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
阿羅漢,雖盡諸漏脫煩惱障,應知尚有所知障攝無明隨縛,如是無明,應知極遠隨逐有情,唯除諸佛餘皆隨縛。是名無明隨縛殊勝。
復言:「世尊!云何無明對治殊勝?」
世尊告曰:「有二妙智對治無明。何等為二?
一依他音,或不依止少分有量法界妙智;
二依他音,全分無量法界妙智。
大乘佛法教導修佛,依止一切種子境界。修習法住智,即是行般若波羅蜜多也。
.
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
- 文章: 631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3141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此經云二依他音,全分無量法界妙智。
世尊告曰。此智亦以如是四諦。為其所緣。
-
- 文章: 808
-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02, 2021 8:41 pm
Re: 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暴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 分別執為我。
"彼" ,是甚麽意思呢?
"彼" ,是甚麽意思呢?
-
- 文章: 4410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
- 文章: 808
-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02, 2021 8:41 pm
Re: 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大錯特錯,不解強解,突顯出閣下一貫的風格。
上貼一字題問,合該考倒所有人!
上貼一字題問,合該考倒所有人!
-
- 文章: 2553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暴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 分別執為我。
"彼" ,是甚麽意思呢?
個人解讀請參考, 佛方便說無所得,重點是告誡我們,直須了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一般人若領會 佛方便說法義,便以為得精髓,因此 佛言:「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暴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 分別執為我。」......
"彼" ,是甚麽意思呢?
個人解讀請參考, 佛方便說無所得,重點是告誡我們,直須了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一般人若領會 佛方便說法義,便以為得精髓,因此 佛言:「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暴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 分別執為我。」......
-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彼義
有二個版本,
1.指:凡夫二乘人,如成唯識論護法菩薩說。
2.指:阿陀那識。如無著菩薩說。
兩者無礙解說阿陀那識。
個人是以成唯識論說較適當。
因為原文是:恐彼,非取彼。
恐彼:恐怕凡愚他們於阿陀那識起分別妄執‧‧‧‧‧
成唯識論卷第三
護法等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凡即無性。愚即趣寂。恐彼於此起分別執墮諸惡趣障生聖道。故我世尊不為開演。]
攝大乘論本卷上
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又於相續正結生時,取彼生故,執受自體。是故此識亦復說名阿陀那識。]
-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云何佛說:【所得一切智智】,論無所得與有所得。
借用一下
妙兄的論[法住]也談談
佛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楞嚴經云:[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這都是從法性上頓悟解脫的。
那甚麼是法住呢?
法住就是法性啦!
法性分兩種:有為法性、無為法性。兩者非異非不異,
也就是說:[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
雜阿含經(296):[云何緣生法?謂無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
方便說:
有為法性就是[有所得法],
無為法性就是[無所得法]。
但以無所得為方便,圓滿證兩者,
有所得即是無所得,無所得無所不得,
其實本來不生不滅,本來自性涅槃,是故沒有生死涅槃,
所以佛說:不斷生死,不住涅槃。
就是佛果大涅槃法身啦!
若各位法友不嫌麻煩並有興趣
個人引給大家參詳。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二十九卷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應以法性於諸如來、應、正等覺修隨佛念。
「世尊!法性有二:一者、有為,二者、無為。
云何名為有為法性?
謂如實知我智、有情智、命者智、生者智、養者智、士夫智、補特伽羅智、意生智、儒童智、作者智、受者智、知者智、見者智,若色智、受智、想智、行智、識智,若眼處智、耳處智、鼻處智、舌處智、身處智、意處智,若色處智、聲處智、香處智、味處智、觸處智、法處智,若眼界智、色界智、眼識界智、眼觸智、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耳界智、聲界智、耳識界智、耳觸智、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鼻界智、香界智、鼻識界智、鼻觸智、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舌界智、味界智、舌識界智、舌觸智、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身界智、觸界智、身識界智、身觸智、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意界智、法界智、意識界智、意觸智、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地界智、水界智、火界智、風界智、空界智、識界智,若無明智、行智、識智、名色智、六處智、觸智、受智、愛智、取智、有智、生智、老死愁歎苦憂惱智,若布施波羅蜜多智、淨戒波羅蜜多智、安忍波羅蜜多智、精進波羅蜜多智、靜慮波羅蜜多智、般若波羅蜜多智,若內空智、外空智、內外空智、空空智、大空智、勝義空智、有為空智、無為空智、畢竟空智、無際空智、散空智、無變異空智、本性空智、自相空智、共相空智、一切法空智、不可得空智、無性空智、自性空智、無性自性空智,若真如智、法界智、法性智、不虛妄性智、不變異性智、平等性智、離生性智、法定智、法住智、實際智、虛空界智、不思議界智,若苦聖諦智、集聖諦智、滅聖諦智、道聖諦智,若四靜慮智、四無量智、四無色定智,若八解脫智、八勝處智、九次第定智、十遍處智,若四念住智、四正斷智、四神足智、五根智、五力智、七等覺支智、八聖道支智,若空解脫門智、無相解脫門智、無願解脫門智,若五眼智、六神通智,若佛十力智、四無所畏智、四無礙解智、大慈智、大悲智、大喜智、大捨智、十八佛不共法智,若無忘失法智、恒住捨性智,若一切智智、道相智智、一切相智智,若一切陀羅尼門智、一切三摩地門智,若預流智、一來智、不還智、阿羅漢智,若預流向預流果智、一來向一來果智、不還向不還果智、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智,若獨覺智、獨覺菩提智,若菩薩摩訶薩智、菩薩摩訶薩行智,若三藐三佛陀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若善法智、不善法智、無記法智,若過去法智、未來法智、現在法智,若欲界繫法智、色界繫法智、無色界繫法智,若學法智、無學法智、非學非無學法智,若見所斷法智、修所斷法智、非所斷法智,若有色法智、無色法智,若有見法智、無見法智,若有對法智、無對法智,若有漏法智、無漏法智,若有為法智、無為法智,若有罪法智、無罪法智,若世間法智、出世間法智,若雜染法智、清淨法智,諸如是等無量門智,皆悉名為有為法性。
「云何名為無為法性?
謂一切法無生無滅、無住無異、無染無淨、無增無減、無相無為無性自性。云何名為無性自性?謂無我性,無有情性,無命者性,無生者性,無養育者性,無士夫性,無補特伽羅性,無意生性,無儒童性,無作者性,無受者性,無知者性,無見者性;若無色性,無受、想、行、識性;若無眼處性,無耳、鼻、舌、身、意處性;若無色處性,無聲、香、味、觸、法處性;若無眼界性,無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耳界性,無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鼻界性,無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舌界性,無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身界性,無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意界性,無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地界性,無水、火、風、空、識界性;若無無明性,無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性;若無布施波羅蜜多性,無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性;若無內空性,無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性;若無真如性,無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性;若無苦聖諦性,無集、滅、道聖諦性;若無四靜慮性,無四無量、四無色定性;若無八解脫性,無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性;若無四念住性,無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性;若無空解脫門性,無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性;若無五眼性,無六神通性;若無佛十力性,無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性;若無[>無]忘失法性,無恒住捨性性;若無一切智性,無道相智、一切相智性;若無一切陀羅尼門性,無一切三摩地門性;若無預流性,無一來、不還、阿羅漢性;若無預流向預流果性,無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性;若無獨覺性,無獨覺菩提性;若無菩薩摩訶薩性,無菩薩摩訶薩行性;若無三藐三佛陀性,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性;若無善法性,無不善、無記法性;若無過去法性,無未來、現在法性;若無欲界繫法性,無色界[1]繫法性,無無色界繫法性;若無學法性,無無學、非學非無學法性;若無見所斷法性,無修所斷、非所斷法性;若無有色法性,無無色法性;若無有見法性,無無見法性;若無有對法性,無無對法性;若無有漏法性,無無漏法性;若無有為法性,無無為法性;若無有罪法性,無無罪法性;若無世間法性,無出世間法性;若無雜染法性,無清淨法性,無如是等無量門性,空、無所有、無相、無狀、無言、無說、無覺、無知,如是名為無性自性。如是諸法無性自性,皆悉名為無為法性。」
爾時,佛告天帝釋言:「[如>]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憍尸迦!過去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證無上正等菩提;未來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證無上正等菩提;現在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現證無上正等菩提。憍尸迦!過去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得預流果,已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未來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得預流果,當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現在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現得預流果,現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憍尸迦!過去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證獨覺菩提;未來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證獨覺菩提;現在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現證獨覺菩提。何以故?憍尸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祕密藏中,廣說三乘相應法故。然此所說以無所得為方便故,無性無相為方便故,無生無滅為方便故,無染無淨為方便故,無造無作為方便故,無入無出為方便故,無增無減為方便故,無取無捨為方便故,如是所說由世俗故,非勝義故。所以者何?如是般若波羅蜜多非般若波羅蜜多、非非般若波羅蜜多,非此岸、非彼岸、非中流,非陸、非水,非高、非下,非平等、非不平等,非有相、非無相,非世間、非出世間,非有漏、非無漏,非有為、非無為,非有罪、非無罪,非有色、非無色,非有見、非無見,非有對、非無對,非善、非不善,非有記、非無記,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欲界繫、非色界繫、非無色界繫,非學、非無學、非非學非無學,非見所斷、非修所斷、非非所斷,非有、非空,非境、非智。憍尸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與諸佛法,不與菩薩法,不與獨覺法,不與預流法,不與一來法,不與不還法,不與阿羅漢法,不捨異生法。」
[0706a10] 時,天帝釋復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大波羅蜜多,是無上波羅蜜多,是無等等波羅蜜多。
雜阿含經(三四七)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妙兄的論[法住]也談談
佛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
楞嚴經云:[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這都是從法性上頓悟解脫的。
那甚麼是法住呢?
法住就是法性啦!
法性分兩種:有為法性、無為法性。兩者非異非不異,
也就是說:[在有為無常性上顯現無為常性]。
雜阿含經(296):[云何緣生法?謂無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
方便說:
有為法性就是[有所得法],
無為法性就是[無所得法]。
但以無所得為方便,圓滿證兩者,
有所得即是無所得,無所得無所不得,
其實本來不生不滅,本來自性涅槃,是故沒有生死涅槃,
所以佛說:不斷生死,不住涅槃。
就是佛果大涅槃法身啦!
若各位法友不嫌麻煩並有興趣
個人引給大家參詳。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二十九卷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應以法性於諸如來、應、正等覺修隨佛念。
「世尊!法性有二:一者、有為,二者、無為。
云何名為有為法性?
謂如實知我智、有情智、命者智、生者智、養者智、士夫智、補特伽羅智、意生智、儒童智、作者智、受者智、知者智、見者智,若色智、受智、想智、行智、識智,若眼處智、耳處智、鼻處智、舌處智、身處智、意處智,若色處智、聲處智、香處智、味處智、觸處智、法處智,若眼界智、色界智、眼識界智、眼觸智、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耳界智、聲界智、耳識界智、耳觸智、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鼻界智、香界智、鼻識界智、鼻觸智、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舌界智、味界智、舌識界智、舌觸智、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身界智、觸界智、身識界智、身觸智、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意界智、法界智、意識界智、意觸智、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智,若地界智、水界智、火界智、風界智、空界智、識界智,若無明智、行智、識智、名色智、六處智、觸智、受智、愛智、取智、有智、生智、老死愁歎苦憂惱智,若布施波羅蜜多智、淨戒波羅蜜多智、安忍波羅蜜多智、精進波羅蜜多智、靜慮波羅蜜多智、般若波羅蜜多智,若內空智、外空智、內外空智、空空智、大空智、勝義空智、有為空智、無為空智、畢竟空智、無際空智、散空智、無變異空智、本性空智、自相空智、共相空智、一切法空智、不可得空智、無性空智、自性空智、無性自性空智,若真如智、法界智、法性智、不虛妄性智、不變異性智、平等性智、離生性智、法定智、法住智、實際智、虛空界智、不思議界智,若苦聖諦智、集聖諦智、滅聖諦智、道聖諦智,若四靜慮智、四無量智、四無色定智,若八解脫智、八勝處智、九次第定智、十遍處智,若四念住智、四正斷智、四神足智、五根智、五力智、七等覺支智、八聖道支智,若空解脫門智、無相解脫門智、無願解脫門智,若五眼智、六神通智,若佛十力智、四無所畏智、四無礙解智、大慈智、大悲智、大喜智、大捨智、十八佛不共法智,若無忘失法智、恒住捨性智,若一切智智、道相智智、一切相智智,若一切陀羅尼門智、一切三摩地門智,若預流智、一來智、不還智、阿羅漢智,若預流向預流果智、一來向一來果智、不還向不還果智、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智,若獨覺智、獨覺菩提智,若菩薩摩訶薩智、菩薩摩訶薩行智,若三藐三佛陀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若善法智、不善法智、無記法智,若過去法智、未來法智、現在法智,若欲界繫法智、色界繫法智、無色界繫法智,若學法智、無學法智、非學非無學法智,若見所斷法智、修所斷法智、非所斷法智,若有色法智、無色法智,若有見法智、無見法智,若有對法智、無對法智,若有漏法智、無漏法智,若有為法智、無為法智,若有罪法智、無罪法智,若世間法智、出世間法智,若雜染法智、清淨法智,諸如是等無量門智,皆悉名為有為法性。
「云何名為無為法性?
謂一切法無生無滅、無住無異、無染無淨、無增無減、無相無為無性自性。云何名為無性自性?謂無我性,無有情性,無命者性,無生者性,無養育者性,無士夫性,無補特伽羅性,無意生性,無儒童性,無作者性,無受者性,無知者性,無見者性;若無色性,無受、想、行、識性;若無眼處性,無耳、鼻、舌、身、意處性;若無色處性,無聲、香、味、觸、法處性;若無眼界性,無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耳界性,無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鼻界性,無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舌界性,無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身界性,無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意界性,無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性;若無地界性,無水、火、風、空、識界性;若無無明性,無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性;若無布施波羅蜜多性,無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性;若無內空性,無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性;若無真如性,無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性;若無苦聖諦性,無集、滅、道聖諦性;若無四靜慮性,無四無量、四無色定性;若無八解脫性,無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性;若無四念住性,無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性;若無空解脫門性,無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性;若無五眼性,無六神通性;若無佛十力性,無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性;若無[>無]忘失法性,無恒住捨性性;若無一切智性,無道相智、一切相智性;若無一切陀羅尼門性,無一切三摩地門性;若無預流性,無一來、不還、阿羅漢性;若無預流向預流果性,無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性;若無獨覺性,無獨覺菩提性;若無菩薩摩訶薩性,無菩薩摩訶薩行性;若無三藐三佛陀性,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性;若無善法性,無不善、無記法性;若無過去法性,無未來、現在法性;若無欲界繫法性,無色界[1]繫法性,無無色界繫法性;若無學法性,無無學、非學非無學法性;若無見所斷法性,無修所斷、非所斷法性;若無有色法性,無無色法性;若無有見法性,無無見法性;若無有對法性,無無對法性;若無有漏法性,無無漏法性;若無有為法性,無無為法性;若無有罪法性,無無罪法性;若無世間法性,無出世間法性;若無雜染法性,無清淨法性,無如是等無量門性,空、無所有、無相、無狀、無言、無說、無覺、無知,如是名為無性自性。如是諸法無性自性,皆悉名為無為法性。」
爾時,佛告天帝釋言:「[如>]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憍尸迦!過去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證無上正等菩提;未來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證無上正等菩提;現在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現證無上正等菩提。憍尸迦!過去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得預流果,已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未來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得預流果,當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現在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聲聞弟子,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現得預流果,現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憍尸迦!過去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已證獨覺菩提;未來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證獨覺菩提;現在獨覺,亦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現證獨覺菩提。何以故?憍尸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祕密藏中,廣說三乘相應法故。然此所說以無所得為方便故,無性無相為方便故,無生無滅為方便故,無染無淨為方便故,無造無作為方便故,無入無出為方便故,無增無減為方便故,無取無捨為方便故,如是所說由世俗故,非勝義故。所以者何?如是般若波羅蜜多非般若波羅蜜多、非非般若波羅蜜多,非此岸、非彼岸、非中流,非陸、非水,非高、非下,非平等、非不平等,非有相、非無相,非世間、非出世間,非有漏、非無漏,非有為、非無為,非有罪、非無罪,非有色、非無色,非有見、非無見,非有對、非無對,非善、非不善,非有記、非無記,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欲界繫、非色界繫、非無色界繫,非學、非無學、非非學非無學,非見所斷、非修所斷、非非所斷,非有、非空,非境、非智。憍尸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與諸佛法,不與菩薩法,不與獨覺法,不與預流法,不與一來法,不與不還法,不與阿羅漢法,不捨異生法。」
[0706a10] 時,天帝釋復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大波羅蜜多,是無上波羅蜜多,是無等等波羅蜜多。
雜阿含經(三四七)
[佛告須深:「是名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彼諸善男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佛說此經已,尊者須深遠塵離垢,得法眼淨。]