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佛性

恆不住
文章: 204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眼見佛性

文章 恆不住 »

也談:眼見佛性

我們要眼見佛性,若從大般涅槃經佛說是不難見的,
但要先確定不是誰可以賜給你的。

經上佛說:「佛性可見,佛性可生」
既然佛說佛性可以生出來,那當然可見啦,之所以說不能見,那是自己不知道、不相信自己已經見到佛性了。

Q1 那甚麼叫做佛性呢?
大般涅槃經佛說:

「善男子!汝問云何為佛性者?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智慧。....」

Q2 那是怎樣的智慧呢?
佛說:「復次善男子!眾生起見,凡有二種:一者常見,二者斷見。如是二見不名中道,無常無斷乃名中道。無常無斷,即是觀照十二因緣智,如是觀智是名佛性。二乘之人雖觀因緣,猶亦不得名為佛性。佛性雖常,以諸眾生無明覆故,不能得見。....」
cyc320
文章: 2681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眼見佛性

文章 cyc320 »

Q1 那甚麼叫做佛性呢?
大般涅槃經佛說:

「善男子!汝問云何為佛性者?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智慧。....」
//個人解讀,名稱智:無四相之德行,名稱慧:法性空慧之義理,名稱第一義:空、不空及非常、非無常之義理即中道不落二邊之意義

Q2 那是怎樣的智慧呢?
佛說:「復次善男子!眾生起見,凡有二種:一者常見,二者斷見。如是二見不名中道,無常無斷乃名中道。無常無斷,即是觀照十二因緣智,如是觀智是名佛性。二乘之人雖觀因緣,猶亦不得名為佛性。佛性雖常,以諸眾生無明覆故,不能得見。....」
//個人解讀,名稱中道:簡擇「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二乗仁者,以斷盡自個身、心煩惱為漏盡,菩薩行者,重視悟道,直須了卻「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
藍海千尋
文章: 5934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眼見佛性

文章 藍海千尋 »

‘’佛性可生‘’經文出處:

「善男子!眾生佛性非有、非無。所以者何?佛性雖有,非如虛空。何以故?世間虛空雖以無量善巧方便,不可得見;佛性可見,是故雖有,非如虛空。佛性雖無,不同兔角。何以故?龜毛、兔角,雖以無量善巧方便不可得生;佛性可生,是故雖無,不同兔角。......

這裏的“佛性非有非無”指的是眾生佛性,不是如來佛性。

為什麼眾生的佛性非有非無?
1.佛性是有,但不同於虛空(涅槃經:虛空常無故實),虛空常無故不可得見,而佛性可見。
意指:眾生不見佛性如虛空常無。....眾生實無佛性。

2.上說眾生佛性如虛空常無
眾生佛性雖無,這個“無”不同於“兔角”的無,因為“兔角是不存在的”,無論如何也生不出來,而眾生佛性雖如虛空常無,却不是“不存在”的無,時機成熟就當得佛性(可生)。

1.故眾生佛性非有。
2.故眾生佛性非無。

只要明白一點就能打破迷失:
明白什?
如來佛性是有可見。
1.2證明眾生實無佛性。

眾生的佛性只有佛能眼見.....這不是指眾生本具佛性。
是因為諸佛唯見佛性故,以佛的角看一切皆是佛性。
是故經文:眾生佛性非有如虛空,非無如兔角。

千萬別因“佛性可生”就以為眾生本具佛性。

佛性可生指眾生雖無佛性,當得故云可生。
cyc320
文章: 2681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眼見佛性

文章 cyc320 »

「善男子!眾生佛性非有、非無。所以者何?佛性雖有,非如虛空。何以故?世間虛空雖以無量善巧方便,不可得見;佛性可見,是故雖有,非如虛空。佛性雖無,不同兔角。何以故?龜毛、兔角,雖以無量善巧方便不可得生;佛性可生,是故雖無,不同兔角。......

這裏的“佛性非有非無”指的是眾生佛性,不是如來佛性。

為什麼眾生的佛性非有非無?
1.佛性是有,但不同於虛空(常無故實),虛空常無故不可得見,而佛性可見。
意指:眾生佛性如虛空常無。

//個人解讀,名稱虛空常無:意義虛空無量、無邊、無相,實地常住,不可得見,名稱佛性:其性常住故言非無常,佛性可生、可見,其意義有量、有邊、有相故言非常
藍海千尋
文章: 5934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眼見佛性

文章 藍海千尋 »

我們要眼見佛性,若從大般涅槃經佛說是不難見的,
但要先確定不是誰可以賜給你的。
法華經髻珠喻
珠是佛賜給的。

譬喻品中大白牛車是佛賜與的。

1.佛不賜給你,你哪裏去見?
2.見佛性名佛
居然說不難見?
藍海千尋
文章: 5934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眼見佛性

文章 藍海千尋 »

「善男子!汝問云何為佛性者?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智慧。....」
同卷經文: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若有人能為法諮啟,則為具足二種莊嚴: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薩具足如是二莊嚴者,則知佛性,亦復解知名為佛性,乃至能知十住菩薩以何眼見,諸佛世尊以何眼見。」

何謂:名為佛性?

這個“名”字很重要!
cyc320
文章: 2681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眼見佛性

文章 cyc320 »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若有人能為法諮啟,(問答之間)則為具足二種莊嚴:一者智慧,(無智亦無得)二者福德。(具足法性)若有菩薩具足如是二莊嚴者,則知佛性,亦復解知名為佛性,(聞見佛性)乃至能知十住菩薩以何眼見,(自證分)諸佛世尊以何眼見。」(唯佛眼見佛性)
恆不住
文章: 204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眼見佛性

文章 恆不住 »

藍海千尋 寫: 週六 1月 04, 2025 1:51 pm 法華經髻珠喻
珠是佛賜給的。

譬喻品中大白牛車是佛賜與的。

1.佛不賜給你,你哪裏去見?
2.見佛性名佛
居然說不難見?
是說這個「法華經」比喻大白牛、「法華經」比喻大王髻珠。
佛要賜與你的是佛親自為眾生演說「法華經」給你聽,

聽了使你能自己開、示、悟、入自己的佛知見。
這個你自身的佛知見,就是佛說的眾生可見可生,非有非無與佛無異的佛性。
你因此聽了佛演說,就能悟入佛知見,
這就是佛比喻大王髻珠賜給你。

也就是說佛演說賜給你佛知見。
欲令眾生開佛知見,
欲示眾生佛之知見,
欲令眾生悟佛知見
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

現在你卻反說佛在法華經上說,有甚麼佛的「佛性」可賜與你?,這真是冤枉佛了。
自己看看法華經怎麼說吧!


法華經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4]優曇鉢華,時一現耳。舍利弗!汝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虛妄。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5]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6]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文殊師利!如轉輪王,見諸兵眾有大功者,心甚歡喜,以此難信之,久在髻中不妄與人,而今與之。如來亦復如是,於三界中為大法王,以法教化一切眾生。見賢聖軍,與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共戰,有大功勳,滅三毒,出三界,破魔網,爾時如來亦大歡喜。此法華經,能令眾生至一切智,一切世間多怨難信,先所未說而今說之。文殊師利!此法華經,是諸如來第一之說,於諸說中最為甚深,末後賜與,如彼強力之王久護明珠,今乃與之。文殊師利!此法華經,諸佛如來祕密之藏,於諸經中最在其上,長夜守護不妄宣說,始於今日乃與汝等而敷演之。
藍海千尋
文章: 5934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眼見佛性

文章 藍海千尋 »

是說這個「法華經」比喻大白牛、「法華經」比喻大王髻珠。
佛要賜與你的是佛親自為眾生演說「法華經」給你聽,
很好,請問:

1.如果佛沒有說法華經,你能得大白牛車嗎?能得佛賜寶珠嗎?

2.佛如果說法華而有不信者,不信的人也就是不接受者,果報地獄。

佛說法華,信者得賜。
佛無說法華,不可能得大白牛車,寶珠。那你怎麼成佛?
不成佛怎麼見佛性名佛?

1.楞伽經:十地菩薩得佛灌頂加持方得成佛。

2.佛說十地經:佛賜正等覺力

3.法華經: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
諸佛於法華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由1.灌頂的內涵是什?就是傳法。傳什法?楞伽經沒說。所以楞伽經未顯真實。(灌頂後成佛,此法除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外應別無他法)

由2.十地得佛灌頂得什?正等覺力。是故灌頂所傳的法就是正等覺力。十地得正等覺力灌頂成等覺菩薩(佛)。

什是正等覺力?十地經沒說,所以十地經未顯真實。(正等覺力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由3.佛賜弟子法華經名得大白牛車,得寶珠。受持法華證明過去已是大菩薩,今受持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佛)

什是法華經?就是佛性真實體(法師品: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

是故法華經如來神力品:諸佛於法華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法華經就是佛性真實體。

肉眼見佛性就是肉眼見法華經。

肉眼見法華經名成佛。

為什佛說:肉眼見佛性?
因為信入法華的凡夫(捨清淨業報生此人間),就能肉眼見佛性。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凡夫佛。
藍海千尋
文章: 5934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眼見佛性

文章 藍海千尋 »

肉眼見‘’佛性‘’,因為佛性是名(義)非體。

所以肉眼見“佛性”是無法成佛的。

法華經才是真實體。

是故肉眼見法華經乃真是成佛。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