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503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依此可知,見、聞、嗅、嚐、覺、知六種性,
通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而發生作用,
從而顯現一切色,也就是六塵。
所以,一切色相、一切現象 都是性的顯現。色不能離性,性也不能離色。
離性 就沒有色,離色 也沒有性。

換而言之
我們每個人組成的色身
沒有誰像誰
每個人的主見
決定萬千樣
把人人認同的相對統合為唯一絕對

天下唯公
誰信
新老怪
文章: 503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六九、半瓶晃蕩

〖公案原文〗
  湛堂和尚雲:禪和家乍入眾時,初發心菩薩與佛齊肩。
一年之外,到佛腰邊。恰如個琉璃瓶子相似,元初空裸裸地、淨潔潔地,卻著了半瓶不淨潔底水,搖得來在裏面,丁丁當當只管響。
忽然著本色人,向他道:爾這瓶子本自淨潔,卻被這些惡水在裏面,又不滿,秖管響。要得不響,須是依前傾出揚卻。蕩洗了,卻滿著一瓶好水,便不響。
因甚不響?蓋謂滿了。

〖鋸解秤砣〗
  湛堂文准禪師說:“禪和家乍入眾時,初發心菩薩與佛齊肩。”
為什麼能與佛齊肩?因為發心猛利呀!當解脫緣熟時,初發心修行,異常猛利,刹那便看穿世間,一下子就把對世間的妄想執著 拋到了腦後,空裸裸、淨潔潔,故而稱“與佛齊肩”。
可是,為什麼“一年之外,到佛腰邊”哪?因為“著了半瓶不淨潔底水”
——相似佛法,把自己對佛法的理解 誤以為是佛法的真諦。因為“不淨潔”,成了所知障,再也裝不進去好水,這瓶子就裝不滿了。
還是因為這個“不淨潔”,瞅哪兒都不如法,看啥都不感冒,逮著誰批評誰,丁丁當當只管響。
  忽然遇著本色人,對他說:你這瓶子本自淨潔(菩提自性,本來清淨),卻裝些惡水在裏面(佛法不恁麼),又不滿,秖管響(一瓶不響,半瓶晃蕩)。
要得不響,須是依前傾出揚卻(須“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始得)。
蕩洗淨,滿裝一瓶好水,便不響(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為什麼蕩洗淨就不響了呢?因為已經裝滿了好水。

:mrgreen:瓶子本自淨潔(菩提自性,本來清淨)
半瓶好水污水都會晃動啊
功德完滿
一切平等
Sherlock
文章: 960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Sherlock »

紀曉嵐出了一下聯,簡直是絕對!

天下唯公?! 哈哈哈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新老怪
文章: 503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五陰虛妄(本無生體曰虛,循業偽現曰妄),本來是非因緣(體恆無變),非自然(用恆隨緣)之妙真如性。
五陰虛妄,本無實體,其體即藏性,若以奢摩他微密觀照,照見五蘊皆空(一一相妄):
色陰如影像;
受陰如陽燄;
想陰如夢境;
行陰如電光;
識陰如幻事,
則破五陰,而超五濁,自可頓入首楞嚴定體,證不生不滅之妙真如性!
新老怪
文章: 503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向上一路,千聖不傳-
智證之四十九


《華嚴經》曰:“佛子,如來以一切譬喻說種種事,無有譬喻能喻此法。何以故?心智路絕,不思議故。”


傳曰:
杜順和尚,文殊師利菩薩之化身也,作《法身偈》曰:
「懷州牛吃禾,益州馬腹脹。
天下覓食醫人,炙豬左膊上。」

傅大士,彌勒菩薩之化身也,亦作《法身偈》曰: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過去古佛開示之語如此,而學者望之,如壁立萬仞,非手足攀攬之境。
幽州盤山積禪師曰:「若言即心即佛,今時未入玄微。若言非心非佛,猶是指蹤之極則。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學者勞形,如猿捉月。


道長:
幽州盤山寶積禪師說:你若說心是佛,可見你此時 尚未契入玄旨;你若說不是心也不是佛,仍然只是指路之極則語。雖已達山窮水盡,不可更說,然還是 不出指路之語。可知此事,從古以來,千聖皆不可以言傳,而學者不識此意,費力勞神,如猿捉月。

欲傳者,法身;傳而不可傳者,也是法身。
《華嚴》法會上,世尊勸告學人說:佛子!雖然如來 以一切比喻 說種種事,但沒有一個 比喻能比喻此法。此法,即法身也。
為什麼呢?法身不可以心智緣它,不可以言說說它,故心智路絕,不可思議。
此千聖欲傳 而不可傳的法身,歷代的一些大士 又是如何來傳的呢?
杜順和尚用一偈來表達自己對法身的見地,說:
懷州牛吃禾,益州馬腹漲;天下覓食人,灸豬左膊上。

傅大士也用一偈來說法身: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這二位大士,據說一個是文殊菩薩化身,一個是彌勒菩薩轉世。
他們都用簡單的四句話 完美地表現了法身,但以世間之眼看,都無異於顛倒瘋話。
什麼時候,你覺得不再是瘋話,內心默契首肯之日,你就懂得法身了。
新老怪
文章: 503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六○、如是信解

〖公案原文〗
  大愚芝和尚會中,有僧日誦《金剛經》一百遍。
  芝聞得,令侍者請至,問曰:“聞汝日誦金剛經一百遍,是否?”
  僧雲:“是。”
  芝雲:“汝曾究經意否?”
  僧雲:“不曾。”
  芝雲:“汝但日誦一遍,參究佛意。若一句下悟去,如飲海水一滴,便知百川之味。”
  僧如教。
一日誦至“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處,驀然有省,遂以白芝。
芝遽指床前狗子雲:“狗子聻?”
  僧無語,芝便打出。

〖鋸解秤砣〗
  瑞州大愚山守芝禪師的道場裏,有一僧每天誦一百遍《金剛經》。
大愚芝問這僧:“你曾參究《金剛經》的經意麼?”這僧答:“不曾。”原來他不管意思,只是一味地念誦。
這充其量只能算是“聞、思、修”的聞,連思都沒有,更不用說修了。
  大愚芝和尚告訴他:“你每天只用念一遍,卻要參究經意。一旦能從其中一句下悟去,如飲海水一滴,便知百川之味。”
這不僅是教他從聞進入思,更重要的是教他“悟去”,悟後之修才是真修。
芝和尚之言重在後半句,要啟發他“悟去”。
  哪知這僧卻只記得前半句,思維起道理來了。
有一天,他誦到“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處,驀然有省,便去找大愚芝和尚,報告他讀經明白的道理。
正好有一條狗 在芝和尚床前臥著,芝和尚指著那條狗問:“狗子呢?”
那僧思維的道理 頓時被打斷了,此時正是識取本來的大好時機,可他卻“無語”,眼巴巴地當面錯過。
  參禪不能太死,也不能太活。
太死易當面錯過,不能一把擒來;太活易錯認光影,或落入概念。
芝和尚見他太死,便把他打了出去。
禪師的棒,棒頭有眼,絕不草草打人。這僧今日遭棒,以後就有活過來的希望了。
新老怪
文章: 503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南無三曼多沒陀南——禪宗公案87
尺童

一日,慧照禪師舉“藏身無跡”之話頭 詰問師一禪師。
[藏身無蹟的話頭 出自 船子和尚度化夾山禪師之因緣。
船子和尚付法給夾山禪師之後,咐囑夾山禪師道:
“汝向去 直須藏身處沒踪跡,沒踪跡處莫藏身。於三十年在藥山,只明斯事。汝今既得,他後莫往城隍聚落,但向深山里,钁頭邊,覓取一個半接續,無令斷絕。”]

尺童——心能藏身無踪跡,無踪跡處默藏(法)身。

師一禪師一時無言以對,一連參了數日,終於豁然大悟,遂作偈呈慧照禪師,
偈云:
   “藏身無跡更無藏,脫體無依便廝當。
   古鏡不勞還正照,淡煙和露濕秋光。”
尺童——淡煙和露濕秋光:啖、咽、下頜、唾沫、啾、光滑。

  慧照禪師見其悟道偈後,便勘驗他道:“畢竟那裡是藏身無跡處?”
  師一禪師道:“嘎(a,表反詰、驚訝)!”(聲音就有身無跡。)
  慧照禪師又問:“無踪跡處 因甚麼莫藏身?”
  師一禪師道:“石虎吞卻木羊兒。”(沒聲音,指默。)
  慧照禪師一聽,便對他大加肯定。

尺童——這裡理解為聲音語言,口頭禪,是有點問題的。因為船子三十年 修證這句內涵,如果只參如此口頭禪 簡直難以想像。

師一禪師曾有上堂法語云:
“圓悟師翁道:參禪參到無參處,參到無參始徹頭。水庵則不然,參禪參到無參處,參到無參未徹頭。若也欲窮千里目,直須更上一層樓。”
尺童——更上一層樓有名,最上層樓再上一層,就騰空自在了,腳不點地,一切不著。


一日,法泰禪師派仲安禪師 前往鍾阜送信。
  圓悟禪師一見仲安禪師,便問:“千里馳來,不辱宗風。公案現成,如何通信?”(為什麼通信?)
  仲安禪師道:“覿面相呈,更無回互。”(對面“相”呈現,其實沒什麼來去交流。)
  圓悟禪師便追問道:“此是德山底,那(哪)個是上座底?”
  仲安禪師道:“豈有第二人?”
  圓悟禪師道:“背後底聻(ni,呢)!”
(背後底,指手背在後面不動作、不使用,其實是明底、正常交流。)
  仲安禪師於是將書信交給圓悟禪師。
  圓悟禪師笑道:“作家禪客,天然有在。”
  仲安禪師道:“付與蔣山。”(馬屁還給你蔣山圓悟。)
接著,仲安禪師又來到僧堂前,捧著書信,向首座和尚問訊。
  首座和尚便問:“玄沙白紙,此自何來?”(玄沙白紙無字,怎麼弄字來了?)
  仲安禪師道:“久默斯要,不務述說。今日拜呈,幸希一覽。”
(長久拉磨,你這驢要,希望你看一下。)
  首座和尚於是大喝一聲。(先來一下子,不管你暗中有什麼挖苦,用喝萬能方式回應。)
  仲安禪師道:“作家首座!”
(挖苦,正常應該“首座(是)作家(行家)”,反過來則成了“坐在家裡的首座”。)
  首座和尚於是又大喝一聲。(真氣人……)
  仲安禪師便舉起書信 打首座和尚。
  首座和尚正要開口擬議,仲安禪師道:“未明三八九,不免自沈吟。”
(不明白房中事,你意淫什麼。)
  接著又打一下,說道:“接。”(明白不?手妾會不會?)
當時,圓悟禪師與佛眼清遠禪師 正好看見了這一幕。
  圓悟禪師道:“打我首座死了也!” (把我首座欺負死了。)
  佛眼禪師便問:“官馬廝踢,有甚憑據?”(你這畜生亂咬。)
  仲安禪師聽見了,便道:“說甚官馬廝踢,正是龍象蹴踏。”
(別亂評價,這叫龍像大德所向披靡。)
  於是,圓悟禪師便喚仲安禪師至跟前,問道:“我五百人首座,你為甚麼打他?”
  仲安禪師道:“和尚也須吃一頓始得。”(你也想明白 明白我的厲害。)
  圓悟禪師一聽,看著佛眼禪師,吐了吐舌。
佛眼禪師為了進一步勘驗仲安禪師,卻道:“未在。”接著,看了一眼仲安禪師,
問道:“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意作么生?”
  仲安禪師便鞠躬,說道:“所供並是詣實。”
(提示共、並、是一事,會的很容易明白。)
  佛眼禪師一聽,這才點頭認可,笑道:“元(原)來是屋里人。”

此後,仲安禪師又前往五祖,向表自和尚 通法眷書。
  表自和尚見了仲安禪師,便問:“書裡說個甚麼?”
  仲安禪師道:“文彩已彰。”(意會。)
  表自和尚進一步追問道:“比竟說個甚麼?”(畢竟、到底說什麼了?)
  仲安禪師道:“當陽揮寶劍。”(你這是衝明白人揮刀,不上你當。)
  表自和尚便道:“近前來,這裡不識幾個字。”
  仲安禪師道:“莫詐敗。”(詐我,真過去你巴掌就打來了。)
  表自和尚於是回頭看著侍者,問道“是那裡僧?”
  侍者道:“此上座向曾在和尚會下去。”(這哥們 曾參加過高僧大會。)
  表自和尚道:“怪得恁麼滑頭。”
  仲安禪師便道:“被和尚鈍置來。”(被和尚小看了。)
表自和尚於是將書信 放在香爐上熏了一熏,念道:“南無三曼多 沒陀南。”(沒有三慢,多麼難。)
  仲安禪師走上前,彈了一下指頭。(慢心如聲,本無自性。)
  表自和尚這才打開書信。

仲安禪師曾有上堂法語云:
“參禪不究淵源,觸途盡為留得,所以守其靜默,澄寂虛閒,墮在毒海。
以弱勝強,自是非他,立人我量,見處偏枯,遂致優劣不分,照不構用,用不離窠。
此乃學處不玄,盡為流俗。
到這裡,須知有殺中透脫,活處藏機。佛不可知,祖莫能測。
所以古人道,有時先照後用,且要共你商量。
有時先用後照,你須是個漢始得。
有時照用同時,你又作么生抵當?
有時照用不同時,你又向甚麼處湊泊?還知麼?
穿楊箭與驚人句,不是臨時學得來。”

尺童——這個無礙辯才,實際需要 真實修煉出大智慧,一般只靠記憶、理解真不行,無法隨機應對。
大智慧 廣泛含藏在“虛空”裡,決不只諸存在大腦中,大腦基本只諸存記憶。
修煉有成就 才可以隨時提取 應用“空”中的大智慧,一般功夫不行,無法溝通來。
新老怪
文章: 503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明暗相形,虛實相生-智證之五十九
道長:


《參同契》曰:
當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
當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
明暗各相對,如前後步。
萬物自有功,當言用及處。



傳曰:
萬物若有功,則所言當至其處,如鉗取物,如日舒光,如呼火則口吻為所燒。
明暗若有功,則如人行步,舉左足即右足隨之。
以明暗無體性,萬物無功勳,故為是論也。
《寶積經》曰:
「佛言:譬如然燈,一切黑暗,皆自無有,無所從來,去無所至。
非東方來,去亦不至。南西北,四維上下,不從彼來,去亦不至。
體非諸相,不礙彼諸相發揮。


道長:
石頭希遷禪師在《參同契》中說:「當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當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
什麼意思呢?
譬如朝日初生,普照大地,一切世間萬物,無不在此光明中。
有一間屋子,門窗緊閉,雖也在此光明中,但其內部 卻是黑暗的。
這就是當明中有暗。
如果在這間黑屋子裡 點亮一盞燈,立即顯現出光明。
這就是當暗中有明。
黑暗如果沒有光明,不能顯示其為黑暗;同理,光明若無黑暗,也不能顯示其為光明。
光明與黑暗,相形相生,互相對照 比較而存在。
當我們在光明中 看到黑暗時,不要把它 真當成黑暗來對待;
當我們在黑暗中 看到光明時,也不要真把它當成光明來看待。
明暗相對,才有了光明與黑暗的不同說法。

譬如前後步一樣,若沒有前一步,就沒有後一步,若沒有後一步,也談不上有前一步。
如實觀察這一步,其實無前無後。
單獨觀察明暗之一種,若不與另一種比較,其實非明非暗。
因為光明與黑暗,都無實在的自體,不過是一個事物 不同的兩種相狀。
無論光明與黑暗,這間屋子 皆不會因之而改變。
所以,明與暗,不過是基於其不同相狀的言說,並無實在的功用。
若萬物皆有實在的自體,當言說此物時,就應顯現其功用。
譬如 說火,就該燒到嘴唇;說日,就該放出光芒。
其實不然!
言說相皆非真實,皆是相對而有的假名。
《寶積經》中說得很明白,我們能說這黑暗 是從哪裡來的嗎?
若這黑暗真有自體,當有來去;當黑暗滅時,也應有去處。
來去去處皆不可得,可知此黑暗並無自性。
光明也與黑暗一樣,皆無自體。
《楞嚴經》說得更明白,譬如虛空,體非諸相,卻不礙 諸相發揮。


諸位更應該知道,石頭禪師說明暗,並非 真說明暗,亦不過藉論述 明暗之有無,以證諸法變化萬相,而萬相實無自體,以無自體故,可有種種相狀顯現。

:mrgreen: 如雲能夠變幻諸相來,豈能當真
青鳥會自動集中來,還有人免費提供一切食物
豈能當真
白天有鬼?
新老怪
文章: 503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明暗各相對,如前後步。
萬物自有功,當言用及處。
明暗各相對,前三後三步。
萬物自有過,當言無用處。
新老怪
文章: 503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聽了上面所講,有些修道人會說:「這樣微細的佛法,又很深奧,看來是很難修成功的。我們何時才能圓滿成就呀?」大家不要這樣想,不妨舉一個公案供大家參考。

《楞嚴經》云:「汝與眾生,亦復如是,寶覺真心,各各圓滿。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
有一次,潭州東明遷禪師 和真如庵忠道者 在一起閱讀《楞嚴經》,至「如我按指,海印發光」處,
忠問:「如我按指,海印發光,佛意如何?」
遷禪師說:「釋迦老子好與二十棒!」
忠問:「為什麼如此?」
師喝道:「用按指作麼?」
(為什麼要按指呢?難道只有按指才放光,不按指就不放光了嗎?
這放光不只是佛顯神通,放出大光明,震動十方世界,也不是另有一個寶物——海印。而是用海印 來比喻我們的自性、比喻一真法界。這一真法界 無時無刻不在放光。絕非有所舉動,它才放光,才見性的存在。
無動作時,性也沒有隱沒,也在發光。我們的佛性,時時都在各人面門放光,從來沒有間斷,真性沒有退隱的時刻。我們的一切言談舉措 都是一真法界的妙用,這也是海印放光。
即便我們不見、不聞、不行動時,也沒有失掉它的妙用,它仍在發光。因為它是湛然不動、不生不滅的。)

忠道者接著問:「汝暫舉心,塵勞先起,又作麼生?」
(雖然佛性 時時都在發光,但一舉心動念,就把本性光明 遮蔽不見了,這又怎麼解釋?)

遷禪師厲聲猛喝:「也是海印發光!」
大家注意,這句話非常重要!大家不要以為 起心動念或有所舉動,就是塵勞妄念,把心光遮了。那是斷章取義,割裂經文,誤解了。經裏不是明明說「寶覺真心,各各圓滿」嗎?
要曉得,這言談舉動 正是真如佛性的妙用!我們在前面曾多次講過。
昔異見王問婆羅提尊者:「性在何處?」尊者說:「性在作用。」王問:「是何作用?」尊者曰:「在胎為身,處世為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舌談論,在手執提,在足運奔。」因此,所有一切舉止行動都是我們真心的妙用,都是真心的顯現,不要當作妄想妄動。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