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得大涅槃及大菩提這二轉依果是唯識修行的究竟目標.唯識三十頌云此即無漏界.不思議善常.安樂解脫身.大牟尼名法
此即無漏界中的此字.是指究竟位所得的大涅槃及大菩提這二轉依果.
可是萬丈高樓平地起.還是得從資糧位起修
從唯識的整體修行體系去釐清每一個階段的修行功課.版主"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的心願自會圓滿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
- 文章: 1348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這裏的空都是同ㄧ個義:第一義空,無自性空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1月 15, 2022 6:51 pm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1.照見五蘊皆空
此空字,講的是世間空。
例如,拿碟子裝水,放到院子曬太陽,幾個小時後回去看,碟子上的水不見了。這就是一般人理解的空。
阿賴耶識的聚散無常,與碟中水一樣,是因緣假合。水由水分子聚集組成(2個氫原子與1個氧原子化合成水分子),經太陽高溫曝曬,水分子蒸氣散去,碟子上空無一物。
阿賴耶識之增長存在,也是利用五蘊之運作機制(五蘊,色受想行識,即是阿賴耶八識的薰習),完成種子薰習的聚合體,當此一期生命結束終結,此人此生之阿賴耶識原執藏薰習之一切法種染汙煩惱終將歸於空無。
2.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此空字,講的是真如空性,純粹不染一法。是大乘開悟明心之所證,小乘佛法獨覺僻支佛的終極證果(滅盡定),也就是心經講的(究竟涅槃)。
3.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此空字,講的是自性空,一實相,即是真空妙有,所謂無漏法身勝義空。
4. 心經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以上講到的空與色又有不同的佛法大義 是牽涉一切種子之行相(如,當今微觀物理科學發現的量子)將來有機緣再慢慢來談。
心經講的是心,不是色法。
-
- 文章: 629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
- 文章: 629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1月 15, 2022 6:51 pm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1.照見五蘊皆空
此空字,講的是世間空。
例如,拿碟子裝水,放到院子曬太陽,幾個小時後回去看,碟子上的水不見了。這就是一般人理解的空。
阿賴耶識的聚散無常,與碟中水一樣,是因緣假合。水由肉眼看不見的水分子聚集組成(2個氫原子與1個氧原子化合成水分子),經太陽高溫曝曬,水分子蒸氣散去,碟子上空無一物。
阿賴耶識之增長存在,也是利用五蘊之運作機制(五蘊,色受想行識,即是阿賴耶八識之作用),完成種子薰習的聚合體,當此一期生命結束終結,此人此生之阿賴耶識原執藏薰習之一切法種染汙煩惱終將解離崩壞,此一期生命結束之阿賴耶識名狀銷歸於空無。(所以成唯識論,認為阿賴耶識有名狀而無體性)
大慧。現識及分別事識。此二壞不壞。相展轉因。
大慧。不思議薰。及不思議變。是現識因。
大慧。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薰。是分別事識因。
大慧。若覆彼真識。種種不實諸虛妄滅。則一切根識滅。大慧。是名相滅。
現識,就是阿賴耶識。
分別事識,就是七轉識。
此二壞不壞,相輾轉因。
就是講阿賴耶識與七轉識,都是無常。但借由五蘊機制薰習作用,八個識合作無間,而得增長持續維生,直至一期生命結束。
……其餘經文可以自己參詳,開示內容很精采的。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294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八個兄弟共一胎,一個伶俐一個呆,五個門前作買賣,一個在家把帳開……
.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705
-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彌勒菩薩:「拍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識,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識皆令得度,此識教化非無識也。復次,微識極微細過於微塵,此微塵識不可覩見,如來威神入彼教化皆令得度。」
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識。色受想行識不異空,如鏡,真諦空觀。空不異色受想行識,如影,俗諦假觀。色受想行識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如鏡中像,中諦中觀。
真如遍法界,無量光壽,如來威神入彼教化皆令得度。
這就是觀行的修法,先修觀正思維,後修止的修法。這個觀就是正思維,用思考性的、邏輯性的觀察來的,叫做唯心識定。
-
- 文章: 3137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資糧位由初發心至十迴向.主要修習大乘順解脫分.
所謂大乘順解脫分是指在資糧位的有情.他勤修福德.智慧一切善行.目的乃為普渡有情.他以覺他為因.而勤求解脫涅槃(自覺)的果
他順益此將來解脫涅槃得以成佛之因而起修.故名大乘順解脫分
分音份.是"因"義.
所謂大乘順解脫分是指在資糧位的有情.他勤修福德.智慧一切善行.目的乃為普渡有情.他以覺他為因.而勤求解脫涅槃(自覺)的果
他順益此將來解脫涅槃得以成佛之因而起修.故名大乘順解脫分
分音份.是"因"義.
-
- 文章: 3137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初發心是指有情初發大菩提心.其發心的內容如金剛經所述的
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那就是發願..在自.成就大涅槃.大菩提的佛果.在他.則普渡一切有情.使彼亦得證此果.
六度是十住的修行項目.此位行者.雖未殊勝.然心極堅住.無所動搖.說名十住
六度亦是十行的修行項目.此位行者.漸趨殊勝.於佛所教.盡能如教奉行.說名十行.
六度及四攝是十迴向的修行項目.此位行者.將所有善行與一切有情平等共享.不作他求.全部迴向一切眾生及大菩提佛果(以成佛為修行目的)
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那就是發願..在自.成就大涅槃.大菩提的佛果.在他.則普渡一切有情.使彼亦得證此果.
六度是十住的修行項目.此位行者.雖未殊勝.然心極堅住.無所動搖.說名十住
六度亦是十行的修行項目.此位行者.漸趨殊勝.於佛所教.盡能如教奉行.說名十行.
六度及四攝是十迴向的修行項目.此位行者.將所有善行與一切有情平等共享.不作他求.全部迴向一切眾生及大菩提佛果(以成佛為修行目的)
-
- 文章: 705
-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維摩經佛國品曰:「三十七道品,是菩薩淨土。」
阿含經(增. 225):
「如山河、石壁、百草、五穀,皆依於地而得長大,諸善三十七道品之法,住不放逸之地,使諸善法而得長大。」
故知三十七道品是諸佛所共同教導的共法,是所有法的總和。
三十七道品,又名「三十七助道品」、「三十七道諦」、「三十七菩提分法」分則為三十七項修道項目,為佛法基礎名相與助道之精要。 道者能通之義,到涅槃道路之資糧, 故名三十七道品。
如是
三十七道品中的前六科,實乃自八正道開展而來:
正念=四念處=(五根)念根=(五力)念力=(七覺支)念覺支。
正定=(四如意足)定如意足=(五根)定根=(五力)定力。
正精進=四正勤=(五根)精進根=(五力)精進力=(七覺支)精進覺支。
三十七道品不是一個個的拿來修,而是心要常常的繫念於它們。培養它,使它鞏固,使它能成為心所欲的修行工具,以念佛取代安般念(=數息觀)來說,佛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此覺知是身念處,心念隨著佛號是正念;句句清清清楚注意著佛號是正勒;修習時是在培育勤根、念根和定根;以令勤力、念力和定力的增長;七覺支的正念,擇法和精進覺支在培育中;八正道的八支都有不同程度的修持到。四如意足的欲如意足的修習是修習前起欲,堅欲成佛,勤如意足是對佛號四正勤,心如意足是以念佛育襌那,觀如意足是對鼻息(色法)和專注的念(名法)常以慧觀和修捨。雖不是專修九心住,也即如九心住般相似的效境來修止的味道。搭以般若觀智修慧。
相同的皆是
降伏五蓋因故!!
須有何伏之因 ?
相聚功德力不能讓祂壞。
四念處
四正勤
四如意足
五根
五力
七覺支
八正道
關键都在穩固下面二者:
五根者
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力者,
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五根:
根有生長及護持兩種意義,如有樹之根,能開花結果;修道者依此五根,能成道果,能護持道念不令喪失。
五力:
謂能破惡成善也。力者,於前五根,有增長發生之力量,能排除一切障礙,不為他法所伏,而能摧折他法。
因五根五力能平衡下,產生環環相扣功德之力
因揀擇力之選取緣,得滅諸煩惱,是攝律儀戒。以本利清淨之五根、五力所集起緣,成攝諸善法戒。因為清淨根、力所集起之緣,成就一切功德故。
故如菩薩道之「十信位」描述
大乘起信論---
所謂依不定聚眾生,因有熏習善根力故,信業果報,能起十善,厭生死苦,欲求無上菩提,得值諸佛,親承供養,修行信心。
因宿值得本累世因緣故能起十善,厭生死苦,欲求無上菩提,信心成就。
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迴向心、護心、戒心、願心 –-《十信位》。
如是「信心成就」得發心者,入正定聚,畢竟不退;名住如來種中,正因相應。入慧住;慧住於理位不退。臻於十住品而直上。
十信位 --
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迴向心、護心、戒心、願心。
五根(力)者
信根(力)、進根(力)、念根(力)、定根(力)、慧根(力)。
二者之間
以解脫道次第來看,再仔細看菩薩道十信位所習,也進於相同,多名一義。不一不異。
阿含經(增. 225):
「如山河、石壁、百草、五穀,皆依於地而得長大,諸善三十七道品之法,住不放逸之地,使諸善法而得長大。」
故知三十七道品是諸佛所共同教導的共法,是所有法的總和。
三十七道品,又名「三十七助道品」、「三十七道諦」、「三十七菩提分法」分則為三十七項修道項目,為佛法基礎名相與助道之精要。 道者能通之義,到涅槃道路之資糧, 故名三十七道品。
如是
三十七道品中的前六科,實乃自八正道開展而來:
正念=四念處=(五根)念根=(五力)念力=(七覺支)念覺支。
正定=(四如意足)定如意足=(五根)定根=(五力)定力。
正精進=四正勤=(五根)精進根=(五力)精進力=(七覺支)精進覺支。
三十七道品不是一個個的拿來修,而是心要常常的繫念於它們。培養它,使它鞏固,使它能成為心所欲的修行工具,以念佛取代安般念(=數息觀)來說,佛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此覺知是身念處,心念隨著佛號是正念;句句清清清楚注意著佛號是正勒;修習時是在培育勤根、念根和定根;以令勤力、念力和定力的增長;七覺支的正念,擇法和精進覺支在培育中;八正道的八支都有不同程度的修持到。四如意足的欲如意足的修習是修習前起欲,堅欲成佛,勤如意足是對佛號四正勤,心如意足是以念佛育襌那,觀如意足是對鼻息(色法)和專注的念(名法)常以慧觀和修捨。雖不是專修九心住,也即如九心住般相似的效境來修止的味道。搭以般若觀智修慧。
相同的皆是
降伏五蓋因故!!
須有何伏之因 ?
相聚功德力不能讓祂壞。
四念處
四正勤
四如意足
五根
五力
七覺支
八正道
關键都在穩固下面二者:
五根者
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力者,
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五根:
根有生長及護持兩種意義,如有樹之根,能開花結果;修道者依此五根,能成道果,能護持道念不令喪失。
五力:
謂能破惡成善也。力者,於前五根,有增長發生之力量,能排除一切障礙,不為他法所伏,而能摧折他法。
因五根五力能平衡下,產生環環相扣功德之力
因揀擇力之選取緣,得滅諸煩惱,是攝律儀戒。以本利清淨之五根、五力所集起緣,成攝諸善法戒。因為清淨根、力所集起之緣,成就一切功德故。
故如菩薩道之「十信位」描述
大乘起信論---
所謂依不定聚眾生,因有熏習善根力故,信業果報,能起十善,厭生死苦,欲求無上菩提,得值諸佛,親承供養,修行信心。
因宿值得本累世因緣故能起十善,厭生死苦,欲求無上菩提,信心成就。
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迴向心、護心、戒心、願心 –-《十信位》。
如是「信心成就」得發心者,入正定聚,畢竟不退;名住如來種中,正因相應。入慧住;慧住於理位不退。臻於十住品而直上。
十信位 --
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迴向心、護心、戒心、願心。
五根(力)者
信根(力)、進根(力)、念根(力)、定根(力)、慧根(力)。
二者之間
以解脫道次第來看,再仔細看菩薩道十信位所習,也進於相同,多名一義。不一不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