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批評誰了寂照世間 寫: ↑週三 1月 05, 2022 4:28 pm直接來
四種識,轉為四種智
你想學哪一種?
【《六祖壇經》
僧智通,壽州安豐人。初看楞伽經。約千餘遍,而不會三身四智。禮師求解其義,師曰:「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明四智菩提。聽吾偈曰:
「自性具三身 發明成四智
不離見聞緣 超然登佛地
吾今為汝說 諦信永無迷
莫學馳求者 終日說菩提」
通再啟曰:「四智之義,可得聞乎?」師曰:「既會三身,便明四智。何更問耶?若離三身,別談四智,此名有智無身。即此有智,還成無智。」復說偈曰:
「大圓鏡智性清淨 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如上轉識為智也。教中云,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雖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轉,但轉其名而不轉其體也。)
通頓悟性智,遂呈偈曰:
「三身元我體 四智本心明
身智融無礙 應物任隨形
起修皆妄動 守住匪真精
妙旨因師曉 終亡染污名」】
五蘊皆空,是哪一種空?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五蘊皆空,是哪一種空?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五蘊皆空,是哪一種空?
-
- 文章: 1433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9:46 pm
Re: 五蘊皆空,是哪一種空?
【離心意識】是不用刻意理解。
指無心應物;以平常心應物,例如洗澡、喝水、穿衣、吃飯、床上翻身,冷了會加外套,都是自然反應的事情,離心意識的。
不要迷惑在文字學理上。
指無心應物;以平常心應物,例如洗澡、喝水、穿衣、吃飯、床上翻身,冷了會加外套,都是自然反應的事情,離心意識的。
不要迷惑在文字學理上。
-
- 文章: 1348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五蘊皆空,是哪一種空?
六度萬行是德性,不是企圖心
德行是法住法行,不需考慮
說要能無心意識,那還得好好努力ㄧ段
德行是法住法行,不需考慮
說要能無心意識,那還得好好努力ㄧ段
-
- 文章: 1433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9:46 pm
Re: 五蘊皆空,是哪一種空?
人人都有個天然的正念佛性。
———————
巖頭禪師喝曰:「你不聞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佛法不是從修學會的,修學只是為了明白自己錯在哪,淨其心。)
師曰:「如何即是?」巖頭禪師曰:「他後若欲播揚大教,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將來,與我蓋天蓋地去!」師於言下大悟,便向巖頭禪師禮拜,連聲道:「師兄!今日始是鼇山成道。今日始是鼇山成道。」
————————
1.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將來,與我蓋天蓋地去!(有許多文章逗號位置不同,語意迴然。)
2.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將來與我蓋天蓋地去!(古書直文翻印中似乎沒有這樣標示逗號的,但網路貼的這類文法卻非常多。)
———————
巖頭禪師喝曰:「你不聞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佛法不是從修學會的,修學只是為了明白自己錯在哪,淨其心。)
師曰:「如何即是?」巖頭禪師曰:「他後若欲播揚大教,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將來,與我蓋天蓋地去!」師於言下大悟,便向巖頭禪師禮拜,連聲道:「師兄!今日始是鼇山成道。今日始是鼇山成道。」
————————
1.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將來,與我蓋天蓋地去!(有許多文章逗號位置不同,語意迴然。)
2.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將來與我蓋天蓋地去!(古書直文翻印中似乎沒有這樣標示逗號的,但網路貼的這類文法卻非常多。)
-
- 文章: 1433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9:46 pm
Re: 五蘊皆空,是哪一種空?
感恩廣欽老和尚 開示:轉載
對 〈金剛經〉四句偈開示
某師心有煩惱解不開,正值客堂有事,要到和尚寮一趟,一進去,老和尚對某師說 : 〈金剛經〉裡頭講,若以色見我,以聲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你解釋看看 ?某師無言以對。
老和尚囑在旁的傳某師為之解説 :
傳某師說 : “ 若人在好言,惡言上起分別,在形色相上分別善,惡,好事,壞事,而起執著憎愛,以此分別執著的業識習氣,是無法進入如來清淨解脫的境界。”
———————————
佛法任何一法任何一門都在說或教人或引人【離分別執著進入淨靜解脫之地】。八正道、四念處、苦集滅道、十二緣起及大乘演說、禪宗一機一境目的都是如此。
對 〈金剛經〉四句偈開示
某師心有煩惱解不開,正值客堂有事,要到和尚寮一趟,一進去,老和尚對某師說 : 〈金剛經〉裡頭講,若以色見我,以聲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你解釋看看 ?某師無言以對。
老和尚囑在旁的傳某師為之解説 :
傳某師說 : “ 若人在好言,惡言上起分別,在形色相上分別善,惡,好事,壞事,而起執著憎愛,以此分別執著的業識習氣,是無法進入如來清淨解脫的境界。”
———————————
佛法任何一法任何一門都在說或教人或引人【離分別執著進入淨靜解脫之地】。八正道、四念處、苦集滅道、十二緣起及大乘演說、禪宗一機一境目的都是如此。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五蘊皆空,是哪一種空?
[0540a01] 與巖頭欽山至澧州鰲山鎮阻雪。頭日惟打睡。師祇坐禪。頭責之。令通所得。師一一敘訖。頭與一喝曰。你不聞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師曰它後如何即是。曰它後若欲播揚大教。須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葢天葢地去。師於言下大悟。便禮拜。起曰。師兄。今日始是鰲山成道。輕舟 寫: ↑週三 1月 05, 2022 8:47 pm 人人都有個天然的正念佛性。
———————
巖頭禪師喝曰:「你不聞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佛法不是從修學會的,修學只是為了明白自己錯在哪,淨其心。)
師曰:「如何即是?」巖頭禪師曰:「他後若欲播揚大教,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將來,與我蓋天蓋地去!」師於言下大悟,便向巖頭禪師禮拜,連聲道:「師兄!今日始是鼇山成道。今日始是鼇山成道。」
————————
1.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將來,與我蓋天蓋地去!(有許多文章逗號位置不同,語意迴然。)
2.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將來與我蓋天蓋地去!(古書直文翻印中似乎沒有這樣標示逗號的,但網路貼的這類文法卻非常多。)
[0540a07] 說盡平生去住因。到頭難遇赤心人。忽然自肯成家業。瓦礫拈來也是珍。(枯木成)
[0540a09] 鰲山成道足人傳。莫是從前話未圓。賴有玄沙知始末。徧身紅爛在漁船。(龍門遠)
[0540a11] 孤村陋店雪紛紛。平地無風起浪痕。醜拙祇因藏不得。胸襟流出葢乾坤。(鐵山仁二)
[0540a13] 三回九度太顢頇。到底須尋舊路還。待得鰲山消積雪。至今平地起波瀾。
[0540a15] 隨風逐境探烟霞。浪子回頭便作家。若道今朝方悟道。鰲山依舊在天涯。(石雨方)
很多版本沒有將來的說法
重點是自心流出
說流出將來也不妥
三心不可得
話不離當下
即使有所寄託
仍須不離本心
像是蓮花生大師的話語
六
現在為你開示本覺。要點有三:
清除過去之念,不留纖毫痕跡,
向未來之念開放,不受他境所染,
安住當下心境,不修整造作。
如此的覺照,實在平凡無奇,
無思無念地觀照自我,
若僅僅純粹的觀察,唯見明空之境,並無任何觀者存在。
當下只是純粹的覺照而已。
此覺空明無染,非由他生。
它真實無雜,明空不二。
它既非永恆,亦非受造,
然而它絕非虛無,因它光明遍在。
它也不是單一的實體,因它明顯地徧存萬物。
然而它亦不似一般物質和合而成,
因它不可分割,只具一味。
總之,我們本具的自實,絕非源自任何外物。
如此方是真正觀察實相之道。
這跟六祖說的善分別諸法相
於第一義而不動
都是同義
要做到無思無念地觀照自我
當然要先洗凈世間種種染心
我覺的各個論壇都會看到面子問題
論法如果不是純粹對法理有極大的興趣
真得很難獲得法樂
三兩句就開始否定對方的一大堆
更勝者否定祖師菩薩
所知的恐佈非常嚴厲
要下定論的當下
也是經過長期自心取自心的薰陶
人生就是這樣
非得搞得轟轟烈烈
死不甘心
任何邪見都不難破
原則就是將心比心
這點永遠是邪見人自動避遠的
如果無法將心比心
學佛要作麽
話又多了
輕舟
後面不是說給您聽的
別誤解
興起而已
-
- 文章: 1433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9:46 pm
Re: 五蘊皆空,是哪一種空?
不會的,不覺得有事。次草 寫: ↑週三 1月 05, 2022 9:18 pm[0540a01] 與巖頭欽山至澧州鰲山鎮阻雪。頭日惟打睡。師祇坐禪。頭責之。令通所得。師一一敘訖。頭與一喝曰。你不聞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師曰它後如何即是。曰它後若欲播揚大教。須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葢天葢地去。師於言下大悟。便禮拜。起曰。師兄。今日始是鰲山成道。輕舟 寫: ↑週三 1月 05, 2022 8:47 pm 人人都有個天然的正念佛性。
———————
巖頭禪師喝曰:「你不聞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佛法不是從修學會的,修學只是為了明白自己錯在哪,淨其心。)
師曰:「如何即是?」巖頭禪師曰:「他後若欲播揚大教,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將來,與我蓋天蓋地去!」師於言下大悟,便向巖頭禪師禮拜,連聲道:「師兄!今日始是鼇山成道。今日始是鼇山成道。」
————————
1.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將來,與我蓋天蓋地去!(有許多文章逗號位置不同,語意迴然。)
2.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將來與我蓋天蓋地去!(古書直文翻印中似乎沒有這樣標示逗號的,但網路貼的這類文法卻非常多。)
[0540a07] 說盡平生去住因。到頭難遇赤心人。忽然自肯成家業。瓦礫拈來也是珍。(枯木成)
[0540a09] 鰲山成道足人傳。莫是從前話未圓。賴有玄沙知始末。徧身紅爛在漁船。(龍門遠)
[0540a11] 孤村陋店雪紛紛。平地無風起浪痕。醜拙祇因藏不得。胸襟流出葢乾坤。(鐵山仁二)
[0540a13] 三回九度太顢頇。到底須尋舊路還。待得鰲山消積雪。至今平地起波瀾。
[0540a15] 隨風逐境探烟霞。浪子回頭便作家。若道今朝方悟道。鰲山依舊在天涯。(石雨方)
很多版本沒有將來的說法
重點是自心流出
說流出將來也不妥
三心不可得
話不離當下
即使有所寄託
仍須不離本心
像是蓮花生大師的話語
六
現在為你開示本覺。要點有三:
清除過去之念,不留纖毫痕跡,
向未來之念開放,不受他境所染,
安住當下心境,不修整造作。
如此的覺照,實在平凡無奇,
無思無念地觀照自我,
若僅僅純粹的觀察,唯見明空之境,並無任何觀者存在。
當下只是純粹的覺照而已。
此覺空明無染,非由他生。
它真實無雜,明空不二。
它既非永恆,亦非受造,
然而它絕非虛無,因它光明遍在。
它也不是單一的實體,因它明顯地徧存萬物。
然而它亦不似一般物質和合而成,
因它不可分割,只具一味。
總之,我們本具的自實,絕非源自任何外物。
如此方是真正觀察實相之道。
這跟六祖說的善分別諸法相
於第一義而不動
都是同義
要做到無思無念地觀照自我
當然要先洗凈世間種種染心
我覺的各個論壇都會看到面子問題
論法如果不是純粹對法理有極大的興趣
真得很難獲得法樂
三兩句就開始否定對方的一大堆
更勝者否定祖師菩薩
所知的恐佈非常嚴厲
要下定論的當下
也是經過長期自心取自心的薰陶
人生就是這樣
非得搞得轟轟烈烈
死不甘心
任何邪見都不難破
原則就是將心比心
這點永遠是邪見人自動避遠的
如果無法將心比心
學佛要作麽
話又多了
輕舟
後面不是說給您聽的
別誤解
興起而已
-
- 文章: 1018
- 註冊時間: 週一 11月 01, 2021 1:53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