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因果報應 是佛教的重要理論之一,用以解釋天地萬物相互關係,約束人的言行思想,勸人止惡行善。
按其思想,萬事萬物,都是因果相連的,一定的因,必然造成一定的果,因果相續,不斷變化,世間萬物,沒有恆常,人的行為作為一種“業力”,也是亦因亦果的。
任何思想、行為,即有其產生之“因”,也有其必然導致之“果”。
因此,佛教創立了六道輪迴學說,形象、圓融地解釋這種想法。
根據這種思想,一切眾生 是不能脫離六道輪迴的,每個人,各以其業力(因)得相應的果報。
然而,禪者所要追求的解悟境界 是穿透一切並貫通一切的,因而它對於任何事物 及人類的感覺、認識、思想、言語,都採取靈活貫通的方式去理解、把握,從來不執著於 任何一種固定的模式和思想。
因此,對六道輪迴的思想,只能在活的事物上去把握,不可死執,把它當成如數學中的公式、定理去套用。
佛教所以立六道輪迴理論,目的不在「六道」本身,而在促人解悟,止惡揚善。
所以,是否落在因果之中,是一個不便討論,不可計較執著的問題,否則便與佛家的本意相違背,將方便言辭曲解為僵死公式,永遠也無法 達到解悟,這叫做“法執” 。
百丈堂下的老人,妄自尊大而有“法執”,以為深解 佛家輪迴果報思想,可不受六道輪迴的約束了。
其實他這種認識的本身,便是一種執著,所以他迷倒自身,墮入魔道,永世不得真悟與解脫。這是百丈「五百生野狐 不得脫」一語的真實意義。
正因為此,百丈為那老人「解脫」野狐身 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辦法,只是將原來老人的執著於因果的思想 加以破除:改「不落因果」為「不昧因果」
——不昧即不知,不知 則無所謂落與不落,甚至無所謂因果不因果
──這便是進退自由,縱橫無礙的解悟者 應有的態度。
這是百丈野狐公案 要說明的關鍵一點。
從這則公案 我們還看到一個重要問題:佛教並不迷信鬼神妖魔,佛教之所謂人、天、鬼、畜,是為了告誡人類 去妄向真、見心明性 而設置的方便言辭,是佛家設定的一套思想。
世間多少人,無法理解此中道理,以為鬼神有形,夜行日潛,又編織許多離奇的故事,嚇唬於人,這種做法 與佛法本意,相去何啻十萬八千里!
當然,話說回來,離奇的鬼神 在某種程度上 也在促人止惡行善,故雖看似相去十萬八千里,卻也恰恰 與佛祖用意相吻合,這又是一道輪迴!誰能說得清?
(黃君《智者的思路—禪門公案精解百則》)
公案很難懂
-
- 文章: 527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24、從何處著手
-古今公案選
趙州和尚與首座同遊趙州石橋。
他問首座:「這橋是誰蓋的?」。
答,「是李庸設計建造的。」
問,「是從何處著手建造的?」首座無言以對。
越州又說。「平時你總談起石橋 怎麼怎麼樣,問你時 卻連著手處 都不知道。」
「何處」是公案的關鍵之處。
這是佛教的空間觀念的問題。
何處就是這裡:一切都是從這 裡開始著手。
如果不發現“這裡”,是無法參透石橋公案的 。
禪道佛法的原點在於「現在、這裡、自己」。
離開了這裡,佛法將無,禪道也將不存。
要解悟這一公案。你最簡潔的辦法 是把自己當作橋,自覺發揮橋的作用。
站到這個立場上,答案就不言自喻了。
把自己當作橋,自覺發揮橋的作用。
-古今公案選
趙州和尚與首座同遊趙州石橋。
他問首座:「這橋是誰蓋的?」。
答,「是李庸設計建造的。」
問,「是從何處著手建造的?」首座無言以對。
越州又說。「平時你總談起石橋 怎麼怎麼樣,問你時 卻連著手處 都不知道。」
「何處」是公案的關鍵之處。
這是佛教的空間觀念的問題。
何處就是這裡:一切都是從這 裡開始著手。
如果不發現“這裡”,是無法參透石橋公案的 。
禪道佛法的原點在於「現在、這裡、自己」。
離開了這裡,佛法將無,禪道也將不存。
要解悟這一公案。你最簡潔的辦法 是把自己當作橋,自覺發揮橋的作用。
站到這個立場上,答案就不言自喻了。
把自己當作橋,自覺發揮橋的作用。
-
- 文章: 527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心燈錄
客曰:「一念緣起無生,超出三乘權學。何謂也?」
曰:
”「吾人本來本無生滅,故古德教人 要明徹無生之義,才為究竟。
既本來無生,而目前之生生不已者,何也?
乃吾人之念,或緣境、或緣物而起,故謂之生,然本體實未嘗生。
何以故?蓋一念之緣而有起之時,即有滅之時。
當其滅時,本體朗然常住,而未見其滅,則其生時,亦未嘗生可知也。
生滅者,乃一念相緣而起,
無生者,乃本體之常住也。
所以不明無生,終隨境轉。
三乘之學,皆不知無生之義,而執一法以修行者。
既執法以修行,則不知家在何方,而辛苦道路。
世尊不得已 授之以法,且居學地,以俟將來。所謂權方便,非實詣也。
若能當下悟得 這說法聽法的人 本來無生,則緣起皆歸虛妄。
凡藉權修學之法都無用,豈不超然自在?
彼三乘之權學,又何足問也?”
本來無生
客曰:「一念緣起無生,超出三乘權學。何謂也?」
曰:
”「吾人本來本無生滅,故古德教人 要明徹無生之義,才為究竟。
既本來無生,而目前之生生不已者,何也?
乃吾人之念,或緣境、或緣物而起,故謂之生,然本體實未嘗生。
何以故?蓋一念之緣而有起之時,即有滅之時。
當其滅時,本體朗然常住,而未見其滅,則其生時,亦未嘗生可知也。
生滅者,乃一念相緣而起,
無生者,乃本體之常住也。
所以不明無生,終隨境轉。
三乘之學,皆不知無生之義,而執一法以修行者。
既執法以修行,則不知家在何方,而辛苦道路。
世尊不得已 授之以法,且居學地,以俟將來。所謂權方便,非實詣也。
若能當下悟得 這說法聽法的人 本來無生,則緣起皆歸虛妄。
凡藉權修學之法都無用,豈不超然自在?
彼三乘之權學,又何足問也?”
本來無生
-
- 文章: 527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心燈錄
客曰:「知此我後,保任之要,既聞命矣。但來學初入門,有何方便 教他刻下悟入?」
曰:
”「此是直指法門,單提正印,不必要有甚方便,方便即是多事。
即指他 你起念來學來問的是誰?你此刻在此 坐立問道說話的是誰?他必定瞪目發想,
即追問他,這瞪目發想的是誰?他必定有答,
即追問他,你這要答的是誰?他此刻被你追得緊,雖不能答,你看他眼目手足 必有不安搖動處,就追問他 你這眼或動或定、你這手這足或動或搖處是誰?
逼得他動不是、定不是、左不是、右不是,自然於問他誰字上,逼出他的我字來。
我字 從他口出有力,從我口說出,雖是接引他,卻弱。
俟他說出皆是我,便許他以安其心,然後即處處指出 他這我來。
你自天 明開眼時,是我要開眼,穿衣時,是我要穿衣,洗面吃飯 屙屎溺尿,是我要洗面等等,出而應酬 日用人事,哪一件 不是我去安排諸務。
你今來求佛求道,只這我 即道即佛,拖著這個死屍 去東奔西走 尋些什麼?
自家只要認得自家,如是而已,要甚方便,豈不多事?!」
客聞此,起而拜曰:“若如此直指,真能令人人悟入,吾人幸甚,萬世幸甚,從無有如此親切者。”
哪一件 不是我去安排諸務。
客曰:「知此我後,保任之要,既聞命矣。但來學初入門,有何方便 教他刻下悟入?」
曰:
”「此是直指法門,單提正印,不必要有甚方便,方便即是多事。
即指他 你起念來學來問的是誰?你此刻在此 坐立問道說話的是誰?他必定瞪目發想,
即追問他,這瞪目發想的是誰?他必定有答,
即追問他,你這要答的是誰?他此刻被你追得緊,雖不能答,你看他眼目手足 必有不安搖動處,就追問他 你這眼或動或定、你這手這足或動或搖處是誰?
逼得他動不是、定不是、左不是、右不是,自然於問他誰字上,逼出他的我字來。
我字 從他口出有力,從我口說出,雖是接引他,卻弱。
俟他說出皆是我,便許他以安其心,然後即處處指出 他這我來。
你自天 明開眼時,是我要開眼,穿衣時,是我要穿衣,洗面吃飯 屙屎溺尿,是我要洗面等等,出而應酬 日用人事,哪一件 不是我去安排諸務。
你今來求佛求道,只這我 即道即佛,拖著這個死屍 去東奔西走 尋些什麼?
自家只要認得自家,如是而已,要甚方便,豈不多事?!」
客聞此,起而拜曰:“若如此直指,真能令人人悟入,吾人幸甚,萬世幸甚,從無有如此親切者。”
哪一件 不是我去安排諸務。
-
- 文章: 527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25、數星星
——古今公案選
既然佛法的原點為現在、這裡、自己,那麼怎樣 才能與這樣的自己相溝通呢?
這就得靠「坐禪」。
準備好兩塊墊布,把其中一塊對折放在另一塊的後半面,再坐上去,右腳盤在左腿上,再把左腳擱到右腿上,結跏趺坐。
開始坐時,恐怕不一定盤坐得好,只盤一隻腳到另一隻腿上,這樣的半跏也行。
下腹微微前傾,腰部挺立,脊骨挺直,透過臍部把上面的力 全聚到臍下丹田(臍下數厘米處)。
然後再靜靜地 調整呼吸,輕輕地微聲地吐納,就像有一隻心眼 在諦昕著呼吸的無音之音似的,把整個身心 都集中到呼吸吐納上。
功夫見深的人 則仰望夜空出神地 數著星星。
這種無心、無我地行動做事的 自覺就正是禪。
——古今公案選
既然佛法的原點為現在、這裡、自己,那麼怎樣 才能與這樣的自己相溝通呢?
這就得靠「坐禪」。
準備好兩塊墊布,把其中一塊對折放在另一塊的後半面,再坐上去,右腳盤在左腿上,再把左腳擱到右腿上,結跏趺坐。
開始坐時,恐怕不一定盤坐得好,只盤一隻腳到另一隻腿上,這樣的半跏也行。
下腹微微前傾,腰部挺立,脊骨挺直,透過臍部把上面的力 全聚到臍下丹田(臍下數厘米處)。
然後再靜靜地 調整呼吸,輕輕地微聲地吐納,就像有一隻心眼 在諦昕著呼吸的無音之音似的,把整個身心 都集中到呼吸吐納上。
功夫見深的人 則仰望夜空出神地 數著星星。
這種無心、無我地行動做事的 自覺就正是禪。
-
- 文章: 5271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26、燈孤夜更暗
-古今公案選
坐禪首先是否定自我的存在,體現「無我」的心境的修行。
禪中常提 燈火滅了,一片漆黑之類的情景,其實它們在禪中 有特殊的意義。
所謂燈火滅了。一片漆黑,是指坐禪純熟之後,一切煩惱妄想之根 都切斷的「無念無想」的心境。
隨著這種禪定的深入,許多修行之人都認為 一片漆黑就是自己的「本來面目」了。
好不容易 從以自我為中心的差別(明、偏位)世界掙脫出來,認識到了本質上 平等(暗、正位)的世界,這是一件難能可貴的好事;
可是卻錯把它 當作本來的家鄉,欣欣然居坐在那裡。
這種無念無想的坐禪妙境(神中稱默照的邪禪)使眾多修行之人 誤認為是“禪”,其實非也。
古人說:「黑暗深沉,真可。」沒有差別的平等 不是真正的平等,
黑暗中有一點亮光 是真正的黑暗。
正確的「禪定」不單單是坐禪的凝寂平等的境界,它必須在日常生活、現實的世界中產生作用。
這就是與印度的禪定(禪中又稱三乘十二分教,如來禪、教意)
非常不一樣的中國禪(祖師禪、祖意,西來意)的真正面目。
不是寂寂無為,而是虎虎生風地 作為於人世。
自我為中心的差別(明、偏位)
本質上 平等(暗、正位)
-古今公案選
坐禪首先是否定自我的存在,體現「無我」的心境的修行。
禪中常提 燈火滅了,一片漆黑之類的情景,其實它們在禪中 有特殊的意義。
所謂燈火滅了。一片漆黑,是指坐禪純熟之後,一切煩惱妄想之根 都切斷的「無念無想」的心境。
隨著這種禪定的深入,許多修行之人都認為 一片漆黑就是自己的「本來面目」了。
好不容易 從以自我為中心的差別(明、偏位)世界掙脫出來,認識到了本質上 平等(暗、正位)的世界,這是一件難能可貴的好事;
可是卻錯把它 當作本來的家鄉,欣欣然居坐在那裡。
這種無念無想的坐禪妙境(神中稱默照的邪禪)使眾多修行之人 誤認為是“禪”,其實非也。
古人說:「黑暗深沉,真可。」沒有差別的平等 不是真正的平等,
黑暗中有一點亮光 是真正的黑暗。
正確的「禪定」不單單是坐禪的凝寂平等的境界,它必須在日常生活、現實的世界中產生作用。
這就是與印度的禪定(禪中又稱三乘十二分教,如來禪、教意)
非常不一樣的中國禪(祖師禪、祖意,西來意)的真正面目。
不是寂寂無為,而是虎虎生風地 作為於人世。
自我為中心的差別(明、偏位)
本質上 平等(暗、正位)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公案很難懂
覺得怪是角度的問題,角度調整好了,自然就不怪了。
誠所謂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回歸不生滅的本性,立足於不生滅的自己。
身心皆會生滅,不是可歸依處。
自性不生滅,才是可歸依可立足之處。
所以若依一不生滅之塵而立,則歸家穩坐,家國興盛。
但若無不生滅之塵可立,而只有生滅身心,則孤苦無依,無家可歸。
所以說,一塵不立,家國喪亡。
沒有找到本性回歸自性,所以就沒有不生滅的自己,當然
只剩業識,會生滅的身心。
角度調整好了,看起來就沒問題了。
視角,從本性看回來。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家國喪亡。
若回歸本心,則家國興盛。
誠所謂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回歸不生滅的本性,立足於不生滅的自己。
身心皆會生滅,不是可歸依處。
自性不生滅,才是可歸依可立足之處。
所以若依一不生滅之塵而立,則歸家穩坐,家國興盛。
但若無不生滅之塵可立,而只有生滅身心,則孤苦無依,無家可歸。
所以說,一塵不立,家國喪亡。
沒有找到本性回歸自性,所以就沒有不生滅的自己,當然
只剩業識,會生滅的身心。
角度調整好了,看起來就沒問題了。
視角,從本性看回來。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家國喪亡。
若回歸本心,則家國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