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轉換

一點念想
鄰居
文章: 549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心的轉換

文章 鄰居 »

如先說;是指本論先前有說過相關內容。
在卷18,卷31,卷36,卷44...都有出現過)。
師兄有空可以上去找一下,我剛看一下,
例如大智度論卷31;
問曰:
大乘有何方便能破壞諸法?

答曰:
佛說:「色從種種因緣生,無有堅實;如水波浪而成泡沫,暫見即滅,色亦如是。」
今世四大,先世行業因緣和合故而得成色,因緣滅故色亦俱滅;行無常道,轉入
空門。所以者何?諸法生滅,無有住時,若無住時則無可取。.....
鄰居
文章: 549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心的轉換

文章 鄰居 »

>>依世俗諦說自性(四諦16行相)

[佛學辭典:四善根位:)
(一)煖位(梵 uma-gata),又作煖法,係以光明之煖性為譬喻;
此位可燒除煩惱,接近見道無漏慧,而生有漏之善根,並以此位觀欲界、色界、無色界
之四諦及修十六行相,而生有漏之觀慧。修至此位,即使退卻而斷善根,造惡業,
乃至墮入惡趣,然而終必能得聖道而入涅槃。

(二)頂位(梵 mrdhna),又作頂法,於動搖不安定之善根(動善根)中,生最上善根
之絕頂位,乃不進則退之境界;於此修四諦、十六行相。修至此位,即使退墮地獄,亦不
至於斷善根。  

(三)忍位(梵 knti),又作忍法,為確認四諦之理,善根已定,不再動搖(不動善根)
之位,不再墮落惡趣。忍位有上、中、下三品之別:
(1)下忍位,修四諦十六行相。
(2)中忍位,漸次省略所緣及行相(減緣減行),最後僅留欲界苦諦之一行相,而於二剎那間修觀。
該一行相,即依觀者之根機利鈍,而殘留四行相中之任一行相。
(3)上忍位,係於一剎那間觀中忍位之同一行相。..............

(四)世第一法位(梵 laukikgra-dharma),又作世第一法,為有漏世間法中能生最上善根之位,
此位與上忍位相同,觀修欲界苦諦下之一行相,於次一剎那入見道位而成為聖者。
鄰居
文章: 549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心的轉換

文章 鄰居 »

這應該是屬於[滅道],世俗第所說的[自性],還是世間生滅法!
以般若經的精神,"法尚應捨",
如學習以[無生法忍菩薩;觀諸法法空],
或學習[柔順忍菩薩,以智慧發心],
站在[空宗]的立場討論般若經論,我是這樣看待!
https://tripitaka.cbeta.org/zh-cn/T25n1509_071
大智度論釋善知識品第五十二
(接樓上經文;)
[
0557c24] 【論】
[0557c24] 問曰:
[0557c24] 須菩提問新學所行,佛何以乃答菩薩久行微妙事——
所謂「不取一切法,一切法性空故」?
龍樹又自答,原來此中指的重點是[柔順忍,以智慧發心]!


[0557c26] 答曰:
[0557c26] 諸法性空有二種:
一者、大菩薩所得;
二者、小菩薩所學柔順忍,以智慧發心。
此中但說小菩薩所學空。
鄰居
文章: 549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心的轉換

文章 鄰居 »

這應該是屬於[滅道]
[苦集與滅道]當中的滅道,滅苦之道。

《遺教經》:
『佛說苦諦,真實是苦,不可令樂。集真是因,更無異因。
苦若滅者,即是因滅,因滅故果滅。滅苦之道,實是真道,更無餘道』。
Sherlock
文章: 1071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心的轉換

文章 Sherlock »

四如實智

梵語 catvāri yathā-bhūta-parijñānāni。為「四尋思觀」之對稱。指唯識宗於其加行位中,由名、事、自性、差別等四尋思觀所引發之四種正智。又作四知、四如實知、四如實遍智。即:(一)名尋思所引如實智(梵 nāmaisanā-gata-yathā-bhūta-parijñāna),又作隨名求如實智、緣名如實知。謂菩薩如實了知諸法之名言,乃隨世間施設,此係為令世間起想、起見、起言說之故;若不立此假名,則無有想,亦無有能起之執,若無有執,則無言說。能如是如實了知之智,稱為名尋思所引如實智。(二)事尋思所引如實智(梵 vastv-esanā-gata-yathā-bhūta-parijñāna),又作隨事求如實智、緣物如實知。即謂諸菩薩觀見一切色等想事,乃離言說,寂滅不可得者。能如是了知之智,稱為事尋思所引如實智。(三)自性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梵 svabhāva-prajñapty-esanā-gata-yathā-bhūta-parijñāna),又作隨自性施設求如實智、緣自性如實知。謂諸菩薩如實通達諸法之自性為假非實,其性不可得,如影像水月,乃相似顯現而非彼體。能如實了知最甚深義所行境界之智,稱為自性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四)差別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梵 viśesa-prajñapty-esanā-gata-yathā-bhūta-parijñāna),又作隨差別施設求如實智、緣差別如實知。指能引發差別假立尋思作用之如實智;即如實了知諸法差別之可言說性、離言說性。由勝義諦而言,無色等之諸法差別;由世俗諦而言,則有色等之諸法差別。故知真、俗乃相依不二者。能如是如實了知此真俗相依不二之義,稱為差別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

此四如實智,係菩薩由四尋思觀所推求而生印可決定之智,故攝有漏智,悟入依他起性。相當於四善根位中之忍、世第一法兩位,乃由印順定、無間定所發之禪定而來。依成唯識論卷九載,於忍位依印順定,發下如實智,於無所取決定印持,無能取中亦順樂忍。次於世第一法位依無間定,發上如實智,印持能所二取空。尚帶有能所等相,現前安立少物,以觀心有所得,非實安住真唯識理。〔菩薩地持經卷二、大乘莊嚴經論卷十二、顯揚聖教論卷六、成唯識論卷九、百法問答鈔卷六、大乘法相宗名目卷一中〕(參閱「四尋思」1768) 佛光大辭典p1686

一切法門皆依法相安立
俗諦施設種種法相自性
例如:云何眼識自性?謂依眼,了別色。
一切皆苦空無常無我是苦諦4種行相
如是乃至集諦滅諦道諦共16種行相皆假立之自性
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
自性(假立)不礙無自性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鄰居
文章: 549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心的轉換

文章 鄰居 »

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
自性(假立)不礙無自性
既然師兄已知是 [世俗假立的自性],這種[世俗假立的自性]就是[緣起有],
般若系也講[緣起不礙假名有],此[空]不是沒有緣起,不過緣起的,是無自性的假名。
如此緣生而無自性,性空而有假名。
鄰居
文章: 549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心的轉換

文章 鄰居 »

http://media.lwdh.org.tw/pdf/fuyan/kztj/kztj04_3.pdf
厚觀法師(原,福嚴佛學院院長)在;
[龍樹是通過大乘「空」義,來闡明中道的緣起]文章說到;
(三)《中論》
說得更完備的,如《中論》卷 4〈觀四諦品第 24〉說: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大正 30,33b11~14)

1、緣起法為什麼是離二邊的中道?因為緣起法是空(無自性)的。在《阿含經》
中,空是無我我所,也就是離我見、我所見的。

2、假名──施設,雖也是《阿含經》所說過的,但顯然由於部派的論究而發展。
為了《般若經》的一切但是假名,所以《中論》將緣起、空、假名、中道統一起來。

3、不過龍樹學的宗要,說空說假名,而重點還是中道的緣起說。空以離一切見為
主,與離二邊見的中道相同,所以在緣起即空、即假、即中道下,接著說:「未
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結歸於一切空(性),也就是歸
於中道。......
Sherlock
文章: 1071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心的轉換

文章 Sherlock »

法相非唯識獨創元素

唯識宗把宇宙萬區分為五大類,再仔細分為一百種,即心法八種、心所法五十一種、色法十一種、心不相應行法二十四種、無為法六種,此稱五位百法。五位百法並不是唯識的獨創,而是在小乘佛教的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小乘佛教說一切有部的論典《俱舍論》講五位七十五法,經量部的論典《成實論》講五位八十四法,唯識在此基礎上發展成為五位百法。五位百法是唯識宗對世間精神、物質及出世教法的總分類。唯識宗認為:在五位百法中,心王八識的功能最為殊勝,人或輪迴於煩惱的生死世界,或達到涅槃,都取決於「心」,故將心法列於首位。心所法必須與心法相應而起,故將心所法列於第二位。唯識宗認為:色法不能單獨存在,是心法和心所法變現的幻影,並非實有,所以要把色法列於心法和心所法之後。心不相應行法是借助心法、心所法、色法三位分別虛假施設而有,所以必須把它列於第四位。無為法難知,一般人難以理解,只有佛教聖人才能理解。認識到無為法就可以達到涅槃境界,這是一切佛教理論的最後歸宿,故將無為列於最後。(韓廷傑,1993)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照見五蘊皆空
事需漸修方可如實知已
度一切苦厄
亦復如是

《相應部‧定經》(Sa§yutta Nikàya, Samàdhi Sutta)中提到:Samàdhi§ bhikkhave bhàvetha, samàhito bhikkhave bhikkhu yathàbhåta§ pajànàti, ki¤ca yathàbhåta§ pajànàti, råpassa samudaya¤ca atthaïgama¤ca, vedanàya samudaya¤ca atthaïgama¤ca, sa¤¤àya samudaya¤ca atthaïgama¤ca, saïkhàràna§ samudaya¤ca atthaïgama¤ca, vi¤¤àõassa samudaya¤ca atthaïgama¤ca.──「諸比丘,應修習定。諸比丘,得定之比丘能如實了知。如實了知什麼呢?即色集色滅及其因、受集受滅及其因、想集想滅及其因、行集行滅及其因、識集識滅及其因。」[8]

在這部經裡,佛陀指示必須培育定才能如實知見:
一、色、受、想、行、識五蘊,即究竟法。
二、五蘊集,即無明、愛、取、行與業。
三、五蘊滅,即無明、愛、取、行與業的止息。
四、五蘊的生滅及它們生滅的因。

任何想要證悟涅槃之人皆應關注佛陀所說的這一段話,因為它指出了培育定的必要性。如果禪修者依舊不培育定而修觀,由於沒有定力的緣故,他們:
一、 不能夠依據過去、現在與未來三世知見果報法(果報法)如何依因緣法而生,或因緣法之滅如何導致果報法之滅。
二、 不能夠看到色聚,或即使能看到色聚,也不能分辨它們,不能破除密集,不能辨識究竟色法。
三、 不能夠如實知見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內外五蘊及它們的生滅。

因此,還不能知見這些的人,他們應該以恭敬心聽從佛陀的勸導培育定力。如此,他們將能以三遍知圓滿地觀照五蘊,直到證悟涅槃。佛陀是如此教導我們滅苦的。(智慧之光,3rd版)

佛說:我論因說因
關於一切苦厄的原因
以及度一切苦厄的方法
還須從世俗諦下手
這裡舉的是南傳教法
佛陀是如此教導兒子的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鄰居
文章: 549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心的轉換

文章 鄰居 »

唯識宗把宇宙萬區分為五大類,再仔細分為一百種,即心法八種、
心所法五十一種、色法十一種、心不相應行法二十四種、無為法六種,
此稱五位百法.......
[五蘊和百法],這是唯識的基礎學,我好像在舊台壇有發表過!
當時參考;
慈航法師相宗十講,
舫法師的唯識史觀及其哲學,
玄奘法師翻譯.傳譯的唯識二十,唯識三十頌......
大部分都還記得!

師兄有興趣,歡迎開個主題,有時間,或因緣合和,自當會多少參與一點!
鄰居
文章: 549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心的轉換

文章 鄰居 »

回歸到>
>關於[中觀之根本論題]
甚麼稱自性?先前已貼出;大智度論卷46)
龍樹菩薩言;)
[0396b06] 「自法自法空」者,「自法」名諸法自性。
自性有二種:
一者、如世間法,地堅性等;
二者、聖人知[如、法性、實際]。
[有宗各家,如唯識學所指的[自性],是指自體之本性。
法相唯識行者多稱自相。在說明諸法各自具有真實不變、
清淨無雜的個性,稱為自性。
比如禪宗,形容眾生本來具備佛性的潛質,稱之為本有佛性。

但是硬要把有宗.空宗混在一起表素,的確容易雞同鴨講!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