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默然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聖默然

文章 次草 »

恆不住 寫: 週一 2月 28, 2022 9:40 am
次草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37 pm
恆不住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13 pm
次草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2:02 pm
恆不住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0:58 a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五 2月 25, 2022 11:00 am
恆不住 寫: 週五 2月 25, 2022 9:55 a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9:04 pm
恆不住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4:27 pm 參話頭
大疑情時
至心光一片
恆不住學友,

這個說法,可以一談。

以下幾個問題,是否請學友釋疑 ?

1.小疑情階段,是有尋有伺嗎 ? 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2. 當處在疑團中,是有尋有伺嗎 ? 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3. 小疑情轉到疑團的過程中,尋伺的變化如何 ? 是尋先止息? 還是伺先止息? 還是同時止息?

4. 從小疑情轉到疑團的過程中,是否有 "無尋有伺" 的階段 ?

若有,當際是處在小疑情階段? 還是疑團階段?

若沒有,尋伺的變化,是自己操作的? 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

5.心光一片階段,有尋有伺嗎? 這時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以上是第一階段的疑問,是否請學友簡單釋疑 !

平安 喜樂
先請問學友怕死嗎?
對人生死的看法?
學此們要先學[大死一番]喔!
學友,

先依序回覆問題 :

Q1.先請問學友怕死嗎? A: 個人怕死。
Q2.對人生死的看法? A: 生死是唯一大事。
Q3. 學此們要先學[大死一番]喔! A:完全理解,但此題不是要學禪宗,而是要釋疑聖默然的箇中疑問。

回到聖默然的問題,

恆學友,可以針對犀牛提出的各階段尋伺問題,予以釋疑嗎?!

個人希望能聚焦在問題,而不是橫生枝節而失焦

平安 喜樂
花兄法安
您說的是次第禪法
個人說的是頓悟法門
所以從開始到究竟解脫,以觀心為上。
因此:佛法根本在心,修行根本在觀。
要解脫必須從心起,要觀心才能明
當起疑情時,就是把生滅散心以疑情止住了。
達到大疑情時,就是生滅心不動時,顯現體真止。
或許有人說生滅心真不動時會甚麼都沒有,
這是外行人的說法,
何不做做看呢?
其實生滅法相當下即是不生不滅的法性他是活活潑潑的法性啊!

佛說:此法常住,法住法界。

至於您說的「尋伺」「止觀」只是觀心上的細分。
其中有很多境界,因個人累世修持的禪境界不同,都屬個人心境的變化。
這些個人影像,就當成如幻夢影
譬如:心離開生滅或定在生滅,當然會生心喜、身樂。
但是這些喜樂乃至妙樂都是心身起變化的。
然而身心佛說無常苦空啊!

共勉之。
(抱歉,我的電腦或有時會亂跳字)
起疑情是什麽心態
生滅心生時能對治
滅時未生找誰對治
如果是正念起疑情
正念何必起疑情
疑情本身不是妄念嗎
起疑情並無心態,更沒有您懷疑的妄心。
觀心無常,觀到達無心,能所皆泯,沒有能治所治。
既說正念,是真如之用,
豈有再起
疑情可言?

疑情本身即是無心,
起疑即是觀者對象。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博山禪警語 第二卷
有疑情發不起,疑情發得起之各別注意事項
您可以看看博山和尚說的疑情與您說的疑情是否相應
疑情要看誰發的疑情
所以和尚才要提醒後人
疑情本身即是無心,難到每個人發起的疑情都是無心
如果疑情無心
也該無相
既無相何來疑情
個人見解參考,勿須介意。

禪行人說的起「疑情」,
不是在說心起「懷疑」,然後起「懷疑」心如入海數沙似的去追究體會。

這個「疑情」本身是無心,如銅牆鐵壁,
任由行者起疑情都無法透過祂,直到無心無相。

這就是達摩老祖說:「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的真義。

還有參禪者說的貴在「見地」。
不是在說「見解」,而是說永嘉大師:「彈指圓成八萬門,一超直入如來地」或祖師:「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見如來地,絕非見解。
我說以香嚴為例
您有看到嗎
或者是您本身起疑情開悟的經驗也可以
不然我真的不知道您說的跟實務有何關係
東正
文章: 937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聖默然

文章 東正 »

平等心就是平常心

凡夫,就不稱聖默然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勿忘初心
文章: 705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聖默然

文章 勿忘初心 »

次草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0:17 pm
勿忘初心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0:06 pm 當然,話頭禪僅是禪門諸手法之一而矣。

昔日高峰祖師云:「學者能看個話頭,如投一片瓦塊在萬丈深潭,直下落底,若七日不得開悟,當截取老僧頭去。」

参話頭乃是禪門中一種剋期取證慣用的手法。
不一定要照著走,適合您的就好。
我的意思是我們能不能了解祖師的心路歷程
如果不能
開悟有意思嗎
所以要多談談細微部份
這關乎個人認知與興趣
譬如去向馬祖求教的人
馬祖聽了他的問題
跟他說,大德您目前心亂,改天再談,那人轉身離去,馬祖叫他一聲,反問他問的問題是甚麽
那人就開悟了
就是這種心境轉變過程
影響因素是什麽
如果我開題
我會以這個方向跟人討論
次草師兄

很抱歉,小弟沒開大悟。

開悟有大悟小悟,不到末後脱牢關都不算了事。祖師的心路歷程,或為可使自我修持過程中相互印證。但尚不到彼際仍是路無門,徑無蹤無從發明起的。
仍得大事已了,真得明明白白了才說風光明媚萬里無雲。

您舉馬祖接人手法,看似極其輕鬆容易。殊不知皆要學人長時地長養聖胎兼銅牆鐵壁下,因緣成熟經某師一撥或突發一聲響而粉碎。難道一人終日胡思想,念頭思緒更迭紛雜下,任人一語甚至百語千語,雷聲狂嗚也絲毫不起作用的。
明眼人雖有識人之能,若對像其無擁有具備近乎滿水位條件下,要一擊必殺之效用是不可能的。
知他人心意是可助辦道,但佛陀早下誨誡,任何人都得遵守。故建議我們還是移起脚步,步入禪門道埸死一番使自己體驗體驗才是。
勿忘初心
文章: 705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聖默然

文章 勿忘初心 »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一 2月 28, 2022 2:17 p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日 2月 20, 2022 12:33 pm
(略)

現在想與眾學友談論的主題,就是 : 聖默然

說明 :

經典上的聖默然,按照經文描述,都指向二禪成就。(參考經文: 雜阿含501經 AN:21.1)
然而,對一般學人而言,甚少修學禪定,遑論二禪成就。所以,本題暫時不論二禪成就的聖默然

(略)
恆學友,

開題,就已經闡明了,引證節錄於上。

學友當然可以捨棄經典,堅持己見,自行定義聖默然,這毫無問題。

平安喜樂
犀朋友,
就如您一開始地說以大乘角度來說。

舉大乘說法閣下又不甚滿意下挑剔。
是否可請朋友教教我們明瞭何謂正碓地大乘的「聖默然」呢 ?

以及,
從南傳角度看,如何才是「疑情」進而達到南傳的標準呢 ?

懇請朋友 您
切勿推辭 法供養我等大衆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聖默然

文章 次草 »

勿忘初心 寫: 週一 2月 28, 2022 5:30 pm
次草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0:17 pm
勿忘初心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0:06 pm 當然,話頭禪僅是禪門諸手法之一而矣。

昔日高峰祖師云:「學者能看個話頭,如投一片瓦塊在萬丈深潭,直下落底,若七日不得開悟,當截取老僧頭去。」

参話頭乃是禪門中一種剋期取證慣用的手法。
不一定要照著走,適合您的就好。
我的意思是我們能不能了解祖師的心路歷程
如果不能
開悟有意思嗎
所以要多談談細微部份
這關乎個人認知與興趣
譬如去向馬祖求教的人
馬祖聽了他的問題
跟他說,大德您目前心亂,改天再談,那人轉身離去,馬祖叫他一聲,反問他問的問題是甚麽
那人就開悟了
就是這種心境轉變過程
影響因素是什麽
如果我開題
我會以這個方向跟人討論
次草師兄

很抱歉,小弟沒開大悟。

開悟有大悟小悟,不到末後脱牢關都不算了事。祖師的心路歷程,或為可使自我修持過程中相互印證。但尚不到彼際仍是路無門,徑無蹤無從發明起的。
仍得大事已了,真得明明白白了才說風光明媚萬里無雲。

您舉馬祖接人手法,看似極其輕鬆容易。殊不知皆要學人長時地長養聖胎兼銅牆鐵壁下,因緣成熟經某師一撥或突發一聲響而粉碎。難道一人終日胡思想,念頭思緒更迭紛雜下,任人一語甚至百語千語,雷聲狂嗚也絲毫不起作用的。
明眼人雖有識人之能,若對像其無擁有具備近乎滿水位條件下,要一擊必殺之效用是不可能的。
知他人心意是可助辦道,但佛陀早下誨誡,任何人都得遵守。故建議我們還是移起脚步,步入禪門道埸死一番使自己體驗體驗才是。
博山和尚
[0762c05] 徑山云。不問久參先達。若要真箇靜。須是生死心破。不著做工夫。生死心破。則自靜也。

[0762c06] 評。疑情發得起。則生死心凝結在一處。疑情破則生死心破。於此破處求其動相了不可得。

===
疑情若是無相
如何說疑情破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聖默然

文章 恆不住 »

次草 寫: 週一 2月 28, 2022 3:12 pm
恆不住 寫: 週一 2月 28, 2022 9:40 am
次草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37 pm
恆不住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13 pm
次草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2:02 pm
恆不住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0:58 a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五 2月 25, 2022 11:00 am
恆不住 寫: 週五 2月 25, 2022 9:55 a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9:04 pm
恆不住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4:27 pm 參話頭
大疑情時
至心光一片
恆不住學友,

這個說法,可以一談。

以下幾個問題,是否請學友釋疑 ?

1.小疑情階段,是有尋有伺嗎 ? 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2. 當處在疑團中,是有尋有伺嗎 ? 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3. 小疑情轉到疑團的過程中,尋伺的變化如何 ? 是尋先止息? 還是伺先止息? 還是同時止息?

4. 從小疑情轉到疑團的過程中,是否有 "無尋有伺" 的階段 ?

若有,當際是處在小疑情階段? 還是疑團階段?

若沒有,尋伺的變化,是自己操作的? 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

5.心光一片階段,有尋有伺嗎? 這時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以上是第一階段的疑問,是否請學友簡單釋疑 !

平安 喜樂
先請問學友怕死嗎?
對人生死的看法?
學此們要先學[大死一番]喔!
學友,

先依序回覆問題 :

Q1.先請問學友怕死嗎? A: 個人怕死。
Q2.對人生死的看法? A: 生死是唯一大事。
Q3. 學此們要先學[大死一番]喔! A:完全理解,但此題不是要學禪宗,而是要釋疑聖默然的箇中疑問。

回到聖默然的問題,

恆學友,可以針對犀牛提出的各階段尋伺問題,予以釋疑嗎?!

個人希望能聚焦在問題,而不是橫生枝節而失焦

平安 喜樂
花兄法安
您說的是次第禪法
個人說的是頓悟法門
所以從開始到究竟解脫,以觀心為上。
因此:佛法根本在心,修行根本在觀。
要解脫必須從心起,要觀心才能明
當起疑情時,就是把生滅散心以疑情止住了。
達到大疑情時,就是生滅心不動時,顯現體真止。
或許有人說生滅心真不動時會甚麼都沒有,
這是外行人的說法,
何不做做看呢?
其實生滅法相當下即是不生不滅的法性他是活活潑潑的法性啊!

佛說:此法常住,法住法界。

至於您說的「尋伺」「止觀」只是觀心上的細分。
其中有很多境界,因個人累世修持的禪境界不同,都屬個人心境的變化。
這些個人影像,就當成如幻夢影
譬如:心離開生滅或定在生滅,當然會生心喜、身樂。
但是這些喜樂乃至妙樂都是心身起變化的。
然而身心佛說無常苦空啊!

共勉之。
(抱歉,我的電腦或有時會亂跳字)
起疑情是什麽心態
生滅心生時能對治
滅時未生找誰對治
如果是正念起疑情
正念何必起疑情
疑情本身不是妄念嗎
起疑情並無心態,更沒有您懷疑的妄心。
觀心無常,觀到達無心,能所皆泯,沒有能治所治。
既說正念,是真如之用,
豈有再起
疑情可言?

疑情本身即是無心,
起疑即是觀者對象。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博山禪警語 第二卷
有疑情發不起,疑情發得起之各別注意事項
您可以看看博山和尚說的疑情與您說的疑情是否相應
疑情要看誰發的疑情
所以和尚才要提醒後人
疑情本身即是無心,難到每個人發起的疑情都是無心
如果疑情無心
也該無相
既無相何來疑情
個人見解參考,勿須介意。

禪行人說的起「疑情」,
不是在說心起「懷疑」,然後起「懷疑」心如入海數沙似的去追究體會。

這個「疑情」本身是無心,如銅牆鐵壁,
任由行者起疑情都無法透過祂,直到無心無相。

這就是達摩老祖說:「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的真義。

還有參禪者說的貴在「見地」。
不是在說「見解」,而是說永嘉大師:「彈指圓成八萬門,一超直入如來地」或祖師:「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見如來地,絕非見解。
我說以香嚴為例
您有看到嗎
或者是您本身起疑情開悟的經驗也可以
不然我真的不知道您說的跟實務有何關係
哈哈放輕鬆,
個人見解參考,勿須介意啦。
您有開悟實務經驗就說說分享吧!
勿忘初心
文章: 705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聖默然

文章 勿忘初心 »

次草 寫: 週一 2月 28, 2022 6:32 pm
勿忘初心 寫: 週一 2月 28, 2022 5:30 pm
次草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0:17 pm
勿忘初心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0:06 pm 當然,話頭禪僅是禪門諸手法之一而矣。

昔日高峰祖師云:「學者能看個話頭,如投一片瓦塊在萬丈深潭,直下落底,若七日不得開悟,當截取老僧頭去。」

参話頭乃是禪門中一種剋期取證慣用的手法。
不一定要照著走,適合您的就好。
我的意思是我們能不能了解祖師的心路歷程
如果不能
開悟有意思嗎
所以要多談談細微部份
這關乎個人認知與興趣
譬如去向馬祖求教的人
馬祖聽了他的問題
跟他說,大德您目前心亂,改天再談,那人轉身離去,馬祖叫他一聲,反問他問的問題是甚麽
那人就開悟了
就是這種心境轉變過程
影響因素是什麽
如果我開題
我會以這個方向跟人討論
次草師兄

很抱歉,小弟沒開大悟。

開悟有大悟小悟,不到末後脱牢關都不算了事。祖師的心路歷程,或為可使自我修持過程中相互印證。但尚不到彼際仍是路無門,徑無蹤無從發明起的。
仍得大事已了,真得明明白白了才說風光明媚萬里無雲。

您舉馬祖接人手法,看似極其輕鬆容易。殊不知皆要學人長時地長養聖胎兼銅牆鐵壁下,因緣成熟經某師一撥或突發一聲響而粉碎。難道一人終日胡思想,念頭思緒更迭紛雜下,任人一語甚至百語千語,雷聲狂嗚也絲毫不起作用的。
明眼人雖有識人之能,若對像其無擁有具備近乎滿水位條件下,要一擊必殺之效用是不可能的。
知他人心意是可助辦道,但佛陀早下誨誡,任何人都得遵守。故建議我們還是移起脚步,步入禪門道埸死一番使自己體驗體驗才是。
博山和尚
[0762c05] 徑山云。不問久參先達。若要真箇靜。須是生死心破。不著做工夫。生死心破。則自靜也。

[0762c06] 評。疑情發得起。則生死心凝結在一處。疑情破則生死心破。於此破處求其動相了不可得。

===
疑情若是無相
如何說疑情破
再強調一次「疑情」不是真叫我們在念中去對「話頭」做推度找尋各種答案。
而是僅僅咬住〈誰〉這一念。

小弟人微言輕。
是故,看看吧 !
特舉近代禪宗學人耳熟能詳大成就過來人之一,
「來果禪師」開示

十二月十二日開示(八七第七日)

未開悟的人,舉心、動念就是妄想;開悟以後,舉心、動念皆是真如。一個妄想,一個真如,究竟是同是別?要問你們一下子:妄想是甚麼?真如是甚麼?同,在甚麼地方?別,又在甚麼地方?

破了本參的人當然是清楚的;要替你們工夫未到的人,詳細分別一下子,不然,恐怕你們都是儱侗的:我們未悟以前,妄想一動,就是一個相;打南京的妄想,南京的相就現出來了;再打上海的妄想,南京的相早已滅了;上海的相就跟到生出來了。以此類推,此相生,彼相滅;此相滅,彼相生;彼滅,此生,無暫刻停留,這是一個妄想。你們在妄想不停留的中間提起一個「念佛是誰」,一提,疑情現前;疑情是甚麼形相?你們討論一下子有甚麼相?你們七打了八個下來,雖然沒有開悟,疑情上有相沒有相?大概都知道一定沒有相。這一個「念佛是誰」提起來只有疑情,疑情是無相;妄想不停就是形相不停,於這個中間安一個無相的疑情;人的心行上只存一個,那裏有兩個的呢?所以有了無相的疑情,有相的妄想就沒有了。漸漸用,漸漸用,自然會到純一無相;自有這個純一的工夫破本參。破過本參,就是一個純一無相,不會再有一點妄想影子在。你若要承認破了本參,我問你:「還有妄想沒有?」你若講:「有,不多,一時、半刻還有一點。」我就要吐你的口水!這還算破本參?你哄那個?破了本參,要想找個妄想是沒有的。到了這步工夫,舉心、動念都在這個無相工夫上;吃飯也沒有離,穿衣也不少一點,任是再有事,這一種工夫是不會缺少;在這個地方立一個名字叫做「真如」。

真如兩個字是對妄想說的,因為離了妄想,才說一個真如;不安這個名字,怎麼說呢?雖然勉強叫它一個真如,真如的本來面目,還是這個樣子嗎?還不是的?究竟是個甚麼樣?就要你們自己工夫用到了這個地方自會知道;光是聽我講是沒有用,不但沒有用,即使我說出來,你們還要不相信。何以呢?從前有位學者要我把真如講到他聽,我說:「講到你聽,你還相信嗎?」他說:「我相信。」「你既相信,我說到你聽:『真如頭上四個角,前門兩個,後面兩個;有兩條尾巴,一條在屁股上,一條在肚子上。』你信嗎?」他說:「不對!那有這個道理?真如那裏有角、有尾巴?即使有角,那裏會有四個,前面有,後面還有?屁股有尾巴,肚子那裏會有尾巴?豈有此理?我不相信!」我說:「我早已說你不相信。」我說:「這,還是真的真如;這個真如,你不相信,我說個假的你聽聽:『真如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在諸佛不增,在眾生不減,無淨,無染。』」他聽了說:「這個大概差不多,教我相信還可!」你們想想:我說真的,他不相信;我說假的,他到相信。今天,我講到你們聽,你們有人相信嗎?你是不會相信的!終歸破了本參是無妄想;無妄想,即是無一切生、滅念頭;念頭有生、有滅,就有相,有相,閻王老子一把抓得到,抓到去變牛、變馬,就要聽他指揮。我們沒有妄想就沒有相,閻王老子抓甚麼?所以破本參的人,生、死一定會了。

破重關的人,一定沒有夢想;睡覺還是睡覺,夢是不許有。每每有人說:「宗門下的事實一點找不到,說起來,宗門開悟的人,還有昏沈,豈有此理?」其實他不知道宗門下的事,要達到那一步才沒有昏沈。那麼,要知破重關的人沒有夢想,還有甚麼呢?要知道夢想是從那裏有?任你甚麼夢,不出世間事相。破重關的人,理、事俱了,心、境雙融,那裏還有世間事在?所以決定破重關的人沒有夢想,有真如在。那麼,有妄想,就有相;有相,閻王老子看得到,就是有生、死在。有真如在,閻王老子雖然看不到,釋迦老子還看得到;釋迦老子看得到,就有涅槃在;了生、死,還要了涅槃。破末後牢關的人,他是昏、妄俱除,夢想全滅;到了這個地方,他沒得昏沈,他到了這裏,生、死不住,涅槃也不住;說一真法界,他連一真法界都要超過。再則,破本參是見法身,破重關是證法身,怎麼說見?怎麼說證呢?譬如禪堂:見法身的人,如站到禪堂門口,堂裏的事看見得清清楚楚的,但沒有進來。證法身,就是進禪堂來,一直就到維摩龕裏坐下來。怎麼坐來維摩龕?還有點關係,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說,破本參,見法身;破重關,證法身;破牢關,透法身。一切法門,證法身就是到了極頂的工夫;唯有宗門下要透過法身,才是宗門下的事。我所講的這許多話,與你們本來沒甚麼講頭;不過,我這麼講一下子,你們用耳朵聽一下子,可以說「一入耳根,永為道種。」有此種,將來一定會發芽,發芽便會結果。佛說:「如是因,如是果。」

參!
cyc320
文章: 2551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聖默然

文章 cyc320 »

徑山云。不問久參先達。(疑情發得起 )
若要真箇靜。須是生死心破。(則生死心凝結在一處 )
不著做工夫。生死心破。則自靜也( 疑情破則生死心破。於此破處求其動相了不可得 )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聖默然

文章 次草 »

勿忘初心 寫: 週一 2月 28, 2022 8:23 pm
次草 寫: 週一 2月 28, 2022 6:32 pm
勿忘初心 寫: 週一 2月 28, 2022 5:30 pm
次草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0:17 pm
勿忘初心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0:06 pm 當然,話頭禪僅是禪門諸手法之一而矣。

昔日高峰祖師云:「學者能看個話頭,如投一片瓦塊在萬丈深潭,直下落底,若七日不得開悟,當截取老僧頭去。」

参話頭乃是禪門中一種剋期取證慣用的手法。
不一定要照著走,適合您的就好。
我的意思是我們能不能了解祖師的心路歷程
如果不能
開悟有意思嗎
所以要多談談細微部份
這關乎個人認知與興趣
譬如去向馬祖求教的人
馬祖聽了他的問題
跟他說,大德您目前心亂,改天再談,那人轉身離去,馬祖叫他一聲,反問他問的問題是甚麽
那人就開悟了
就是這種心境轉變過程
影響因素是什麽
如果我開題
我會以這個方向跟人討論
次草師兄

很抱歉,小弟沒開大悟。

開悟有大悟小悟,不到末後脱牢關都不算了事。祖師的心路歷程,或為可使自我修持過程中相互印證。但尚不到彼際仍是路無門,徑無蹤無從發明起的。
仍得大事已了,真得明明白白了才說風光明媚萬里無雲。

您舉馬祖接人手法,看似極其輕鬆容易。殊不知皆要學人長時地長養聖胎兼銅牆鐵壁下,因緣成熟經某師一撥或突發一聲響而粉碎。難道一人終日胡思想,念頭思緒更迭紛雜下,任人一語甚至百語千語,雷聲狂嗚也絲毫不起作用的。
明眼人雖有識人之能,若對像其無擁有具備近乎滿水位條件下,要一擊必殺之效用是不可能的。
知他人心意是可助辦道,但佛陀早下誨誡,任何人都得遵守。故建議我們還是移起脚步,步入禪門道埸死一番使自己體驗體驗才是。
博山和尚
[0762c05] 徑山云。不問久參先達。若要真箇靜。須是生死心破。不著做工夫。生死心破。則自靜也。

[0762c06] 評。疑情發得起。則生死心凝結在一處。疑情破則生死心破。於此破處求其動相了不可得。

===
疑情若是無相
如何說疑情破
再強調一次「疑情」不是真叫我們在念中去對「話頭」做推度找尋各種答案。
而是僅僅咬住〈誰〉這一念。

小弟人微言輕。
是故,看看吧 !
特舉近代禪宗學人耳熟能詳大成就過來人之一,
「來果禪師」開示

十二月十二日開示(八七第七日)

未開悟的人,舉心、動念就是妄想;開悟以後,舉心、動念皆是真如。一個妄想,一個真如,究竟是同是別?要問你們一下子:妄想是甚麼?真如是甚麼?同,在甚麼地方?別,又在甚麼地方?

破了本參的人當然是清楚的;要替你們工夫未到的人,詳細分別一下子,不然,恐怕你們都是儱侗的:我們未悟以前,妄想一動,就是一個相;打南京的妄想,南京的相就現出來了;再打上海的妄想,南京的相早已滅了;上海的相就跟到生出來了。以此類推,此相生,彼相滅;此相滅,彼相生;彼滅,此生,無暫刻停留,這是一個妄想。你們在妄想不停留的中間提起一個「念佛是誰」,一提,疑情現前;疑情是甚麼形相?你們討論一下子有甚麼相?你們七打了八個下來,雖然沒有開悟,疑情上有相沒有相?大概都知道一定沒有相。這一個「念佛是誰」提起來只有疑情,疑情是無相;妄想不停就是形相不停,於這個中間安一個無相的疑情;人的心行上只存一個,那裏有兩個的呢?所以有了無相的疑情,有相的妄想就沒有了。漸漸用,漸漸用,自然會到純一無相;自有這個純一的工夫破本參。破過本參,就是一個純一無相,不會再有一點妄想影子在。你若要承認破了本參,我問你:「還有妄想沒有?」你若講:「有,不多,一時、半刻還有一點。」我就要吐你的口水!這還算破本參?你哄那個?破了本參,要想找個妄想是沒有的。到了這步工夫,舉心、動念都在這個無相工夫上;吃飯也沒有離,穿衣也不少一點,任是再有事,這一種工夫是不會缺少;在這個地方立一個名字叫做「真如」。

真如兩個字是對妄想說的,因為離了妄想,才說一個真如;不安這個名字,怎麼說呢?雖然勉強叫它一個真如,真如的本來面目,還是這個樣子嗎?還不是的?究竟是個甚麼樣?就要你們自己工夫用到了這個地方自會知道;光是聽我講是沒有用,不但沒有用,即使我說出來,你們還要不相信。何以呢?從前有位學者要我把真如講到他聽,我說:「講到你聽,你還相信嗎?」他說:「我相信。」「你既相信,我說到你聽:『真如頭上四個角,前門兩個,後面兩個;有兩條尾巴,一條在屁股上,一條在肚子上。』你信嗎?」他說:「不對!那有這個道理?真如那裏有角、有尾巴?即使有角,那裏會有四個,前面有,後面還有?屁股有尾巴,肚子那裏會有尾巴?豈有此理?我不相信!」我說:「我早已說你不相信。」我說:「這,還是真的真如;這個真如,你不相信,我說個假的你聽聽:『真如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在諸佛不增,在眾生不減,無淨,無染。』」他聽了說:「這個大概差不多,教我相信還可!」你們想想:我說真的,他不相信;我說假的,他到相信。今天,我講到你們聽,你們有人相信嗎?你是不會相信的!終歸破了本參是無妄想;無妄想,即是無一切生、滅念頭;念頭有生、有滅,就有相,有相,閻王老子一把抓得到,抓到去變牛、變馬,就要聽他指揮。我們沒有妄想就沒有相,閻王老子抓甚麼?所以破本參的人,生、死一定會了。

破重關的人,一定沒有夢想;睡覺還是睡覺,夢是不許有。每每有人說:「宗門下的事實一點找不到,說起來,宗門開悟的人,還有昏沈,豈有此理?」其實他不知道宗門下的事,要達到那一步才沒有昏沈。那麼,要知破重關的人沒有夢想,還有甚麼呢?要知道夢想是從那裏有?任你甚麼夢,不出世間事相。破重關的人,理、事俱了,心、境雙融,那裏還有世間事在?所以決定破重關的人沒有夢想,有真如在。那麼,有妄想,就有相;有相,閻王老子看得到,就是有生、死在。有真如在,閻王老子雖然看不到,釋迦老子還看得到;釋迦老子看得到,就有涅槃在;了生、死,還要了涅槃。破末後牢關的人,他是昏、妄俱除,夢想全滅;到了這個地方,他沒得昏沈,他到了這裏,生、死不住,涅槃也不住;說一真法界,他連一真法界都要超過。再則,破本參是見法身,破重關是證法身,怎麼說見?怎麼說證呢?譬如禪堂:見法身的人,如站到禪堂門口,堂裏的事看見得清清楚楚的,但沒有進來。證法身,就是進禪堂來,一直就到維摩龕裏坐下來。怎麼坐來維摩龕?還有點關係,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說,破本參,見法身;破重關,證法身;破牢關,透法身。一切法門,證法身就是到了極頂的工夫;唯有宗門下要透過法身,才是宗門下的事。我所講的這許多話,與你們本來沒甚麼講頭;不過,我這麼講一下子,你們用耳朵聽一下子,可以說「一入耳根,永為道種。」有此種,將來一定會發芽,發芽便會結果。佛說:「如是因,如是果。」

參!
[0765b19] 做工夫。疑情發得起。與法身理相應。覺得身心輕安。動轉施為不相留礙。此是正偏道交。四大調適。瞥爾如是。非究竟耶。彼無知者。便放下疑情。不肯參究。自謂得大悟門。殊不知命根不斷。縱能入理。全是識心。以識心卜度。通身是病。非禪也。為入理不深。轉身太早。雖有深知。不得實用。縱得活句。正好向水邊林下保養含蓄。切不可躁進便欲為人。妄自尊大。當知[宋-木+取]初用心。疑情發得起。結任一團時。只待渠自己迸開。始得受用。不然。稍有理致。便放下疑情。這裡定是死不去。定是打不徹。一生虗過。有參禪之名。無參禪之實。只饒入廛垂手。不妨更見大善知識。彼善知識者。是大醫王。能療重病。是大施主。能施如意。切不可生自足想。不欲見人。當知不肯見人。為執己見。禪中大病。無過此者。

===
勿忘兄
疑情是有目標的
這裏說
疑情發得起。結任一團時。只待渠自己迸開
既然是無相,要逬開什麽
無相如何會結任一團
禪宗的說法應該彼此相通
如果您理解來果禪師說法
應該也理解博山和尚說法
cyc320
文章: 2551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聖默然

文章 cyc320 »

疑情發得起。結任一團時。(無相)只待渠自己迸開 (若無相則放下自我意識)......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