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託,莫再弄甚麽其它涅槃名相好吧!明明兩種,何來四種?兩種涅槃兩種特性:
其一、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按生滅二相來說,其實即虛空與世界二相)
其二、非空非不空(非空非不空,按空相與不空相來說,其實即虛空與寂滅二相)(又或你可稱其為空不空)
為何按兩邊而說非兩邊?正因為,兩者等起,更何有兩邊?但又關兩者事,一作緣起性,一為緣生法。同現,等起。是性作佛,故稱佛法。
為何不生不滅之前一切法,不名涅槃?依生立生,性依性有,菩提自性,非性依性有。依生立生,又怎可冠涅槃之名?若強為此等依第一生而轉生第二,強立涅槃之名,怎樣稱呼?非二生亦非一生?最慘的是,那個非一的,卻是在那非二生非想天上,曉得走來走去的非一生非非想意生身。所有天人都如是,管它分三十三天,皆以虛空為其根本住處,又涅甚麼槃呢?曉得行來行去的叫做佛?(又非想非非想,是按想相與不想相而名)要見道,要轉依入道中作為其成佛道前之中道住處,遠離一切妄想住處。
四種涅槃名稱,佛有否說?(莫又故弄玄虛,把這個那個拉扯強解當做同義)
10分鐘搞懂大乘之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
- 文章: 808
-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02, 2021 8:41 pm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真心是恆如時脈般躍動閃現的,並非不動,不是定相。
如天上閃爍的星星。而他則是空。
恆常閃現的空。非有非無,便是妙有真空。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
或稱,妙明真心。
在那裡?在如來藏大空之中。
用現代語來說,即是時空。
三界皆依時空轉,誰又不浮寄妄生在時空之中?當見時空真貌,見者自又不在其中,若你不在其中,心即自在更何有掛礙?心一直掛礙的就是那個閣下。
所謂觀自在,即觀心自在。講真,自在即解脫,是否這個就是傳聞的心解脫。(那堆名相比較煩人,跟著煩人們又來個諸多解釋)
如天上閃爍的星星。而他則是空。
恆常閃現的空。非有非無,便是妙有真空。
有所非覺,無所非明。
或稱,妙明真心。
在那裡?在如來藏大空之中。
用現代語來說,即是時空。
三界皆依時空轉,誰又不浮寄妄生在時空之中?當見時空真貌,見者自又不在其中,若你不在其中,心即自在更何有掛礙?心一直掛礙的就是那個閣下。
所謂觀自在,即觀心自在。講真,自在即解脫,是否這個就是傳聞的心解脫。(那堆名相比較煩人,跟著煩人們又來個諸多解釋)
-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妙明真心就在煩惱裏
他閃不閃爍
如果能解脫煩惱,可以說閃爍
如果不能,的確只能無奈望著他閃爍
==那堆名相比較煩人,跟著煩人們又來個諸多解釋=
所以要注意自心是否在創造更多佛學名相
在自以為懂佛法義下,製造混亂的名相
要說清楚心的現象,可以用白話
如果要用古文,得注意用法為何與作古的人不同
這需要妙明真心
如果又將己見當成妙明真心來否定論,否定作古的人
那是妙,還是不妙
只有妙明真心能清楚
-
- 文章: 2538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
- 文章: 2037
-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雜阿含335經》即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源
雜阿含335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所謂第一義空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云何為第一義空經?
諸比丘!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
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又復,此無故,彼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比丘!是名第一義空法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335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所謂第一義空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云何為第一義空經?
諸比丘!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
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又復,此無故,彼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比丘!是名第一義空法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 文章: 2538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六祖法寶壇經 行由品
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
- 文章: 6280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提到到(心)還有比玄奘法相宗講的更清楚的嗎!?
解深密經證:(玄奘譯)
廣慧!若諸菩薩於內各別如實,
不見阿陀那﹐不見阿陀那識;
不見阿賴耶﹐不見阿賴耶識;
不見積集不見心(此指第七末那);
不見眼色及眼識;
不見耳聲及耳識;
不見鼻香及鼻識;
不見舌味及舌識;
不見身觸及身識;
不見意法及意識。
是名勝義善巧菩薩﹐如來施設彼為勝義善巧菩薩。
廣慧!齊此名為於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如來齊此施設彼為於心﹑意﹑識秘密善巧菩薩。
有沒有注意到!?
不見積集不見心……(此指第七末那)
為何解深密經沒提到(第七末那識)而以(心)來替代之!?玄奘大師於成唯識論,對於末那識(第七意識)也是很在意的。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6280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解深密經卷三(心意識相品)
廣慧!
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
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
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彼心)藏在哪裡呢 ?佛子應該如何理解自己的心路歷程呢……
.
廣慧!
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
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
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彼心)藏在哪裡呢 ?佛子應該如何理解自己的心路歷程呢……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808
-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02, 2021 8:41 pm
Re: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探源
不見阿陀那﹐不見阿陀那識;
不見阿賴耶﹐不見阿賴耶識;
不見末那耶(積集),不見末那耶識(心);
分兩處。代表所緣之法與能緣之識,等起。根塵同源。
不應住色聲味香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即是不見前六,不見前六識。直指人心。開悟。見心及心所積集。
心是根,法是塵,兩者猶如鏡上痕。鏡痕盡,光始生,明鏡透現真非真。
此說人心(戊),縱至阿陀羅,需落至腳踏處,仍是最後的牽掛。
頭頂天,腳踏地,五蘊皆空,是後者話。說心無掛礙,倒不如說,無心掛礙,心本就是成佛之障礙。
第九,心在腳下。第八,心在頭上。第七,心在中央。第六,心成住處。前五,心在背後。
心,橫跨五蘊。論有餘(蘊),當然是說阿九。難道前八都稱餘業餘蘊餘味?無餘指啥,便很清楚。佛說有餘無餘,好似沒有說有餘依無餘依。無餘有餘,還要加個依,依那個餘?是否後人不解佛說,導致衍生出那些自家創意?這是會狐惑眾生的。
不見阿賴耶﹐不見阿賴耶識;
不見末那耶(積集),不見末那耶識(心);
分兩處。代表所緣之法與能緣之識,等起。根塵同源。
不應住色聲味香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即是不見前六,不見前六識。直指人心。開悟。見心及心所積集。
心是根,法是塵,兩者猶如鏡上痕。鏡痕盡,光始生,明鏡透現真非真。
此說人心(戊),縱至阿陀羅,需落至腳踏處,仍是最後的牽掛。
頭頂天,腳踏地,五蘊皆空,是後者話。說心無掛礙,倒不如說,無心掛礙,心本就是成佛之障礙。
第九,心在腳下。第八,心在頭上。第七,心在中央。第六,心成住處。前五,心在背後。
心,橫跨五蘊。論有餘(蘊),當然是說阿九。難道前八都稱餘業餘蘊餘味?無餘指啥,便很清楚。佛說有餘無餘,好似沒有說有餘依無餘依。無餘有餘,還要加個依,依那個餘?是否後人不解佛說,導致衍生出那些自家創意?這是會狐惑眾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