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經文明明白白地說: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重點絕對不是在說[布施有或沒有功德],如果布施沒有功德,
那等於是斷滅空,也是破壞世間一切善法,
同樣,也不必再提這段:兩廂比較誰勝了,不是嗎?
很顯然;經文明明白白地說: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勿忘初心法友,用心於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云:「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如何是 =
「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又何以能「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
簡單速成,這裡找;如果以以般若經系所說;
能悟知一切法無我性,體認一切事物之實相為空,
心安住於此真理之上而不動此。...這也是得成於忍的一種。
名相:忍
釋文: 忍辱、忍耐、堪忍、忍許、忍可、安忍等意。
即受他人之侮辱惱害等而不生瞋心,或自身遇苦而不動心,
證悟真理,心安住於理上。
依經論所載,忍有多種分類:
(一)二忍:
(1)生忍與法忍。據大智度論卷六載,雖受眾生迫害或優遇,仍不執於其違順之境而忍,
又觀眾生無初、中、後之別,而在眾生之上體認空理,不墮於斷、常二邊,不陷於邪見,
此即生忍(又作眾生忍);
體認一切事物之實相為空,心安住於此真理之上而不動,此即法忍(又作無生法忍)。...
八地不相於外法(曰忍)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福德不應貪著的原因是:福德無常,若貪即是執無常為常,佛斥顛倒!很顯然;經文明明白白地說:
[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重點絕對不是在說[布施有或沒有功德],如果布施沒有功德,
那等於是斷滅空,也是破壞世間一切善法,
同樣,也不必再提這段:兩廂比較誰勝了,不是嗎?
個人向初心法友心得報告;如何是 =
「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又何以能「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