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
今此會中阿那律陀無目而見。跋難陀龍無耳而聽。殑伽神女非鼻聞香。驕梵鉢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有觸...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了知 不因心念。
根據上面經文可以得知:
正思惟 就是不以腦袋進行思惟。如同"看見",不是以肉眼看見
現代科學都已經知道,腦袋是會欺騙人的
佛陀那時早就叫弟子 不能用腦袋思惟
不要隨便批評別人
我批評誰了寂照世間 寫: ↑週三 1月 05, 2022 2:40 pm不要隨便批評別人
不然你就學不好佛法
你就會跟犀牛類似
六祖壇經
意識轉為妙觀察智
七識轉為平等性智
八識轉為大圓鏡智
如果有人把這三個混為一個
而認為才是六祖的深義,那麼,就問題大了。
只修意識,而轉為妙觀察智,不是六祖的本意。
而只轉七識為平等性智,也不是六祖的本意。
而只轉八識為大圓鏡智,也不是六祖的本意。
這三個智,再加上五識轉為成所作智,才是壇經完整的深義。
壇經教四個智
你想學哪幾個智?
直接來
【《六祖壇經》
僧智通,壽州安豐人。初看楞伽經。約千餘遍,而不會三身四智。禮師求解其義,師曰:「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明四智菩提。聽吾偈曰:
「自性具三身 發明成四智
不離見聞緣 超然登佛地
吾今為汝說 諦信永無迷
莫學馳求者 終日說菩提」
通再啟曰:「四智之義,可得聞乎?」師曰:「既會三身,便明四智。何更問耶?若離三身,別談四智,此名有智無身。即此有智,還成無智。」復說偈曰:
「大圓鏡智性清淨 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如上轉識為智也。教中云,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雖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轉,但轉其名而不轉其體也。)
通頓悟性智,遂呈偈曰:
「三身元我體 四智本心明
身智融無礙 應物任隨形
起修皆妄動 守住匪真精
妙旨因師曉 終亡染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