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默然

勿忘初心
文章: 705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聖默然

文章 勿忘初心 »

白雲禪師是這麽教。

梵語禪那,譯作思惟修,功德叢林,棄惡,靜慮的不同,原因在新舊翻譯的關係;詮釋意境,則在「心念」起動時,涉及行者的根基與修養,分別深淺效益,或者說功德的價值、層級的高低,或者說利樂收穫的多少。

茲就四種翻譯的究竟意境,分別闡述之:

思惟修:心念起動時,意念依色塵緣境為誘因;也就是根塵交涉,意識生法,興發五蘊的想、而藉受的分別,導引思考。值此當下,即應於想行之間、建立間隔,行止觀之法,調理五蘊的變化作用。譬如煩惱生起時,如何運用思想,發揮智慧,不為煩惱所左右?反而從煩惱的當下,於色塵緣境中發現誘因,藉調理五蘊的方法,認識心念於思惟中的分別意識;導正一些往往忽略了的自我主觀,而成為障礙的想與行。也就是考量因緣聚合的相境,可能發生的效用,必須從中顧及到因果的關係,於本體為何不見了智慧,却隨緣而迷惑,任無明可以當家作主?!譬如:

「煩惱與菩提」。

煩惱:隨色塵緣境而不能自己,是迷;須思惟,作深入的認識。

菩提:深入煩惱的認識,為何身心不安;於色塵緣境中發現誘因,是覺。須修正思惟,才能有所發現,才能有機會突破,以至化解。

因此,說煩惱中有菩提,關鍵在:知煩惱因、煩惱緣、煩惱果的究竟;一旦明了因、明了緣、明了果受的苦處,便可以化無明而顯覺,或者說轉煩惱而成菩提,基於煩惱中有菩提,差別就在能不能發現。

功德叢林,就名相而言:

功,行為累積的力用。

德,修養表現的價值。

叢林,所聚功德,大小等齊;引喻像原始山林,故稱作叢林。

禪宗盛行於中國南方,溯自菩提達摩為中國禪宗的始祖,次傳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以至百丈懷海,終究完成了代表性的叢林規範,幾乎成了禪宗道場的軌則;可想而知,禪與功德、與叢林之所以息息相關,並非牽強附會而已。

其次是禪宗道場,通常以十方叢林表現絕對的開放制度;無論各方僧眾,均可掛搭進駐,但能隨眾,遵守規約。因此,十方雲集,盡職勤修,以至終老;宛如叢林,相互成長,的確在實相無相的環境中,成樹成蔭,龍象壯大禪林教界。

棄惡: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意。

眾生循業而來世間,學佛行人,即在揚棄惡作,修習善法,依戒定慧為圭臬;於業感果受中探索「菩提」,於煩惱中發現菩提。因此,棄惡之道,不在揚抑,而是惡業苦果,乃障道的最大原因;所以,禪法雖然隨興自在,却最忌諱惡作惡行;基於心念的起動,首在自淨其意,猶言涅槃的有餘,必須入無餘,方是涅槃的究竟。

靜慮:即靜淨的思考。靜,禪定的境界;淨,修治的功德,也就是定慧等持;為求解脫,不復受生死輪迴,入住圓明妙覺的境地,必須寂靜的心識,不為色塵緣境所惑,更能調理五蘊的即空與不異,則受想行識,即使海闊天空,亦能如如,隨興而見道。

禪那:在梵語中,如上所述。而禪定之名,係梵華合譯;於梵語中,作馱耶也那,或單衍那,是「定」義,不可誤解。除此,也有譯者,翻作「止」的意思;如是之舉,很可能來自巴利語的聯想,因為定的精神,有止的要求。無論如何,禪那不是禪定,四禪四無色,以及滅盡等,是定的工夫,是禪法中的根本法要;而禪那是靜淨的思惟,其目的,在運用思想,發揮智慧,圓成無上正等正覺。

每個道場或許詮釋不一,師門怎麽教,學人則怎麽學。您同意嗎 ?
東正
文章: 937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聖默然

文章 東正 »

次草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0:20 pm
東正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0:12 pm
次草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0:08 pm
東正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9:47 pm 圓覺經
很重要的入門
是“離”

三種法門
都是以“出離”為心行

奢摩它是離“心念”
三摩缽堤是離“幻覺”
禪那是離“身受”

以上
再看一次經文

禪那過程
哪裡告訴您要用到“靜與止”的心行?
反而告訴您 從覺“受用”開始..
......
“受用”世界及與身心。
相在塵域。如器中鍠。(鍠,斧頭)

聲(身)出於外。

煩惱涅槃不相留礙。(旁觀)

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法相)

自他身心所不能及。
眾生壽命皆為浮想。(離四相)

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奢摩它是離“心念”
三摩缽堤是離“幻覺”
禪那是離“身受”

心念,幻覺,身受
是什麽關係
誰知此三相
誰知此三相
這個問題^^

三種法門都是為了永斷無明
而存在

當沒有誰注意這三個問題的時候
自然沒有問題
心念,幻覺,身受
三者是什麽關係
您說的
您應該最清楚
^^
師兄您要問“三者什麼關係?”
為何這樣問呢?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東正
文章: 937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聖默然

文章 東正 »

勿忘初心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0:27 pm
每個道場或許詮釋不一,師門怎麽教,學人則怎麽學。您同意嗎 ?
^^是的,您這樣說當然是

經文也是這樣寫啊!
有二十五種方式

^^
因此不才只是說
混淆了!
如同二十五種裡面
細微的次第產生

以此二十五種之一而學時
尚有疑惑而不成就者

轉換之後
更難知道自己究竟是何為先入後入乃至齊修
^^
不才
只是把混淆的部分,依照經文的內容,再次分別而已

強調“禪那”的部分就是覺觀
導向慧與智
而不是定

以上
願法喜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聖默然

文章 次草 »

東正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0:48 pm
次草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0:20 pm
東正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0:12 pm
次草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0:08 pm
東正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9:47 pm 圓覺經
很重要的入門
是“離”

三種法門
都是以“出離”為心行

奢摩它是離“心念”
三摩缽堤是離“幻覺”
禪那是離“身受”

以上
再看一次經文

禪那過程
哪裡告訴您要用到“靜與止”的心行?
反而告訴您 從覺“受用”開始..
......
“受用”世界及與身心。
相在塵域。如器中鍠。(鍠,斧頭)

聲(身)出於外。

煩惱涅槃不相留礙。(旁觀)

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法相)

自他身心所不能及。
眾生壽命皆為浮想。(離四相)

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奢摩它是離“心念”
三摩缽堤是離“幻覺”
禪那是離“身受”

心念,幻覺,身受
是什麽關係
誰知此三相
誰知此三相
這個問題^^

三種法門都是為了永斷無明
而存在

當沒有誰注意這三個問題的時候
自然沒有問題
心念,幻覺,身受
三者是什麽關係
您說的
您應該最清楚
^^
師兄您要問“三者什麼關係?”
為何這樣問呢?
要問清楚您自己如何心行
難道您有隱私
論法就是自心體驗
絕對要避免流於想像
想像會將不切實際納入佛法體驗
變成相似佛法
再深點就是您說的歪樓
所以要說別人不是
要先證明自己是
不是嗎
東正
文章: 937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聖默然

文章 東正 »

次草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0:59 pm
要問清楚您自己如何心行
難道您有隱私

論法就是自心體驗
絕對要避免流於想像
想像會將不切實際納入佛法體驗
變成相似佛法

再深點就是您說的歪樓
所以要說別人不是
要先證明自己是
不是嗎
^^
不才又不是在辯論
沒有證明誰對誰錯啊!

您上面看不才與勿忘師兄的內容
您看到了對錯嗎?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聖默然

文章 次草 »

東正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1:02 pm
次草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0:59 pm
要問清楚您自己如何心行
難道您有隱私

論法就是自心體驗
絕對要避免流於想像
想像會將不切實際納入佛法體驗
變成相似佛法

再深點就是您說的歪樓
所以要說別人不是
要先證明自己是
不是嗎
^^
不才又不是在辯論
沒有證明誰對誰錯啊!

您上面看不才與勿忘師兄的內容
您看到了對錯嗎?
禪那過程
哪裡告訴您要用到“靜與止”的心行?
反而告訴您 從覺“受用”開始..
您有見解,怎說沒有
東正
文章: 937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聖默然

文章 東正 »

次草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1:18 pm
東正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1:02 pm
次草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0:59 pm
要問清楚您自己如何心行
難道您有隱私

論法就是自心體驗
絕對要避免流於想像
想像會將不切實際納入佛法體驗
變成相似佛法

再深點就是您說的歪樓
所以要說別人不是
要先證明自己是
不是嗎
^^
不才又不是在辯論
沒有證明誰對誰錯啊!

您上面看不才與勿忘師兄的內容
您看到了對錯嗎?
禪那過程
哪裡告訴您要用到“靜與止”的心行?
反而告訴您 從覺“受用”開始..
您有見解,怎說沒有
^^
這是經文上的內容
不才不是說了
把“禪那”
跟混淆的先後修齊修等等分別開來

看經文有沒有寫
禪那要用靜與止的心行

^^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聖默然

文章 次草 »

東正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1:24 pm
次草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1:18 pm
東正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1:02 pm
次草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0:59 pm
要問清楚您自己如何心行
難道您有隱私

論法就是自心體驗
絕對要避免流於想像
想像會將不切實際納入佛法體驗
變成相似佛法

再深點就是您說的歪樓
所以要說別人不是
要先證明自己是
不是嗎
^^
不才又不是在辯論
沒有證明誰對誰錯啊!

您上面看不才與勿忘師兄的內容
您看到了對錯嗎?
禪那過程
哪裡告訴您要用到“靜與止”的心行?
反而告訴您 從覺“受用”開始..
您有見解,怎說沒有
^^
這是經文上的內容
不才不是說了
把“禪那”
跟混淆的先後修齊修等等分別開來

看經文有沒有寫
禪那要用靜與止的心行

^^
圓覺經是您的本家
到現在還問這問題
您的心念,幻覺,覺受
依什麽經文
這些您要不要弄清楚
東正
文章: 937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聖默然

文章 東正 »

次草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1:45 pm
東正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1:24 pm
次草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1:18 pm
東正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1:02 pm
次草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0:59 pm
要問清楚您自己如何心行
難道您有隱私

論法就是自心體驗
絕對要避免流於想像
想像會將不切實際納入佛法體驗
變成相似佛法

再深點就是您說的歪樓
所以要說別人不是
要先證明自己是
不是嗎
^^
不才又不是在辯論
沒有證明誰對誰錯啊!

您上面看不才與勿忘師兄的內容
您看到了對錯嗎?
禪那過程
哪裡告訴您要用到“靜與止”的心行?
反而告訴您 從覺“受用”開始..
您有見解,怎說沒有
^^
這是經文上的內容
不才不是說了
把“禪那”
跟混淆的先後修齊修等等分別開來

看經文有沒有寫
禪那要用靜與止的心行

^^
圓覺經是您的本家
到現在還問這問題
您的心念,幻覺,覺受
依什麽經文
這些您要不要弄清楚
^^不才依止藥師經

合十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聖默然

文章 次草 »

東正 寫: 週五 2月 25, 2022 12:07 am
次草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1:45 pm
東正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1:24 pm
次草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1:18 pm
東正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1:02 pm
次草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10:59 pm
要問清楚您自己如何心行
難道您有隱私

論法就是自心體驗
絕對要避免流於想像
想像會將不切實際納入佛法體驗
變成相似佛法

再深點就是您說的歪樓
所以要說別人不是
要先證明自己是
不是嗎
^^
不才又不是在辯論
沒有證明誰對誰錯啊!

您上面看不才與勿忘師兄的內容
您看到了對錯嗎?
禪那過程
哪裡告訴您要用到“靜與止”的心行?
反而告訴您 從覺“受用”開始..
您有見解,怎說沒有
^^
這是經文上的內容
不才不是說了
把“禪那”
跟混淆的先後修齊修等等分別開來

看經文有沒有寫
禪那要用靜與止的心行

^^
圓覺經是您的本家
到現在還問這問題
您的心念,幻覺,覺受
依什麽經文
這些您要不要弄清楚
^^不才依止藥師經

合十
如來現起是從圓覺經吧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