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觀禪修

鄰居
文章: 549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止觀禪修

文章 鄰居 »

樓上經文的例子,法師也有一條一條的說明,實在是太長了,
師兄可以一段一段的閱讀,

上段經文是談三個慧(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的知義差別,
下段經文才是要談[止觀的智與見]吧!

師兄可以試試看,先分享感想!
Viirya
文章: 3136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止觀禪修

文章 Viirya »

感恩.

前面經文提到
菩薩藉由修奢摩他.毘鉢舍那成所成慧.但將因緣的法是總法還是別法成果會有差別
若緣總法修奢摩他.毘鉢舍那所有妙慧.是名為智
若緣別法修奢摩他.毘鉢舍那所有妙慧.是名為見
Viirya
文章: 3136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止觀禪修

文章 Viirya »

當止觀行者.在知法知義已達相當火候.他應該做除遣諸法相的練習
所謂諸法相是包括法相及義相

這些相要如何除遣呢?
行者以止觀.正思擇.最極思擇.周徧尋思.周徧伺察後.了知所知的法第一個名及名自性無所得
而名乃隨相而命而生.名既名及名自性無所得.其所依之相亦當無所得.是故無須再觀彼所依之相

在前述的知法知義.從名開始到界為止
應用正思擇.最極思擇.周徧尋思.周徧伺察對名之外的其他法相和義相做止觀修行
若以其及其自性無所得時.亦不觀彼所依之相
以這樣的要領除遣

根據演培法師的解說
實際上要除遣的不是法相和義相
而是徧計執.是為了知法義而起的徧計執
Viirya
文章: 3136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止觀禪修

文章 Viirya »

除遣諸法相是加行位主要的功課
誠如唯識三十頌所述.透過加行.以期伏除二取隨眠.為見道.證唯識實性做準備.
現前立少物
謂是唯識性
以有所得故
非實住唯識


這現前立少物或許就是指立真如之相
在觀心之上.浮現真如真相
以帶相的觀智.以真如之相為所憑依.故是有所得的

今經文所述 由真如作意.除遣法相及與義相
這真如作意即是三十頌的現前立少物?

如解深密經所述在加行位藉由空除遣種種相
Viirya
文章: 3136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止觀禪修

文章 Viirya »

縛有相縛及粗重縛兩種
行者在除遣以上法相及與義相後.還需再進一步除遣三摩地所行影像相
從事這些相的除遣.行者將從雜染縛粗獲得解脫
解深密經也提醒此解脫相亦不可執著.也須要除遣
經云 從雜染縛粗而得解脫.彼亦除遣
鄰居
文章: 549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止觀禪修

文章 鄰居 »

前面經文提到
菩薩藉由修奢摩他.毘鉢舍那成所成慧.但將因緣的法是總法還是別法成果會有差別
若緣總法修奢摩他.毘鉢舍那所有妙慧.是名為智
若緣別法修奢摩他.毘鉢舍那所有妙慧.是名為見
就他的[體說(諸法平等的理體,)]智與見本同以慧為性,
這裡說的差別,是就[義說(諸法差別之相用)]而言;
鄰居
文章: 549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止觀禪修

文章 鄰居 »

經文接著說;
佛告慈氏菩薩曰:
“善男子!我無量門宣說智、見二種差別,今當為汝略說其相。
若緣總法(普遍圓融法門)修奢摩他、毘缽舍那所有妙慧,是名為智;
若緣別法(不融貫的法門),修奢摩他、毘缽舍那所有妙慧,是名為見”。
以上;體說,義說,總法(普法),別法,
法師也有用到,只是佛經都用[略說其相]了,但我們只針對[解深密經]
這部分在學習,也略知其義就是,等自己體悟後再祥解,現在只是做相互討論的作用!
鄰居
文章: 549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止觀禪修

文章 鄰居 »

經文:
佛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由真如作意;除遣法相及與義相;若於其名及名自性
無所得時,亦不觀彼所依之相,如是除遣。如于其名、于句、于文、於一切義,
當知亦爾。乃至於界及界自性無所得時,亦不觀彼所依之相,如是除遣”。
法師談到,真如作意的意思,依瑜伽的解釋,就是對於自相、共相及真如相,
鄰居
文章: 549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止觀禪修

文章 鄰居 »

當止觀行者.在知法知義已達相當火候.他應該做除遣諸法相的練習
所謂諸法相是包括法相及義相
是啊!法師略說;
止觀行者所要除遣的諸相,就是法相與義相。
法相,即指知法知義文中的所知法,
義相,即指知法知義文中的所知義,
鄰居
文章: 549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止觀禪修

文章 鄰居 »

根據演培法師的解說
實際上要除遣的不是法相和義相
而是徧計執.是為了知法義而起的徧計執
是這樣沒錯,他寫到;
在如來的聖教中說起來,都是假名安立而沒有他的實自性的,
然佛所以還要如是種種宣說者,無非是為了令諸眾生的了知。
如不了知他的假名安立而以為有實自體,那就成為遍計執了。

由是應知此中說所除遣,是遣除遍計執,並不是遣除法義;
文中所以說除法相義相而不說遣除遍計者,因為了知法義
才起遍計執的,所以說[法義相],是所除遣。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