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外漢!(依經說、依他説)
不如,老實點吧!
空心、空性、空身、空法。
- 心開
- 文章: 3470
-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02, 2021 6:37 am
-
- 文章: 808
-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02, 2021 8:41 pm
Re: 空心、空性、空身、空法。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
語因人,因人而生語。義因法,因法而起義。
看來要依閣下程度,不好以...這麼廣泛來解述。
如是我聞,我聞非我,聞中無我。然而,很多人卻以我聞(知識)來妄做另一個假我而執持。
莫說人無我,連聞無我都未攪掂!
語因人,因人而生語。義因法,因法而起義。
如是我...,或我如是...。而非,我...即我。要怎麼老實?!
看來要依閣下程度,不好以...這麼廣泛來解述。
如是我聞,我聞非我,聞中無我。然而,很多人卻以我聞(知識)來妄做另一個假我而執持。
莫說人無我,連聞無我都未攪掂!
- 心開
- 文章: 3470
-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02, 2021 6:37 am
-
- 文章: 3133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空心、空性、空身、空法。
解深密經示
勤修止觀需知法知義
菩薩由五種相了知於法.知名.知句.知文.知別.知總
菩薩由十種相了知於義. 知盡所有性義.知如所有性義.知能取義.知所取義.知建立義.知受用義.知顛倒義.知無倒義.知雜染義.知清淨義
菩薩由能了知五種義故.名為知義. 徧知事.徧知義.徧知因.徧知果.於此覺了
菩薩由能了知四種義故.名為知義. 心執受義.領納義.了別義.雜染清淨義
菩薩由能了知三種義故.名為知義. 文.義.界..其中義當知有十種.一者真實相.二者遍知相.三者永斷相.四者作證相.五者修習相.六者即彼真實相等品差別相.七者所依能依相屬相.八者即遍知等障礙法相.九者即彼隨順法相.十者不遍知等及遍知等過患功德相
勤修止觀需知法知義
菩薩由五種相了知於法.知名.知句.知文.知別.知總
菩薩由十種相了知於義. 知盡所有性義.知如所有性義.知能取義.知所取義.知建立義.知受用義.知顛倒義.知無倒義.知雜染義.知清淨義
菩薩由能了知五種義故.名為知義. 徧知事.徧知義.徧知因.徧知果.於此覺了
菩薩由能了知四種義故.名為知義. 心執受義.領納義.了別義.雜染清淨義
菩薩由能了知三種義故.名為知義. 文.義.界..其中義當知有十種.一者真實相.二者遍知相.三者永斷相.四者作證相.五者修習相.六者即彼真實相等品差別相.七者所依能依相屬相.八者即遍知等障礙法相.九者即彼隨順法相.十者不遍知等及遍知等過患功德相
-
- 文章: 3133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空心、空性、空身、空法。
備妥資糧入四加行
於煖位及頂位 觀所取境空
於忍位 印持確定所取境空.之後.續觀能取識空.再印持確定能取識亦空
於世第一法位 雙印所取境空及能取識空
於煖位及頂位 觀所取境空
於忍位 印持確定所取境空.之後.續觀能取識空.再印持確定能取識亦空
於世第一法位 雙印所取境空及能取識空
- 心開
- 文章: 3470
-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02, 2021 6:37 am
Re: 空心、空性、空身、空法。
中道
過度的痛苦和過度的享樂都是不合乎中道的
中道即是平等空
「善男子!觀十二緣智,凡有四種: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
下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聲聞道。
中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緣覺道。
上智觀者見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
上上智觀者見了了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
以是義故,
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過度的痛苦和過度的享樂都是不合乎中道的
中道即是平等空
「善男子!觀十二緣智,凡有四種: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
下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聲聞道。
中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緣覺道。
上智觀者見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
上上智觀者見了了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
以是義故,
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但由自悟而證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依智不依識)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其佗都是後來的不受後有 但得本莫愁末
因陀囉也帝莎訶
因陀囉也帝莎訶
-
- 文章: 808
-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02, 2021 8:41 pm
Re: 空心、空性、空身、空法。
以上所分四等,怕且亦即是四等隨順覺性。下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聲聞道。
中智觀者不見佛性,以不見故得緣覺道。
上智觀者見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
上上智[5]觀者見了了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
反而透過對比,而知佛典上所說之道(非老子所專指的"道" ),是啥意思。以上所說之道(合隨順覺性),分別是,聲聞道、緣覺道、菩薩道、佛道。
而以上四道,必有共通點,亦必有不同之處。同的是機制,而不同的是層次。
又,隨順覺性,必是下者從上,上為覺性。上兼下,而不令斷絕。
我祇是說我的,不需管應誰。你祗需聽你的,不需管聽誰。
- 心開
- 文章: 3470
-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02, 2021 6:37 am
Re: 空心、空性、空身、空法。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
今生是最後生
隨自意語(所作已辦)即是如來(覺迷迷滅覺不生迷)一切語皆是佛語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
今生是最後生
隨自意語(所作已辦)即是如來(覺迷迷滅覺不生迷)一切語皆是佛語
但由自悟而證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依智不依識)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其佗都是後來的不受後有 但得本莫愁末
因陀囉也帝莎訶
因陀囉也帝莎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