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cyc320
文章: 2461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cyc320 »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 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 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以經教來說,就是以 四句偈為所緣,而操作止觀,公案(話頭)亦同.......
新老怪
文章: 504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示眾雲。三覺圓明當可頂門上具眼。二利兼濟寧容腳板底煙生。但能唸唸無差。便見頭頭顯露。莫有辨得的麼。

  舉僧問襄州洞山。如何是佛(更嫌何處不分明)。山雲。麻三斤(無星秤上一任稱盤)。

  師雲。襄州洞山守初宗慧禪師。初參雲門。門問。近離甚麼處。師曰。查渡。門曰。夏在甚麼處。曰。湖南報慈。雲。幾時離彼。曰。八月二十五。雲。放汝三頓棒。
師至明日卻上問訊。昨日蒙和尚放三頓棒。不知過在甚麼處。
雲。飯袋子。江西湖南便恁麼去。師於言下大悟。
遂曰。他後向無人煙處。不畜一粒米。不種一莖菜。接待十方往來。盡與伊抽釘拔楔。拈卻炙脂帽子。脫卻鶻臭布衫。教伊灑灑地 作個無事衲僧。豈不快哉。
門雲。你身如椰子大。開得如許大口。師便禮拜。
住後上堂曰。言無展事。語不投機。承言者喪。滯句者迷。還會得麼。你衲僧分上 到這裡須具擇法眼始得。
只如洞山恁麼道。也有一場過。且道過在甚麼處。
林泉道。再犯不容。
僧問。如何是佛。師答。麻三斤。還有這裡辨錙銖知輕重的麼。
佛身既充法界。法性何處不周。剎剎如然。塵塵皆爾。拶破面門。磕傷額角。不免教人點檢道。
當局者迷。傍觀者哂。
況杭州興教小壽禪師亦雲。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林泉雖恁離堅合異。莫便尋言逐句識情卜度。不見道三句外會取 六句外省去。只如到此。端的合作麼生會。良久雲。還相委悉麼。定盤星上無斤兩。莫逐高低漫度量。
頌曰。
三年一閏大家知(要知作麼)。
也有顢頇不記時(無心猶隔一重關)。
昨夜雁回沙塞冷(節氣不相饒)。
嚴風吹綻月中枝(狼藉遍地)。

師雲。三百六旬似蟻循環而不住。七十二候如珠走盤而非停。日月如梭。春秋若箭。所以閏余成歲。全因律呂調陽。
萬松先師住仰山時。閏四月旦日上堂雲。所謂道人者。不知月之大小。不知歲之餘閏。野僧即不然。今年三百八十四日。前月大盡此月小盡。即今閏四月一日辰末巳初。忽有個出來道。通疏伶利知時按節。要且無道人氣息。野僧以手掩鼻道。近後近後。作什麼。你道人氣息。珍重。恁麼商量。是顢頇不顢頇。是記得不記得。
林泉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眾生心佛應須自向。何必霜秋月夜 采聽鴻聲。沙塞嚴凝 江天寂寞。雖道法身無被不禁寒。莫守寒岩沉死水。當可回途 復妙曲為今時。信手拈來 敁斤邈兩。休便向秤幹上尋。秤錘邊覓。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遠之遠矣。畢竟合作麼生參禮。但能忘計較。處處可歸依。

  (林泉老人評唱投子青和尚頌古《空谷集》卷六)

:mrgreen: 但能忘計較。處處可歸依。
新老怪
文章: 504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首楞嚴經》:佛言:『阿難,彼善男子 修三摩提。想陰盡者,是人平常夢想銷滅,寤寐恆一。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粗重前塵影事。觀諸世間大地山河,如鏡鑑明。來無所粘,過無踪跡。虛受照應,了罔陳習,唯一真精。生滅根元,從此披露。』
『阿難!彼善男子 修三摩提。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倏然墮裂,沉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鳴,瞻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後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 十二種類 受命元由,觀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獲其同,精色不沉,發現幽秘。此則名為識陰區宇。
若於群召,已獲同中,銷磨六門,合開成就,見聞通鄰,互用清淨,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琉璃,內外明徹。名識陰盡。』

(解脫長者:藏密根桑澤程呼圖克圖曰:『上根利智,無修無證,如如而住。自見自性,自然而成者,名為「且卻」。漢譯為「真性」。上根利智,具大精進,得見自心之後,勤修猛進,隨修隨現法報化三身,空五蘊而成光明之身者,名為「妥噶」。漢譯為「頂上頂」。』)

根師(大圓勝慧內)又曰:『自心光明,而無光明之相。心量普徧,亦非妄想馳散之普徧。本來自在,本來清淨。』

《金翅鳥飛空經》雲:『真心無邊中,無表裏,無方所。若以執著妄念 而覓自性之真面,無異雁群之飛尋天際,終不可得。不可得者,自性仍無變無增,如是而已。如此真心,一切眾生,無量劫來,本來剎那未離。特眾生不自認知耳。一剎那間,認知此理,即如是住。勿動著,勿外馳,亦勿分別,自然而住。』

《普成經》雲:『過去諸如來,皆為得見此自性而成佛。別無法可修,亦別無所得。』
無垢光尊者云:『是法深妙,若能明了進修,剎那徹悟。自然見性成佛。無上捷徑,捨此無他道也。』
或謂:成佛必須六度萬行,經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成佛,今不經次第,亦得成佛麽?
則答曰:此等功德,自性中本來圓滿具足。無待苦行,
(苦行等,原是有為緣之所現。而本性恰始終是清淨。所以為苦行而苦行,則非第一義諦,但本性亦非離無緣之緣以現。)而後成就。
此乃佛說。《特別經》(《特別經》是菩薩特別問釋迦佛所 說的經。)
雲:『自性無貪,即行布施。自性無犯,即行持戒。自性無嗔,即行忍辱。自性無間,即行精進。自心不動,即行禪定。自心明徹,即行智慧。』
由此可知,六度萬行 自心本具。無須苦行。有此大圓勝慧,上根利智,一見即知,一行即成,下根得之,亦得開悟。……定於極清淨之空中,有極清淨之藍色光明顯現。
本法雲:『德』有內外二種。外為清淨天空。內為光明。
以蓮花生大士口訣明之雲:『外清淨天,有認為肉眼所見 色塵之天空者,非也。
天無心,今說內外,是就自性而言。乃由內德而現為外面之清空。謂為藍色天空,非指俗眼所見之天空也。由內而外,現於空中,故名天空。原未顯明,今乃明現清楚。因此分別,故名內外。謂:內為我之內。外為外面之外,則非也。』
(意謂:內在身內,外在身外。)這裡所引根師的話,正與禪宗『徹見自心,即是佛。』『六度萬行體中圓。』的說法一模一樣。

(西藏密典不許公開,現在病叟 把最高密法搬到此地。為的是『覺明虛靜,猶如晴空。』這一點極為重要。而大家無論宗門教下,都沒有註意。至於所說:破五蘊漸成光明之身,亦正可為經文。
『十方世界,及於身心,如吠琉璃,內外明徹』的註解。
唯望大家,不要得少為足。尤其是宗門下人,若連本參亦未破掉,或竟僅僅明得 揚眉瞬目,就認為已經見性者,倘能藉此而知菩提尚速,努力上進,則不虛我擔此罪過了也。萬一對此疑惑不信,則請置之可也。萬勿毀謗,至懇至禱。)
新老怪
文章: 504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僧問九峰虔:『無間中人行甚麽行?』
峰曰:『畜生行。』
問:『畜生復行甚麽行?』
曰:『無間行。』
僧曰:『此猶是長生路上人!』
峰曰:『須知有不共命者。』
問:『不共什麼命?』
峰曰:『長生氣不常。』
峰乃曰:『諸兄弟!還識得命麼?欲知命,流泉是命,湛寂是身。
千波竟湧,是文殊境界。一亙晴空,是普賢床榻。
其次,借一句子,是指月。於中事,是話月。
從上宗門中事,如節度使信旗相似。且如諸方先德,未建許多名目,指陳已前。
諸兄弟!約什麽體格商量。到這裏,不假三寸,試話會看。不假耳,試來聽看。
不假眼,試辨白看。所以道:聲前拋不出,句後不藏形。
盡乾坤大地都來,是汝當人個體。向什麼處 安眼耳鼻舌?
莫但向意根下 圖度作解。盡未來際,亦未有休歇分。
所以洞山道:「擬將心意學玄宗,大似西行卻向東。」珍重!』
新老怪
文章: 504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雲水老人曰:『夫見性即明心,明心即見性。』請問如何是見性明心?
答曰:『明心者,心無所明。要知自心是空,常守空知。空是心的體,知是心的用。
要知 空知是真心,別無他真,即是明心。
見性者,性無所見。要知自性是無生處。常守不見。不見,是自性的體。
空知,是自性的用。要知不見處,是自性,即是見性。
別無他見。凡所有知,即是識知。凡所有見,即是識見。
一切知見,俱是真空化出。既知一切心用,俱是幻化,法界之內,盡是一心所攝。
一切善惡是非,俱是空生之罪業。
打破知見的路頭,方可盡行捨去,守我空體。
我空體本不空,空是真空,非斷滅空。空是我法身之體。
若有是非 來住我空,我空即不空。我空若不得空,即是塵勞染污。
既然染污,心亦不明了,性也不見了。
心不得明,性不得見。一切眾生 心無量無邊,可謂苦之甚矣!
若是道心堅固,常觀自體自用。如水漂舟,隨波逐浪,隨曲就直,四威儀中,無有妨礙。
古語曰:「風捲白雲去,杲日映碧天。」』
新老怪
文章: 504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石門蘊輝師。在青林作園頭。
一日侍立次。林曰。子今日作甚麼來。
曰種菜來。
林曰遍界是佛身。子向甚處種。
對曰。金鋤不動土。靈苗在處生。
林欣然。

來日入園。喚蘊闍黎。蘊應諾。
林曰剩栽無影樹。留與後人看。
蘊曰。若是無影樹豈受栽耶。
林曰。不受栽且止。你曾見他枝葉麼。
曰不曾見。
林曰。既不曾見。爭知不受栽。
曰秪為不曾見。所以不受栽。
林曰如是 如是。
●若悟得見猶離見。則一切因緣自然和合 因見而立者。從何而生哉。
軟體之美
文章: 2903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入定後發起神通 公案很難懂?

文章 軟體之美 »

cyc320
文章: 2461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cyc320 »

學佛群疑 聖嚴法師著
為何放生?如何放生?
「放生」典出於大乘佛經,盛行於中國內地,西藏亦然,也流傳於日本和鄰近的韓國與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動是基於眾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輪迴生死的因果觀念。所謂「吃它半斤,還它八兩」;如果能夠既戒殺又放生,當然功德倍增,此等感應靈驗的事例。史不絕書。
如一九七四年越南淪陷於共產政權之後,向外流亡的難民一波接著一波,其遭遇有幸與不幸。有的未及逃出越南境內,又被抓了回去;有的在海上漂流,葬身魚腹;有的雖然逃出越南,但無收容之所,甚至被遣送回去。不過,根據逃亡成功的難民所述的經驗,如果達不成逃出越南的目的,可以請國外親戚或難民自己買鳥或魚類放生,只要一次或兩次就會見效,順利成行。
在《雜寶藏經》卷四記載:有一沙彌的師父見他七日之內壽命將終,要沙彌返回俗家,七天之後再來,但沒有說明原因。他在返家的路上,看到一處池塘缺口,池水灌入池邊的蟻巢,眾蟻慌張奪路逃生。但是螞蟻逃生的速度那有池塘缺堤那麼快速?眼看無數螞蟻即將淹死,沙彌就用自己的袈裟包上土,把池塘缺口堵住,救活了所有的螞蟻。過了七天,沙彌在俗家玩得無聊,又回到他師父跟前。師父一見,覺得驚奇,問他這幾天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沙彌以為師父說他犯了戒做了壞事,非常恐懼,答說什麼也沒做。師父是羅漢,即用天眼觀察,知他是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那就是救起被淹的螞蟻。後來這位沙彌轉夭為壽,得以長命終老。
放生的根據,最為佛教徒所熟悉的,有兩部經。一是《梵網菩薩戒經》,其中提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是故六道眾生皆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世人見殺畜牲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常教化講說菩薩戒,救度眾生。」
另一部《金光明經》卷四〈流水長者子品〉,也提到有關釋迦世尊往昔行菩薩道的一段記載:當時世尊名叫流水長者子,有一天他經過一個很大的池沼,時逢天旱,而且有人為了捕魚,把上游懸崖處的水源堵塞,使得池中水位急速下降。長者子眼見上萬大小魚類瀕臨死亡邊緣,又無法從其上游決堤引水,於是為了救活魚群,不得已向當時國王請求派二十隻大象,用皮囊盛水運到池中,直到池水滿足,並且飼以食料,方才救活這些魚群。
《梵網戒經》是放生的理論依據,《金光明經》則是開設放生池的依據,其他大乘經如《六度集經》卷三,有贖虌的放生記載,而另外玄奘三藏《大唐西域記》卷九,也講到雁塔的故事。如傳說在中印度摩揭陀國有一個小乘的寺院,住著若干小乘比丘,他們本來不禁三種淨肉;所謂三種淨肉,是指不見為己殺、不聞為己殺、不疑為己殺的肉類。有一天,一位比丘沒有得到肉,正好有一群雁從天空飛過,他就向雁群禱告說:「今日有僧缺供,大菩薩你應該知道時間了。」雁群應聲自動墜地而死。比丘本來不信大乘,不相信雁是菩薩,所以用戲言來調侃大乘,想不到那一群雁就是菩薩顯現而來感化他們的。小乘比丘慚愧不已,互相傳告:「這是菩薩,何人敢吃?從今以後,應依大乘,不再食三種淨肉。」並且建塔營葬雁體。
可見,放生是從戒殺而衍生的,也可以說,戒殺的進一步必定是放生。戒殺僅是止惡,是消極的善行,放生救生才是積極的善行;如果僅僅止惡而不行善,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因此在中國,從北齊蕭梁以來,便提倡斷肉食、不殺生;且放生的風氣也從此漸漸展開,從朝廷以至民間,由僧眾而至俗人,都以素食為尚。而歷代政府為了表示推行仁政,年有數日也定期禁屠;而從中央以至地方,或者為了祈雨禳災,也都有放生禁屠之舉。如梁武帝就曾下詔禁止屠殺生命以祭祀宗廟;梁代慧集比丘,自燃兩臂遊歷諸州,以乞化所得贖生放生;隨天臺智顗大師發起開築放生池,為被放的魚類講《金光明經》和《法華經》,又購買各類糧食飼予魚牻;陳宣帝時,國子祭酒徐孝克撰寫〈天臺山修禪寺智顗禪師放生碑文〉,這是中國有放生池及放生會記載的開始。此後由唐至宋及明,無不盛行放生。如唐肅宗時,刺史顏真卿撰有〈天下放生池碑銘並序〉。宋朝的遵式及知禮兩位大師,也極力提倡放生。
明末蓮池大師雲棲袾宏是歷代高僧之中提倡放生最積極的一位。他在《竹窗隨筆》中有〈如來不救殺業〉、〈食肉〉、〈齋素〉等文;又在《竹窗二筆》中,寫有〈衣帛食肉〉、〈戒殺延壽〉、〈放生池〉、〈醫戒殺生〉、〈因病食肉〉等篇;在《竹窗三筆》中,也有〈殺生人世大惡〉、〈殺生非人所為〉、〈人不宜食眾生肉〉等文,鼓勵戒殺放生。除了素食的文字之外,他也寫了〈放生儀〉及〈戒殺放生文〉,以備大眾於放生時,對所用儀式有所依準。在現代人中,有弘一大師書、豐子愷畫的《護生畫集》計六冊;另有一位蔡念生運辰居士,一生提倡戒殺放生,他編集了歷代有關動物也有靈性和感應的故事,成為一書,名為《物猶如是》。
不過,現代社會科技進步,人口密度膨脹,生活空間縮小,要想求得一個絕對安全可靠的放生池和放生區域,是相當困難的。其難處除了漁、獵的網捕射殺與打撈之外,也有自然環境的限制。如今日的臺灣與美國,只有野生動物保護區。此外,有人基於愛心或保護自然環境的立場,勸導社會大眾不要亂捕濫殺,以免破壞生物互相生克的自然協調,也是為了挽救稀珍動物瀕於滅種的危機,這些跟佛教放生的本意雖相應但不相同。如果我們僅把要放生的生物無限制地流放在自然景觀動物保護區,到了飽和程度,也會有人以控制繁殖和適量的捕殺等方式來調節其生活空間的。
因此,我們到那兒放生?如果是魚,有人用鉤釣、網撈;如果是鳥,有人用槍射、網捕。而且今日的魚市場和鳥店,所售的商品很少是野生的,多半是來自人工繁殖的魚池和鳥園。那些動些,根本沒有適應自然環境而自求生存的能力,放生,也等於殺生。放小的,被大的吃掉;放大的,就進入餐館的廚灶。而且,鳥類,尤其是魚類,都有它們生存的習性。一定的魚類必須生存於一定的水質、水深和水流的環境中;買淡水魚放於大海,買海魚放於淡水,都是大問題。如果是鳥園繁殖的鳥類,它們不曾在自然界覓食,便可能甚至不知草叢樹林間的草種樹果等也可以作為食物;如果放之於原野,不是饑餓而死就是被其他動物或鳥類捕食而亡。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否還需要放生?是否還應該放生?
這確實是非常不幸的事實,自然環境的限制使得放生運動越來越困難。不過,放生的精義在於當下放生的念頭,如希望被放的生物能夠延長壽命;至於能夠延長多久?我們必須盡到研究、考慮和照顧的責任。比如說,要放鳥類,就先得考慮放什麼鳥、在那兒放、什麼時候放,才比較安全有效;放生魚?水族,也當首先研究觀察它們的生態、習性和來源,然後選擇最適當的時機,放到我們覺得最安全適合的地方。如果不能求得百分之百的可靠,有百分之五十也不錯,即使今天去放生,明天它們又被抓,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我們的目的是為啟發增長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對眾生的救濟心,至於被放的眾生,也有它們自己的禍福因果和因緣。若在放生時,沒有存心讓它們重遭羅網而受刀俎之苦,且開示被放的眾生,為其說三皈、講佛法;發願回向,它們也能從此脫離異類身,轉生為人,上升天界,往生淨土,發菩提心,廣度眾生,早成佛道。我們但求能盡心而為,盡力去做就好。
新老怪
文章: 504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首楞嚴經》:『佛告富樓那。汝常不聞 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
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佛言:汝稱覺明,為複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解脫長者:《憨山通議》曰:性覺必定妙明。不須更以明明之。才動所明之一念,則將本然覺性妙明失之矣。)
新老怪
文章: 504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文章 新老怪 »

《首楞嚴經》:『佛告阿難:以諸眾生從無始來,循諸色聲,逐念流轉,曾不開悟,性淨妙常。不循所常,逐諸生滅。由是生生雜染流轉。
若棄生滅,守於真常。常光現前,根塵識心,應時銷落,想相為塵,識情為垢。
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云何不成無上知覺。
解脫長者:可見只要守於真常。常光將會現前。)
佛又告阿難:如是清淨持禁戒人,心無貪婬,於外六塵,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歸。
塵既不緣,根無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國土,皎然清淨。
譬如琉璃,內懸明月,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一切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其中。是人即獲無生法忍。
從是漸修,隨所發行,安立聖位,是則名為,第三修行漸次。
阿難!是善男子,愛欲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鎣十方界。乾有其慧,名乾慧地。欲習初乾,未與如來法流水接。……執持智明,週徧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名不退心。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名護法心。覺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迴向心。心光密回,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名戒心住。』
(到這裏是九信的地位。)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