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我知道周師兄的問題出在哪裡了
何以必須回心轉意,而名【回心大阿羅漢】?
【若于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回心大阿羅漢】。
這是指回心入菩薩乘
跟阿那含無關
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見到/道之後
沒有這種問題的^^
花兄法安漫步的犀牛 寫: ↑週五 2月 25, 2022 11:00 am學友,恆不住 寫: ↑週五 2月 25, 2022 9:55 am先請問學友怕死嗎?漫步的犀牛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9:04 pm恆不住學友,
這個說法,可以一談。
以下幾個問題,是否請學友釋疑 ?
1. 在小疑情階段,是有尋有伺嗎 ? 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2. 當處在疑團中,是有尋有伺嗎 ? 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3. 從小疑情轉到疑團的過程中,尋伺的變化如何 ? 是尋先止息? 還是伺先止息? 還是同時止息?
4. 從小疑情轉到疑團的過程中,是否有 "無尋有伺" 的階段 ?
若有,當際是處在小疑情階段? 還是疑團階段?
若沒有,尋伺的變化,是自己操作的? 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
5. 當心光一片階段,有尋有伺嗎? 這時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以上是第一階段的疑問,是否請學友簡單釋疑 !
平安 喜樂
對人生死的看法?
學此們要先學[大死一番]喔!
先依序回覆問題 :
Q1.先請問學友怕死嗎? A: 個人怕死。
Q2.對人生死的看法? A: 生死是唯一大事。
Q3. 學此們要先學[大死一番]喔! A:完全理解,但此題不是要學禪宗,而是要釋疑聖默然的箇中疑問。
回到聖默然的問題,
恆學友,可以針對犀牛提出的各階段尋伺問題,予以釋疑嗎?!
個人希望能聚焦在問題,而不是橫生枝節而失焦。
平安 喜樂
起疑情是什麽心態恆不住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0:58 am花兄法安漫步的犀牛 寫: ↑週五 2月 25, 2022 11:00 am學友,恆不住 寫: ↑週五 2月 25, 2022 9:55 am先請問學友怕死嗎?漫步的犀牛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9:04 pm恆不住學友,
這個說法,可以一談。
以下幾個問題,是否請學友釋疑 ?
1. 在小疑情階段,是有尋有伺嗎 ? 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2. 當處在疑團中,是有尋有伺嗎 ? 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3. 從小疑情轉到疑團的過程中,尋伺的變化如何 ? 是尋先止息? 還是伺先止息? 還是同時止息?
4. 從小疑情轉到疑團的過程中,是否有 "無尋有伺" 的階段 ?
若有,當際是處在小疑情階段? 還是疑團階段?
若沒有,尋伺的變化,是自己操作的? 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
5. 當心光一片階段,有尋有伺嗎? 這時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以上是第一階段的疑問,是否請學友簡單釋疑 !
平安 喜樂
對人生死的看法?
學此們要先學[大死一番]喔!
先依序回覆問題 :
Q1.先請問學友怕死嗎? A: 個人怕死。
Q2.對人生死的看法? A: 生死是唯一大事。
Q3. 學此們要先學[大死一番]喔! A:完全理解,但此題不是要學禪宗,而是要釋疑聖默然的箇中疑問。
回到聖默然的問題,
恆學友,可以針對犀牛提出的各階段尋伺問題,予以釋疑嗎?!
個人希望能聚焦在問題,而不是橫生枝節而失焦。
平安 喜樂
您說的是次第禪法
個人說的是頓悟法門
所以從開始到究竟解脫,以觀心為上。
因此:佛法根本在心,修行根本在觀。
要解脫必須從心起,要觀心才能明
當起疑情時,就是把生滅散心以疑情止住了。
達到大疑情時,就是生滅心不動時,顯現體真止。
或許有人說生滅心真不動時會甚麼都沒有,
這是外行人的說法,
何不做做看呢?
其實生滅法相當下即是不生不滅的法性他是活活潑潑的法性啊!
佛說:此法常住,法住法界。
至於您說的「尋伺」「止觀」只是觀心上的細分。
其中有很多境界,因個人累世修持的禪境界不同,都屬個人心境的變化。
這些個人影像,就當成如幻夢影
譬如:心離開生滅或定在生滅,當然會生心喜、身樂。
但是這些喜樂乃至妙樂都是心身起變化的。
然而身心佛說無常苦空啊!
共勉之。
(抱歉,我的電腦或有時會亂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