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會通,還我老子(老子生平考証)

電火
文章: 2433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Re: 佛道會通,還我老子(老子生平考証)

文章 電火 »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
芭蕉無心一重重
群陰剝盡現全陽
生因識有滅從色除

連骨頭都換過了
與粉身碎骨無異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668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佛道會通,還我老子(老子生平考証)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首楞嚴經
複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複有二種歧路
(一)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爲回心大阿羅漢。
(二)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爲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爲空處。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爲識處…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回心鈍阿羅漢

以上經文對於佛法實修之指導,有極重要的密旨,講的正是老子道德經的(眾妙之門),從實修功夫講,就是(玄關一竅)。

玄,就是講宇宙萬物都可以(背塵合覺),往細微的方向去探究解析(般若波羅蜜多)而越是深入細微,(玄之又玄)就會越顯現心物糾纏的精妙玄奇……
尤其是在分析探究宇宙萬物的玄微根源,終究會達到一個臨界點,即是從有形質(有漏萬法,物理時空),遁入無形質(無漏法身,超物理時空)的重要門檻,即是(眾妙之門)。
故老子曰: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家稱此為(玄關一竅)。
佛家稱此為(有頂色邊際)(大陀羅尼門)。
物理學家稱此為(量子力學)。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668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佛道會通,還我老子(老子生平考証)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新老怪 寫: 週四 12月 05, 2024 7:25 am 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白話譯文:
天地是長久的,天地何以能既長且久呢!祇因為祂不偏私地生長著,因此能長久地生長!
聖人了然於心,因此把自己放到後面去,這樣好讓人民 能擺在前面來,把自己放在外頭,好讓人民能在裡頭生存!正因為祂能沒有私心,所以能夠讓每一個人 都成就它自己。

藥方:
要有天地般的心量,不用忍耐,也能長久!「讓開」是最重要的藥方!
別人生長了,你也生長了!成就別人,也就是成就你自己!
私心不一定那麼不好,但要私得起,也要放得下!

河上公章句:
說天地長生久壽,以喻教人也。天地所以獨長且久者,以其安靜施,不責報,不如人居處汲汲求自饒之私,奪人以自與。
以其不求生,故能長生不終也。天下敬之,先以為長。薄己而厚人也。
百姓愛之如父母,神明祐之若赤子,故身常存。
聖人為人所愛,神明所祐,非以其公正無私所致乎。
人以為私者,欲以厚己也。聖人無私 而己自厚,故能成其私也。

王弼注:
自生則與物爭,不自生則物歸也。
無私者,無為於身也。身先身存,故曰,能成其私也。
老子道德經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
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註解:
老子利用(天地)一詞來代表神明,中土文化自古即有(皇天后土)之言論,古人結婚要拜天地,也是這種以天地為神明的概念。
老子在此首經文,特別為(天地)在道學的角度做出明確之定義!!
天地代表心靈,從佛教講就是(真如)。
萬物代表物性,從佛教講就是(法性)。
故,道德經第一首,開宗明義:
無名(真如、真空),天地之始。
有名(法性、妙有),萬物之母。

直白的講,(天地)即是隱喻無形無狀之(真如),一切心識之根源(唯識實性),如空谷幽靈神妙莫測,老子又稱此為(谷神不死)!!
真如(天長地久),亙古以來,永恆不變,遍滿宇宙,如如不動,故曰:大自在。
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正是表法已經證悟(一真如心)的不動地菩薩摩訶薩。
上面經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即是很清楚的詮釋(真如)的概念…
真如,天長地久,不生不滅,就因為真如無有生滅,如如自在,故老子曰:(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後一段經文,與實際修佛修道有關,講的更清楚: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以上就是老子以不同的文字,詮釋佛家講的(棄除我執、無我法)。
大乘佛法實修,講白了,其實很單純,就是從後天人命五蘊運作,緣取阿賴耶識為我的八識妄心,藉由修行回歸真如而得一切種智,不就是(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嗎!?

六祖壇經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禪宗祖師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五祖講的(本心)即是真如,即是覺。即是佛。
以是之故,佛教若直接稱覺教、或真如教。也許可以將此(真如、本覺)的法義表達的更清楚更直接。
唯有常常時,恒恒時,如來若出世,若不出世,諸法法性安立,法界安住。法流法行,法住法相,法爾如是~~
天地(真如)不仁,以萬物(法性)為芻狗。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668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佛道會通,還我老子(老子生平考証)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道德經第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老子道德經常常利用世間法來指導出世間的修道絕學,且道德經是修道聖人老子的專門著作,所以,要從修道的角度切入,研究解讀道學之始祖(老子書)才是正辦!!

【經文破譯】
『善為士者不武。』
真正富有智慧的武士是不會隨便利用武力去壓制別人的。
……隱喻,善於修道者不靠蠻力。
『善戰者不怒。』
善於爭戰的將領總能保持冷靜不會隨便動怒而失去理智!
……隱喻,善於修道者講究冷靜不躁動。
『善勝敵者不與。』
能夠克敵致勝的常勝軍絕對不會隨便與敵交鋒展現軍力。
……隱喻,善於修道者講究無我而不爭。
『善用人者為之下。』
善於領導統馭將士的主帥總是虛懷若谷絕不會氣勢凌人!
……隱喻,善於修道者講究柔弱處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兩軍交戰中能夠善勇而不武、善戰而不怒、善勝而不與、善用而不驕…
豈不就像善於修道德的聖人一樣?無為不爭而“自得”!無我不執而“自生”!如此也才可以達到順應自然、體合天性而獲得修道成就了。

【讀經心得】
這首經文是針對作為一個成功的勇者、主帥的特質作觀察,並藉此導入作為修道者的借鏡!老子修道要旨:為而不爭,謙柔守弱。是此文之開釋重點!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668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佛道會通,還我老子(老子生平考証)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以下道德經經文是老子純粹為指導世人修道的秘訣,是整部道德經之心髓,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於佛教的地位等齊!!

道德經
致虛極,守靜篤。
……即是佛家講的禪定。
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萬物並作
……老子在此用(萬物)物兩字,就是大乘佛法所揭示的(異熟種子),道家稱此為(精氣)。莊子曰:通天下一氣。
解深密經: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
都是講修道者進入虛無靜定中,會感受萬物並作(真氣興起)的現象,
禪宗:疑情成團成遍。
彌勒菩薩瑜伽師地論曰: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
都是講修道者於靜定中,真氣自然運作的現象。
吾以觀復
就是心經:大乘菩薩觀行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復:(背塵合覺)。
瑜伽師地論:由緣真如鏡智,修習多修習、轉依復轉依…
都是指導修佛修道必須從觀照異熟種子(十二緣起行支)起手入門,而背塵合覺。老子曰:玄之又玄…終究渡達眾妙之門,佛家言:一切種子阿陀那識境界。
這也就是道德經講的: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復命,就是講從行支(異熟種子)觀照深入,可以回歸(本心),即是證悟真如。(即是觀入十二緣起首支無始無明住地)終究證悟一真如心。
復命曰常,不知常,妄作凶。
……老子曰:不知常妄作凶。
禪宗祖師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都是強調,真如乃一切佛法之心眼的真理(真如即是本覺即是佛)故知:
法華經:開佛知見,就是指真如根本智起用(般若)。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老子主張:依止真如而(溶入)法性之海…
唯有常常時,恒恒時,如來若出世,若不出世,諸法法性安立,法界安住。法流法行,法住法相,法爾如是~~
佛說十地經、成唯識論
不動地已上菩薩。一切煩惱永不行。遠離一切身、語、意,務安住異熟。法駛流中任運轉故。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668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佛道會通,還我老子(老子生平考証)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新老怪 寫: 週六 12月 07, 2024 4:36 pm16章“公乃王”,9章、73章、77章、81章的“天之道”,79章的“天道”等等。
公乃王
是後世版本,因儒家思想,對於王權的尊崇而產生的錯字,原版是: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知常容:就是證悟真如(常無,欲以觀其妙)後,個人的智慧可以轉成真如根本智,而融入法性之海,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
容乃公
……水滴入海,與大海水同一鹼味。
公乃全
個人如一滴水滴之心量,放開我執而融入大海(法性)後,即是(公而無私),行者也因此放開自我,且因無我而得全體之用。
全乃天
修道若能得全體之用(一切種智),其心量之廣大就與天齊了…
天乃道
人天能合一,也就是成就道果,得道了!!
道乃久,歿身不殆。
道乃是宇宙創生真理,無有時間空間之概念,修道者與道合真,即是成佛了,雖然肉身腐朽,但,其靈性精神卻可與天地同存而不死(歿身不殆)。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Viirya
文章: 3272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佛道會通,還我老子(老子生平考証)

文章 Viirya »

緣起世界週而復始
萬物並作
歸根復命
週而復始(輪迴於三界)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668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佛道會通,還我老子(老子生平考証)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老子道德經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以上老子道德經文字內容,是有典故的,乃是摘自於周朝京城皇家祖廟門口矗立的金人銘。

《孔子家語》•觀周第十一
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後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
而銘其背曰: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所行悔。
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謂不聞,神將伺人。
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毫末不紮,將尋斧柯。
誠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傷,禍之門也。
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
盜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眾人之不可先也,故後之。
溫恭慎德,使人慕之;執雌持下,人莫逾之。
人皆趨彼,我獨守此;人皆或之,我獨不徙。內藏我智,不示人技;
我雖尊高,人弗我害,誰能於此?江海雖左,長於百川,以其卑也。天道無親,而能下人,戒之哉!」

孔子既讀斯文也,顧謂弟子曰:「小子識之,此言實而中,情而信。
《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行身如此,豈以口過患哉?」

老子道德經五千靈文,有許多文字內容皆取材於金人三緘其口的背刻銘文。歷史記載老子大隱於周朝京城,而職司管理皇家收藏文物,並為周王朝之柱下吏(掌管王室的文物,並作為王室的陪讀官吏),頗為可信!!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668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佛道會通,還我老子(老子生平考証)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還我老子》

老子其人其書揭秘

第6章
《金人銘》與《道德經》之關聯
《孔子家語》卷三,觀周第十一品,另有記載一段文字,對於老子道德經成書背景,與老子發舒於經中,有關『人道』處世哲學之部份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所行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謂不聞,神將伺人,燄燄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毫末不札,將尋斧柯。誠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傷,禍之門也。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盜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眾人之不可先也,故後之。溫恭慎德,使人慕之,執雌持下,人莫踰之,人皆趨彼,我獨守此,人皆或之,我獨不徙,內藏我智,不示人技,我雖尊高,人弗我害,誰能於此?江海雖左,長於百川,以其卑也,天道無親,而能下人,戒之哉。』
孔子既讀斯文也,顧謂弟子曰:『小人識之,此言實而中,情而信,詩曰:戰戰競競,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行身如此,豈以口過患哉?』

孔子參觀周太祖后稷之廟,在太廟右邊台階見一『金人』其口被三道符令封住,後世流傳「三緘其口」這句成語的典故即出自於此。
周太祖廟階前的金人,到底已矗立多久?銘刻在金人背後的警世之言,又為何人所作(相傳為姜太公所立)?至今難以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老子當時為周朝之柱下吏,掌管全國文物簡冊,對這矗立於周太廟『金人銅像』自然非常熟悉,甚至我們發現老子所著之《道德經》,除了演論『道之本體論』、『道之生成論』、『道之修行論』等篇幅,其他關於為人處世之『人道哲學』等章節,幾乎可以斷定是以《金人之背銘》為藍本。以下是約略之整理比較:

《金人銘》: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
《道德經》: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63章

《金人銘》:安樂必戒,無所行悔。
《道德經》: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 64章

《金人銘》: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毫末不札,終尋斧柯。
《道德經》:圖難於易,為大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
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63章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64章

《金人銘》: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
《道德經》: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42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返- - -30章

《金人銘》:盜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眾人不可先也,故後之。
《道德經》: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
必以身后之。……66章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67章

《金人銘》:溫恭慎德,使人慕之,執雌持下,人莫踰之。
《道德經》:天下之交,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61章

《金人銘》:人皆趨彼,我獨守此。人皆或之,我獨不徙;內藏我智,不示人技。
《道德經》: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 20章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21章

《金人銘》:我雖尊高,人弗我害,誰能於此?江海左長於川,以其卑也。
《道德經》: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民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66章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30章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
自謂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
,非乎? ----- 39章

《金人銘》:勿謂不聞,神將伺人,天道無親,而能下人。
《道德經》:天之道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73章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79章

由上列比較,我們幾乎可以斷定,老子《道德經》五千餘言中,凡有關處世哲學「人之道」方面的開示,大慨都是出自於周朝先人代代相傳而來的警世勸人之語《金人銘》,《道德經》與周王朝太廟石階上躑立之金人背上警世銘文淵源之深,豈不更可印証,老子成書於周景王時期,學者似乎不必再為此爭辯不休!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妙吉祥如意
文章: 6668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佛道會通,還我老子(老子生平考証)

文章 妙吉祥如意 »

藍海千尋 寫: 週五 12月 13, 2024 1:38 am 解成這樣也算奇葩,佛教異端!

解:
菴提遮女問:’’生是不生之理‘’,明白這個道理應該能超脫生死,為什麼還會流轉不已?
文殊答:就算悟得“生是不生之理”,這種悟力並未能遍(充斥)一切處故此理無常,猶流轉生死。

為什文殊作此解答?
道理很簡單:生與不生相對,就算知道‘’不生‘’來自‘’生‘’,這個理還是相對,也就是此觀還在無常。

透過此問答,應知明白“無我”也屬不究竟。
若將“無我”當成不變真理,那將成佛口中‘’無我我‘’(以無我為我)。
須知佛斥“無我我”是顛倒見。
呵呵,生與不生相對嗎???
凡夫腦筋思維,怎看堪論述不思議佛法呢!?
不生,如如不動,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講的是無漏實相。
生,種子緣起,因緣假合生生不息,因果相續,種子果體不一,故生滅無常,講的是有漏法。
佛教指導一切有漏生命生生不息,乃緣自於無漏法身實相(不生)!!

菴提遮女問:
’’生是不生之理‘’,明白這個道理應該,能超脫生死,為什麼還會流轉不已?
文殊答曰:
知道創生真相的理論是一回事,若要證悟真如覺性乃至得無上正等正覺,而超脫生死,還需要身體力行依止在真如根本智上修習復修習,才可能轉依而融入佛性法身(無漏實相)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老子道德經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知與行,是兩回事。知而不行,如何能充其力(充其修佛證道的勢力)呢??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