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識捨離眼耳鼻舌身意, 不再搞六和合,
回來本家,祂就能見到涅槃
第七識有自己的眼睛,祂就是用自己的眼睛 見到涅槃
因此, 透過修禪定 捨離眼耳鼻舌身意後, 會浮現一無形的眼睛
這就是第七識的眼睛。打坐時 就是用這眼睛「觀」
止觀禪修
- 大開眼界
- 文章: 1675
-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止觀禪修
你對[捨棄眼耳鼻舌身意] 有誤解
《相應部 35相應 93經》
以眼與色為緣 而生眼識……
以耳與聲為緣 而生耳識……
以鼻與香為緣 而生鼻識……
以舌與味為緣 而生舌識……
以身與觸為緣 而生身識……
以意與法為緣 而生意識……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16n0006_p0091a02
經文說:能生眼識 耳識 鼻識.....
這表示, 眼耳鼻舌身意 其實是在指神經:
視覺神經, 聽覺神經, 嗅覺神經, 味覺神經, 觸覺神經, 思覺神經
神經 才能生眼識 耳識....
故,眼耳鼻舌身意 並不是指 整個器官, 整個身體。
因此 [捨離眼耳鼻舌身意] 應該是指 捨棄視覺, 聽覺, 嗅覺, 味覺, 觸覺, 思覺神經
捨離這些神經, 等於遠離色聲香味觸法
因此眼不見色, 耳不聞聲, 鼻不嗅香...意不知法
《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
眼不見於色。 意亦不知法
是名勝義諦。 愚者不能知
《成實論》眼不見色。耳不聞聲。鼻不嗅香。舌不知味。身不覺觸。故説離欲。
-
- 文章: 1348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止觀禪修
請問:捨棄視覺, 聽覺, 嗅覺, 味覺, 觸覺, 思覺神經....大開眼界 寫: ↑週日 2月 04, 2024 7:37 pm你對[捨棄眼耳鼻舌身意] 有誤解
《相應部 35相應 93經》
以眼與色為緣 而生眼識……
以耳與聲為緣 而生耳識……
以鼻與香為緣 而生鼻識……
以舌與味為緣 而生舌識……
以身與觸為緣 而生身識……
以意與法為緣 而生意識……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N16n0006_p0091a02
經文說:能生眼識 耳識 鼻識.....
這表示, 眼耳鼻舌身意 其實是在指神經:
視覺神經, 聽覺神經, 嗅覺神經, 味覺神經, 觸覺神經, 思覺神經
神經 才能生眼識 耳識....
故,眼耳鼻舌身意 並不是指 整個器官, 整個身體。
因此 [捨離眼耳鼻舌身意] 應該是指 捨棄視覺, 聽覺, 嗅覺, 味覺, 觸覺, 思覺神經
捨離這些神經, 等於遠離色聲香味觸法
因此眼不見色, 耳不聞聲, 鼻不嗅香...意不知法
《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
眼不見於色。 意亦不知法
是名勝義諦。 愚者不能知
《成實論》眼不見色。耳不聞聲。鼻不嗅香。舌不知味。身不覺觸。故説離欲。
捨棄以後聽得到、看得到.....…嗎?
-
- 文章: 1348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止觀禪修
安定跟放鬆是一體兩面,透過專注於所緣,排除其他的煩雜
對於所緣也只是觀察,所以心的穩定,也帶來了身的放鬆
不過輕安的持續性,源於只是靜坐或者是禪定,抑或是禪
如果只是靜坐,輕安的感覺很快就會沒了
禪是透過禪定,觀察到所緣的實相,進而生起解脫的智慧
能生起解脫的智慧最能夠身心安定,因為已無所執著
在《雜阿含》須深盗法經中有如是言: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
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從這個經我們可以看到,光只有智慧就可以解脫
也就是所謂的「慧解脫」,當然加上禪定會更好更快也就是「俱解脫」
止的目的就是要定,觀的目的就是要生慧
生慧的次第就如世尊所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必須要有世尊所教導的一些法的資糧,才有辦法去驗證真實
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世尊所教:
「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
止觀、禪那,其實就是靜慮,以「正見」觀,非以「我見」觀
對於所緣也只是觀察,所以心的穩定,也帶來了身的放鬆
不過輕安的持續性,源於只是靜坐或者是禪定,抑或是禪
如果只是靜坐,輕安的感覺很快就會沒了
禪是透過禪定,觀察到所緣的實相,進而生起解脫的智慧
能生起解脫的智慧最能夠身心安定,因為已無所執著
在《雜阿含》須深盗法經中有如是言: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
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從這個經我們可以看到,光只有智慧就可以解脫
也就是所謂的「慧解脫」,當然加上禪定會更好更快也就是「俱解脫」
止的目的就是要定,觀的目的就是要生慧
生慧的次第就如世尊所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必須要有世尊所教導的一些法的資糧,才有辦法去驗證真實
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世尊所教:
「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
止觀、禪那,其實就是靜慮,以「正見」觀,非以「我見」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