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戒、定、慧,一路向上學習,佐以聞、思、修,啟發大悲菩提心,
直至領會 佛菩提道而隨順覺性,邁向隨順眾生,了達隨順因緣是名聖默然......
聖默然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聖默然
我說的是事實周善為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2:29 pm他能行,我不能行,則實有能力問題。次草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12:37 pm限定是能力問題周善為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12:06 pm 如《首楞嚴經卷一》所說,若是【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則豈止是所學的【聖默然、滅盡定、九次第定】係屬【外道法】,但凡所學【一切佛法】亦無不是【外道法】,這就是對於一切法的大乘觀點。
若說【聖默然】限定於唯二禪成就者可修可證,【滅盡定】限定於唯阿那含、阿羅漢、菩薩能修能證,難道還能限定哪個人能學佛,哪個人不能學佛嗎?所謂的阿那含、阿羅漢、菩薩等名,有自性嗎?
至於實修、實際操作,所謂離於生死、生滅二邊妄想之不二觀,則大乘、阿含一切經典無不宣說此義。如《入楞伽經卷第三》曰:「一切法空,不生、無體、不二相,入於諸佛如來所說修多羅中,凡諸法門皆說此義。」如《雜阿含972經》曰:「 所有集法,皆是滅法。」
一個人能學到什麽地步
都是心態問題
簡單說是自己限制自己
阿那含,,阿羅漢,菩薩在離欲的情況下
才能無所牽掛入滅盡定
這是很公平的事
如果有任何人能離欲如三者
他也不再稱為眾生而已
就像初地有初地的資格
等覺有等覺的資格
限定是明確表示能成就
沒付出努力
那有天生的清凈眾生能一下學會九次第定
如果輕鬆的看待
何嘗不是真如覺與無明不覺的遊戲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能如實離欲才能真無為
準此而言,有人有我,次草兄我執猶存。
學佛又不是一廂情願
我那有說誰不能行
我說的是誰能實證
沒有實證則是空談
誰能證滅盡定
這題目很明確
-
- 文章: 2037
-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聖默然
《解深密經》說【一切諸法皆無自性】。次草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4:13 pm我說的是事實周善為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2:29 pm他能行,我不能行,則實有能力問題。次草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12:37 pm限定是能力問題周善為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12:06 pm 如《首楞嚴經卷一》所說,若是【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則豈止是所學的【聖默然、滅盡定、九次第定】係屬【外道法】,但凡所學【一切佛法】亦無不是【外道法】,這就是對於一切法的大乘觀點。
若說【聖默然】限定於唯二禪成就者可修可證,【滅盡定】限定於唯阿那含、阿羅漢、菩薩能修能證,難道還能限定哪個人能學佛,哪個人不能學佛嗎?所謂的阿那含、阿羅漢、菩薩等名,有自性嗎?
至於實修、實際操作,所謂離於生死、生滅二邊妄想之不二觀,則大乘、阿含一切經典無不宣說此義。如《入楞伽經卷第三》曰:「一切法空,不生、無體、不二相,入於諸佛如來所說修多羅中,凡諸法門皆說此義。」如《雜阿含972經》曰:「 所有集法,皆是滅法。」
一個人能學到什麽地步
都是心態問題
簡單說是自己限制自己
阿那含,,阿羅漢,菩薩在離欲的情況下
才能無所牽掛入滅盡定
這是很公平的事
如果有任何人能離欲如三者
他也不再稱為眾生而已
就像初地有初地的資格
等覺有等覺的資格
限定是明確表示能成就
沒付出努力
那有天生的清凈眾生能一下學會九次第定
如果輕鬆的看待
何嘗不是真如覺與無明不覺的遊戲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能如實離欲才能真無為
準此而言,有人有我,次草兄我執猶存。
學佛又不是一廂情願
我那有說誰不能行
我說的是誰能實證
沒有實證則是空談
誰能證滅盡定
這題目很明確
除了這個,沒有別的可以稱為「事實」。
-
- 文章: 705
-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聖默然
親愛星洲。
聖默然。還有個義趣喔。
如在〈長阿含〉記錄著
「 佛陀不說法時的因由 」。
佛法尊貴,不隨便為人宣說。
如果對方恭請,又真心聞法,這應該才為之說法。
老實說,個人可以體會大家學習佛法之後,想要和周圍的人分享的熱切心情,但是宣說佛法的時候,還是要遵循佛陀教化而行。
對於願意信受佛法又真心求法(不是故意問難)者,需要說法無厭;而對於不信受佛法、惡意挑釁者,還是保持沉默比較好,免得對方生起牴觸之心,斷了佛法的善根。
也許對方一時還不能接受佛法,但是也許某天因緣到了,機緣成熟,會主動接觸佛法。所以還是留下一線善因緣吧。
弘法還是需要有智慧的,有時暫時的沉默,只是為了日後更好地弘法。
但我們不是佛陀更不是聖者,所以怎敢如此自居!
但方向是遵循的。
您的回覆小弟看到了,不過是依您的主題乃指「凡夫」。凡夫的定義很廣。近行定 ~ 初襌 ?
還是指已具二襌者。是依於何種階段來討論 ?
還是依初學來看待 ?
眾所周知地在叢林道場中禪堂、無論是打禪七佛七,都易見到禁語乃是依於祖制。用意為何 ?
並非單單維持秩序如此簡單。
乃是,
「行遠必自邇」如比罷了。
舉凡大乘止觀、藏傳三脈四輪、宗門的破初關本参、或道家的奇經八脈。
離有覺有觀者 ,身見邊見俱遣,乃破〈見思〉二惑,不破也近淡薄了。
這樣的人。
現今您能找得到 ?或是他會讓你找到 ?
我認為都極為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