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無相不可見不可得....佛說。
佛性如眼見色,可見可得....佛說。
佛說為憑,妳被定調為:邪魔歪道。
開悟前,開悟後
-
- 文章: 5505
-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這那尊“邪魔歪道”說的?是!是!不取不捨一法,可名為佛性,但也不能說一切法本身不是佛性。
-
- 文章: 1286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淨名經關中釋抄》卷1:「一切法即佛性涅槃如來藏也。或名一實諦。或名自性清淨。或言如如實際。法性法身中道畢竟空等。故大論云。般若是一法佛說種種名。大經云。如天帝釋有千種名。解脫亦爾。多諸名字。此亦得通為諸大乘經之正體也。」(CBETA 2023.Q4, T85, no. 2778, p. 506b10-15)
《金剛錍顯性錄》卷3:「當知一切法即佛性也[A3]已上四段經文所談皆明有情心性體遍即佛性名法性其義甚著」(CBETA 2023.Q4, X56, no. 935, p. 536c22-24 // R100, p. 540b4-6 // Z 2:5, p. 270d4-6)[A3] 已【CB】,巳【卍續】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37〈14 須彌山頂偈讚品〉:「前中,言「宗於法性」者,以無障礙法界為宗,則法性即佛性,知一切法即心自性。若以心性為佛性者,無法非心性,則不隔內外。而體非內外,內外屬相,性不[5]同相,何有內外?然迷一性而變成外,外既唯心,何有非佛?所變無實,故說牆壁言無佛性。以性該相無非性矣,[A1]如煙因火,煙即是火,而煙[6]翳火。依性起相,相翳於性,而相即性,如水成波,波即是水。境因心變,境不異心,心若有性,境寧非有?況心與境皆即真性,真性不二心境豈乖?若以性從相,不妨內外;若以外境而例於心令有覺知,修行作佛即是邪見外道之法。故須常照不即不離、不一不異,無所惑矣,故云「即非內非外隨物迷悟強說升沈」。」(CBETA 2023.Q4, T36, no. 1736, p. 281c8-22)[5] 同相【大】,相同【甲】 [A1] 如【CB】,加【大】(cf. T48n2016_p0859a02; L130n1557_p0807a08) [6] 翳【大】,欝【甲】
-
- 文章: 5505
-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這是佛說嗎?《淨名經關中釋抄》卷1:「一切法即佛性涅槃如來藏也。或名一實諦。或名自性清淨。或言如如實際。法性法身中道畢竟空等。故大論云。般若是一法佛說種種名。大經云。如天帝釋有千種名。解脫亦爾。多諸名字。此亦得通為諸大乘經之正體也。」(CBETA 2023.Q4, T85, no. 2778, p. 506b10-15)
《金剛錍顯性錄》卷3:「當知一切法即佛性也[A3]已上四段經文所談皆明有情心性體遍即佛性名法性其義甚著」(CBETA 2023.Q4, X56, no. 935, p. 536c22-24 // R100, p. 540b4-6 // Z 2:5, p. 270d4-6)[A3] 已【CB】,巳【卍續】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37〈14 須彌山頂偈讚品〉:「前中,言「宗於法性」者,以無障礙法界為宗,則法性即佛性,知一切法即心自性。若以心性為佛性者,無法非心性,則不隔內外。而體非內外,內外屬相,性不[5]同相,何有內外?然迷一性而變成外,外既唯心,何有非佛?所變無實,故說牆壁言無佛性。以性該相無非性矣,[A1]如煙因火,煙即是火,而煙[6]翳火。依性起相,相翳於性,而相即性,如水成波,波即是水。境因心變,境不異心,心若有性,境寧非有?況心與境皆即真性,真性不二心境豈乖?若以性從相,不妨內外;若以外境而例於心令有覺知,修行作佛即是邪見外道之法。故須常照不即不離、不一不異,無所惑矣,故云「即非內非外隨物迷悟強說升沈」。」(CBETA 2023.Q4, T36, no. 1736, p. 281c8-22)[5] 同相【大】,相同【甲】 [A1] 如【CB】,加【大】(cf. T48n2016_p0859a02; L130n1557_p0807a08) [6] 翳【大】,欝【甲】
如來藏是如來嗎?
何況,如來是佛嗎?
不是真的問妳喔!是難問,是糾治....
-
- 文章: 1286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
- 文章: 5505
-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妳也知道那是古德說的。人家古德在解釋經文給你聽,你就仔細聽,不要呱呱叫!呱呱叫!丟臉!
請問,古德是哪尊佛?
眼見佛性名佛。
不是佛的古德知道個屁!
-
- 文章: 1286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剛剛才在誇你終於肯用腦袋思考了,怎不到兩分鐘就回到原點。
套一句電影台詞:我現在是在跟你討論手會不會痠的問題嗎?
《大般涅槃經》卷27〈11 師子吼菩薩品〉:「一切眾生亦復如是,不見佛性故,自造結業,流轉生死,猶如拍[3]毬。善男子!是故我於諸經中說:『若有人見十二緣者,即是見[4]法。見法者,即是見佛,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CBETA 2023.Q4, T12, no. 374, p. 524a26-b1)[3] 毬【大】,毱【宋】【元】【明】【宮】 [4] 法【大】,法見【宋】
《大般涅槃經》卷32〈11 師子吼菩薩品〉:「「是諸眾生聞佛說已,或作是言:『色是佛性。何以故?是色雖滅,次第相續,是故獲得無上如來三十二相。如來色常,如來色者常不斷故,是故說色名為佛性。譬如真金,質雖遷變,色常不異,或時作[1]釧,作[2]鎞、作[3]盤,然其黃色初無改易。眾生佛性亦復如是,質雖無常,而色是常,以是故說,色為佛性。』或有說言:『受是佛性。何以故?受因緣故,獲得如來真實之樂,如來受者謂畢竟受、第一義受。眾生受性雖復無常,然其次第相續不斷,是故獲得如來常受。譬如有人姓憍尸迦,人雖無常,而姓是常,經千萬世無有改易。眾生佛性亦復如是,以是故說受為佛性。』又有說言:『想是佛性。何以故?想因緣故,獲得如來真實之想。如來想者名無想想,無想想者非眾生想、非男女想,亦非色受想行識想、非想斷想,眾生之想雖復無常,以想次第相續不斷,故得如來常恒之想。善男子!譬如眾生十二因緣,眾生雖滅而因緣常。眾生佛性亦復如是,以是故說想為佛性。』又有說言:『行為佛性。何以故?行名壽命,壽因緣故,獲得如來常住壽命。眾生壽命雖復無常、而壽次第相續不斷,故得如來真實常壽。善男子!譬如十二部經,聽者、說者雖復無常,而是經典常存不變。眾生佛性亦復如是,以是故說,行為佛性。』又有說言:『識為佛性。識因緣故,獲得如來平等之心。眾生意識雖復無常,而識次第相續不斷,故得如來真實常心。如火熱性,火雖無常,熱非無常。眾生佛性亦復如是,以是故說識為佛性。』」(CBETA 2023.Q4, T12, no. 374, p. 556a21-b21)[1] 釧【大】,玔【宋】【元】 [2] 鎞【CB】【麗-CB】,𮢠【大】,蛇【宋】【元】【宮】,釵【明】(cf. K09n0105_p0287a09) [3] 盤【大】,槃【宋】【元】【明】【宮】
你要的法身和佛性在這裡。《大般涅槃經》卷32〈11 師子吼菩薩品〉:「又有說言:『離陰有我,我是佛性。何以故?..........「善男子!如來常住,則名為我。如來法身無邊無礙,不生不滅,得八自在,是名為我。眾生真實無如是我及以我所,但以必定當得畢竟第一義空,故名佛性。』」(CBETA 2023.Q4, T12, no. 374, p. 556c11-14)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9〈9 陀羅尼功德軌儀品〉:「「又,此法性即是我性,[7]我性即是一切法性,一切法性即是佛性,此彼本性體平等故。觀察尋求如是佛法無少可得,法不可得故,佛不可得。又能觀心尚不可得,況所求法而當可得?內外能所二相俱忘,如是說法,此是菩薩安住總持勤行精進。」(CBETA 2023.Q4, T19, no. 997, p. 570b2-8)[7] 我性【大】,〔-〕【甲】
-
- 文章: 1286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所以,何謂見性?
就是見形而下的器物上有形而上的道,生滅上有不生滅,生死上有涅槃不生死,斷上有金剛不斷,變易上有不變易,無我上有我,不淨上有淨,無常上有常,一切苦上有樂。故名見到一切法上皆有佛性。
而甚麼是明心?
明了色受想行識就是眾生的心。
所以,
了別眾生五蘊色受想行識之變化無常相的心,見了其上有不生不滅我淨常樂的佛性,即名為,明心見性。
就是見形而下的器物上有形而上的道,生滅上有不生滅,生死上有涅槃不生死,斷上有金剛不斷,變易上有不變易,無我上有我,不淨上有淨,無常上有常,一切苦上有樂。故名見到一切法上皆有佛性。
而甚麼是明心?
明了色受想行識就是眾生的心。
所以,
了別眾生五蘊色受想行識之變化無常相的心,見了其上有不生不滅我淨常樂的佛性,即名為,明心見性。
-
- 文章: 1286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話說,形而上學,也不是佛陀的發明,只是他找到了緣起法來證明而已。
然而,形而上學,在中國易經已經流傳應用了五千年之久。(有歷史可考就已經有五千年,那還沒歷史可考的呢?)
佛經是佛後五百年完成的,到底,有沒有誰抄誰的嫌疑,不好說!
讀經,要自己動腦去思考法義,不要那麼一廂情願,死腦筋。
甚麼是佛說,甚麼不是佛說,老實說,不好說!(畢竟我們讀的是佛後五百年的人造教科書)
佛經,就是佛法【教課書】,你把它當成歷史【史書】來讀,那就是你自己有問題了?
所以,你大可懷疑,大乘佛教就是佛後五百年後的集大成,使用的是中國易經哲學分析方法,就是所謂外道思想的改良渡化版,然後,再返推銷回中國。(有了紙張才有了集經,目的就是為了大量流通)。
禪宗,就是以心為體,以易為理。凡在中國,認識兩個字的,讀過兩本書的,必定都讀過易經,更何況四書五經是漢朝後主流,那種根深蒂固的思維模式,無法被撼動。
所謂,無常上有常,基本上,就是易經上的形而上學。如果,把大乘佛法中有關易經的道理抽離,那你看裡面還剩下甚麼?我猜,是禮教。(不用懷疑,這才是帝王出錢出力集經的目的吧!)
然而,形而上學,在中國易經已經流傳應用了五千年之久。(有歷史可考就已經有五千年,那還沒歷史可考的呢?)
佛經是佛後五百年完成的,到底,有沒有誰抄誰的嫌疑,不好說!
讀經,要自己動腦去思考法義,不要那麼一廂情願,死腦筋。
甚麼是佛說,甚麼不是佛說,老實說,不好說!(畢竟我們讀的是佛後五百年的人造教科書)
佛陀那年代,孔老夫子還在用牛筋綁竹簡,哪來的經書讓你讀誦書寫?你當每個人都出生帝王家富二代,哪來的財產可以買書?《大般涅槃經》卷32〈11 師子吼菩薩品〉:「「善男子!若[2]有眾生了佛性者,則不須修道;十住菩薩修八聖道,少見佛性,況不修者而得見[3]耶?善男子!如文殊師利諸菩薩等,已無量世修[*]習聖道了知佛性,云何聲聞辟支佛等能知佛性?若諸眾生欲得了了知佛性者,應當一心受持讀誦、書寫解說、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是涅槃經,見有受持乃至讚歎如是經者,應當以好房舍衣服飲食臥具病瘦醫藥而供給之,兼復讚歎禮拜問訊。善男子,若有已於過去無量無邊世中,親近供養無量諸佛深種善根,然後乃得聞是經名。善男子!佛性不可思議,佛、法、僧寶亦不可思議,一切眾生悉有佛性而不能知,是亦不可思議。如來常樂我淨之法亦不可思議,一切眾生能信如是大涅槃經亦不可思議。」」(CBETA 2023.Q4, T12, no. 374, p. 557a21-b6)[2] 有【大】,諸【宋】【元】【明】【宮】 [3] 耶【大】,也【宋】,邪【明】
佛經,就是佛法【教課書】,你把它當成歷史【史書】來讀,那就是你自己有問題了?
所以,你大可懷疑,大乘佛教就是佛後五百年後的集大成,使用的是中國易經哲學分析方法,就是所謂外道思想的改良渡化版,然後,再返推銷回中國。(有了紙張才有了集經,目的就是為了大量流通)。
禪宗,就是以心為體,以易為理。凡在中國,認識兩個字的,讀過兩本書的,必定都讀過易經,更何況四書五經是漢朝後主流,那種根深蒂固的思維模式,無法被撼動。
所謂,無常上有常,基本上,就是易經上的形而上學。如果,把大乘佛法中有關易經的道理抽離,那你看裡面還剩下甚麼?我猜,是禮教。(不用懷疑,這才是帝王出錢出力集經的目的吧!)
-
- 文章: 1286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聖人見自己的生命是我淨常樂,凡夫見自己的生命是苦空無我無常不淨。
無常器上,有常道。
聖人以常道為我,故我本涅槃;凡夫以無常器物為我,故我有生死。然而,器物與道同在,本來不二。故涅槃即生死,生死即涅槃。
形而上學,就是一種哲學,你不學哲學,那你怎麼思考有關形而上有道的說法?
大般涅槃經為何讀起來那麼順?因為,就是在講易經中的形而上學。好懂,好翻。
所以,古代中國禪師不用讀佛經就可以開悟,不用懷疑,人家形而上學早學好等你了。
對現代人而言,只要有點科學物理基礎,其實,也不用讀佛經,一點你可能就可以開悟。
就像我沒有學過佛就可以開悟,但至少我學過物理科學,至少還知道何謂體,用,不二。其實,夠了!夠你開悟!哲理分析部分,後來再學習補上就可以了。
君不聞,我眼本正,因師故邪。這個師,未必在講邪師,而是說,你自己亂學,學壞了。其實,道理很簡單,而我們都想得太遠太玄了,反而不相應。
所以,真正的修禪人,該吃吃,該喝喝,很閒,那來那麼多功課要做?說修行,到底你在修法,還是在修禮,不好說!
無常器上,有常道。
聖人以常道為我,故我本涅槃;凡夫以無常器物為我,故我有生死。然而,器物與道同在,本來不二。故涅槃即生死,生死即涅槃。
形而上學,就是一種哲學,你不學哲學,那你怎麼思考有關形而上有道的說法?
大般涅槃經為何讀起來那麼順?因為,就是在講易經中的形而上學。好懂,好翻。
所以,古代中國禪師不用讀佛經就可以開悟,不用懷疑,人家形而上學早學好等你了。
對現代人而言,只要有點科學物理基礎,其實,也不用讀佛經,一點你可能就可以開悟。
就像我沒有學過佛就可以開悟,但至少我學過物理科學,至少還知道何謂體,用,不二。其實,夠了!夠你開悟!哲理分析部分,後來再學習補上就可以了。
君不聞,我眼本正,因師故邪。這個師,未必在講邪師,而是說,你自己亂學,學壞了。其實,道理很簡單,而我們都想得太遠太玄了,反而不相應。
所以,真正的修禪人,該吃吃,該喝喝,很閒,那來那麼多功課要做?說修行,到底你在修法,還是在修禮,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