸而歸於性海。
古德說:工夫綿密精細,分別意識趨向是非處,乃為中下智人說法,彼上智者則過而不問也。
龍山於兩個泥牛斗入海上 有我見二字,此則超然於泥牛之外,而觀看泥牛相鬥。
如青山不動,坐視浮雲往來,不能不歸空 而泯跡也。
要求此道登法王座,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