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
“禪禪!無黨無偏,迷時千里隔,悟在口皮邊。
所以僧問石頭:如何是禪?頭云:磚。
又僧問睦州:如何是禪?州雲:猛火著油煎。
又僧問首山:如何是禪?山雲:猢猻上樹尾連顛。
大眾,道無橫徑,立處孤危。此三大老,行生前活路,用劫外靈機。若以衲僧正眼點將來,不無優劣。一人如張良入陣,一人如項羽用兵,一人如孔明料敵。若人辨白得,可與佛祖齊肩。
雖然如是,忽有個衲僧出來道:“長老話作兩橛也。適來道:道無橫徑,無黨無偏,而今又卻分許多優劣。且作么生祇對(應答)?還委悉麼?把手上山齊著力,咽喉出氣自家知。”
尺童——
“把手上山齊著力”是“看”字。
“咽喉出氣自家知”是“目”字。
如何是禪?
石頭云:磚。(無心,不執著。)
睦州雲:猛火著油煎。(禪的反面是“纏”,極痛苦煩惱。)
首山雲:猢猻上樹尾連顛。 (猴子把尾巴掛在樹枝上,也是“纏”,纏住“相”。)
尺童雲:禪是解脫的味道。
公案很難懂
-
- 文章: 5255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三一、金剛眼睛
〖公案原文〗
師因湛堂和尚示寂,請覺範狀其行實,又得龍安照禪師書為紹介,特往荊南謁無盡居士求塔銘。
初見無盡,無盡立而問曰:“公秖恁麼著草鞋遠來?”
對曰:“某數千里行乞,來見相公。”
又問:“年多少?”
對曰:“二十四。”
又問:“水牯牛年多少?”
對曰:“兩個。”
又問:“什麼處學得這虛頭來?”
對曰:“今日親見相公。”
無盡笑曰:“且坐吃茶。”
才坐,又問:“遠來,有何事?”
遂起,趨前雲:“泐潭和尚示寂,荼毗,眼睛、牙齒、數珠不壞,得舍利無數。山中耆宿皆欲得相公大手筆作塔銘,激勵後學。得得遠來,冒瀆鈞聽。”
無盡曰:“被罪在此,不曾為人作文字。今有一問問公,若道得,即做塔銘;道不得,即與錢五貫裹足,卻歸兜率參禪去。”
遂曰:“請相公問。”
無盡曰:“聞准老眼睛不壞,是否?”
答曰:“是。”
無盡曰:“我不問這個眼睛。”
曰:“相公問什麼眼睛?”
無盡曰:“金剛眼睛。”
曰:“若是金剛眼睛,在相公筆頭上。”
無盡曰:“如此,則老夫為他點出光明,令他照天照地去也。”
師乃趨階雲:“先師多幸,謝相公塔銘。”無盡唯唯而笑。
其略曰:“舍利,孔、老之書無聞也。先佛世尊滅度,弟子收舍利,起塔供養。趙州從諗,舍利多至萬粒。近世隆慶閑、百丈肅,煙氣所及,皆成舍利。大抵出家人,本為生死事大,若生死到來不知下落,即不如三家村裏省事漢。
臨終付囑,一一分明。四大色身,諸緣假合。從本以來,舍利豈有體性!若梵行精潔,白業堅固,靈明廓徹,預知報謝,不驚不怖,則依正二報,毫氂不差。世間粗心,於本分事上,十二時中不曾照管微細流注,生大我慢。此是業主,鬼來借宅。如此而欲舍利流珠、諸根不壞,其可得乎!”
〖老人眉批〗
何不對:與相公同年!
〖鋸解秤砣〗
無盡居士張商英 給湛堂和尚寫的塔銘,在“一五、舍利堅剛”中已經提及。本書《宗門武庫》的作者大慧宗杲禪師 為給湛堂和尚求這個塔銘,還頗費了一場周折。
湛堂和尚圓寂後,大慧宗杲禪師操辦後事,辦得挺隆重。不但請當時以文筆著稱的洪覺範寫了湛堂和尚的生平事蹟,而且還要請名播禪林的無盡居士 張商英寫塔銘,以便起塔供養。當時大慧禪師尚年輕,並不認識張商英,就請龍安照禪師修書介紹。然後,拿著照禪師給張商英的書信,遠行數千里 找張商英去了。
張商英見這位年輕人 風塵僕僕地遠來,站起來問他:“你就是這麼穿著草鞋跑來的麼?”大慧說:“我一路乞討,行數千里路,特來拜見您。”張商英問:“你今年多大了?”答:“二十四歲。”張商英話鋒一轉,問道:“水牯牛年多少?”哈哈!這一問與“三、一切現成”裏的“佛手”一樣,平地上奇峰突起,看你如何越過!
大慧說:“兩個。”這是兩碼事——我不是學禪來的,我找您是為的是另一件事。他急著求塔銘,不想機鋒相見。然而,無盡居士怎肯輕易放過他。路逢劍客須呈劍,這一關是必須過的。所以,老人批示雲:“何不對:與相公同年!”張商英果然不放過他,緊追一句:“什麼處學得這虛頭來?”眼看不過這一關不行了,大慧只好機鋒相見:“今日親見相公。”——剛在你這兒學來的!這一答函蓋相投,張商英滿意地笑了,請他坐下吃茶。
無盡居士問他:“你這麼遠跑來找我,為了什麼事啊?”大慧站起來,前行一步,鄭重地告知:“住持泐潭道場的湛堂和尚 已經圓寂了,荼毗後,眼睛、牙齒、數珠不壞,並且舍利無數。大眾想請您的大手筆寫個塔銘,以便起塔供養,激勵後學。”
張商英當時官職被貶,所以稱“被罪在此”。他不肯輕易寫,還要機鋒相見。若過得這一關,就給你寫塔銘;若過不了這一關,給你五貫錢做路費,到兜率從悅禪師(張商英的師父)那裏參禪去吧。大慧數千里遠來,怎肯半途而廢,遂應聲說:“請相公問。”張商英從眼睛不壞問起,突然道出“金剛眼睛”一句,大慧應聲答道:“若是金剛眼睛,在相公筆頭上。”他不隨無盡居士的語脈轉,下語不離塔銘。再看今人的問答,粘著語脈,未至話尾,早已忘了話頭。若是生死現前,早先的禪 又不知該忘到哪里去了呢!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無盡居士見他如此,便答應為湛堂和尚寫塔銘。銘以名人之筆為榮,當時能得無盡居士所寫之塔銘,是何等榮幸!於是,大慧謝、無盡笑、塔銘出……
諸位!請看塔銘裏這一句:“若生死到來不知下落,即不如三家村裏省事漢。”
且問:不知什麼東西的下落?難道三家村裏的省事漢 就不是“業主,鬼來借宅”麼?
為他點出光明,令他照天照地去也。
居士也能點撥
可見佛法在人間
實在讓人,視而不見
眼光,心光
〖公案原文〗
師因湛堂和尚示寂,請覺範狀其行實,又得龍安照禪師書為紹介,特往荊南謁無盡居士求塔銘。
初見無盡,無盡立而問曰:“公秖恁麼著草鞋遠來?”
對曰:“某數千里行乞,來見相公。”
又問:“年多少?”
對曰:“二十四。”
又問:“水牯牛年多少?”
對曰:“兩個。”
又問:“什麼處學得這虛頭來?”
對曰:“今日親見相公。”
無盡笑曰:“且坐吃茶。”
才坐,又問:“遠來,有何事?”
遂起,趨前雲:“泐潭和尚示寂,荼毗,眼睛、牙齒、數珠不壞,得舍利無數。山中耆宿皆欲得相公大手筆作塔銘,激勵後學。得得遠來,冒瀆鈞聽。”
無盡曰:“被罪在此,不曾為人作文字。今有一問問公,若道得,即做塔銘;道不得,即與錢五貫裹足,卻歸兜率參禪去。”
遂曰:“請相公問。”
無盡曰:“聞准老眼睛不壞,是否?”
答曰:“是。”
無盡曰:“我不問這個眼睛。”
曰:“相公問什麼眼睛?”
無盡曰:“金剛眼睛。”
曰:“若是金剛眼睛,在相公筆頭上。”
無盡曰:“如此,則老夫為他點出光明,令他照天照地去也。”
師乃趨階雲:“先師多幸,謝相公塔銘。”無盡唯唯而笑。
其略曰:“舍利,孔、老之書無聞也。先佛世尊滅度,弟子收舍利,起塔供養。趙州從諗,舍利多至萬粒。近世隆慶閑、百丈肅,煙氣所及,皆成舍利。大抵出家人,本為生死事大,若生死到來不知下落,即不如三家村裏省事漢。
臨終付囑,一一分明。四大色身,諸緣假合。從本以來,舍利豈有體性!若梵行精潔,白業堅固,靈明廓徹,預知報謝,不驚不怖,則依正二報,毫氂不差。世間粗心,於本分事上,十二時中不曾照管微細流注,生大我慢。此是業主,鬼來借宅。如此而欲舍利流珠、諸根不壞,其可得乎!”
〖老人眉批〗
何不對:與相公同年!
〖鋸解秤砣〗
無盡居士張商英 給湛堂和尚寫的塔銘,在“一五、舍利堅剛”中已經提及。本書《宗門武庫》的作者大慧宗杲禪師 為給湛堂和尚求這個塔銘,還頗費了一場周折。
湛堂和尚圓寂後,大慧宗杲禪師操辦後事,辦得挺隆重。不但請當時以文筆著稱的洪覺範寫了湛堂和尚的生平事蹟,而且還要請名播禪林的無盡居士 張商英寫塔銘,以便起塔供養。當時大慧禪師尚年輕,並不認識張商英,就請龍安照禪師修書介紹。然後,拿著照禪師給張商英的書信,遠行數千里 找張商英去了。
張商英見這位年輕人 風塵僕僕地遠來,站起來問他:“你就是這麼穿著草鞋跑來的麼?”大慧說:“我一路乞討,行數千里路,特來拜見您。”張商英問:“你今年多大了?”答:“二十四歲。”張商英話鋒一轉,問道:“水牯牛年多少?”哈哈!這一問與“三、一切現成”裏的“佛手”一樣,平地上奇峰突起,看你如何越過!
大慧說:“兩個。”這是兩碼事——我不是學禪來的,我找您是為的是另一件事。他急著求塔銘,不想機鋒相見。然而,無盡居士怎肯輕易放過他。路逢劍客須呈劍,這一關是必須過的。所以,老人批示雲:“何不對:與相公同年!”張商英果然不放過他,緊追一句:“什麼處學得這虛頭來?”眼看不過這一關不行了,大慧只好機鋒相見:“今日親見相公。”——剛在你這兒學來的!這一答函蓋相投,張商英滿意地笑了,請他坐下吃茶。
無盡居士問他:“你這麼遠跑來找我,為了什麼事啊?”大慧站起來,前行一步,鄭重地告知:“住持泐潭道場的湛堂和尚 已經圓寂了,荼毗後,眼睛、牙齒、數珠不壞,並且舍利無數。大眾想請您的大手筆寫個塔銘,以便起塔供養,激勵後學。”
張商英當時官職被貶,所以稱“被罪在此”。他不肯輕易寫,還要機鋒相見。若過得這一關,就給你寫塔銘;若過不了這一關,給你五貫錢做路費,到兜率從悅禪師(張商英的師父)那裏參禪去吧。大慧數千里遠來,怎肯半途而廢,遂應聲說:“請相公問。”張商英從眼睛不壞問起,突然道出“金剛眼睛”一句,大慧應聲答道:“若是金剛眼睛,在相公筆頭上。”他不隨無盡居士的語脈轉,下語不離塔銘。再看今人的問答,粘著語脈,未至話尾,早已忘了話頭。若是生死現前,早先的禪 又不知該忘到哪里去了呢!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無盡居士見他如此,便答應為湛堂和尚寫塔銘。銘以名人之筆為榮,當時能得無盡居士所寫之塔銘,是何等榮幸!於是,大慧謝、無盡笑、塔銘出……
諸位!請看塔銘裏這一句:“若生死到來不知下落,即不如三家村裏省事漢。”
且問:不知什麼東西的下落?難道三家村裏的省事漢 就不是“業主,鬼來借宅”麼?
為他點出光明,令他照天照地去也。
居士也能點撥
可見佛法在人間
實在讓人,視而不見
眼光,心光
-
- 文章: 5255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正法眼藏與金剛經之四句偈 是佛教的般若正法
佛語迦葉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又佛於祇園精舍說金剛經時,唯須菩提得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的心法。
正法眼藏,究為何意﹖古今學者,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按正法即 指吾人之佛性,佛性在眼藏,而所謂眼藏,非指在左眼,或右眼,乃暗指在玄關竅。
金剛經之四句偈,究何所指﹖有人以二十六分之「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o」之四句為四句偈;
亦有以三十二分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之四句為四句偈,
尚有以第五分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o」之四句為四句偈。
其實均誤,應以第二分,須菩提與佛問答之四句:「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應如是住,應如是降伏其心。」之四句為四句偈。
「如是」即道教所謂之男嬰女姹 會黃房之中央戊己土處,暗指佛性所在地也。
在達摩寶傳中,達摩比喻正法眼藏 為一竅或無縫塔。
神光曰:「二六時中,歸依何處﹖,誦唸何經﹖」
祖曰:「歸依無縫塔,默念無字經。」
光曰:「那裏是無縫塔﹖」
祖曰:「自己真寶在當前,何須用巧向外尋,內中有個舍利子,不分晝夜放尤明。」所說一竅與無縫塔,即指玄關竅。
總之,佛教經典所說之正法眼藏、如是、一竅、無縫塔、如來、不二法門、波羅蜜地、淨土、觀自在菩薩、靈山塔等,皆為玄關竅之別名,以上都是佛教的般若正法。
無縫塔, 無縫。
正法眼,藏
佛語迦葉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又佛於祇園精舍說金剛經時,唯須菩提得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的心法。
正法眼藏,究為何意﹖古今學者,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按正法即 指吾人之佛性,佛性在眼藏,而所謂眼藏,非指在左眼,或右眼,乃暗指在玄關竅。
金剛經之四句偈,究何所指﹖有人以二十六分之「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o」之四句為四句偈;
亦有以三十二分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之四句為四句偈,
尚有以第五分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o」之四句為四句偈。
其實均誤,應以第二分,須菩提與佛問答之四句:「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應如是住,應如是降伏其心。」之四句為四句偈。
「如是」即道教所謂之男嬰女姹 會黃房之中央戊己土處,暗指佛性所在地也。
在達摩寶傳中,達摩比喻正法眼藏 為一竅或無縫塔。
神光曰:「二六時中,歸依何處﹖,誦唸何經﹖」
祖曰:「歸依無縫塔,默念無字經。」
光曰:「那裏是無縫塔﹖」
祖曰:「自己真寶在當前,何須用巧向外尋,內中有個舍利子,不分晝夜放尤明。」所說一竅與無縫塔,即指玄關竅。
總之,佛教經典所說之正法眼藏、如是、一竅、無縫塔、如來、不二法門、波羅蜜地、淨土、觀自在菩薩、靈山塔等,皆為玄關竅之別名,以上都是佛教的般若正法。
無縫塔, 無縫。
正法眼,藏
-
- 文章: 5255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大小雲門算個球——禪宗公案78
尺童
一日,簡上座入室參禮道顏禪師。
道顏禪師問:“一二三四五六七,明眼衲僧數不出。你試數看。”(你是老鼠。)
簡上座便大喝一聲。(這個誰不會玩呀。)
道顏禪師道:“七六五四三二一,你又作么生?”
(你又作麼聲?願意是你怎麼看、怎麼理解。)
簡上座正要開口擬對,道顏禪師便將他打出室外,並說道:“你且莫亂道。”
(叫你別出聲都不會。)
簡上座終於言下有省,遂呈偈曰:
“你且莫亂道,皮毛卓豎寒。
只知梅子熟,不覺鼻頭酸。”
道顏禪師一聽,遂予印可。
尺童——這個印可個什麼,“鼻頭”,出氣尾端,就是那個“生(聲)”而已。
如果說悟個不生就無滅,還算勉強。
簡上座曾就趙州和尚狗子無佛性公案,作頌曰:
“趙州老漢,渾無面目。
言下乖宗,神號鬼哭。”
尺童——“無”,悟無。
一日,安分禪師行次於江乾。就在他抬頭觀看宮闕的時候,只聽得街司對街上的行人 大聲喝道:“侍郎來!”
安分禪師被這突然的一喝,當下心行處滅,豁然大悟,遂作偈曰:
“幾年個事掛胸懷,問盡諸方眼不開。
肝膽此時俱裂破,一聲江上侍郎來。”
尺童——“侍郎來”,事狼來。事是煩惱引子。休心常無事,無事不生心。
佛是無事人。
於是他便放棄參禮徑山的計劃,又重新折回西禪寺。
懶庵禪師知道安分禪師已經悟道,於是便出丈室迎接,並付以僧伽梨衣(表法之用)。
一日,應庵禪師問:“如何是正法眼?”
咸傑禪師脫口回答道:“破沙盆。”(破娑婆。)
應庵禪師一聽,遂點頭稱是。
不久,咸傑禪師便辭師回福州省親。應庵禪師遂作偈送之,偈曰:
“大徹投機句,當陽廓頂門。
相從今四載,徵詰洞無痕。
雖未付缽袋,氣宇吞乾坤。
卻把正法眼,喚作破沙盆。
此行將省覲,切忌便跺跟。
吾有末後句,待歸要汝遵。”
“跺跟”,以腳跟蹬地,指執著實得、到家了。
一日,咸傑禪師上堂,舉了這樣一則公案——
金峰和尚示眾雲:“老僧二十年前,有老婆心。二十年後,無老婆心。”
時有僧問:“如何是和尚二十年前有老婆心?”峰雲:“問凡答凡,問聖答聖。”
曰:“如何是二十年後無老婆心?”峰雲:“問凡不答凡,問聖不答聖。”
尺童——二十前是十(實),二世後是三世,三世後是佛平等地。
舉完之後,咸傑禪師便提唱道:“烏巨(咸傑禪師自指)當時若見,但冷笑兩聲。這老漢忽若瞥地(剎那有省),自然不墮聖凡窠臼。”
尺童——“冷笑兩聲(生)”是提示。
咸傑禪師另有一則上堂法語云:
“盡乾坤大地,喚作一句子,但枷帶鎖;不喚作一句子,業識茫茫。
兩頭俱透脫,淨裸裸,赤灑灑,沒可把,達磨一宗,掃土而盡。
所以雲門大師道,盡乾坤大地,無纖毫過患,猶是轉句;不見一法,始是半提;更須知有全提底時節。大小雲門,劍去久矣,方乃刻舟。”
尺童——這段有趣了,說大小雲門算個球……
“全提底時節”也不是什麼好話。
尺童
一日,簡上座入室參禮道顏禪師。
道顏禪師問:“一二三四五六七,明眼衲僧數不出。你試數看。”(你是老鼠。)
簡上座便大喝一聲。(這個誰不會玩呀。)
道顏禪師道:“七六五四三二一,你又作么生?”
(你又作麼聲?願意是你怎麼看、怎麼理解。)
簡上座正要開口擬對,道顏禪師便將他打出室外,並說道:“你且莫亂道。”
(叫你別出聲都不會。)
簡上座終於言下有省,遂呈偈曰:
“你且莫亂道,皮毛卓豎寒。
只知梅子熟,不覺鼻頭酸。”
道顏禪師一聽,遂予印可。
尺童——這個印可個什麼,“鼻頭”,出氣尾端,就是那個“生(聲)”而已。
如果說悟個不生就無滅,還算勉強。
簡上座曾就趙州和尚狗子無佛性公案,作頌曰:
“趙州老漢,渾無面目。
言下乖宗,神號鬼哭。”
尺童——“無”,悟無。
一日,安分禪師行次於江乾。就在他抬頭觀看宮闕的時候,只聽得街司對街上的行人 大聲喝道:“侍郎來!”
安分禪師被這突然的一喝,當下心行處滅,豁然大悟,遂作偈曰:
“幾年個事掛胸懷,問盡諸方眼不開。
肝膽此時俱裂破,一聲江上侍郎來。”
尺童——“侍郎來”,事狼來。事是煩惱引子。休心常無事,無事不生心。
佛是無事人。
於是他便放棄參禮徑山的計劃,又重新折回西禪寺。
懶庵禪師知道安分禪師已經悟道,於是便出丈室迎接,並付以僧伽梨衣(表法之用)。
一日,應庵禪師問:“如何是正法眼?”
咸傑禪師脫口回答道:“破沙盆。”(破娑婆。)
應庵禪師一聽,遂點頭稱是。
不久,咸傑禪師便辭師回福州省親。應庵禪師遂作偈送之,偈曰:
“大徹投機句,當陽廓頂門。
相從今四載,徵詰洞無痕。
雖未付缽袋,氣宇吞乾坤。
卻把正法眼,喚作破沙盆。
此行將省覲,切忌便跺跟。
吾有末後句,待歸要汝遵。”
“跺跟”,以腳跟蹬地,指執著實得、到家了。
一日,咸傑禪師上堂,舉了這樣一則公案——
金峰和尚示眾雲:“老僧二十年前,有老婆心。二十年後,無老婆心。”
時有僧問:“如何是和尚二十年前有老婆心?”峰雲:“問凡答凡,問聖答聖。”
曰:“如何是二十年後無老婆心?”峰雲:“問凡不答凡,問聖不答聖。”
尺童——二十前是十(實),二世後是三世,三世後是佛平等地。
舉完之後,咸傑禪師便提唱道:“烏巨(咸傑禪師自指)當時若見,但冷笑兩聲。這老漢忽若瞥地(剎那有省),自然不墮聖凡窠臼。”
尺童——“冷笑兩聲(生)”是提示。
咸傑禪師另有一則上堂法語云:
“盡乾坤大地,喚作一句子,但枷帶鎖;不喚作一句子,業識茫茫。
兩頭俱透脫,淨裸裸,赤灑灑,沒可把,達磨一宗,掃土而盡。
所以雲門大師道,盡乾坤大地,無纖毫過患,猶是轉句;不見一法,始是半提;更須知有全提底時節。大小雲門,劍去久矣,方乃刻舟。”
尺童——這段有趣了,說大小雲門算個球……
“全提底時節”也不是什麼好話。
-
- 文章: 5255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見自本心 識自本性
六祖云:“人當見自本心,識自本性。”亦可謂親切極矣。今說到心性兩字,人便茫然,不知何以謂之心謂之性?若說到說法聽法的人,人便凝然有入處。此亦是時節因緣,該臨濟公出世,大明斯道,和盤托出。而後人竟不提起,真可哀也。
臨濟公上堂云:“人要求真正見解,不要求殊勝,殊勝自至。何以謂之真正見解?你四大色身 不解說法聽法,脾胃肝膽 不解說法聽法,虛空不解說法聽法,是什麼解說法聽法?是你目前 歷歷的勿一個形段孤明,是這個解說法聽法。若如是見得,便與佛祖不別。”
湛愚曰:“如此等說法,直指此我,這樣分明,真可謂空前絕後。此世界中,惟臨濟公一人。”
客曰:“何以謂之勿一個形段孤明?”
曰:“有形有段,便是相,有相便可以謂之個。勿者,無也。言並無一個有相的物事,而瞭然如空,而卻有一歷歷無間無斷之孤明。所謂我者,是這個解說法聽法,見得此乃真正見解,與佛祖不別。”
客曰:“何以謂之孤明?”
曰:“我本孤,所以無相。因孤而自然本明,所以不著相。若我著於相,則不孤,則無明矣。”
客又曰:“何以謂之歷歷?”
曰:“此孤明之我,本來歷歷,無間無斷,任他萬物萬相皆不能為礙。迷者,乃是我去著相,不是相來著我。一撒手便是佛祖,攀緣他便是眾生。人能明此 本來歷歷孤明之我,只要熟此我,莫教間斷,即得成就,又何須別尋工夫,反為隔礙。”
客躍然而起曰:“悟道成佛,如此之易,臨濟公真第一人也,非老人說,安能得知?弟子輩被《指月錄》諸禪師惑亂久矣,今出長夜,不亦幸乎?”
六祖云:“人當見自本心,識自本性。”亦可謂親切極矣。今說到心性兩字,人便茫然,不知何以謂之心謂之性?若說到說法聽法的人,人便凝然有入處。此亦是時節因緣,該臨濟公出世,大明斯道,和盤托出。而後人竟不提起,真可哀也。
臨濟公上堂云:“人要求真正見解,不要求殊勝,殊勝自至。何以謂之真正見解?你四大色身 不解說法聽法,脾胃肝膽 不解說法聽法,虛空不解說法聽法,是什麼解說法聽法?是你目前 歷歷的勿一個形段孤明,是這個解說法聽法。若如是見得,便與佛祖不別。”
湛愚曰:“如此等說法,直指此我,這樣分明,真可謂空前絕後。此世界中,惟臨濟公一人。”
客曰:“何以謂之勿一個形段孤明?”
曰:“有形有段,便是相,有相便可以謂之個。勿者,無也。言並無一個有相的物事,而瞭然如空,而卻有一歷歷無間無斷之孤明。所謂我者,是這個解說法聽法,見得此乃真正見解,與佛祖不別。”
客曰:“何以謂之孤明?”
曰:“我本孤,所以無相。因孤而自然本明,所以不著相。若我著於相,則不孤,則無明矣。”
客又曰:“何以謂之歷歷?”
曰:“此孤明之我,本來歷歷,無間無斷,任他萬物萬相皆不能為礙。迷者,乃是我去著相,不是相來著我。一撒手便是佛祖,攀緣他便是眾生。人能明此 本來歷歷孤明之我,只要熟此我,莫教間斷,即得成就,又何須別尋工夫,反為隔礙。”
客躍然而起曰:“悟道成佛,如此之易,臨濟公真第一人也,非老人說,安能得知?弟子輩被《指月錄》諸禪師惑亂久矣,今出長夜,不亦幸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