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由 勿忘初心 »
不論以何宗脈傳承之種種「有所憑依」之《有所入》之聖義諦(教理行果),這個智也不可得,為何 ?
一旦起心有〈得、持、住、立〉念想就《執》了(法執微細相)。
實是空智不可得。
如此才算真真正正
「不盡有為,不住無為」。
舉凡在未悟前際,所持所修所依的法相(法門及義理),全是為了斷惑。
在未證之前,皆依「智」去解粘去縛。但是一切法本來寂滅,無能得之智,無所得之法,亦無能修之智,無所修之法,若見有能所,是生滅心。
《法華經》上云:
「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
一切法空,「空相」即乃是清淨相,在清淨相內,照見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等,皆「緣生無自性」,當體即空;猶從現象界,深究諸法本體,始了「諸法空相」。
《智》是能觀能證,諸法空相是所觀所證。能證之觀智是般若;所證之空相,亦是般若(實相般若)。
觀照般若(三止三觀或一切之觀行法門),是依實相般若的本覺所起的始覺智,故始覺智的觀照般若,不離所得實相般若的本覺。能證所證,原同一體,不可分割;只是始、本合而一,智、理一如而已、既無能證之觀智,亦無所證得的空理。
「智」實指空義(實相)。然而生此智是我等這個能觀而來覺知的。但遍觀能觀的智實不存在,無得是所證的果也是空的。(實體的嗎?拿的出嗎?)
真實之智慧即是無智,無得才是真得。
此乃即 ((( 自心本具 )))無生義。無生始能無所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