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由 黃竹 »
楞嚴經佛說五陰區宇,是講跨度邊際,譬如A.....C,見A時即跨越至C,見C時又即回復至A。用C而無所住,即無所住而生其C。
而五蘊,則是五住蘊,有我住處於心境相中。
舉例,唯滅與生,是行邊際。此說滅即滅盡一切所生,此說生即盡生一切。這才是出入滅盡定,總持任持。但又不是行蘊,不知其生源頭。所謂昧於因果。
又譬如,知世界怎樣產生(因),復又不捨入世間作夢者(果)。與入住世間,把世間當實在之眾生,是有很大分別的。前者行陰區宇,後者有我著於行蘊之中。
此不味因果之行門,我 buy!都是為不捨知見,成就佛知見。成佛自己,成佛眾生。誰住萬物之中?萬物又是怎樣產生?誰住國土之中?國土又是怎樣產生?誰住世間大地之中?世界又是怎樣產生?誰住空界?而虛空又是怎樣產生?誰住道界?道又怎樣產生?
合計有五等。
佛說,知但有根境(因,根源),即離於我執(果,諸蘊)。五蘊皆空,當指識陰區宇。但論法執,即是講唯識(無我),諸法無我。悟心無境界,即離於法執。所講的,是轉識成智。最終所轉的識,叫無明識。成法界智,即是佛說,何況性一切心(涅槃妙心,妙心即是智),而自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