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524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洞山三公斤(原覺法師《碧巖錄》公案義解)
《碧巖錄》公案【一二】——洞山三斤

原文:
舉僧問洞山。如何是佛。
山雲。麻三斤。


義解一:
  「麻三斤」怎麼會是佛呢?這則公案從字面上看,是沒有給人留任何思考餘地的。
因為要表達的內容,根本不在字面意思上,但是還必須透過字面的意思體現出來。
  我前面講過,如果擺脫了相對的束縛,任何一句話 都可以具足無量義的,任何一個物體,都是可以具足 一切物體的性質與特點的。
  達到這個境界,回答:「麻三斤」又有何不可呢?
四斤、五斤也無所謂!換作大豆、棉花也一樣並無不妥呀!
而且有問就有答,這是多麼天然的有感就應得啊!
縱橫無礙的「緣起性空,性空緣起」被洞山演繹得如此淋漓盡致!
大家明白了嗎?


義解二:
  對禪機,並不是問東答西,驢唇硬要對馬嘴。
雖然從表面上看,好像答與問沒什麼關係,其實都是一一對應的。
例如:人家要是問「什麼是佛」?你回答“我去吃飯”,這就是答非所問。
這種對法 雖然也不與佛法衝突,但畢竟太低俗了,沒有藝術美感,這樣的禪機很難讓人產生興趣,也不利於佛法的流傳。

  如果問的內容屬於事物,回答的時候,要嘛說出一個具體事物;
要嘛就說出一個具體道理。
如果回答脫離了這個範圍,那就離題了。
但是,有的禪機問話,是屬於堪驗對方,心是否會被境轉的。
如果回答的 與問的剛好一致,那就等於心被對方的境給轉了;
如果回答跑題了,雖然沒有被境轉,但又有失威力。
因為,這樣等於沒回答問題,或是回答錯了呀!

  但是,「麻三斤」這個公案,重點不是堪驗對方,心是否會被境轉的。
所以在這方面,要求就可以不用太嚴格了。
其實「麻三斤」這個答案,一樣也做到了 沒有被轉的效果了。
因為這個答案裡 沒有一點佛的痕跡,所以沒被境轉。
否則,無論回答“有佛”還是“無佛”,都是被轉了。
答「有佛」是被正轉了;答「無佛」是被反轉了。

  問「什麼是佛?」問的是一物,答也必須是一物。
「麻三斤」又正好是一物。所以,就像對聯一樣,剛好對上了。
  這個公案最容易使人誤解的,就是會理解成世間萬物都是佛。
隨便說出任何一物都可以,這是受了「佛無所不在,又處處都不在」、「一切都是佛,又一切都不是」等理論的影響了。
  其實,這兩個理論都是方便說,是不究竟的。
如果說一切都是佛,為什麼沒有人去找磚頭、石頭學習,去求它保佑呀?
  有的法師在註解時說:當時洞山正在稱麻,所以就答:「麻三斤」。
試想:洞山當時已經開悟了,這樣的活兒 自有小和尚去做的,根本用不著他親自去做呀!
即使是親自在稱麻,周圍也有很多景物的,為什麼偏要說「麻三斤」呢?
所以,這種說法 是站不住腳的。

  公案大多都是來自於現實,寫成書又都是經過藝術加工過的,但與偽造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因為這畢竟是智慧的結晶呀!這個公案一樣也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為什麼回答要用「麻」呢?
  因為麻的顆粒微小,數量繁多,難以數清。
「麻」比喻不思議境界,也比喻雜亂無章的煩惱,也比喻無明妄動。
而「三」代表的是三界,也代表法、報、化三身。
同時也代表從「麻」這個不思議境界妄動出來的萬物,「三」也代表一切數。

  為什麼要用「斤」而不用兩或鬥呢?
  「斤」與「金」是諧音,「金」代表貴重。
為什麼會貴重呢?因為洞山不但達到了不思議境,也能駕馭不思議境生成萬物了。
同時,也能隨心所欲地駕 馭所生出的萬物了。
  萬物一旦出現,就等於有了固定的形態與特徵了,就相當於稱上的定盤星,有了精確的標尺了。
這樣,才能有形形色色的萬物呀!
所以,「麻三斤」代表的是萬物從無到有的全過程,這就等於把佛的一切都介紹出來了。
  另外,他也可以隨便說出一樣東西,例如:石頭或木頭。
但並不是說石頭、木頭真的是佛。而是透過他隨便任指一物的瀟灑從容,所體現出其縱橫無礙、無拘無束的能力。這個能力 正好就是佛解脫無礙的境界。
  我們應該透過答案的本身 看背後的內容,可很多人 卻只看到石頭了。
我們既要透過答案,還要不能離開答案,沒有答案 就不能顯出這一切呀!
這就是不即不離。

  另外,“什麼是佛”這個問題,在禪宗公案裡 出現的頻率是最多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門。為什麼會這樣呢?如有的回答是干屎厥的,這樣的回答屬於是應機的,但並不究竟,其主要目的是為了 破徒弟們執著有佛的習氣。
  雖然以此為主,但在開悟人眼裡,這個答案仍然是完美的。
因為只要開悟,就會明白“一即一切”,縱橫無礙的道理。
就是任何一物,都可以具足 萬物的一切功能與特點,這又正好是佛的特點。
所以透過答案,還是能見到 佛的本質的。
阿飄
文章: 1042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28, 2021 8:53 a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阿飄 »

新老怪 寫: 週五 10月 25, 2024 7:29 am 自 由 自 在

問:「如何是佛法中事。」
師曰:「了。」
圖檔
師:「徒兒,這些都是要給你的。」
徒:「哇靠!蝦米攏嘸。」

:mrgreen: X#@:*+%
新老怪
文章: 524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雪竇見得透,所以劈頭便道,金烏急,玉免速,與洞山答麻三斤更無兩般。
日出日沒,日日如是。人多情解,只管道,金烏是左眼,玉兔是右眼,才問著便瞠眼云:
在這裡有什麼交涉。
若恁麼會,達摩一宗掃地而盡。
所以道:垂鉤四海,只釣獰龍,格外玄機,為尋知己。
雪竇是出陰界底人,豈作這般見解?
雪竇輕輕去敲關擊節處。略露些子教爾見,便下個註腳道:善應何曾有輕觸。
洞山不輕酬這僧,如鐘在扣,如谷受響,大小隨應,不敢輕觸。
雪竇一時突出心肝五臟,呈似爾諸人了也。
雪竇有靜而善應頌云:
覿面相呈,不在多端,
龍蛇易辨,衲子難瞞。
金錘影動,寶劍光寒,
直下來也,急著眼看。

洞山初參雲門,門問:近離甚處?
山云:渣渡。
門云:夏在甚麼處?
山云:湖南報慈。
門云:幾時離彼中。
山云:八月二十五。
門云:放爾三頓棒,參堂去。
師晚間入室,親近問云:某甲過在什麼處?
門云:飯袋子,江西湖南便恁麼去。
洞山於言下,豁然大悟,遂云:某甲他日向無人煙處,卓個庵子,不蓄一粒米,不種一莖菜,常接待往來十方大善知識,盡與伊抽卻釘,拔卻楔,拈卻膩脂帽子,脫卻鶻(gu)臭布衫,各令灑灑落落地作個無事人去。
門云:身如椰子大,開得許大口。
洞山便辭去。他當時悟處,直下穎脫,豈同小見。
後來出世應機麻三斤語,諸方只作答佛話會。
如何是佛?杖林山下竹筋鞭,丙丁童子來求火,只管於佛上作道理。
雪竇云:若恁麼作展事與投機會,正似跛鱉盲龜入空谷,何年日月尋得出路去。
花簇簇,錦簇簇,
此是僧問智門和尚,洞山道麻三斤意旨如何。
智門云:花簇簇,錦簇簇,會麼?
僧云:不會。
智門云:南地竹兮北地木。
僧回舉似洞山,山云:我不為汝說,我為大眾說。
遂上堂云:言無展事,語不投機,承言者喪,滯句者迷。
雪竇破人情見,故意引作一串頌出。後人卻轉生情見,道麻是孝服,竹是孝杖,所以道,南地竹兮北地木;
花簇簇,錦簇簇,是棺材頭邊畫的花草,還識羞麼?
殊不知,南地竹兮北地木,與麻三斤,只是阿爺與阿爹相似。
古人答一轉話,決是意不恁麼,正似雪竇道金烏急,玉兔速,自是一般寬曠,只是金鍮(tou)難辨,魚魯參差。
雪竇老婆心切,要破爾疑情,更引個死漢,因思長慶陸大夫,解道合笑不合哭。
若論他頌,只頭上三句,一時頌了。
我且問爾,都盧只是個麻三斤,雪竇卻有許多葛藤,只是慈悲忒殺,所以如此。

陸亙大夫作宣州觀察使,參南泉,泉遷化。
亙聞喪,入寺下祭,卻呵呵大笑。
院主云:先師與大夫有師資之義,何不哭?
大夫云:道得即哭。
院主無語,亙大哭云:蒼天蒼天!先師去世遠矣。
後來長慶聞云:大夫合笑不合哭。
雪竇借此意大綱道,爾若作這般情解,正好笑莫哭。
是即是,末後有一個字,不妨聱(ao話不順耳)訛。更道:咦!雪竇還洗得脫麼?
新老怪
文章: 524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話眉】
先看公案:僧問洞山:如何是佛?
山雲:麻三斤。
若是道個佛「這只是」,「麻三公斤」卻是它(佛)的大機大用。還識「關轉折點」麼!?

再看雪竇頌:如何是佛?麻三斤!
明眼人一見便了,所以雪竇雲:金烏急,玉兔速。
法報化三身,法身是佛,上來就叫人見「急與速」,即如擊石火,似閃電光的是什麼?
善應何曾有輕觸,展事投機見洞山。
善應是指問頭,何曾有輕觸是說,這個佛字這只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無爾下口處,
但是洞山會佛法,展事投機,借事用機恰好,也沒辜負問頭。
即讓見佛,也讓你見到他的用機處。
倘若你只知道麻三斤,那也錯會了,其實一問一答 又何曾離開過這法報化三身呢?
這就是麻三斤的真實處,明暗相會了。
跛鱉盲龜入空谷,
若是跛鱉盲龜,入空谷即一時就找不到北了。
(這裡引用上文)
花簇簇,錦簇簇,
此是僧問智門和尚:洞山道麻三斤意旨如何?
智門雲:花簇簇,錦簇簇,會麼?
僧雲:不會。
智門雲:南地竹兮北地木。
雪竇拿來借用 意旨是很明確,直指法報化三身,識得法報化三身很重要,這是轉身的關轉折點!
這會與不會 便是南地竹兮北地木——相對門,所以雪竇雲:
因思長慶陸大夫,解道合笑不合哭。
解道 不能作常理會,解道與常理 根本不是一回事,就像上文說的死人了 不哭還笑,豈可理喻?道是不二法,
大夫雲:道得即哭。院主無語。
這一哭一笑 剛好是相對門,在相對門上 住一撅,那有轉身之地!?
一國禪師雲:三點(三身)如水流,曲似刈禾鐮。
其實死又何曾死?這些都是世間情解,給自己下的桎梏。
咦!費解!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294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公案:
舉僧問洞山。如何是佛。
山雲。麻三斤。


如何是佛!?麻三斤。

(三):隱喻心。
道家曰:三生萬物。
佛家曰:萬物唯心造。

(麻):心亂如麻,隱喻凡夫心。

………問者、答者、聽著,皆不離此(心)也。
一國禪師雲:三點如水流。曲似刈禾鐮。
……以上即是講(心)字。三點一勾包。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新老怪
文章: 524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由 妙吉祥如意 » 週五 10月 25, 2024 1:57 pm

公案:
舉僧問洞山。如何是佛。
山雲。麻三斤。

如何是佛!?麻三斤。
(三):隱喻心。
道家曰:三生萬物。
佛家曰:萬物唯心造。
(麻):心亂如麻,隱喻凡夫心。
………問者、答者、聽著,皆不離此(心)也。
一國禪師雲:三點如水流。曲似刈禾鐮。
……以上即是講(心)字。三點一勾包。
:mrgreen: 吉祥。如意
新老怪
文章: 524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釋迦如來,出現於世,講經四十九年,說法三百餘會,橫說、豎說、無間說、熾然說,說一切的法。
佛所說的八萬法藏,統攝顯教、密教、大乘法、小乘法,其目的 就是為了方便教化有情的眾生 皆能破迷開悟,斷惡修善,離苦得樂,遠離生死無盡的煩惱,早證 菩提的果覺。
佛講經說法,有事有理。因為,事中有理,理中有事;
事能顯理,理能透事。
所以古德說:「事無理不成,理無事不圓。」所以,凡事必須理事圓融,相容並蓄,離一即非。故說,「理事不二」。

佛法在事相上所說的,無非是「因果」的現相,
而事中所說的理,不外乎「心性」的道理。
換句話說,佛法一大藏教,包羅萬象,鉅細靡遺, 所說的諸法實相,講的就是「心地」法門。
所謂:「三界唯心,心名為 地。」
簡單地說,宇宙萬有的現象,就是吾人現前這一念心 所變現的。
經云:「心即法界,法界即心。」也就是,一切法 從心想生。

:mrgreen:一切法 從心想生。
新老怪
文章: 524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佛法說開悟,到底悟個什麼?悟的就是 我們現前的這一念心;
所謂的這念心,就是自己本具的「覺性」。
覺性不動,不假外求,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從來沒有失去過。
牠,清淨寂然,具足一切的德能,又能隨緣生一切的萬法。
可惜,世人無知,這一念真心 被妄想、分別、執 著障礙住了,以致真心 不能顯現。
而修行,就是要剔塵除垢,掃除心中的 障礙,將我們自性的般若 開發出來,才能成就圓滿如意的人生。

古人說:「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這裡所謂的「山」,指的就是「靈山」,也就是我們靈明覺知的這念心。
這一念心,不要另外去找。
雖然這一念心,被我們的煩惱障、所知障給蒙蔽了,靈山變成了土坵。
只要我們能夠掃盡 心中的塵垢,去除染污,就能揮去陰霾,撥雲見日。
所以祖師說: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座靈山塔,只需靈山塔下修。」

:mrgreen: 這念心。

新老怪
文章: 5249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世間上的萬事萬物,無論從理上說,或者從事相上來談,都離不開我們的這一念心。
如果,這一念心迷的話,則一片混沌,一切皆迷。
於是,我們的所思所慮,都不離開五欲六塵、聲色貨利、名聞利養等 事理的範疇;
換句話說,我們的所作所為,皆在造作。
如果,一念心悟,則起心動念,了了分明,就不會受到 外塵境緣的染污,而心隨境轉了。
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則外塵境緣的理與事,本來不二,差別就在我們這一念的 迷悟而已。
a迷的時候,有種種的分別,
b然悟的時候,才知道眼前的一切境界相,都是我們一念無明妄動 所產生的虛妄之相。
所謂萬法唯心,心境不 二,只在一念迷悟之間。
古德說:「觀相元妄,觀性元真,性相不二,理 事圓融,惟是一心而已。」
所以說,「事理無二,同居大覺。」

:mrgreen:只在一念迷悟之間。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294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妙吉祥如意 寫: 週五 10月 25, 2024 1:57 pm 公案:
舉僧問洞山。如何是佛。
山雲。麻三斤。


如何是佛!?麻三斤。

(三):隱喻心。
道家曰:三生萬物。
佛家曰:萬物唯心造。

(麻):心亂如麻,隱喻凡夫心。

………問者、答者、聽著,皆不離此(心)也。
一國禪師雲:三點如水流。曲似刈禾鐮。
……以上即是講(心)字。三點一勾包。
為何以(三)來隱喻代表(心)!?

其實,(有漏心識)的生起,就是具備以下(三)者,缺一不可!!
一者(真如)
二者(法性)
三者(我執)
以上三者,即是佛、法、僧三寶。

真如法性,於無漏實相融合為一,即是不二佛性法身,當法性粗化流行開展有漏法界,真如、法性已然各有其性用差別,
真如空智(佛)
法性萬有(法)
兩者於有漏法界交纏,眾生各別我執妄心識用於焉生起(僧)
欲界凡夫各擁阿賴耶八識五蘊熏習即是此(心)之末流。

佛教言:皈依佛、法、僧三寶,即是暗示皈依此(心)也。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