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金剛經上說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是空有不二之義,不破破也
dodo 寫: ↑週三 1月 15, 2025 10:53 pm 舉個例子說明空性。
例如量子力學裡面,量子被觀察後,原來的波動狀態坍塌成粒子狀態,因此,能被觀察到的全部不是量子的原始波動態,而是變態坍塌後的粒子態。
沒有人能藉由觀察看到粒子的波動態,這就如空相。而我們所觀察到的粒子態,就如一切色相。
一切被觀察到的粒子態,畢竟不是原始存在的波動態,波動態是離開粒子態的,這個【離】是離開其狀態,不是離開其粒子體,要搞清楚。色與空,是同一體的兩種不同狀態,彼此是互離的,卻又是彼此互換的。互離就是互斥,是波動態就不可能同時是粒子態。互換,就是波動態可以坍塌成粒子態,又可以從粒子態跳回波動態。
以此,破除對於空相可得的執著。所以說,空性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動念即乖。
我只相信我眼睛能看到的,至於,經書寫的,佛陀有多大能耐,看看小說就好,與我無干,我不靠佛陀的偉大事蹟吃飯。換句話說,我不鼓吹迷信!也不搞偶像崇拜!恆不住 寫: ↑週四 1月 16, 2025 10:17 am
1.謝謝你提供現在很夯的流行套在佛學問題上:量子佛學。
量子是科學物質學家用肉眼(眼識)來觀察的外在的色物理現象。
2.若拿這個觀察來說,佛說的空相或空性(原始存在的波動態),雖然新興有趣,
但個人不以為然,這是向外求道的一種方法。
3.因為雖然修行的方法在觀,但佛法根本在心,不從觀自心下手,反而是從外在的色物質下手,與觀自在之義背道而馳。
4.科學家認為量子是色的邊際,是否認為是佛說的極微或鄰虛塵?
還在三界中的色界,未達到新的無色界,猶未出三界世間中,
如何說能達到佛說的出世間法生滅既滅,寂滅現前,空即色、色即是空的空相空性呢?
5.唯識上說:既使用自覺聖智後得智來觀察色物質乃需先變空相才能觀察,這種智眼觀察還不是佛境界的空相,何況肉眼有漏眼識的觀察。
6.請問這些科學家肉眼識觀察物質的量子能已盡物質的空相空性,能有如佛說的[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復幽黯,名色陰盡]嗎?
7.如果已真見色空相、空性,則就沒有身體的苦受了,
8.現在你有沒有如鳥出籠的解脫輕鬆呢?
講白一點如外道所說的自心靈魂(我們叫識神)能不受我身束縛而自在呢?
楞嚴經:
「阿難當知!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入三摩提,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為色陰區宇;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復幽黯,名色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劫濁。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