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大乘?
-
- 文章: 527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何謂大乘?
於是,他離開了溈山老人,行腳到了南陽慧忠國師的遺址,就在哪裡住了下來,自食其力,自己種菜、煮飯,過著清閒的日子。有一天,智閑禪師在菜園裡縟草鋤土的時候,無意中扔掉土裡的一顆小石子,恰巧這顆石子打在竹子上,發出「啪!」的一聲。剎那間,他就開悟了。開悟後, 他說了一首偈:「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處處無踪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意思是說,當石頭打到了竹子,發出「啪!」的一聲,就在那個剎那際,這念心聽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絲毫的雜念;也就是沒有攀緣心,沒有「能」聽 的我,及「所」聽的聲音存在。若有了「能、所」的存在,就是「知見」的分別。那麼,這念心就不清淨了,立即有了分別、執著的妄知妄見,就像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悟道時一樣。當時,他老人家的一念心是清淨無染的,心裡面沒有半點的分別:想著這一顆星到底距離我們有多遠?或者有多明亮等種種的雜念妄想。
-
- 文章: 527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何謂大乘?
古德說:「依於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諸法若不空,一切法不成」。
這幾句話,明顯地開示我們世人,修行佛道想要有所成就,必須不破於空,亦不壞於有,空有「兩邊」都不執著。什麼是兩邊不著?兩邊不著,指的是隨緣遇境的時候,能夠明因識果,知道人生是酬業而來。眼前的境界相,皆是宿世的業因果報感應的原理。能明了這個道理,即能心安理得,故而於一切順境中不起貪愛,逆境中不生嗔恚,一切都能逆來順受,隨緣消業,保持我們的這一念心在正定之中,如如不動,所謂「見境不生貪愛,於理不生分別」。如果能通達「真俗」兩諦,知道「空不礙有,有 也不妨空」,如《般若經》所說的「空有不二、性相一如」,那就通於三 昧的境界。
這幾句話,明顯地開示我們世人,修行佛道想要有所成就,必須不破於空,亦不壞於有,空有「兩邊」都不執著。什麼是兩邊不著?兩邊不著,指的是隨緣遇境的時候,能夠明因識果,知道人生是酬業而來。眼前的境界相,皆是宿世的業因果報感應的原理。能明了這個道理,即能心安理得,故而於一切順境中不起貪愛,逆境中不生嗔恚,一切都能逆來順受,隨緣消業,保持我們的這一念心在正定之中,如如不動,所謂「見境不生貪愛,於理不生分別」。如果能通達「真俗」兩諦,知道「空不礙有,有 也不妨空」,如《般若經》所說的「空有不二、性相一如」,那就通於三 昧的境界。
-
- 文章: 527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何謂大乘?
古德說:「寧可著有如須彌山,不可著空如芥子許」。可見得,著空比著有更為嚴重。佛法講的是「理事圓融」,「知行合一」,兩者必須兼顧,不能偏廢。若實在不得已,必須有所取捨的話,寧可著有,而萬萬不可著空。若事事著有,相信有業報輪迴,相信有法可修,有佛可證,至少還懂得要斷惡修善、持戒布施、誦經念佛、作種種的佛事。若能持續不懈,即能從事入理,還是能夠成就功德道果。如果,一旦著了空相,認為萬法皆空,無法可修,無佛可證,亦無人可度,那就墮入了「頑空」, 「惡取空」,成了邪魔外道。所以古德說:「著有而念能相續,不虛入品之功;著空而心實未空,則有墮空之虞」。執「有」尚可以般若觀空來對治;若著了「空」見,則無藥可醫。佛門有句話說:「破戒猶可違,破見則不可救」。知見一旦中了毒,受了污染,就很難拉得回來。所以說: 「只貴汝知見,不貴只行履」。
-
- 文章: 527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何謂大乘?
然而,善惡之法 也是隨緣而生的,緣起無常,沒有定性。
既然,緣起緣滅,是無常變化的一種現象,就不可以執著。
因為善惡、美醜只在 自己一念迷悟而已,誠如禪宗祖師所說:
「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念從何起,妄念若不起,真心任遍知」。
能明白這個道理,就入了「中道實相」觀,而達解脫的境界。
佛法的修證,在於開悟證果。
若能了解一切法 緣起性空,性空緣起,即能遠離兩邊,令心無住;
換句話說, 對於眼前 種種的境界相,就不會妄加分別、執著,又能隨緣修一切善法。
如此,兩邊不著,這念心 就能清淨無染,達於中道,入佛的法身。
中道實相
既然,緣起緣滅,是無常變化的一種現象,就不可以執著。
因為善惡、美醜只在 自己一念迷悟而已,誠如禪宗祖師所說:
「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念從何起,妄念若不起,真心任遍知」。
能明白這個道理,就入了「中道實相」觀,而達解脫的境界。
佛法的修證,在於開悟證果。
若能了解一切法 緣起性空,性空緣起,即能遠離兩邊,令心無住;
換句話說, 對於眼前 種種的境界相,就不會妄加分別、執著,又能隨緣修一切善法。
如此,兩邊不著,這念心 就能清淨無染,達於中道,入佛的法身。
中道實相
-
- 文章: 5270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何謂大乘?
其實萬法唯識 這句話也是對的,只是不能因此 就否定了客觀的存在。 還是蘇東坡的比喻更明白。 他譬喻掘井得泉,不能說不掘 就地下無水。 沒有宇宙本體的話,亦不如易經系辭的說明更好,『是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易無體,不是說沒有易。 大自然雖是客觀的存在,但主觀可以與之完全為一,並非如牛頓說的只可在大海邊揀得一貝殼,而是人可以 把大海水 當作像金盥的濯手之水。 海邊揀得一貝殼 與摸得象體的一耳一尾皆是瞽者。 若得悟識,則可照明 山河大地皆是我身,共大自然遊戲,是但為我此身的跌宕自喜。
所以雪竇禪師頌曰:
全象全牛瞽不殊 從來作者共名模
如今要見黃頭老 塵塵剎剎在半途
任他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這一瓢飲里就有三千弱水之味。
可喜的是舀這一瓢的人兒。
昔人的詞有:「狂奴不愛杯中手,共愛擎杯手」,
我也不是愛的釋迦說的法,而是愛的這說法的人。
釋迦是古印度的阿利安人,黃頭髮,當時多少人 對大自然如摸象摸牛,誰能及得上他的風流。
但是像王昭君,如今只看她是畫圖中人,如當年 她是被塞外的風沙弄得憔悴。
釋迦豈不也是一樣,我要與他相見一笑,先得撣撣我身上 也是滿襟風沙。
所以雪竇禪師頌曰:
全象全牛瞽不殊 從來作者共名模
如今要見黃頭老 塵塵剎剎在半途
任他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這一瓢飲里就有三千弱水之味。
可喜的是舀這一瓢的人兒。
昔人的詞有:「狂奴不愛杯中手,共愛擎杯手」,
我也不是愛的釋迦說的法,而是愛的這說法的人。
釋迦是古印度的阿利安人,黃頭髮,當時多少人 對大自然如摸象摸牛,誰能及得上他的風流。
但是像王昭君,如今只看她是畫圖中人,如當年 她是被塞外的風沙弄得憔悴。
釋迦豈不也是一樣,我要與他相見一笑,先得撣撣我身上 也是滿襟風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