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可以有很多比喻可以說明成佛之道。「實際理地不受一塵,萬行門中不捨一法」。遊戲是人玩的,佛也是人成的,人心都是一個,用遊戲做個比喻,可能會更容易了解。
文|知乎專欄 @如言
行菩薩道 就是練大號
度眾生 就是帶小號,讓小號成為大號
成佛 是滿級,並取得GM權限
成阿羅漢 就是註銷賬號
修持六度 就是點技能
增上生 就是加天賦
精進度 就是連續在線獎勵
禪定 就是提高技能精巧度
慈悲 就是友好度、粉絲數
積累資糧就是攢經驗
聽聞、思維、禪修 是提高敏捷、智力、MP
營福、布施、忍辱 是提高力量、HP
持戒 是穿護甲。犯戒是護甲損耗,懺悔是修復
神通 是查改代碼
發心 就是建號
退心 就是不登陸,AFK
極樂世界是經驗房
娑婆世界 是野外
開悟 是轉職
學法 是掌握技能
對境練心 是使用技能
轉心成功 是正常釋放
善根啟發 是暴擊
師法友團隊 是公會
師父 是團長
承擔 就是打副本,上有老人,下有小弟
共修 有團隊經驗獎勵
隨喜 就是點讚
我執 是boss
貪、嗔、癡 是大怪
二十一個煩惱是小怪,大怪小怪一起出場
《百法明門論》等法相 是怪物圖鑑
認識怪物是修行的開始
功德 就是擊退怪物有寶物掉落
心就是整個服務器
修行 就是轉心
凡夫,置身於遊戲中,把自己創建的那個角色,是人類或是牛頭人,當成了真的「自己」。一旦角色掉血,自己心裏面就很難過。加滿血,心情也變得愉悅起來。心情隨著遊戲情節而波動。在遊戲裏面,你以為攢夠了1000個金幣買一匹馬就是幸福,但等你真的騎在上面你會發現,自己的鎧甲還是不如別人的高級,自己的裝備還是應該再附上一種特別的屬性才更拉風。幻境的追求就是如此,永無盡頭。
聲聞阿羅漢,認識到這是一場遊戲,不是真實的生活。於是給自己規定了每天上網的時間,克制自己沈迷的程度,逐漸減少了對遊戲內人物和情節的貪著,最終證悟,退出遊戲,關了屏幕,註銷賬號,得到解脫。
菩薩道,跟聲聞一樣,也會想辦法減少沈迷認清真相,但同時菩薩因為慈悲同樣沈迷在其中的其他人,所以暫時不願意離開。菩薩就保持這樣一種「心離、境不離」的態度,在遊戲中繼續生活,一方面對治自己的執著,一方面跟眾生廣結善緣,用各種方法來接近他們,跟他們講述自己覺悟到的事實。可想而知,在這樣不斷在遊戲中修煉的緣故,菩薩在遊戲裏面,經驗越來越多,等級越來越高,金錢越來越充足,地位越來越高。最終,當他自覺和覺他的工作都抵達圓滿的時候,就成了佛,所謂覺者。
所以要說空性,羅漢也知道。但是要說對空性在緣起中的體會,那就沒辦法跟佛比。畢竟,覺悟到遊戲是假的,工作量還不算太大。而既知道遊戲是假的,又了知遊戲中的每個數據、獲得遊戲中的每一項成就、完成遊戲中的每個任務,就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了。
自在
Re: 自在
夢中打怪入夢打怪 寫: ↑週五 9月 03, 2021 2:47 pm 世界上可以有很多比喻可以說明成佛之道。「實際理地不受一塵,萬行門中不捨一法」。遊戲是人玩的,佛也是人成的,人心都是一個,用遊戲做個比喻,可能會更容易了解。
文|知乎專欄 @如言
行菩薩道 就是練大號
度眾生 就是帶小號,讓小號成為大號
成佛 是滿級,並取得GM權限
成阿羅漢 就是註銷賬號
修持六度 就是點技能
增上生 就是加天賦
精進度 就是連續在線獎勵
禪定 就是提高技能精巧度
慈悲 就是友好度、粉絲數
積累資糧就是攢經驗
聽聞、思維、禪修 是提高敏捷、智力、MP
營福、布施、忍辱 是提高力量、HP
持戒 是穿護甲。犯戒是護甲損耗,懺悔是修復
神通 是查改代碼
發心 就是建號
退心 就是不登陸,AFK
極樂世界是經驗房
娑婆世界 是野外
開悟 是轉職
學法 是掌握技能
對境練心 是使用技能
轉心成功 是正常釋放
善根啟發 是暴擊
師法友團隊 是公會
師父 是團長
承擔 就是打副本,上有老人,下有小弟
共修 有團隊經驗獎勵
隨喜 就是點讚
我執 是boss
貪、嗔、癡 是大怪
二十一個煩惱是小怪,大怪小怪一起出場
《百法明門論》等法相 是怪物圖鑑
認識怪物是修行的開始
功德 就是擊退怪物有寶物掉落
心就是整個服務器
修行 就是轉心
凡夫,置身於遊戲中,把自己創建的那個角色,是人類或是牛頭人,當成了真的「自己」。一旦角色掉血,自己心裏面就很難過。加滿血,心情也變得愉悅起來。心情隨著遊戲情節而波動。在遊戲裏面,你以為攢夠了1000個金幣買一匹馬就是幸福,但等你真的騎在上面你會發現,自己的鎧甲還是不如別人的高級,自己的裝備還是應該再附上一種特別的屬性才更拉風。幻境的追求就是如此,永無盡頭。
聲聞阿羅漢,認識到這是一場遊戲,不是真實的生活。於是給自己規定了每天上網的時間,克制自己沈迷的程度,逐漸減少了對遊戲內人物和情節的貪著,最終證悟,退出遊戲,關了屏幕,註銷賬號,得到解脫。
菩薩道,跟聲聞一樣,也會想辦法減少沈迷認清真相,但同時菩薩因為慈悲同樣沈迷在其中的其他人,所以暫時不願意離開。菩薩就保持這樣一種「心離、境不離」的態度,在遊戲中繼續生活,一方面對治自己的執著,一方面跟眾生廣結善緣,用各種方法來接近他們,跟他們講述自己覺悟到的事實。可想而知,在這樣不斷在遊戲中修煉的緣故,菩薩在遊戲裏面,經驗越來越多,等級越來越高,金錢越來越充足,地位越來越高。最終,當他自覺和覺他的工作都抵達圓滿的時候,就成了佛,所謂覺者。
所以要說空性,羅漢也知道。但是要說對空性在緣起中的體會,那就沒辦法跟佛比。畢竟,覺悟到遊戲是假的,工作量還不算太大。而既知道遊戲是假的,又了知遊戲中的每個數據、獲得遊戲中的每一項成就、完成遊戲中的每個任務,就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了。
層層疊疊
見怪不怪
自己最怪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自在
蠻不錯的比喻入夢打怪 寫: ↑週五 9月 03, 2021 2:47 pm 世界上可以有很多比喻可以說明成佛之道。「實際理地不受一塵,萬行門中不捨一法」。遊戲是人玩的,佛也是人成的,人心都是一個,用遊戲做個比喻,可能會更容易了解。
文|知乎專欄 @如言
行菩薩道 就是練大號
度眾生 就是帶小號,讓小號成為大號
成佛 是滿級,並取得GM權限
成阿羅漢 就是註銷賬號
修持六度 就是點技能
增上生 就是加天賦
精進度 就是連續在線獎勵
禪定 就是提高技能精巧度
慈悲 就是友好度、粉絲數
積累資糧就是攢經驗
聽聞、思維、禪修 是提高敏捷、智力、MP
營福、布施、忍辱 是提高力量、HP
持戒 是穿護甲。犯戒是護甲損耗,懺悔是修復
神通 是查改代碼
發心 就是建號
退心 就是不登陸,AFK
極樂世界是經驗房
娑婆世界 是野外
開悟 是轉職
學法 是掌握技能
對境練心 是使用技能
轉心成功 是正常釋放
善根啟發 是暴擊
師法友團隊 是公會
師父 是團長
承擔 就是打副本,上有老人,下有小弟
共修 有團隊經驗獎勵
隨喜 就是點讚
我執 是boss
貪、嗔、癡 是大怪
二十一個煩惱是小怪,大怪小怪一起出場
《百法明門論》等法相 是怪物圖鑑
認識怪物是修行的開始
功德 就是擊退怪物有寶物掉落
心就是整個服務器
修行 就是轉心
凡夫,置身於遊戲中,把自己創建的那個角色,是人類或是牛頭人,當成了真的「自己」。一旦角色掉血,自己心裏面就很難過。加滿血,心情也變得愉悅起來。心情隨著遊戲情節而波動。在遊戲裏面,你以為攢夠了1000個金幣買一匹馬就是幸福,但等你真的騎在上面你會發現,自己的鎧甲還是不如別人的高級,自己的裝備還是應該再附上一種特別的屬性才更拉風。幻境的追求就是如此,永無盡頭。
聲聞阿羅漢,認識到這是一場遊戲,不是真實的生活。於是給自己規定了每天上網的時間,克制自己沈迷的程度,逐漸減少了對遊戲內人物和情節的貪著,最終證悟,退出遊戲,關了屏幕,註銷賬號,得到解脫。
菩薩道,跟聲聞一樣,也會想辦法減少沈迷認清真相,但同時菩薩因為慈悲同樣沈迷在其中的其他人,所以暫時不願意離開。菩薩就保持這樣一種「心離、境不離」的態度,在遊戲中繼續生活,一方面對治自己的執著,一方面跟眾生廣結善緣,用各種方法來接近他們,跟他們講述自己覺悟到的事實。可想而知,在這樣不斷在遊戲中修煉的緣故,菩薩在遊戲裏面,經驗越來越多,等級越來越高,金錢越來越充足,地位越來越高。最終,當他自覺和覺他的工作都抵達圓滿的時候,就成了佛,所謂覺者。
所以要說空性,羅漢也知道。但是要說對空性在緣起中的體會,那就沒辦法跟佛比。畢竟,覺悟到遊戲是假的,工作量還不算太大。而既知道遊戲是假的,又了知遊戲中的每個數據、獲得遊戲中的每一項成就、完成遊戲中的每個任務,就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了。
精闢的見解,敏銳的觀察力
把遊戲中的人物角色,誤認為真的,當作自己。凡夫,置身於遊戲中,把自己創建的那個角色,是人類或是牛頭人,當成了真的「自己」。一旦角色掉血,自己心裏面就很難過。加滿血,心情也變得愉悅起來。心情隨著遊戲情節而波動。在遊戲裏面,你以為攢夠了1000個金幣買一匹馬就是幸福,但等你真的騎在上面你會發現,自己的鎧甲還是不如別人的高級,自己的裝備還是應該再附上一種特別的屬性才更拉風。幻境的追求就是如此,永無盡頭。
就是六祖所說的。一切迷人,不識夢幻虛假,故枉受輪迴。
般若大乘的菩薩道,是所謂的:菩薩道,跟聲聞一樣,也會想辦法減少沈迷認清真相,但同時菩薩因為慈悲同樣沈迷在其中的其他人,所以暫時不願意離開。菩薩就保持這樣一種「心離、境不離」的態度,在遊戲中繼續生活,一方面對治自己的執著,一方面跟眾生廣結善緣,用各種方法來接近他們,跟他們講述自己覺悟到的事實。可想而知,在這樣不斷在遊戲中修煉的緣故,菩薩在遊戲裏面,經驗越來越多,等級越來越高,金錢越來越充足,地位越來越高。最終,當他自覺和覺他的工作都抵達圓滿的時候,就成了佛,所謂覺者。
如夢見生死,覺悟即解脫。
覺悟生死如夢,一切求心自息。
以及知是空花,即無輪轉。
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也就是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遊戲是假的,遊戲中的人物角色是假的,了悟是遊戲中的人物角色,
這叫作知是空花,即無輪轉。
又叫作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而諸佛與一切眾生,同一性相,一體不異。
因此覺醒覺悟後,回歸一心,自性清淨心.真如.佛性..
即是所謂的萬法歸一。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自在
所以,禪宗也是我們可以參考與借鑑的。所以要說空性,羅漢也知道。但是要說對空性在緣起中的體會,那就沒辦法跟佛比。畢竟,覺悟到遊戲是假的,工作量還不算太大。而既知道遊戲是假的,又了知遊戲中的每個數據、獲得遊戲中的每一項成就、完成遊戲中的每個任務,就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了。
禪宗的禪師,見性即成佛。
也就是說,覺悟到遊戲是假的,禪師就能解脫自在,見性成佛了。
從此之後,保任的牧牛。
然後,夢幻空花,何勞把捉。
然後,一切業障本自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
然後,平等如夢幻,兩邊三際斷。
然後,如如不動,不取於相。為什麼?因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哦,還有。一切有為法,如遊戲..
如入夢打怪..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自在
知幻即離,知夢即離。訪客 寫: ↑週六 9月 04, 2021 4:28 pm無間夢境有解嗎?
了知如夢幻泡影,就是解。
此知是覺悟的知道,是了知。
【《妄盡還源觀講記.第一集》
2008/11/14台灣華藏電視台 檔名:12-047-0001
viewtopic.php?f=3&t=42266
【其猶病起藥興。妄生智立。】
這個比喻好。我們生病才去找藥,如果沒有病,沒有病就沒有藥。所以病跟藥是相對興起的,有病你才找藥,對治病的就稱之為藥。同樣一個道理,『妄生』才有『智立』,如果沒有妄,智也就沒有了。
這個智是什麼?我們將來講到三細六粗裡面,這就是六粗相的頭一個,智相。
這個智是什麼?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知識。要知道,清淨心裡頭沒有知識,有什麼?有智慧。智慧跟知識是兩樁事情,知識是從分別生的,智慧不是的,智慧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只要把障礙除掉,智慧就現前。
佛在《華嚴經.出現品》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難得。如來是自性,一切眾生是平等的,沒有差別。所以佛法是真正的平等法,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現在就是佛。我們跟佛差別怎麼那麼大?
佛能說《華嚴經》,我們今天聽都聽不懂,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別?
差別,佛也說出來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這就說明因為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妄想分別執著,在這個地方用一個字,就是「妄」。你怎麼會生起這個東西出來?這個東西怎麼生的?為什麼我們會有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是幾時生的?從哪裡生的?
很多學佛的人都不免這樣的想法,這樣的尋求,那就壞了,你沒有把世尊的話裡頭重要的意思聽懂。
重要的意思是什麼?妄!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就不能追究。你還追究什麼理由我起心動念?我幾時起心動念?那就是妄中再加上妄,你永遠回不了頭。
知道妄就不要理它,把它放下就沒事,你就還源,這是佛講的話的真實義,你沒有聽懂,你聽錯了。】
在作惡夢的時候
如夢中的自己得了癌症,那麼,應該如何治病?
知夢即離,離夢即覺。
直接覺醒.覺悟就好了,直接從夢中覺醒,了解只是個夢,就是治病了。
因此,如夢見生死,覺悟即解脫。
夢裏明明有六趣大千,覺後空空無大千六趣。
覺悟生死如夢,一切求心自息。
了悟一切法如夢幻泡影,就是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為什麼可以度一切苦?
因為,覺悟生死如夢,一切求心自息,即能無所住,無所求。
妄,就是假的。
夢,就是假的,夢中人是假的,夢中的病是假的。
知道人與病都是假的,就是知是空花,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此生死。
夢中的病是假的,比較容易明白。
但夢中的人是假的,這個要用比喻才好明白。
譬如昨晚,作了一個夢。
夢中的自己,變成了阿難尊者。
而夢中的阿難的身心,都是假的。夢中所見的印度,也是假的。
知是空花,知道自己這個阿難如同空花,只是夢中人,所以,亦無身心
受彼生死。即無輪轉,心即沒有起伏輪轉。
夢中的阿難,不是阿難,假名阿難。
夢中阿難的身心如夢幻泡影,應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