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觀禪修

Viirya
文章: 3133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止觀禪修

文章 Viirya »

修習止觀.正知正見.於是世尊在經中開示
如我為諸菩薩所說法假安立。所謂契經應誦記別諷誦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議。菩薩於此善聽善受。言善通利。意善尋思。見善通達。即於如所善思惟法。獨處空閑作意思惟。
要以他開示的法做依歸
勿忘初心
文章: 705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止觀禪修

文章 勿忘初心 »

Viirya 寫: 週六 2月 03, 2024 10:56 am 禪宗視識為漏.故以簡單有效方式直斷識源
比如以一句念佛者誰讓行者吞也不是.吐也不是.以達止漏
識盡相殞性出.祖師說一真獨露
祖師大德常提.離心意識參
但得成就者畢竟鳳毛麟角
是啊!
自己資質到哪?!
自己一定清楚得很!如有人自己平時自認懂很多甚至開悟見性,但是日常中卻又很容易的被〈人/事〉一屁打過江!〈根塵識〉〈蘊處界〉仍牢固的很呐!那叫終身「徒勞無功」,錯把佛法當〈學問〉學術來學;那叫做修行夢,仍迷於幻想顛倒識心當中。

倒不如脚踏實地,老老實實將各種關鍵「基本功」學的紮紮實實來得有義益。
如果將人生拉長放在歷史長河中。自己不過是那滄海中之一栗!
倒不如為盡己之力為地上一角維持潔淨,雖然也僅能繀持短暫的淨白也好。在一棵將枯死的花草上澆上清泉,在這一片荒蕪之地上維持那一小片的綠意。
為了自己的理想、理念而活,不正是行〈菩薩道〉的精神嗎?!
開不開悟,見不見性倒是不那麽重要!?因為我們每人〈病〉因不同,輕重程度不同,所以才需〈因病與藥〉。否則就算給了每人一本米其林食譜,也不會人人可做出相同的色\香\味。
倒不如將〈基本功〉做好,谪水之功莫過於此!千萬別好高驁遠;盡行壽解行並進不鬆不弛不卑不亢。


今生能開悟見性决不會有偶然!
也是前生下過無姶刼來的工夫;具備擁有〈紮實〉的基本功。今生猶如將滿水之桶子,水随時將要溢出來,就缺差這臨門一腳的因緣!

但此〈因緣〉也不是隨意可得!那還得問問自己有無具備「德性」否!?

所以,漸修/頓悟是一不是二!
如沒漸修之積累,何來頓成?!
從來不會有⇒ 從不歷經修證也能成佛成菩薩,如此可是〈撥無因果〉〈無因惡見〉了。
二楞子
文章: 1348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止觀禪修

文章 二楞子 »

大開眼界 寫: 週日 2月 04, 2024 1:43 pm
二楞子 寫: 週日 2月 04, 2024 9:10 am 能了知這一份心 就叫做如來藏。
這是五陰, 根本不是如來藏


《雜阿含經 273》
如眼耳鼻舌身。意.法因縁 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倶生受想思


大家口中所說的這個「能知心」其實就是「受想思,
這是五陰, 根本不是如來藏

能知心, 受想思】的生起 是來自【塵識三事和合】,
此心的生起, 皆須有眼耳鼻舌身意(色)做為依托, 此心才得以生起

《大乘義章》心識之起。必託六根
《大方等大集經》妄想心依止於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鉢大教王經》依他起性者而起


但是我們卻必須利用六根來觀察到它本身不實的現象
佛陀說 "眼耳鼻舌身意欺詐不真",你卻期望從眼耳鼻舌身意 獲取真相?
頭殼壞掉嗎?

《別譯雜阿含經 卷三二 (9)》
眼如浮泡,亦不牢固,幻偽非真,誑惑世人
眼耳鼻口身意皆不牢固,欺詐不真

《法觀經》人生心意本自善...爲耳目鼻口所欺。

------------------------------------------------------------------------------

人的心念 是眼耳鼻舌身意操弄出來的
佛經說【心無所依 無所住】,就是在指:不再依托眼耳鼻舌身意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心都無所住...不住眼處乃至處。不住色處乃至法處。


有人說要從「識」下手,這也是很瞎
因為「識」就是依眼耳鼻舌身意而起
譬如:緣.色 生眼識;;緣.聲 生耳識

依照佛經說的 "捨棄眼耳鼻舌身意" 才能真正解決一切問題
自作聰明, 自己亂搞 都不會有正向發展
《思益梵天所問經》世尊。誰能到彼岸。佛言。能捨六入者。
依您的說法:

佛陀,用口「說法」

古人,用耳朵「聽佛陀說法」

您,用眼晴「看佛經」,用手「打字在論壇」

都是欺詐不實,都是不能相信的相。
Viirya
文章: 3133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止觀禪修

文章 Viirya »

許多前行功夫要做
於世尊所說之法.善聽善受.言善通利.意善尋思.見善通達
頭像
大開眼界
文章: 1675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止觀禪修

文章 大開眼界 »

南傳《那先比丘經》
大王!涅槃是存在。涅槃是所識。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64n ... _around=30

佛經說 第七識(意) 才能見涅槃
眼識~意識 皆不能見涅槃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菩提者是無為...非眼識所知。乃至非意識所知。


一般人當下都是眼識~意識在活動,因此根本見不到涅槃
必須將第七識找出來,才能見涅槃
頭像
大開眼界
文章: 1675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止觀禪修

文章 大開眼界 »

二楞子 寫: 週日 2月 04, 2024 5:49 pm 依您的說法:

佛陀,用口「說法」

古人,用耳朵「聽佛陀說法」

您,用眼晴「看佛經」,用手「打字在論壇」

都是欺詐不實,都是不能相信的相。
做善事,聽聞經法.....這些都是有為法

必須修無為法 才能證涅槃

捨棄眼耳鼻舌身意 就是在修無為法
勿忘初心
文章: 705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止觀禪修

文章 勿忘初心 »

手上工作終於告一段落了,前陣子想把 ⇒

止觀的〈原理〉〈重要性〉〈為何能脱離生死〉的看法。做個整理~~
小小淺見,拙供参考。

原理

在《楞嚴經》有這麼一段︰

「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

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

「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
這段就是教導〈止觀〉原理要旨。

一起裝著污濁和澄淨水的水桶(喻真心/妄心),該如何使污濁(妄心)之水轉變成澄淨??只要使桶內的污水不再起伏燥動使其靜而不動(喻奢摩他),其污水沙土必將沈於桶底,污水也將漸漸轉淨,是為初伏客塵煩惱。是止(奢摩他)的宗旨。
去泥純水,將桶底的沙泥去除,根除無明顛倒,即是觀(毗缽舍那)。無論以南傳 - 七清淨/十六行相;乃至大乘各宗觀法,盡行壽而持之。
勿忘初心
文章: 705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止觀禪修

文章 勿忘初心 »

止觀的重要性/關鍵性

您我大家都知道
佛法是心法!萬法唯心造!故七佛通誡偈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為何要自淨其意如此重要?!因為生死向都在裡頭。
心為一切主宰,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心如工畫師,無法而不造。

故在佛法講「心」最為透徹的就是〈法相/唯識宗〉無論是南傳講六識;大乘講八識,都是講同一顆心(一分成真心/妄心)僅在透析解構繁簡而矣。

我們人的行為和思想受制於過去的經驗觀念所影響,所以才有著不同的〈個性〉〈喜好〉〈愛著〉等,在佛法中稱之為「習氣種子」,以上皆在日常中的自己和別人因某事/物,彼此「因/緣法則」下的「因果關係」來引發。
故稱「種子生現行」。

意識⇒審慮思⇒决定恩⇒發動思⇒行為

我們在日常當中的心念,於善、諸惱及不定的心所並隨著「意識」的分別而起,必經三個「思心所」歷程,之後將引成「動身發語」的行為。每當色塵緣境(人事物彼此交錯因緣合和所產生境界)現前,自己根、境和合,「意識」先作一番計度思考,籌量其利害、得失、善惡、是非等,這是「審慮思」。

計度思考後便作出付諸實行的決定,這是「決定思」。既已作決定,便由「思」心所「動身發語」,處理當前一切境界,發動身、口二者去執行 ,即是「發動思」。

由此可見,我們作出的每一個行為,其實都是一連串複雜的心理活動,經過審慮、決定,最後才發動,展現成行為,但是這些一連串看似繁複,實則快如電光般一瞬即完成了的結果。也可稱之就為「業」。所以,有人做了不該做的事辯稱是「無心、無意」下說了傷人的說話,其實,並不能推卸說是「無心無意」,因為必定都是經過「決定思」才發動成為言語的!也許「無心」的,指得是只是氣在頭上,瞬時脱口而出,不能控制罷了。這「氣在頭上」的背後其實是六根接觸六塵之境而起了感受,分別,生起了不善的意識及不善的心所,不能自控地推動出相應的行為。即使不是蓄意要以言語傷害他人,但在當時的塵境之下,於「動身發語」前是沒有察覺到自己的起心動念,這樣被塵境牽著走,不再是自己的主人了。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意識」除了在「五無心位」不起活動外,於其他任何時都是不會停下來的,也就是說我們都總是在〈起心動念〉中過生活。但我們對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是清楚?還是不清楚?

為何有外緣引發自我習氣(情緒感受)

以人而言,如把因緣拆開來看,
「緣」乃為一種變化不定,「因」為卻是不變的。
但要和合發起,就需要「緣」,故緣要相應於因,才能生起法。即是「緣」作誘因去引發其種子(業 - 善惡習氣)。
所以日常人/事/物之中都是因緣法則下的不同因果關係,而顯發我們的善惡/習氣種子,非但舊業不消又再不斷造新殃。


原理及連鎖連作清楚了
那又該如何翻轉呢?!

〈心〉⇒
有〈遍行〉=大家都如此的建鍞反應
亦有五種心所形成之〈別境〉能成十法界的力量。所以五別境乃修行之基石。有修有證的圭臬。

舉凡我們這顆凡夫心,心與色塵緣境相觸便有此五種心行,一念相應即形成。
每個人都有的共同現象 ⇒

作意、觸、受、想、思。

此為心所與前五識相應後所起的作用,這種作用是每個人都有的,亦「遍行位」。

而「別境位」則可以說是〈心所〉與前五識相應後,經過 ⇒

《 欲、勝解、念、定、慧》五位

此五位作用,會使每個人產生〈境〉的不同,所以叫 「別境位」。


以下分別解說⇒
⑴ 五遍行:作意、觸、受、想、思。

來自於我們阿賴耶識的業力所熏的力量,阿賴耶識中的「業力種子」所發出來的力量,叫做五遍行。

〈五遍行〉
根→塵→識 ⇒ 五蘊→十二處→十八界

〈根〉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識〉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塵〉
色塵→聲塵→香塵→味麈→意塵→觸塵→法塵
識 ⇒ 心法 / 塵 ⇒色法
心法色法兩相應 ⇒五蘊
⇒色→受→想→行→識
(五蘊完成,即心即我)
根是〈能〉,相應於塵,塵是〈所〉,即外在之塵境⇒如眼見色(塵)⇒(意根隨入,即識物,其他四根同理)、耳聞聲、鼻嗅氣(香、臭)、舌嚐味、身觸物等,此時根所對應之塵境為法塵。

舉個例子:
比如我們走在街上,此時眼之所見皆為法塵;但當看到認識的朋友時 (心色相應,法塵就轉為色法,又心法生起 ,你馬上會打招呼,因為心色相應,心法(內)、色法(外)同時完成,心法生起,就是〈色蘊〉完成,五蘊立即發動,受、想、行、識一氣呵成如電光,(如你立即對他笑、叫他名字、招手等等),此即唯識學的第七識⇒心所部分的作用,所謂遍行位,是屬於一般性,大家所共通都有的反應。

(2)五別境⇒欲、勝解、念、定、慧

〈五別境〉

「別境位」,因為要通過每個人先天的稟賦與業力,以及後天的勤毅與修養,及改變所下工夫的不同,所以所呈現的「欲、勝解、念、定、慧」五位作用的效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而形成「十法界」的感報現象,這一切不外唯心所造,唯識所現;所以經云:「若入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關鍵在五根、五塵能所相應,意根進入,產生意識後,心、色進一步相應,於是色蘊引發受、想、行、識一氣呵成,此乃受、想、思(想處於微細時謂思)、觸、作意之結果。若能想、行之間加大空間,建立起間隔,進一步作思惟修(作意),即可透過勝解、念、定、慧等的加行,完成不可思議的功德;至於〈欲〉可說是一種動力(欲望→也能將之修正成好的欲望),我們是欲界眾生,所以想要提昇邁向解脱,則少不了欲為動力。


《楞伽經》上說的〈分別事識〉

分別事識者謂:能於六塵種種事相上分別了知之覺知心。云何意識覺知心是分別事識?
謂意識能見聞覺知,故有如是(((五種別境心所法))),由是緣故即能了別六塵所攝之一切諸法。

憨山大師在百法論義中說:此五遍行,「雖有五法,其實總成一念」,又說:「若無遍行五法,則一念不生!」意即:吾人只要一起念頭,五遍行必同時俱起!

於是,處於五濁之世輪轉生死不息的您我凡夫,豈能〈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心行俱止談何容易?!但也不能坐以待斃,於是佛陀曾說出關鍵。

那就是《作意》。(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作意即是〈觀〉(毗鉢舍那),但止(奢摩他) / 觀;此二者如左右車輪,缺一不可。


瑜伽師地論云
「云何作意相?謂有能生作意故,於彼彼境界,所生識生,作是思惟:今我此心由作意故,((於境界轉)),非無作意,此所思惟,名作意相。」

《解深密經》云:
「獨坐空寂處所,內正安住,如是善思惟法,作意思惟之復即於此能思維心內心相續作意思維,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輕安及心輕安.......。」
頭像
大開眼界
文章: 1675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止觀禪修

文章 大開眼界 »

大開眼界 寫: 週日 2月 04, 2024 6:17 pm
一般人當下都是眼識~意識在活動,因此根本見不到涅槃
必須將第七識找出來,才能見涅槃
《楞嚴經》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六用皆不成.塵垢應念銷.成圓明淨妙。


「一精明」就是第七識

上面楞嚴經文以實際情況來講,就是:
第七識不安份守己, 離開本家,跑去外面攀緣眼耳鼻舌身意 並且沈迷於 在眼耳鼻舌身意所見到的 色聲香味觸法

第七識跑去攀緣眼耳鼻舌身意,所以由 變成六和合
已經不是專一的第七識。

下面六種和合通稱為「六和合
1. 眼.色.眼識 三事和合
2. 耳.聲.耳識 三事和合
3. 鼻.香.鼻識 三事和合
4. 舌.味.舌識三事和合
5. 身.觸.身識 三事和合
6. 意.法.意識 三事和合
第七識每天忙著搞六和合, 已經忘了自己是誰?

找回專一的第七識 方法就是:不能再搞六和合
第七識必須捨離眼耳鼻舌身意,回來本家

這就是佛陀叫人「捨棄眼耳鼻舌身意」的來龍去脈 與緣由
﹋﹋﹋﹋﹋﹋﹋﹋﹋﹋﹋﹋﹋﹋﹋﹋﹋﹋﹋﹋﹋﹋﹋﹋﹋﹋﹋
第七識搞六和合, 即名為染污意
第七識不搞六和合, 即名為不染污意/清淨意
二楞子
文章: 1348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止觀禪修

文章 二楞子 »

大開眼界 寫: 週日 2月 04, 2024 6:21 pm
二楞子 寫: 週日 2月 04, 2024 5:49 pm 依您的說法:

佛陀,用口「說法」

古人,用耳朵「聽佛陀說法」

您,用眼晴「看佛經」,用手「打字在論壇」

都是欺詐不實,都是不能相信的相。
做善事,聽聞經法.....這些都是有為法

必須修無為法 才能證涅槃

捨棄眼耳鼻舌身意 就是在修無為法
涅槃nir-vana nir是遠離意,vana是貪愛意

所謂有為法,就是尚存對我、法的貪愛、執著

無為法就是對我、法的「貪愛滅盡」

眼耳鼻舌身意就是「我法」的代表

證悟眼耳鼻舌身意的因緣和合裏沒有一個能宰的我存在

就叫捨六入

不是捨棄眼耳鼻舌身意,沒有了眼耳鼻舌身意

那是什麼?能告訴我嗎?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