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眉批何義
〖公案原文〗
真淨和尚游方時,與二僧偕行到穀隱。
薛大頭問雲:“三人同行,必有一智。如何是一智?”二僧無語。
淨立下肩,應聲便喝。薛豎拳作相撲勢。
淨雲:“不勞再勘。”薛拽拄杖趁出。(薛,見石門慈照禪師。)
〖老人眉批〗
回首看!
〖鋸解秤砣〗
這個公案文字易懂,不再一一復述,先說後面括弧裏的那一句吧:
“薛,見石門慈照禪師”——這裏所說的薛大頭,就是現在的(古時“現”“見”二字通用)石門慈照禪師。石門慈照也就是穀隱蘊聰,燈錄裏稱他為“襄州穀隱山蘊聰慈照禪師”。
古人有名有號,蘊聰是名,慈照是號。石門、穀隱都是地名。
可能他俗姓薛,腦袋也較常人大些,故《宗門武庫》的作者 大慧宗杲禪師稱他為“薛大頭”。
能這樣昵稱,可見二人很熟悉、很親密了。
“淨立下肩”就是真淨和尚在下首站著。
有人說,老人的眉批“回首看!”是“往下首看”。
看下首的真淨和尚,他就是“一智”。這樣說也有道理,但卻未必一定是這個意思。
公案裏說:“薛豎拳作相撲勢。
淨雲:‘不勞再勘。’薛拽拄杖趁出。”
如果真淨禪師把“不勞再勘”換成“回首看”,便與他那“相撲勢”函蓋相投。
若如此,薛大頭即使想趁出(趕走)他們,恐怕也拽不得拄杖了。
老人眉批“回首看”是替真淨禪師答了一句啊!
首
公案很難懂
-
- 文章: 5204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出處: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第三十九冊,頻吉祥禪師語錄。
經文:你諸人,有能乘機乘勢直入,九重殿裏,擊開金鎖,透出玄關,向深宮裏 討取綸音。
【經文釋義】:
頻吉祥禪師,是得道的高僧,知道修行要找到自性佛,才能明心見性,功愿成就,肯定玄關修持的重要,留下頻吉祥禪師語錄,非常尊貴,舉例如下:
「你諸人,有能乘機乘勢直入,九重殿裏」:
諸位同修,如果有機會,遇到天命明師,要把握機會,恭請天命明師,乘機乘勢,傳授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直入自身的九重宮殿裡面,會見自家菩薩,找到自性的主人翁。
「擊開金鎖,透出玄關」:
玄關金鎖,已經六萬多年,從未開啟,所以要恭請天命明師,用聖靈與火的施洗,藉無極的燈光,將玄關金鎖擊開,透出自性,找到本來面目。
「向深宮裏討取綸音」:
自性佛是居住在 深宮內院九重宮殿裡面,往裡面尋找,才能找到;既然找到了自性佛,一切起心動念,行住坐臥,都要聽主人翁的話,不再以識神用事。
經文:你諸人,有能乘機乘勢直入,九重殿裏,擊開金鎖,透出玄關,向深宮裏 討取綸音。
【經文釋義】:
頻吉祥禪師,是得道的高僧,知道修行要找到自性佛,才能明心見性,功愿成就,肯定玄關修持的重要,留下頻吉祥禪師語錄,非常尊貴,舉例如下:
「你諸人,有能乘機乘勢直入,九重殿裏」:
諸位同修,如果有機會,遇到天命明師,要把握機會,恭請天命明師,乘機乘勢,傳授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直入自身的九重宮殿裡面,會見自家菩薩,找到自性的主人翁。
「擊開金鎖,透出玄關」:
玄關金鎖,已經六萬多年,從未開啟,所以要恭請天命明師,用聖靈與火的施洗,藉無極的燈光,將玄關金鎖擊開,透出自性,找到本來面目。
「向深宮裏討取綸音」:
自性佛是居住在 深宮內院九重宮殿裡面,往裡面尋找,才能找到;既然找到了自性佛,一切起心動念,行住坐臥,都要聽主人翁的話,不再以識神用事。
-
- 文章: 5204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曹洞宗無字妙門——禪宗公案62
尺童
祖欽禪師在雙林遠禪師座下,曾終日隨眾在僧堂中打坐,從朝至暮,足不出戶,攝心不怠。
即使是入寮休息,或去後架方便,祖欽禪師均袖手當胸,徐來徐往,眼前所視不過三尺,更不左顧右盼。
當時,祖欽禪師是按曹洞宗的用功方法,看狗子無佛性之話頭:
就是雜識雜念生起的時候,向鼻尖頭輕輕舉一個“無”字,只要念頭一消,便一切都放下,只是單純默默地坐著。這種用功方法,只要堅持,久久純熟,自然契悟。
但是它要求用功必須綿密,容易讓人犯困,一般人不經過十年二十年的功夫,難以得手。
所以,大多學人難以繼承此法。祖欽禪師當時 依此法而行,經常得定,感覺到時間過得很快。
祖欽禪師曾談到 自己當時的用功感受說:
“我當時忽於念頭起處,打一個返照,於返觀處,這一念子當下冰冷,直是澄澄湛湛,不動不搖,坐一日只如一彈指頃,都不聞鐘鼓之聲,過了午齋,連放參都不知道。”
雖然祖欽禪師在雙林座下用功精勤,但是後來,昏沉散亂 越來越重,以至於完全陷入一種困頓之中,無法自拔。
後來聽說天目滅翁文禮禪師 住淨慈寺接眾,遂前往請益。
天目文禮禪師是靈隱崇岳禪師之法嗣,天童咸傑禪師之法孫。
初禮天目,文禮和尚便問祖欽禪師 平時如何做功夫。祖欽禪師於是將上述曹洞宗用功方法 從頭至尾,詳細說了一遍。
文禮禪師未置可否,只是說:“你豈不見,臨濟三度問黃檗佛法的大意,三遭痛棒,末後向大愚肋下築三拳,道元來黃檗佛法無多子。汝但恁麼看。”
祖欽禪師當時 對文禮和尚的開示 很不滿意,認為藥不對症。因為,他認為自己當時 在用功過程中 所遇到最大毛病就是昏沉散亂。於是他心裡 對文禮禪師產生了輕慢之心,私下認為,你這老和尚不會做功夫,只是學會一些伶俐禪。
按叢林規矩,尋常入室參學請益,最後都要焚香,向住持和尚行禮拜,以示感謝。
但是,祖欽禪師自從產生了輕慢之心後,入室請益,既不燒香也不拜佛。更不按文禮禪師的教導用功,只是依舊按原來的方法,我行我素,堅持坐禪。
當時,從漳州、泉州來了七位兄弟,他們也喜歡坐禪。於是,祖欽禪師便與他們結伴,住在淨慈寺的禪堂裡,天天以會禪為務。
另外還有一位修上座,也是漳州人,他每天只是獨行獨坐。
在住禪堂的兩年期間,祖欽禪師一行,一直堅持夜不展單,脅不至席。尤其是那位修上座,神秘得很,他終日坐在蒲團上,像個鐵橛子似的,走路時,挺起脊梁,兩臂雙垂,雙眼微開,見人不答話,亦如鐵橛子相似。祖欽禪師當時 特別想親近修上座。可是修上座每次見祖欽禪師從東邊來,他便從西邊去。因此兩年間,竟沒有機會交談。
因為沒有找到對治昏沉散亂的有效方法,祖欽禪師用功用到後來,昏困不已,“日里也似夜裡,夜裡也似日里,行時也似坐時,坐時也似行時,只是一個昏沉散亂,輥作一團,如一塊爛泥相似,要一須臾淨潔不可得。”祖欽禪師非常痛苦,心裡想到,“我辦道,又不得入手,身上衣裳又破碎也,皮肉又消爍也”,不禁淚如雨下,頓生回家之念。
幸好不久,祖欽禪師在走廓上 碰到了修上座。看到修上座,閒閒然,怡然自得,祖欽禪師知道他已有所證,非常羨慕。於是便上前問道:“去年要與你說話些個,你只管迴避我,如何?”
修上座道:“尊兄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更與你說話在?”說完,他便問起祖欽禪師如何做功夫。
祖欽於是又從頭至尾詳細地說了一遍,然後說道:“我如今只是被個昏沉散亂,打並不去。”
修上座一聽,便說道:“有甚麼難!自是你不猛烈,須是高著蒲團,豎起脊梁,教他節節相拄,盡三百六十骨節,八萬四千毛孔,並作一個無字,與麼(這樣)提起,更記甚麼昏沉散亂來?”
祖欽禪師於是依教而行,找了一個厚蒲團放在禪座下,豎起脊梁,透頂透底,盡三百六十骨節,一一提起,猶如一人與萬人交戰。這樣越提越得力,越來越清醒。忽然有一天身心俱忘,只覺得眼前 如一片銀山鐵壁相似,清涼慶快無比。從此坐也如是,行也如是,一連三晝夜,目不交睫,卻精神飽滿。
第三天午後,祖欽禪師在三門附近經行,又碰到了修上座。
修上座便問:“在這裡做什麼?”
祖欽禪師道:“辦道。”
修上座又問:“你喚什麼作道?”
祖欽禪師被問得無言以對,只好悶悶地 準備回禪堂用功。
他剛一翻身上蒲團,眼前豁然一開,如天崩地陷一般。當時那種感覺,“呈似人不得,說似人不得,非世間一切相 可以喻之。”
祖欽禪師於是歡喜踴躍,走出禪堂,想找個人分享一下自己的歡樂。恰好碰到修上座。
修上座一見祖欽禪師,便合掌賀喜道:“且喜!且喜!”
於是祖欽禪師便與修上座 攜手走出寺院,在寺前的柳堤上轉了一圈。祖欽禪師後來談到了他當時的感覺,
“俯仰天地間,森羅萬象,眼耳見聞,向來所厭所棄之物,與無明煩惱,昏沉散亂,元(原)來儘自妙明真性中流出”。
後來,祖欽禪師又前往徑山,參無準師範禪師。
一日,寺院正在鑄一口大鐘。師範禪師令祖欽禪師下一轉語。祖欽禪師於是
呈偈云:
“通身只是一張口,百煉爐中輥出來。
斷送夕陽歸去後,又催明月上樓台。”
尺童——“夕陽歸去”是“明去日”,配合“明月上樓”是雙月平等心。
師範禪師覽其偈,遂許可祖欽禪師入室請益,並令他住進侍者寮。
奇怪的是,在師範禪師座下,祖欽禪師每次入室,碰到師範禪師舉起 衲僧巴鼻、佛祖爪牙之話頭,便覺得以前所得,一點都不得力,出身不得,更無下口處。
不得已,他只好翻開佛經和祖語,希望能從中 撿出一兩句合適的話來,以解決心中的疑團。
可是結果一無所獲。於是他發誓一定要究明此事。
經過長達十年的參究,一天,祖欽禪師於佛殿前經行。就在他放下一切,無拘無束地 東思西忖的時候,忽然看到一株古柏,虯曲著伸向大殿,一下子便將心中的疑團打碎了,平生所證種種境界一時放下,如同一個在暗室中 呆久了的人,一下子走到太陽底下。
此時他才真正明白 師範禪師的 立地處和為人處。
尺童——“衲僧巴鼻、佛祖爪牙”指心與外部萬物相應,相應其實就是印度瑜珈的意譯。
祖欽禪師曾有上堂法語云:
“純清絕點,正是真常流注。打破鏡來,未免一場狼藉。不若遇飯吃飯,遇茶喫茶,曉來獨立空庭外,閒對寒梅幾樹花。”
●(指破相、破我執等,仍不是究竟解脫,圓滿合天地萬事萬物於一味心,才是終極解脫。)
又云:
個事本成現,覓則不可見。
白珪本無瑕,琢磨乃成玷。
執之以實法,空中生閃電。
視之似等閒,腳下添紅線。
若是學道人,好好看方便。
作么生?莫看仙人手中扇。”
尺童——
“腳下添紅(宏)線(限)”指擴大心意,如彌樂佛大肚包容天下。
“莫(默)看仙人手中扇”是提示“一目”,
“看”是手中“目”,
扇子“閉目(支撐條)”成一,“開目”成一片天地。
祖欽禪師臨終偈云:
“上大今已無人,雪巖可知禮也。
虛名塞破乾坤,分付原妙侍者。”
尺童——
“上大今已無人”:
“上大人孔乙己”無“人”、“孔(漏洞)、恐懼”、“乙(二,分別)”、“己(我執)”。 “虛名分付”:是“業口”。呵呵,口業交給原妙繼承、造作了
佛法僧
衲僧巴鼻、佛祖爪牙
尺童
祖欽禪師在雙林遠禪師座下,曾終日隨眾在僧堂中打坐,從朝至暮,足不出戶,攝心不怠。
即使是入寮休息,或去後架方便,祖欽禪師均袖手當胸,徐來徐往,眼前所視不過三尺,更不左顧右盼。
當時,祖欽禪師是按曹洞宗的用功方法,看狗子無佛性之話頭:
就是雜識雜念生起的時候,向鼻尖頭輕輕舉一個“無”字,只要念頭一消,便一切都放下,只是單純默默地坐著。這種用功方法,只要堅持,久久純熟,自然契悟。
但是它要求用功必須綿密,容易讓人犯困,一般人不經過十年二十年的功夫,難以得手。
所以,大多學人難以繼承此法。祖欽禪師當時 依此法而行,經常得定,感覺到時間過得很快。
祖欽禪師曾談到 自己當時的用功感受說:
“我當時忽於念頭起處,打一個返照,於返觀處,這一念子當下冰冷,直是澄澄湛湛,不動不搖,坐一日只如一彈指頃,都不聞鐘鼓之聲,過了午齋,連放參都不知道。”
雖然祖欽禪師在雙林座下用功精勤,但是後來,昏沉散亂 越來越重,以至於完全陷入一種困頓之中,無法自拔。
後來聽說天目滅翁文禮禪師 住淨慈寺接眾,遂前往請益。
天目文禮禪師是靈隱崇岳禪師之法嗣,天童咸傑禪師之法孫。
初禮天目,文禮和尚便問祖欽禪師 平時如何做功夫。祖欽禪師於是將上述曹洞宗用功方法 從頭至尾,詳細說了一遍。
文禮禪師未置可否,只是說:“你豈不見,臨濟三度問黃檗佛法的大意,三遭痛棒,末後向大愚肋下築三拳,道元來黃檗佛法無多子。汝但恁麼看。”
祖欽禪師當時 對文禮和尚的開示 很不滿意,認為藥不對症。因為,他認為自己當時 在用功過程中 所遇到最大毛病就是昏沉散亂。於是他心裡 對文禮禪師產生了輕慢之心,私下認為,你這老和尚不會做功夫,只是學會一些伶俐禪。
按叢林規矩,尋常入室參學請益,最後都要焚香,向住持和尚行禮拜,以示感謝。
但是,祖欽禪師自從產生了輕慢之心後,入室請益,既不燒香也不拜佛。更不按文禮禪師的教導用功,只是依舊按原來的方法,我行我素,堅持坐禪。
當時,從漳州、泉州來了七位兄弟,他們也喜歡坐禪。於是,祖欽禪師便與他們結伴,住在淨慈寺的禪堂裡,天天以會禪為務。
另外還有一位修上座,也是漳州人,他每天只是獨行獨坐。
在住禪堂的兩年期間,祖欽禪師一行,一直堅持夜不展單,脅不至席。尤其是那位修上座,神秘得很,他終日坐在蒲團上,像個鐵橛子似的,走路時,挺起脊梁,兩臂雙垂,雙眼微開,見人不答話,亦如鐵橛子相似。祖欽禪師當時 特別想親近修上座。可是修上座每次見祖欽禪師從東邊來,他便從西邊去。因此兩年間,竟沒有機會交談。
因為沒有找到對治昏沉散亂的有效方法,祖欽禪師用功用到後來,昏困不已,“日里也似夜裡,夜裡也似日里,行時也似坐時,坐時也似行時,只是一個昏沉散亂,輥作一團,如一塊爛泥相似,要一須臾淨潔不可得。”祖欽禪師非常痛苦,心裡想到,“我辦道,又不得入手,身上衣裳又破碎也,皮肉又消爍也”,不禁淚如雨下,頓生回家之念。
幸好不久,祖欽禪師在走廓上 碰到了修上座。看到修上座,閒閒然,怡然自得,祖欽禪師知道他已有所證,非常羨慕。於是便上前問道:“去年要與你說話些個,你只管迴避我,如何?”
修上座道:“尊兄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更與你說話在?”說完,他便問起祖欽禪師如何做功夫。
祖欽於是又從頭至尾詳細地說了一遍,然後說道:“我如今只是被個昏沉散亂,打並不去。”
修上座一聽,便說道:“有甚麼難!自是你不猛烈,須是高著蒲團,豎起脊梁,教他節節相拄,盡三百六十骨節,八萬四千毛孔,並作一個無字,與麼(這樣)提起,更記甚麼昏沉散亂來?”
祖欽禪師於是依教而行,找了一個厚蒲團放在禪座下,豎起脊梁,透頂透底,盡三百六十骨節,一一提起,猶如一人與萬人交戰。這樣越提越得力,越來越清醒。忽然有一天身心俱忘,只覺得眼前 如一片銀山鐵壁相似,清涼慶快無比。從此坐也如是,行也如是,一連三晝夜,目不交睫,卻精神飽滿。
第三天午後,祖欽禪師在三門附近經行,又碰到了修上座。
修上座便問:“在這裡做什麼?”
祖欽禪師道:“辦道。”
修上座又問:“你喚什麼作道?”
祖欽禪師被問得無言以對,只好悶悶地 準備回禪堂用功。
他剛一翻身上蒲團,眼前豁然一開,如天崩地陷一般。當時那種感覺,“呈似人不得,說似人不得,非世間一切相 可以喻之。”
祖欽禪師於是歡喜踴躍,走出禪堂,想找個人分享一下自己的歡樂。恰好碰到修上座。
修上座一見祖欽禪師,便合掌賀喜道:“且喜!且喜!”
於是祖欽禪師便與修上座 攜手走出寺院,在寺前的柳堤上轉了一圈。祖欽禪師後來談到了他當時的感覺,
“俯仰天地間,森羅萬象,眼耳見聞,向來所厭所棄之物,與無明煩惱,昏沉散亂,元(原)來儘自妙明真性中流出”。
後來,祖欽禪師又前往徑山,參無準師範禪師。
一日,寺院正在鑄一口大鐘。師範禪師令祖欽禪師下一轉語。祖欽禪師於是
呈偈云:
“通身只是一張口,百煉爐中輥出來。
斷送夕陽歸去後,又催明月上樓台。”
尺童——“夕陽歸去”是“明去日”,配合“明月上樓”是雙月平等心。
師範禪師覽其偈,遂許可祖欽禪師入室請益,並令他住進侍者寮。
奇怪的是,在師範禪師座下,祖欽禪師每次入室,碰到師範禪師舉起 衲僧巴鼻、佛祖爪牙之話頭,便覺得以前所得,一點都不得力,出身不得,更無下口處。
不得已,他只好翻開佛經和祖語,希望能從中 撿出一兩句合適的話來,以解決心中的疑團。
可是結果一無所獲。於是他發誓一定要究明此事。
經過長達十年的參究,一天,祖欽禪師於佛殿前經行。就在他放下一切,無拘無束地 東思西忖的時候,忽然看到一株古柏,虯曲著伸向大殿,一下子便將心中的疑團打碎了,平生所證種種境界一時放下,如同一個在暗室中 呆久了的人,一下子走到太陽底下。
此時他才真正明白 師範禪師的 立地處和為人處。
尺童——“衲僧巴鼻、佛祖爪牙”指心與外部萬物相應,相應其實就是印度瑜珈的意譯。
祖欽禪師曾有上堂法語云:
“純清絕點,正是真常流注。打破鏡來,未免一場狼藉。不若遇飯吃飯,遇茶喫茶,曉來獨立空庭外,閒對寒梅幾樹花。”
●(指破相、破我執等,仍不是究竟解脫,圓滿合天地萬事萬物於一味心,才是終極解脫。)
又云:
個事本成現,覓則不可見。
白珪本無瑕,琢磨乃成玷。
執之以實法,空中生閃電。
視之似等閒,腳下添紅線。
若是學道人,好好看方便。
作么生?莫看仙人手中扇。”
尺童——
“腳下添紅(宏)線(限)”指擴大心意,如彌樂佛大肚包容天下。
“莫(默)看仙人手中扇”是提示“一目”,
“看”是手中“目”,
扇子“閉目(支撐條)”成一,“開目”成一片天地。
祖欽禪師臨終偈云:
“上大今已無人,雪巖可知禮也。
虛名塞破乾坤,分付原妙侍者。”
尺童——
“上大今已無人”:
“上大人孔乙己”無“人”、“孔(漏洞)、恐懼”、“乙(二,分別)”、“己(我執)”。 “虛名分付”:是“業口”。呵呵,口業交給原妙繼承、造作了
佛法僧
衲僧巴鼻、佛祖爪牙
-
- 文章: 5204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鐵船水上浮
或曰:「鐵船水上浮,如何解得?」
曰:「他既有五個字,如何解不得?他明明說會得個中意,如何不要解會?你意要將此句與秦時羘轢鑽一樣看麼?」
或曰:「正是。」
曰:「秦時轆遼鑽,乃金剛王寶劍,能殺一切世法佛法,截斷眾流,護你到法身邊,得此生義,乃塗毒鼓清涼幢,超出一切法,一超直入。如何不要解會?不是無理路,乃理路之精而至捷者,人提起此一句,便去不得。不是那有理路的言句,任你遊行。殊不知這一句如銀山鐵壁,擋住你去不得,則此我當下現前。如何不要解會?
鐵船水上浮,與此句大有差別,我不管龐公是此意不是此意,只管保你信我說話成佛去。不必問我解不解,是不是,你既能成佛,我就錯些何妨?
鐵船,蓋喻此我也。此我自有生來塵埋久矣,如鐵船之在水底,何日能浮?
非殺盡一切,這我安能獨露?此是龐公境界。若夫上上智明此生義,亦不必用護,恐多此護之心。只歷歷孤明便是護,便是金剛王寶劍,不須用殺而一切皆盡。所謂不動干戈建太平,靈照頗會此意。”
龐婆雲:「百草頭上祖師意。」極佳。
惟龐公不濟,說出此偈,惹得眾人絮絮叨叨,惑亂後人。當時有一僧,可惜圜悟不能度他。其僧曰:「學人到這裡,直得步步絕行蹤時如何?」
悟曰:「未有金剛王寶劍在。」此答誤人不淺,罪過罪。
他既步步絕行蹤,還要殺些什麼?還要劍作什麼?當時只要問他 步步者是誰步?彼若知道,則大事畢矣。若不知道,則教他知有這個。如何說未有金剛王寶劍在?寶劍乃此我殺妄殺賊之具,若無妄無賊,而執一劍在手,豈不勞力?
鐵船水上浮,正常的很
鐵船水下跑,正常的很
飛機空中飛,正常的很
倒行逆施中,天天皆是
清明節,清明嗎
無言
或曰:「鐵船水上浮,如何解得?」
曰:「他既有五個字,如何解不得?他明明說會得個中意,如何不要解會?你意要將此句與秦時羘轢鑽一樣看麼?」
或曰:「正是。」
曰:「秦時轆遼鑽,乃金剛王寶劍,能殺一切世法佛法,截斷眾流,護你到法身邊,得此生義,乃塗毒鼓清涼幢,超出一切法,一超直入。如何不要解會?不是無理路,乃理路之精而至捷者,人提起此一句,便去不得。不是那有理路的言句,任你遊行。殊不知這一句如銀山鐵壁,擋住你去不得,則此我當下現前。如何不要解會?
鐵船水上浮,與此句大有差別,我不管龐公是此意不是此意,只管保你信我說話成佛去。不必問我解不解,是不是,你既能成佛,我就錯些何妨?
鐵船,蓋喻此我也。此我自有生來塵埋久矣,如鐵船之在水底,何日能浮?
非殺盡一切,這我安能獨露?此是龐公境界。若夫上上智明此生義,亦不必用護,恐多此護之心。只歷歷孤明便是護,便是金剛王寶劍,不須用殺而一切皆盡。所謂不動干戈建太平,靈照頗會此意。”
龐婆雲:「百草頭上祖師意。」極佳。
惟龐公不濟,說出此偈,惹得眾人絮絮叨叨,惑亂後人。當時有一僧,可惜圜悟不能度他。其僧曰:「學人到這裡,直得步步絕行蹤時如何?」
悟曰:「未有金剛王寶劍在。」此答誤人不淺,罪過罪。
他既步步絕行蹤,還要殺些什麼?還要劍作什麼?當時只要問他 步步者是誰步?彼若知道,則大事畢矣。若不知道,則教他知有這個。如何說未有金剛王寶劍在?寶劍乃此我殺妄殺賊之具,若無妄無賊,而執一劍在手,豈不勞力?
鐵船水上浮,正常的很
鐵船水下跑,正常的很
飛機空中飛,正常的很
倒行逆施中,天天皆是
清明節,清明嗎
無言
-
- 文章: 5204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一二、細抹將來
〖公案原文〗
雲頂山敷禪師,成都府帥請就衙內升座。時有樂營將出,禮拜起,回顧街前下馬台雲:“一口吸盡西江水即不問,且請和尚吞卻街前下馬台。”師展兩手唱雲:“細抹將來。”樂營將於此有省。
〖老人眉批〗
是則是,祗是廉纖生!
〖鋸解秤砣〗
雲頂德敷禪師是曹洞宗護國知遠禪師的法嗣。有一天,成都府的領兵大元帥 請德敷禪師到軍衙裏升座說法,軍樂營的將領出來 向禪師禮拜。禮拜完了便指著下馬石台問禪師:“禪宗說‘一口吸盡西江水’,我不問這麼大的。即此小小的下馬台,和尚您能一口吞下去麼?”
德敷禪師展開兩手,象奏軍樂那樣唱著說:“細抹將來。”
這位將領竟然 于言下醒悟了。
有人曾將“細抹將來”解為“細磨。將來!”將就是拿。你把它磨成細末,給我拿過來!這樣解很有道理。
可這話顯然很粗重,並不“廉纖(單薄)”啊。為什麼老人批註“是則是,祗是廉纖生!”呢?
須知禪師是唱著說的,“細抹”是指細細(認真)地奏樂。
“你先把你認真奏出的軍樂拿過來,然後我再吞下馬石。”
軍樂只是聲音,沒有大、小、水、石之相,這可怎麼拿呀!
這位將領竟于此語下契入無相,也是個根性大利者啊!
哈哈!把軍樂的聲音拿過來,的確是“廉纖”。
細抹將來
吞卻街前下馬台
依物而言,合理
西江水,下馬台
栓也
〖公案原文〗
雲頂山敷禪師,成都府帥請就衙內升座。時有樂營將出,禮拜起,回顧街前下馬台雲:“一口吸盡西江水即不問,且請和尚吞卻街前下馬台。”師展兩手唱雲:“細抹將來。”樂營將於此有省。
〖老人眉批〗
是則是,祗是廉纖生!
〖鋸解秤砣〗
雲頂德敷禪師是曹洞宗護國知遠禪師的法嗣。有一天,成都府的領兵大元帥 請德敷禪師到軍衙裏升座說法,軍樂營的將領出來 向禪師禮拜。禮拜完了便指著下馬石台問禪師:“禪宗說‘一口吸盡西江水’,我不問這麼大的。即此小小的下馬台,和尚您能一口吞下去麼?”
德敷禪師展開兩手,象奏軍樂那樣唱著說:“細抹將來。”
這位將領竟然 于言下醒悟了。
有人曾將“細抹將來”解為“細磨。將來!”將就是拿。你把它磨成細末,給我拿過來!這樣解很有道理。
可這話顯然很粗重,並不“廉纖(單薄)”啊。為什麼老人批註“是則是,祗是廉纖生!”呢?
須知禪師是唱著說的,“細抹”是指細細(認真)地奏樂。
“你先把你認真奏出的軍樂拿過來,然後我再吞下馬石。”
軍樂只是聲音,沒有大、小、水、石之相,這可怎麼拿呀!
這位將領竟于此語下契入無相,也是個根性大利者啊!
哈哈!把軍樂的聲音拿過來,的確是“廉纖”。
細抹將來
吞卻街前下馬台
依物而言,合理
西江水,下馬台
栓也
-
- 文章: 5204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八十冊:五燈會元。新纂續藏經第八十三冊:指月錄。
經文:無勞旁修道,只是此玄關。
【經文釋義】:
五燈會元、指月錄記載著白居易的悟道詩:「無勞旁修道,只是此玄關」。內容指出不要很辛苦的盲修瞎練,白費光陰。修的重要功課,就是這個玄關竅,只要在玄關本性的地方下功夫,就可以成就一切道業,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無餘涅槃的聖位。
【延伸演義】:
維基百科介紹白居易的典故如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鞏縣(今河南鞏義),祖籍山西太原,卒於武宗會昌六年。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司馬。長慶年間(821年-824年)任杭州刺史,寶曆二年(825年),調任蘇州刺史,後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後卒於洛陽的香山。
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初與元稹相酬詠,號為「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為「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等。」白居易很喜歡佛學,在佛光禪師的地方 得到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智慧大開,精通詩文,對玄關修持,有非常深入的體會。玄關修持是直接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這是歷代以來,諸佛諸祖所傳承下來的宗門真傳。恭請天命明師開啟自性,直接受用,並不須要依靠經典的教化,或是打坐、參禪、閉關、念佛、誦經、持咒、朝山、托缽、修苦行‥‥等方式,來開悟見性,修成正果。所以香山居士白居易才說:「無勞旁修道」。
修道最重要的課程,就是找到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玄關竅一但恭請天命明師開啟,找到自性,然後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就可以將本性不應該有的習氣毛病去掉,降伏所有的煩惱妄想,增益智慧,圓滿三身四智,福慧雙修,直了成佛。所有白居易說:「只是此玄關」,這是最上乘的無上頓法。
禪門中曹洞宗的開山祖師 洞山良价禪師,在他向他的恩師雲巖禪師辭行時,問雲巖禪師說:「師父百年之後,如果有人問弟子 是否有得到師父的真傳,弟子應該怎麼回答?」雲巖禪師答:「只這個是。」
根據香山居士所說的:「只是此玄關」,意義相同。一貫道所傳授的心法,就是這個諸佛諸祖所傳承下來的般若正法----玄關寶藏。這是祖師代代相傳的宗門一佛乘心法,此一佛乘法門,乃是涅槃妙心,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正法眼藏。是要經過 默傳分付的密傳儀式,否則無論你學富五車,或是滿腹經綸,都難以一窺他的堂奧。玄關修持包含了天命真傳、心法真傳、道統真傳等殊勝的無上法門,得者超生,修者證果,非常的尊貴與殊勝。
禮囑詞曰:「余今領受恩師命,傳你本來玄妙關。」這是點傳師點道時的囑咐,因為點傳師傳授玄妙關,玄妙關是本性、源頭、本來面目、道、心性、佛、十方三世諸佛、涅槃門‥‥等。開啟玄妙關,就是找到本性的源頭,道的根源,只要依照本性來修,就可以與道合一,返本歸鄉,離苦得樂也。為了增益我們修辦的信心,以各教經典來做探討印證,如: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
「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四祖與法融的一段對話:「千百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
大藏經曰:「透脫玄關,令三界迷途歸一真實際」、
「玄關大啟,正眼流通。」
「金鎖玄關,打開了也,他日能弘吾道者,必汝也。」
「要叩玄關,須是有節操。」
「玄關金鎖輕掣斷,故鄉歸去急如風。」
「正念常現前,玄關具洞徹。」
「玄關盡悟,以成正覺之言。」
「擊碎玄關,萬里雲開,青天獨露。」
「打開玄關識鎖,親證本來。」
白居易云:「勿勞旁修道,只在此玄關。」
以上只舉出玄關修持的記載,尚有無數禪宗語錄,都記載在大藏經裡面,印證玄關修持的重要。蓋大藏經的經卷 浩瀚如淵海,現在的人聖凡兼修,白陽弟子將修行重點 放在弘道渡人的志業上,對大藏經無暇研究,以致無數珍貴的玄關修持,還沒有被整理出來,只要假以時日,一定會有更多的玄關修持,被有心弘道的前賢大德們,陸續做出更為深入的探討,會發現玄關修持,就是諸佛菩薩所傳承下來,最尊貴殊勝的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正法眼藏。他是歷代祖師大德,以及禪宗前賢們 所遺留下來最珍貴的遺產,對眾生指引一條回天的明路,最能肯定玄關修持,是最尊貴,最殊勝的無上大法。
經文:無勞旁修道,只是此玄關。
【經文釋義】:
五燈會元、指月錄記載著白居易的悟道詩:「無勞旁修道,只是此玄關」。內容指出不要很辛苦的盲修瞎練,白費光陰。修的重要功課,就是這個玄關竅,只要在玄關本性的地方下功夫,就可以成就一切道業,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無餘涅槃的聖位。
【延伸演義】:
維基百科介紹白居易的典故如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鞏縣(今河南鞏義),祖籍山西太原,卒於武宗會昌六年。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司馬。長慶年間(821年-824年)任杭州刺史,寶曆二年(825年),調任蘇州刺史,後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後卒於洛陽的香山。
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初與元稹相酬詠,號為「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為「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等。」白居易很喜歡佛學,在佛光禪師的地方 得到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智慧大開,精通詩文,對玄關修持,有非常深入的體會。玄關修持是直接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這是歷代以來,諸佛諸祖所傳承下來的宗門真傳。恭請天命明師開啟自性,直接受用,並不須要依靠經典的教化,或是打坐、參禪、閉關、念佛、誦經、持咒、朝山、托缽、修苦行‥‥等方式,來開悟見性,修成正果。所以香山居士白居易才說:「無勞旁修道」。
修道最重要的課程,就是找到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玄關竅一但恭請天命明師開啟,找到自性,然後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就可以將本性不應該有的習氣毛病去掉,降伏所有的煩惱妄想,增益智慧,圓滿三身四智,福慧雙修,直了成佛。所有白居易說:「只是此玄關」,這是最上乘的無上頓法。
禪門中曹洞宗的開山祖師 洞山良价禪師,在他向他的恩師雲巖禪師辭行時,問雲巖禪師說:「師父百年之後,如果有人問弟子 是否有得到師父的真傳,弟子應該怎麼回答?」雲巖禪師答:「只這個是。」
根據香山居士所說的:「只是此玄關」,意義相同。一貫道所傳授的心法,就是這個諸佛諸祖所傳承下來的般若正法----玄關寶藏。這是祖師代代相傳的宗門一佛乘心法,此一佛乘法門,乃是涅槃妙心,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正法眼藏。是要經過 默傳分付的密傳儀式,否則無論你學富五車,或是滿腹經綸,都難以一窺他的堂奧。玄關修持包含了天命真傳、心法真傳、道統真傳等殊勝的無上法門,得者超生,修者證果,非常的尊貴與殊勝。
禮囑詞曰:「余今領受恩師命,傳你本來玄妙關。」這是點傳師點道時的囑咐,因為點傳師傳授玄妙關,玄妙關是本性、源頭、本來面目、道、心性、佛、十方三世諸佛、涅槃門‥‥等。開啟玄妙關,就是找到本性的源頭,道的根源,只要依照本性來修,就可以與道合一,返本歸鄉,離苦得樂也。為了增益我們修辦的信心,以各教經典來做探討印證,如: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
「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四祖與法融的一段對話:「千百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
大藏經曰:「透脫玄關,令三界迷途歸一真實際」、
「玄關大啟,正眼流通。」
「金鎖玄關,打開了也,他日能弘吾道者,必汝也。」
「要叩玄關,須是有節操。」
「玄關金鎖輕掣斷,故鄉歸去急如風。」
「正念常現前,玄關具洞徹。」
「玄關盡悟,以成正覺之言。」
「擊碎玄關,萬里雲開,青天獨露。」
「打開玄關識鎖,親證本來。」
白居易云:「勿勞旁修道,只在此玄關。」
以上只舉出玄關修持的記載,尚有無數禪宗語錄,都記載在大藏經裡面,印證玄關修持的重要。蓋大藏經的經卷 浩瀚如淵海,現在的人聖凡兼修,白陽弟子將修行重點 放在弘道渡人的志業上,對大藏經無暇研究,以致無數珍貴的玄關修持,還沒有被整理出來,只要假以時日,一定會有更多的玄關修持,被有心弘道的前賢大德們,陸續做出更為深入的探討,會發現玄關修持,就是諸佛菩薩所傳承下來,最尊貴殊勝的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正法眼藏。他是歷代祖師大德,以及禪宗前賢們 所遺留下來最珍貴的遺產,對眾生指引一條回天的明路,最能肯定玄關修持,是最尊貴,最殊勝的無上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