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友,勿忘初心 寫: ↑週五 2月 25, 2022 9:19 pm 以下幾個問題,是否請學友釋疑 ?
1. 在小疑情階段,是有尋有伺嗎 ? 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
廢寢忘餐地咬住話頭地参,近乎拼捨身命的如癡如愚,心如牆壁密不通風。僅持此話頭。
--------
2. 當處在疑團中,是有尋有伺嗎 ? 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
這個「有心」是在「話頭」上?還是「話頭」在《有心》上?
大死? 小死 ?
跟死一點相應否 ?
-------
3. 從小疑情轉到疑團的過程中,尋伺的變化如何 ? 是尋先止息? 還是伺先止息? 還是同時止息?
==
一旦能死了。
將一個「話頭」句子,一直死去下去,直至連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這樣的行,是怎麼行的呢?連「話頭」用到不知有「話頭」,坐斷人我。
-------
4. 從小疑情轉到疑團的過程中,是否有 "無尋有伺" 的階段 ?
==
內也忘了,外也死了;僅存在一個「話頭」在。「話頭」是要參的,歷歷明明的參,清清澈澈的參,精進勇猛的參,工天成片綿綿密密打成一片的參。
-------
若有,當際是處在小疑情階段? 還是疑團階段?
若沒有,尋伺的變化,是自己操作的? 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
==
此時,
感覺似乎坐斷十方。
既全都遣了,〈語頭〉的那句話那裏來的 ?那麽到底這個《有心在》是在「話頭」上? 還是「話頭」在《有心》上 ? !
那還算真得坐斷十方嗎?
再參,再疑,就此疑成團了。前門的路,首先愈走愈小,冷清清的路;現在疑成團,路也沒得走了,路都沒有,沒得味道,還有口嗎?既沒有口,舌在甚麼地方?有味道、沒有味道,非舌不能知;舌已經沒有,味從那裏來?
在這個團子裡,這一團太大了,想前寸步難行,想翻身想伸腳,一毫的空隙也沒有,虛空在團子裡,虛空外也在團子内,十方的都在這一個團子上。
把疑團打破了是甚麼樣 ?
這一個面目,還是比疑大?
還是比疑小?
-------
5. 當心光一片階段,有尋有伺嗎? 這時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
打破便知道了。
雖然沒有直接回答問題,但是依然感謝學友認真地分享。
以下是額外的話 :
在止、觀的過程中,
原始教典中, 佛陀只是清晰地畫下諸禪地的各種標準,不會去講太多每個人在禪中的經歷。
換個角度說,
學友從 1~5,(從小疑情~心光一片) ,這整個過程 :
1. 有心喜、身樂嗎?
2. 有不偏向極端的中道平捨嗎?
3. 有策勵猗息覺支出現嗎?
如果1~3,答案都是肯定的,必定能清晰回覆尋伺的問題。
這樣的回覆,就是犀牛想要一起研討的目標。
平安 法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