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默然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聖默然

文章 次草 »

大開眼界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3:13 pm
東正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2:26 pm 無相是不是相的一種!!!

金剛經的答案是這樣

不取於相

佛法所說的無相是指:無色相 聲相 香相 味相 觸相 法相。六種相

《大乘入楞伽經》
相者眼識所見名之為
耳鼻舌身意得者。名之為聲香味觸法。如是等我說為


六種相 來自前六識
滅前六識 才能斷六種相.證得無相


滅前六識
您怎麽打字討論
勿忘初心
文章: 705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聖默然

文章 勿忘初心 »

次草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3:43 pm
勿忘初心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2:23 pm 念佛,是由念所出佛號中來置心一處,教上的止觀也刻意將念注在九種心上或鼻息上,來置心一置。觀想亦是日常人事物由念作緣起性空直透事物内裡解執,或由念起形相,兩者來置心一處。叁話頭也是由疑情來置心一處作起修。

叁話頭僅是宗門中各種手法之一項法門。
話頭禪中的〈疑情>。
决不是真叫我去針對一句〈話頭〉去思惟去推究!
而是僅咬住那個〈疑〉之念之情而矣。
而不是去起動〈想、思〉的種種推究推度思索。
由此〈疑〉來存一的無相。來置心一處工夫成片。

但這止住生滅心,由祖上說用到纯熟内外俱遣,於此僅就破色陰而矣。雖為破初關本参已純屬不易,那還僅是途中事而矣,仍需再再向上一路的参,否則易成天然外道。
說不想思
是否只剩作意
應該舉個公案為例
也許更能說清楚心境的變化關係
次草師兄。

舉凡任一有涉及修持到磾定(静慮)波羅蜜的學人,
必定了解無論持任何法門都少不了「作意」。
所有法門的修證,其下手處也都是從「作意」開始。

《瑜伽師地論》中有所提及〈七種作意〉。可参考。

禪宗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為宗旨。
而宗門諸種接機手法之一的話頭禪中的作意僅是種權宜善巧,促使學人導向其上述宗旨為目的。舆其他各家法門上七種作意上有些不同之處。
禪宗也免下不了以所緣來作起手處,當然也免不了「作意」,由粗到細再到極其微細到全止熄。從初始〈念〉話頭,到叁話頭到後來的〈看〉話頭之別。作意由粗到細細到能銷殞,有著同樣一巾解六結。
法鼓山山門中更講得更細,稱有念話頭→問話頭→叁話頭→看話頭四層次的。到純一無相來久久〈看〉不閫斷心如牆壁綿綿密密的看著,等待著時節因緣不疾不徐地待因緣成熟而大地一聲雷。

如需公案叁考。(泯絕根塵識心行)

特選幾則供参考

師一日問香嚴:「我聞汝在百丈先師處,問一答十、問十答百,此是汝聰明靈利。意解識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香嚴被問,直得茫然。歸寮將平日看過底文字,從頭要尋一句酬對,竟不能得!乃自嘆云:「畫餅不可充饑,屢乞師說破!」
師云:「我若說似汝,汝以後罵我去。我說底是我底,終不干汝事。」
香嚴遂將平昔所看文字燒卻,云:「此生不學佛法也,且作箇長行粥飯僧,免役心神!」乃辭師。
直過南陽,睹忠國師遺跡,遂憩止焉。一日,芟除草木。偶拋瓦礫。擊竹作聲,忽然省悟。遽歸,沐浴焚香,遙禮師云:「和尚大慈,恩逾父母!當時若為我說破,何有今日之事?」乃有頌云:「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時。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師聞得,謂仰山云:「此子徹也!」
仰山云:「此是心機意識,著述得成。待某甲親自勘過。」仰山後見香嚴云:「和尚讚歎師弟發明大事,爾試說看。」香嚴舉前頌,仰山云:「此是夙習記持而成,若有正悟,則更說看。」香嚴又成頌云:「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仰山云:「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香嚴復有頌云:「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仰山乃報師云:「且喜閑師弟,會祖師禪也!」

=====

龐蘊謁石頭,問曰:「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麼人?」
頭以手掩其口,蘊豁然有省。

=====

唐貞元初謁石頭。乃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麼人?」頭以手掩其口,豁然有省。 後與丹霞為友。一日,石頭問曰:「子見老僧以來,日用事作麼生?」士曰:「若問日用事,即無開口處。」乃呈偈曰:「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偶諧。頭頭非取捨,處處沒張乖。朱紫誰為號,丘山絕點埃。神通并妙用,運水及般柴。」頭然之。曰:「子以緇邪,素邪?」士曰:「願從所慕。」遂不剃染。後參馬祖,問曰:「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麼人?」祖曰:「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士於言下頓領玄旨。 乃留駐,參承二載。

=====

龐蘊居士見僧講《金剛經》至「無我無人」處,問曰:「座主既無我無人,是誰講誰聽?」座主無語。居士曰:「某甲雖是俗人,粗知信向。」座主曰:「祇如居士意,作麼生?」居士以偈答曰:「無我復無人,作麼有疎親?勸君(師)休歷座,不似直求真。金剛般若性,外絕一纖塵,我聞并信受,總是假名陳。」

=====

世尊一日陞坐,大眾集定。文殊白椎曰:「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

=====

外道問:「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外道歎曰:「世尊大慈大悲開我迷雲,令我得人。」作禮而去。阿難問佛外道得何道理,稱讚而去。世尊曰:「如世良馬,見鞭影而行。」

=====

世尊在尼律樹下坐次,因二商人問:「世尊還見車過?」曰:「不見。」「還聞否?」曰:「不聞。」「莫禪定否?」曰:「不禪定。」「莫睡眠否?」曰:「不睡眠。」商人乃歎曰:「善哉!善哉!世尊乃覺而不見。」世尊說偈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聖默然

文章 次草 »

勿忘初心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2:23 pm 念佛,是由念所出佛號中來置心一處,教上的止觀也刻意將念注在九種心上或鼻息上,來置心一置。觀想亦是日常人事物由念作緣起性空直透事物内裡解執,或由念起形相,兩者來置心一處。叁話頭也是由疑情來置心一處作起修。

叁話頭僅是宗門中各種手法之一項法門。
話頭禪中的〈疑情>。
决不是真叫我去針對一句〈話頭〉去思惟去推究!
而是僅咬住那個〈疑〉之念之情而矣。
而不是去起動〈想、思〉的種種推究推度思索。
由此〈疑〉來存一的無相。來置心一處工夫成片。

但這止住生滅心,由祖上說用到纯熟内外俱遣,於此僅就破色陰而矣。雖為破初關本参已純屬不易,那還僅是途中事而矣,仍需再再向上一路的参,否則易成天然外道。
我的認知是證無生才能止住生滅心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所以是用詞的方式
這點也關係阿羅漢是否證無生
如果懂的生滅
那會去止生止滅
見地要與無生相應
不除妄想不求真
禪宗從來祇貴見地
不住生,不住滅
只是覺知自心念頭
邪來煩惱至
沒覺知就會陷入此情境
等到覺時才能止息
正來煩惱除
這都是有對治的階段
所以在念頭微細之初
就要有覺知,不在變成煩惱的情境
如果根源,所在乎的對象不改變
要覺知起心動念是很難的
要學六祖就要了解心念轉變的原因
及處理心態
就像忠國師問紫璘供俸,佛是何義
答是覺義,國師說佛曾迷否,用覺作甚麽
這點就在提醒要能了達事物起源
才能自然不犯
用壓抑不是頭路
所以說
邪正俱不用
清凈至無餘
如果要對治習性
也是如此觀照
只怕所愛所執放不下
要細心觀察就難了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聖默然

文章 次草 »

勿忘初心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9:48 pm
次草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3:43 pm
勿忘初心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2:23 pm 念佛,是由念所出佛號中來置心一處,教上的止觀也刻意將念注在九種心上或鼻息上,來置心一置。觀想亦是日常人事物由念作緣起性空直透事物内裡解執,或由念起形相,兩者來置心一處。叁話頭也是由疑情來置心一處作起修。

叁話頭僅是宗門中各種手法之一項法門。
話頭禪中的〈疑情>。
决不是真叫我去針對一句〈話頭〉去思惟去推究!
而是僅咬住那個〈疑〉之念之情而矣。
而不是去起動〈想、思〉的種種推究推度思索。
由此〈疑〉來存一的無相。來置心一處工夫成片。

但這止住生滅心,由祖上說用到纯熟内外俱遣,於此僅就破色陰而矣。雖為破初關本参已純屬不易,那還僅是途中事而矣,仍需再再向上一路的参,否則易成天然外道。
說不想思
是否只剩作意
應該舉個公案為例
也許更能說清楚心境的變化關係
次草師兄。

舉凡任一有涉及修持到磾定(静慮)波羅蜜的學人,
必定了解無論持任何法門都少不了「作意」。
所有法門的修證,其下手處也都是從「作意」開始。

《瑜伽師地論》中有所提及〈七種作意〉。可参考。

禪宗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為宗旨。
而宗門諸種接機手法之一的話頭禪中的作意僅是種權宜善巧,促使學人導向其上述宗旨為目的。舆其他各家法門上七種作意上有些不同之處。
禪宗也免下不了以所緣來作起手處,當然也免不了「作意」,由粗到細再到極其微細到全止熄。從初始〈念〉話頭,到叁話頭到後來的〈看〉話頭之別。作意由粗到細細到能銷殞,有著同樣一巾解六結。
法鼓山山門中更講得更細,稱有念話頭→問話頭→叁話頭→看話頭四層次的。到純一無相來久久〈看〉不閫斷心如牆壁綿綿密密的看著,等待著時節因緣不疾不徐地待因緣成熟而大地一聲雷。

如需公案叁考。(泯絕根塵識心行)

特選幾則供参考

師一日問香嚴:「我聞汝在百丈先師處,問一答十、問十答百,此是汝聰明靈利。意解識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香嚴被問,直得茫然。歸寮將平日看過底文字,從頭要尋一句酬對,竟不能得!乃自嘆云:「畫餅不可充饑,屢乞師說破!」
師云:「我若說似汝,汝以後罵我去。我說底是我底,終不干汝事。」
香嚴遂將平昔所看文字燒卻,云:「此生不學佛法也,且作箇長行粥飯僧,免役心神!」乃辭師。
直過南陽,睹忠國師遺跡,遂憩止焉。一日,芟除草木。偶拋瓦礫。擊竹作聲,忽然省悟。遽歸,沐浴焚香,遙禮師云:「和尚大慈,恩逾父母!當時若為我說破,何有今日之事?」乃有頌云:「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時。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師聞得,謂仰山云:「此子徹也!」
仰山云:「此是心機意識,著述得成。待某甲親自勘過。」仰山後見香嚴云:「和尚讚歎師弟發明大事,爾試說看。」香嚴舉前頌,仰山云:「此是夙習記持而成,若有正悟,則更說看。」香嚴又成頌云:「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仰山云:「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香嚴復有頌云:「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仰山乃報師云:「且喜閑師弟,會祖師禪也!」

=====

龐蘊謁石頭,問曰:「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麼人?」
頭以手掩其口,蘊豁然有省。

=====

唐貞元初謁石頭。乃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麼人?」頭以手掩其口,豁然有省。 後與丹霞為友。一日,石頭問曰:「子見老僧以來,日用事作麼生?」士曰:「若問日用事,即無開口處。」乃呈偈曰:「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偶諧。頭頭非取捨,處處沒張乖。朱紫誰為號,丘山絕點埃。神通并妙用,運水及般柴。」頭然之。曰:「子以緇邪,素邪?」士曰:「願從所慕。」遂不剃染。後參馬祖,問曰:「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麼人?」祖曰:「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士於言下頓領玄旨。 乃留駐,參承二載。

=====

龐蘊居士見僧講《金剛經》至「無我無人」處,問曰:「座主既無我無人,是誰講誰聽?」座主無語。居士曰:「某甲雖是俗人,粗知信向。」座主曰:「祇如居士意,作麼生?」居士以偈答曰:「無我復無人,作麼有疎親?勸君(師)休歷座,不似直求真。金剛般若性,外絕一纖塵,我聞并信受,總是假名陳。」

=====

世尊一日陞坐,大眾集定。文殊白椎曰:「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

=====

外道問:「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外道歎曰:「世尊大慈大悲開我迷雲,令我得人。」作禮而去。阿難問佛外道得何道理,稱讚而去。世尊曰:「如世良馬,見鞭影而行。」

=====

世尊在尼律樹下坐次,因二商人問:「世尊還見車過?」曰:「不見。」「還聞否?」曰:「不聞。」「莫禪定否?」曰:「不禪定。」「莫睡眠否?」曰:「不睡眠。」商人乃歎曰:「善哉!善哉!世尊乃覺而不見。」世尊說偈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勿忘兄
我的意思就是以香嚴的心路歷程為例
將您的認知與香嚴的心路歷程連結
他是起甚麽疑情
怎麽過日子
心境演變如何
直到開悟
勿忘初心
文章: 705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聖默然

文章 勿忘初心 »

當然,話頭禪僅是禪門諸手法之一而矣。

昔日高峰祖師云:「學者能看個話頭,如投一片瓦塊在萬丈深潭,直下落底,若七日不得開悟,當截取老僧頭去。」

参話頭乃是禪門中一種剋期取證慣用的手法。
不一定要照著走,適合您的就好。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聖默然

文章 次草 »

勿忘初心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0:06 pm 當然,話頭禪僅是禪門諸手法之一而矣。

昔日高峰祖師云:「學者能看個話頭,如投一片瓦塊在萬丈深潭,直下落底,若七日不得開悟,當截取老僧頭去。」

参話頭乃是禪門中一種剋期取證慣用的手法。
不一定要照著走,適合您的就好。
我的意思是我們能不能了解祖師的心路歷程
如果不能
開悟有意思嗎
所以要多談談細微部份
這關乎個人認知與興趣
譬如去向馬祖求教的人
馬祖聽了他的問題
跟他說,大德您目前心亂,改天再談,那人轉身離去,馬祖叫他一聲,反問他問的問題是甚麽
那人就開悟了
就是這種心境轉變過程
影響因素是什麽
如果我開題
我會以這個方向跟人討論
勿忘初心
文章: 705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聖默然

文章 勿忘初心 »

識得香嚴心跡???

小弟豈敢妄論,開悟沒那麽容易的。
一嶺後又一山,山之後更有生死關。
還是慢慢來穩當些。您說是嗎 ?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聖默然

文章 次草 »

勿忘初心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0:24 pm 識得香嚴心跡???

小弟豈敢妄論,開悟沒那麽容易的。
一嶺後又一山,山之後更有生死關。
還是慢慢來穩當些。您說是嗎 ?
只是討論
難道您所說有關起疑情的一切
不適用於香嚴
生死這關不就是當下一念嗎
逍遙
文章: 605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07, 2022 3:12 am

Re: 聖默然

文章 逍遙 »

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
---這是由靜到達"止"
---奢摩他的方式是---止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
---三摩鉢提是觀幻---觀

禪那--
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淨相
不取諸淨相--不是奢摩他的--止
不取幻化--也不是三摩鉢提是觀幻---觀
那麼是什麼?

就像鐘聲由鐘(本體)而發出--如器中鍠
鐘是實在的
鐘聲也是實在的(不說鐘聲是虛幻的)
但是聲音發都已經發出去了---聲出於外
請問鐘還會去影響到聲音嗎?
還是鐘聲會去影響到鐘?
都不會,鐘跟鐘聲分別都是"實相"
彼此不會也無法互相影響--煩惱涅槃不相留礙

然而鐘聲事實上也只能持續一下下
結束就是結束了,再無任何實義
自他的身心也如鐘聲一樣
當下都是實相,不閃躲
但結束時也都是實相,不執著
身心轉化之快,令人無法再黏滯於這無聊的變化中
就像玩沙子一開始很好玩,再來很知道如何玩
然後10年,20年後
難道還會覺得沙子好玩?不會膩?可以玩一輩子?
一旦認知到玩沙(身心)也不過就是如此而已
就會知道身心其實都是浮想(隨時變化)而已---眾生壽命皆為浮想
當看穿了,膩了,自然不想再繼續玩--這也是一種止,但不同於奢摩他的由靜而入止
禪那也需要觀--鐘及鐘聲
但不同於三摩鉢提是觀幻
禪那是觀--事實
所以禪那也是一種--止觀雙運
逍遙
文章: 605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07, 2022 3:12 am

Re: 聖默然

文章 逍遙 »

如果真得無相了。
大便跟美食都會是一個樣,沒任何分別。
============================
其實要說無相(或是不相,或是離相)
在佛法裡說得最好的方式是--性,相的角度
也就是般若的方式
因為"無相"就是般若式的語言

在相的角度而言:
大便跟美食都不會是一樣的
所謂一合相,任一相裡都有無數因緣
既是無數,也就意味著不可能有一模一樣的無數因緣
所以也不會有一模一樣的相
就算是同一品牌的罐頭
也不會兩個罐頭一模一樣
有些是水多了一克,有些是肉少了一克,鹽多了半克

在性的角度而言:
這倒簡潔多了
大便是性空
美食也是性空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