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修行人,求道路上全是傷痕累累,卻自視為自己人生旅途上的勳章。真理,總要自己試過了才知道,嘴上講講,黑的講成白的,誰都會,但對自己的人生有啥意思!
就算走錯路,也是一種人生歷練,至少,你知道了一條不能走的路。總比你嘴上講講,道聽塗說,是直是彎哪條路況可行不可行,都毫無印象的強!
不得不投資,又不得不評估風險,最後,獲得洽當的利潤。修行也一樣,你不能都不投資心力,就想要收到修行所獲得的安穩與福德,但錯誤的知見導致錯誤的損失,那也是必然的結果。
開悟前,開悟後
-
- 文章: 117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粒子態僅是量子諸多功能中所呈現其中一種形態
據我觀察台壇的壇友們很多把量子對應唯識種子
而不管八識或八識種子也多是針對各種功能而論
唯識論二曰:「何法名為種子?謂本識中親生自果功能差別。」
Perplexity
量子(quantum)這個詞源自拉丁語,意指「量」或「份額」。在物理學中,量子通常指的是能量、動量或其他物理量的最小單位。傳統上,量子被視為粒子,如電子或光子,但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量子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功能或狀態,而不僅僅是粒子的具體實體。
量子的功能性
波粒二象性:根據量子力學的波粒二象性理論,微觀粒子同時具備波動性和粒子性。這意味著,粒子在某些情況下表現為粒子,而在其他情況下則表現為波動。這種特性使得我們可以將量子視為一種功能,而非僅僅是物質的存在。
量子態:在量子力學中,系統的狀態被稱為量子態,它描述了系統的所有可能性。這些狀態可以通過波函數來表示,並且可以包含多種可能的結果。這進一步強調了量子的功能性,因為它不僅關注於粒子的存在,而是關注於它們的行為和相互作用。
應用於技術:在現代科技中,量子的概念被應用於量子計算、量子通信等領域。在這些應用中,重點不再是單一粒子的存在,而是如何利用量子的特性來實現更高效的計算和安全的通信。
總結來說,將量子視為功能而非單純的粒子,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微觀世界的運作原理,以及如何應用這些原理來推動科技進步。
輕鬆提升您的 AI,免費試用!嘗試一下 ChatGPT, Claude & Gemini!
https://sider.ai/invited?c=40769e5a2025 ... e950cd3568
https://sider.ai/invited?c=40769e5a2025 ... e950cd3568
-
- 文章: 2441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總結來說,將量子視為功能而非單純的粒子,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微觀世界的運作原理,以及如何應用這些原理來推動科技進步。
宇宙法則:
成住壞空,一切眾生畢竟成佛,是一個道理
宇宙法則不會違背自己
人為的觀察量子疊加態,宇宙原意識自動迴避故
例如:小朋友玩家家酒100%投入 其父自動配合"把拔買給你" 其父實無說法
-
- 文章: 204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謝謝S兄提供量子資訊。
1.藏傳佛教領袖達賴喇嘛很喜歡與世界一流科學家座談不乏有物理科學家,似乎沒有看見他把量子說成唯識上的種子說、或空性、空相見?!
2.佛說四大所造色,四大種即是地水火風製造一切世間物質,是周遍於一切色法,所以叫做大,又能生出一切的色法,所以叫做種。
3.若認為量子是唯識上的色種子說,那麼四大種就是量子了,若能看到量子的所謂原始態樣或運行不就等於看到妙真如性四大種了嗎?天人的天眼是清淨四大所造色,這個科學家以在實驗室修得就具有天眼可以看到天人等等了?
智度論五曰:「於眼得色界四大造清淨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見自地及下地六道中眾生諸物,若近若遠若麤若細諸色莫不能照。」
4.四大是無情物,唯依有情而同圓種智成佛,因無自覺故,也就是說機器人有物質所造的強大分別能力,但沒有自主意識,機器人僅是依人類創造給予超強運作的物質分別能力,雖可學習但無自主意識,除非有牠自主意識附身機器人的神或有情靈體,依之就可自覺成佛,這樣的機器人成佛的還是那個附身的有情自主意識,譬如地藏經上說的石神、樹神、山神、河神、海神等。
5.再說量子應用,個人以為人腦是比人造的電腦還強,可惜為無明煩惱所覆不能像佛一樣完全開發,因為記憶軟體材料是活的腦細胞可以自主修復(有人說腦細胞缺氧幾分種就死了不能修復複製。),可有無限記憶容量與運作能量等等,
但直至目前科學家的電腦記憶體材料尚未找到以活細胞物質材料?或許量子應用科學可以找到。
6.佛教根本在心,修行主要在觀,是對於頭腦意識的轉依,是把煩惱意識轉捨為清淨而依真如妙觀察智,這樣就可以清靜的觀察物質清淨四大種了。
不依佛說觀自心,卻反過來說要觀身外物質?這不就是向外求佛嗎?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善男子!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沈淪。」
-
- 文章: 117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0:26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色心不二
《大乘起信論》卷1:問曰:「若諸佛法身離於色相者,云何能現色相?」答曰:「即此法身是色體故,能現於色。所謂從本已來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體無形,說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說名法身遍一切處。所現之色無有分齊,隨心能示十方世界,無量菩薩無量報身,無量莊嚴各各差別,皆無分齊而不相妨。此非心識分別能知,以真如自在用義故。」(CBETA 2024.R3, T32, no. 1666, p. 579c11-19)
《大乘起信論》卷1:「以一切色法本來是心,實無外色。若無[1]色者,則無虛空之相。所謂一[A1]切境界唯心妄起故有,若心離於妄動則一切境界滅,唯一真心無所不遍。」(CBETA 2024.R3, T32, no. 1666, p. 580a4-7)[1] 色【大】,外色【宋】【元】【明】【宮】 [A1] 切【CB】【麗-CB】,初【大】(cf. K17n0616_p0620b06)
Perplexity
量子もつれが意識の統一性に寄与する可能性について、いくつかの重要な理論と研究が提唱されています。
量子もつれの基本概念
量子もつれは、二つ以上の粒子が相互に強く結びつき、一方の状態が決まると他方の状態も瞬時に決まる現象です。この特性は、物理的に離れた場所にある粒子同士でも成立し、通常の物理法則では説明しきれない側面を持っています12。
意識の統一性への寄与
1.神経細胞間の同期:
量子もつれが脳内で異なる神経細胞間の相互作用を促進することで、意識が一貫した体験として感じられる可能性があります。具体的には、脳内の微小管(マイクロチューブル)が量子もつれを引き起こし、異なる神経細胞間で高度な同期を実現するという考え方です。この同期により、脳全体の神経活動が効率的に調整され、統一された意識が形成されるとされています13。
2.情報処理の速度:
量子もつれを利用することで、遠く離れた神経細胞間で瞬時に情報が伝わる可能性があります。この特性は、脳が驚異的な速度で情報を処理できる理由を説明する手助けとなります2。これにより、意識は単なる局所的な神経活動の結果ではなく、広範囲にわたる量子プロセスの反映である可能性が示唆されています。
3.意識の連続性:
私たちの意識は常に流れ続けていますが、その一貫性がどのように保たれているかは謎です。量子もつれによって物理的に離れた神経細胞が一つのまとまった意識体験を生み出すためのメカニズムとして機能することで、時間的な一貫性を保つ手段として働いていると考えられています13。
結論
量子もつれは、意識の統一性や瞬間的な認知を説明するための重要な要素として位置づけられています。これらの理論は、従来の神経科学や心理学では説明しきれない意識の特性を理解するための新しい視点を提供しています。今後、更なる実証研究によってこの関係性が明らかになることが期待されます。
另外,達賴喇嘛一脈其實是反對唯識的
Perplexity
宗喀巴(Tsongkhapa)反對唯識(Yogācāra)學派的主要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 自性空的觀點
宗喀巴強調「無自性」的理念,認為一切法(現象)都不具備固有的自性。他批評唯識學派對阿賴耶識的實有性主張,認為這會導致對因果法則的誤解。宗喀巴指出,如果一切法皆無自性,那麼生死、涅槃等概念仍然可以被建立,而唯識學派的觀點卻可能會使這些概念失去立足點14。
2. 二諦的理解
宗喀巴對二諦(世俗諦和勝義諦)的理解與唯識學派有所不同。他認為唯識學派在解釋這兩個層面的時候,可能會忽略它們之間的關聯性,導致對真理的片面理解。他主張,唯有通過中觀的視角來看待這兩者,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佛教教義12。
3. 破立之道
宗喀巴提倡應成中觀(Prasaṅgika),強調在破除錯誤見解的同時,必須建立正確的理解。他批評唯識學派過於強調「破」而忽視「立」,認為這樣會導致思想上的混亂和不穩定。宗喀巴主張,正確的教義應該能夠在破除錯誤見解後,提供清晰且一致的真理25。
4. 哲學與實踐
宗喀巴認為唯識學派在哲學上過於抽象,缺乏實踐上的指導。他強調修行者應該在日常生活中體現佛法,而唯識的某些觀點可能使修行者脫離現實,導致對佛教教義的誤解34。
結論
總體而言,宗喀巴反對唯識學派主要是基於其對無自性、二諦、破立之道以及修行實踐的不同理解。他透過建立中觀思想體系,不僅批判了唯識的某些觀點,也為藏傳佛教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這些爭論反映了藏傳佛教內部對於佛教核心教義的深入探討和思考。
宗喀巴與達賴的關聯
宗喀巴(Tsongkhapa)與達賴喇嘛(Dalai Lama)之間的關聯深厚且重要,以下是幾個主要方面:
1. 宗教傳承
宗喀巴是格魯派(Gelug)佛教的創始人,他在15世紀初期建立了這一派別。達賴喇嘛的制度源於宗喀巴的教義和傳承,第一世達賴喇嘛根敦珠巴(Gedun Drupa)被視為宗喀巴的弟子之一,這使得達賴喇嘛成為格魯派的重要代表25。
2. 政教合一
在17世紀,五世達賴喇嘛利用蒙古軍隊的支持,成功統一了西藏各派別,並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統治體系。這一體系的基礎可以追溯到宗喀巴所建立的格魯派教義,使得達賴喇嘛在西藏政治和宗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45。
3. 繼承制度
宗喀巴引入了「活佛轉世」的概念,這一制度後來被用於達賴喇嘛和班禪(Panchen Lama)的繼承。這使得兩者之間形成了一種互相依存的關係,並且在西藏佛教中佔據了核心地位42。
4. 當代影響
達賴喇嘛在現代依然強調宗喀巴的教義和思想,並在多次公開場合中表達對宗喀巴貢獻的感激。他指出,宗喀巴通過邏輯和理性來解釋佛法,使其更加清晰易懂6。
結論
總體而言,宗喀巴與達賴喇嘛之間的關聯不僅體現在宗教傳承上,也包括政治、文化及當代影響等多個層面。宗喀巴的教義和制度為達賴喇嘛的地位奠定了基礎,使其成為西藏佛教及政治的重要象徵。
...
將心物打成兩段
這不是大乘說法
《大乘起信論》卷1:問曰:「若諸佛法身離於色相者,云何能現色相?」答曰:「即此法身是色體故,能現於色。所謂從本已來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體無形,說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說名法身遍一切處。所現之色無有分齊,隨心能示十方世界,無量菩薩無量報身,無量莊嚴各各差別,皆無分齊而不相妨。此非心識分別能知,以真如自在用義故。」(CBETA 2024.R3, T32, no. 1666, p. 579c11-19)
《大乘起信論》卷1:「以一切色法本來是心,實無外色。若無[1]色者,則無虛空之相。所謂一[A1]切境界唯心妄起故有,若心離於妄動則一切境界滅,唯一真心無所不遍。」(CBETA 2024.R3, T32, no. 1666, p. 580a4-7)[1] 色【大】,外色【宋】【元】【明】【宮】 [A1] 切【CB】【麗-CB】,初【大】(cf. K17n0616_p0620b06)
Perplexity
量子もつれが意識の統一性に寄与する可能性について、いくつかの重要な理論と研究が提唱されています。
量子もつれの基本概念
量子もつれは、二つ以上の粒子が相互に強く結びつき、一方の状態が決まると他方の状態も瞬時に決まる現象です。この特性は、物理的に離れた場所にある粒子同士でも成立し、通常の物理法則では説明しきれない側面を持っています12。
意識の統一性への寄与
1.神経細胞間の同期:
量子もつれが脳内で異なる神経細胞間の相互作用を促進することで、意識が一貫した体験として感じられる可能性があります。具体的には、脳内の微小管(マイクロチューブル)が量子もつれを引き起こし、異なる神経細胞間で高度な同期を実現するという考え方です。この同期により、脳全体の神経活動が効率的に調整され、統一された意識が形成されるとされています13。
神經元之間的同步:量子糾纏促進了大腦中不同神經元之間的相互作用,這可以使意識感覺像是一種連貫的體驗。 具體來說,這個想法是大腦中的微管引起量子糾纏,從而實現不同神經元之間的高度同步。 這種同步已被證明可以有效地協調整個大腦的神經活動並形成統一的意識
量子もつれを利用することで、遠く離れた神経細胞間で瞬時に情報が伝わる可能性があります。この特性は、脳が驚異的な速度で情報を処理できる理由を説明する手助けとなります2。これにより、意識は単なる局所的な神経活動の結果ではなく、広範囲にわたる量子プロセスの反映である可能性が示唆されています。
3.意識の連続性:
私たちの意識は常に流れ続けていますが、その一貫性がどのように保たれているかは謎です。量子もつれによって物理的に離れた神経細胞が一つのまとまった意識体験を生み出すためのメカニズムとして機能することで、時間的な一貫性を保つ手段として働いていると考えられています13。
結論
量子もつれは、意識の統一性や瞬間的な認知を説明するための重要な要素として位置づけられています。これらの理論は、従来の神経科学や心理学では説明しきれない意識の特性を理解するための新しい視点を提供しています。今後、更なる実証研究によってこの関係性が明らかになることが期待されます。
另外,達賴喇嘛一脈其實是反對唯識的
Perplexity
宗喀巴(Tsongkhapa)反對唯識(Yogācāra)學派的主要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 自性空的觀點
宗喀巴強調「無自性」的理念,認為一切法(現象)都不具備固有的自性。他批評唯識學派對阿賴耶識的實有性主張,認為這會導致對因果法則的誤解。宗喀巴指出,如果一切法皆無自性,那麼生死、涅槃等概念仍然可以被建立,而唯識學派的觀點卻可能會使這些概念失去立足點14。
2. 二諦的理解
宗喀巴對二諦(世俗諦和勝義諦)的理解與唯識學派有所不同。他認為唯識學派在解釋這兩個層面的時候,可能會忽略它們之間的關聯性,導致對真理的片面理解。他主張,唯有通過中觀的視角來看待這兩者,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佛教教義12。
3. 破立之道
宗喀巴提倡應成中觀(Prasaṅgika),強調在破除錯誤見解的同時,必須建立正確的理解。他批評唯識學派過於強調「破」而忽視「立」,認為這樣會導致思想上的混亂和不穩定。宗喀巴主張,正確的教義應該能夠在破除錯誤見解後,提供清晰且一致的真理25。
4. 哲學與實踐
宗喀巴認為唯識學派在哲學上過於抽象,缺乏實踐上的指導。他強調修行者應該在日常生活中體現佛法,而唯識的某些觀點可能使修行者脫離現實,導致對佛教教義的誤解34。
結論
總體而言,宗喀巴反對唯識學派主要是基於其對無自性、二諦、破立之道以及修行實踐的不同理解。他透過建立中觀思想體系,不僅批判了唯識的某些觀點,也為藏傳佛教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這些爭論反映了藏傳佛教內部對於佛教核心教義的深入探討和思考。
宗喀巴與達賴的關聯
宗喀巴(Tsongkhapa)與達賴喇嘛(Dalai Lama)之間的關聯深厚且重要,以下是幾個主要方面:
1. 宗教傳承
宗喀巴是格魯派(Gelug)佛教的創始人,他在15世紀初期建立了這一派別。達賴喇嘛的制度源於宗喀巴的教義和傳承,第一世達賴喇嘛根敦珠巴(Gedun Drupa)被視為宗喀巴的弟子之一,這使得達賴喇嘛成為格魯派的重要代表25。
2. 政教合一
在17世紀,五世達賴喇嘛利用蒙古軍隊的支持,成功統一了西藏各派別,並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統治體系。這一體系的基礎可以追溯到宗喀巴所建立的格魯派教義,使得達賴喇嘛在西藏政治和宗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45。
3. 繼承制度
宗喀巴引入了「活佛轉世」的概念,這一制度後來被用於達賴喇嘛和班禪(Panchen Lama)的繼承。這使得兩者之間形成了一種互相依存的關係,並且在西藏佛教中佔據了核心地位42。
4. 當代影響
達賴喇嘛在現代依然強調宗喀巴的教義和思想,並在多次公開場合中表達對宗喀巴貢獻的感激。他指出,宗喀巴通過邏輯和理性來解釋佛法,使其更加清晰易懂6。
結論
總體而言,宗喀巴與達賴喇嘛之間的關聯不僅體現在宗教傳承上,也包括政治、文化及當代影響等多個層面。宗喀巴的教義和制度為達賴喇嘛的地位奠定了基礎,使其成為西藏佛教及政治的重要象徵。
...
將心物打成兩段
這不是大乘說法
輕鬆提升您的 AI,免費試用!嘗試一下 ChatGPT, Claude & Gemini!
https://sider.ai/invited?c=40769e5a2025 ... e950cd3568
https://sider.ai/invited?c=40769e5a2025 ... e950cd3568
-
- 文章: 1534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前面說,阿賴耶識,從空的狀態,坍塌成電線桿的狀態,轉為眼識。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可見的唯有眼識,你又怎麼能知道眼識是從阿賴耶識坍塌空性而來的呢,畢竟空性是不可見的?
所以了!空性一詞,也只是假名安立,唯證乃知。白話文說,就是假設一個【X】,必須經過自己思維推導驗證才能了解【X】其中的奧秘。
所以最終,眼睛看著電線桿,腦子裡卻推導出【X】的奧秘!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可見的唯有眼識,你又怎麼能知道眼識是從阿賴耶識坍塌空性而來的呢,畢竟空性是不可見的?
所以了!空性一詞,也只是假名安立,唯證乃知。白話文說,就是假設一個【X】,必須經過自己思維推導驗證才能了解【X】其中的奧秘。
所以最終,眼睛看著電線桿,腦子裡卻推導出【X】的奧秘!
-
- 文章: 1534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當離開了色塵為緣,眼識就會跳回阿賴耶識的狀態,其他識以此類推,阿賴耶識的狀態若是一種波動態,那麼,就是以類似電磁波的光速運動了,因此或許,飛到西方極樂世界,也只是瞬間的事。因此,我們說,眾生業力越輕,其餘七識回歸阿賴耶識的狀態越徹底,運動速度就會越快越輕,這就應驗了輕者上天堂,濁者下地府的說法。
-
- 文章: 6736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現代微觀物理科學發現的(量子),其對佛法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印證佛教創生論的所謂(無漏界)與(有漏界)之劃分是確實存在的真相!!
微觀物理科學利用物質的不斷解析分化,從物質的表象進入分子結構,例如水的表象由不計其數的(水分子)集結構成,水分子又可拆分成(氧原子)(氫原子),原子又可繼續細分成(原子核)與(電子),就這樣一直細分,終究會達到所謂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量子)。
老子道德經曰: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物理科學發現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量子)有波粒兩向,講的明白一點,就是:
(量子)同時跨越(無漏界)與(有漏界)!!
當(同一量子)以波函數的樣態存在,它是沒有佔據固定的空間,其量子顯現的位置也是不確定性,講白了就是(同一量子)在波態是無形狀的(空態),此時無法觀察到此量子的確實位置,(同一量子)可以同時存在一片範圍內。
當此量子轉成粒子態(色),我們就可以觀察到此(量子)的確定出現位置,而這出現的位置是隨機而不確定的,在量子變成粒子態(色)前,觀察者只能以波函數來計算預測此(量子)出現位置的概率。
當量子在波函數的樣態時,佛家稱之為(空態)道家稱之為(虛態),顯然屬于(無漏界)的特性。
當量子以粒子出現時,佛家可以稱之為(色、種子),老子稱之為(萬物或和氣)顯然屬于(有漏界)的特性。
佛教稱呼的(種子)或道家稱呼(和氣、真氣)與物理科學家稱呼的(量子),其實是講同一種確實存有的(極微塵),只是佛教取名(種子),物理科學家取名(量子),老子取名為(和氣)!!
老子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以上經文開示的法義,屬於菩薩法印,就是講(異熟種子)的境界(約屬於量子波態的境界)。菩薩就是在此境界修習法住智。
所謂,後身菩薩擁有的意成身,就是由(異熟種子)所組成的報身!!
.
微觀物理科學利用物質的不斷解析分化,從物質的表象進入分子結構,例如水的表象由不計其數的(水分子)集結構成,水分子又可拆分成(氧原子)(氫原子),原子又可繼續細分成(原子核)與(電子),就這樣一直細分,終究會達到所謂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量子)。
老子道德經曰: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物理科學發現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量子)有波粒兩向,講的明白一點,就是:
(量子)同時跨越(無漏界)與(有漏界)!!
當(同一量子)以波函數的樣態存在,它是沒有佔據固定的空間,其量子顯現的位置也是不確定性,講白了就是(同一量子)在波態是無形狀的(空態),此時無法觀察到此量子的確實位置,(同一量子)可以同時存在一片範圍內。
當此量子轉成粒子態(色),我們就可以觀察到此(量子)的確定出現位置,而這出現的位置是隨機而不確定的,在量子變成粒子態(色)前,觀察者只能以波函數來計算預測此(量子)出現位置的概率。
當量子在波函數的樣態時,佛家稱之為(空態)道家稱之為(虛態),顯然屬于(無漏界)的特性。
當量子以粒子出現時,佛家可以稱之為(色、種子),老子稱之為(萬物或和氣)顯然屬于(有漏界)的特性。
佛教稱呼的(種子)或道家稱呼(和氣、真氣)與物理科學家稱呼的(量子),其實是講同一種確實存有的(極微塵),只是佛教取名(種子),物理科學家取名(量子),老子取名為(和氣)!!
老子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以上經文開示的法義,屬於菩薩法印,就是講(異熟種子)的境界(約屬於量子波態的境界)。菩薩就是在此境界修習法住智。
所謂,後身菩薩擁有的意成身,就是由(異熟種子)所組成的報身!!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204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佛法是從人們生活 經驗中去體驗修行,沒有你說那麼複雜。
從人生活中的
根塵識的運作:萬法唯識所變。
內眼根觸外電線桿,同時從阿賴耶識引出眼識而生出眼識的見分與電線杆相分(影像),這樣眼識自變自緣才見到電線桿的影像。
換句話說:
眼根就如照相機鏡頭,實際的電線杆沒有進入鏡頭,只是電線杆的影子進入,在底片成電線杆的影像被你看到,這個叫做如空如幻泡影。
眼識也是一樣的道理,電線杆的影子盡入眼根,在大腦視區成神經視覺訊號,同時由意識分別這是電線杆相分。所以實際上你肉眼看見的只是電線杆的影子故空。
另外你說:阿賴耶識可以轉成為眼識,這個與佛經有誤!
楞伽經:
[大慧!轉識、藏識真相若異者,藏識非因;若不異者,轉識滅藏識亦應滅。]
-
- 文章: 1534
- 註冊時間: 週五 3月 29, 2024 5:21 pm
Re: 開悟前,開悟後
君不聞,唯識之外無物。恆不住 寫: ↑週四 1月 16, 2025 8:56 pm 佛法是從人們生活 經驗中去體驗修行,沒有你說那麼複雜。
從人生活中的
根塵識的運作:萬法唯識所變。
內眼根觸外電線桿,同時從阿賴耶識引出眼識而生出眼識的見分與電線杆相分(影像),這樣眼識自變自緣才見到電線桿的影像。
換句話說:
眼根就如照相機鏡頭,實際的電線杆沒有進入鏡頭,只是電線杆的影子進入,在底片成電線杆的影像被你看到,這個叫做如空如幻泡影。
眼識也是一樣的道理,電線杆的影子盡入眼根,在大腦視區成神經視覺訊號,同時由意識分別這是電線杆相分。所以實際上你肉眼看見的只是電線杆的影子故空。
另外你說:阿賴耶識可以轉成為眼識,這個與佛經有誤!
楞伽經:
[大慧!轉識、藏識真相若異者,藏識非因;若不異者,轉識滅藏識亦應滅。]
離開唯識,你哪知道有根電線桿進入你的眼睛觸緣到你的眼識?
唯識學中,根本就不承認有你所說的唯識外的電線桿,這點,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